位於西安的陝西省人民政府大樓
在中國經濟下行之際,各地政府數據造假的問題也日漸突出。最近,中國國家統計局點名貴州及陝西兩省為提升官員政績,而出現幹預數據收集甚至造假的行為。
綜合台灣中央社及香港《南華早報》12月1日的報道,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下旬派督察組到黑龍江、河北、河南、湖南等6省啟動首次專項督察。通報發現,貴州省仍存在統計數據造假行為,陝西省則是有些地區因為追求數據排名、政績和考核壓力而幹預數據收集。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於11月30日發布的聲明,貴州省不夠嚴格落實、治理統計造假的問題,包括責任追究不及時、處分處理“寬鬆軟”等。陝西省則是出現若幹縣級政府部門以調度經濟的名義,幹預統計報送。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聲明沒有提供特定人員姓名、實際涉及哪些數據,也沒有透露任何處罰措施。但聲明提到,貴州及陝西兩省對統計造假專項治理的行動成效還不夠明顯,以及整改仍不到位,顯示沒有認知到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此有關講話及指示精神的重要性。陝西省省長趙剛及貴州省政府常務副省長吳強皆對此表示,“誠懇接受、照單全收、堅決執行”。
報道指出,中國地方政府造假或弄虛數據,以抬升政績或謀取官商利益的問題相當常見。分析人士擔心,中國數據不夠準確、真實以及缺乏透明度,而北京當局也需要可靠的數據來指導政策方向。近期,中國針對全國企業和家庭的經濟普查工作也已啟動,目地是為了厘清疫情後的經濟概況,關注企業因清零封控政策而蒙受的損失。
根據報道,北京當局除了在今年夏季對上述6省進行調查外,還在上個月對其他6省及商務部和自然資源部啟動了新一輪督查。十月份,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還罕見向中小金融機構發出警告,要求資產質量數據要“真實反映”實際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