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清代老橋被衝垮:社區以鄉愁為名募捐230萬重建

清代老橋被衝垮:社區以鄉愁為名募捐230萬重建

文章來源: 紅星新聞 於 2023-12-01 01:09:2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最近,位於四川樂山市井研縣的茫溪河上,“王村老橋”的重建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兩年前,當地社區以“鄉愁”為名發起一場募捐活動,準備籌資重建“王村老橋”,最終共計募得重建資金230萬元。

“王村老橋”始建於清代康熙年間,原來是一座石拱橋,經曆2018年的特大洪水後轟然垮塌。如今,“王村老橋”重建工程正式啟動,卻引發部分網友的質疑:當初以“鄉愁”為名搞募捐,為何現在恢複重建卻是一座現代橋梁,如何延續“鄉愁”?

▲王村老橋重建現場

對此,王村鎮相關負責人回應紅星新聞稱,根據募得的資金量及行洪等方麵的要求,隻能建一座現代橋梁,修建方案也曾向捐款者代表做過解釋。對於“鄉愁”的理解,不能僅局限於一個物件。鄉愁不僅在於“形”,更在於“魂”,打通交通瓶頸、方便百姓出行、恢複老街繁華、凝聚發展信心,更是一種鄉愁。

現場探訪:

300多年清代老石拱橋垮塌

舊址正在施工重建一座“現代橋梁”

岷江上遊支流茫溪河,發源於樂山市井研縣原分全鄉宋家坡,流經王村鎮繞場鎮而過。在王村老街盡頭,曾有一座修建於清代康熙年間的老石拱橋,迄今已有300多年曆史,當地人習慣地稱它為“王村老橋”,也有人叫“王村舊大橋”。

▲王村老橋

近日,紅星新聞記者來到王村老橋舊址,看到橋兩頭仍然殘存著部分老橋基礎,兩岸已經打圍施工,工地上擺放著一些已經澆築好的混凝土梁板,幾名工人正在綁紮橋墩的鋼筋,多輛運輸渣土的貨車來回穿梭。

根據該工程公開的采購中標信息顯示,該重建橋梁為一座寬5.8米的人行梁板橋,橋梁長度76.8米,工期為125個日曆日,中標價233萬餘元。從現場公布的施工示意圖來看,這是一座現代樣式的橋梁,並非石拱橋造型。

紅星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上遊約300處有一座王村新橋。據當地村民介紹,老石拱橋連接場鎮和農村,數百年來一直是當地商貿往來和村民出行的重要通道,但隨著時間推移,老橋不堪重負,上遊的新橋於2017年5月通車,緩解了老橋的壓力。

▲王村場鎮(紅色處為王村新橋,藍色處為王村老橋)

不過,當地群眾還是習慣走老橋。直到2018年,50年一遇的大洪水將老橋欄杆衝斷,相關部門對老橋進行了封閉斷道,計劃洪水後再進行維修加固。沒想到,11天後老橋轟然垮塌。盡管有了新橋,但老街居民和河對岸的村民都希望能再重建一座老橋。

網友質疑:

以“鄉愁”為名募捐重建老橋

開建的卻是現代橋梁,如何延續鄉愁?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王村老橋”舊址重建橋梁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兩年前的募捐。

“鄉愁是一道長長的石橋,我在這頭,夢在那頭。”2021年6月,王村社區發出一份募捐倡議書稱,洪水衝垮了一座王村老橋,卻衝不走十幾代王村人的故事。石橋不僅是經濟的紐帶,還是無數人美好回憶的載體。同時,其中還包括一些石拱橋的橋梁樣式。

▲王村老橋被洪水衝垮了

老橋的記憶,也一直留存在很多人的心中:後山農戶背著蔬菜家禽過橋販賣的淳樸笑容,老街旺子豆花飯的滿街飄香,從橋上跳進河裏遊泳的青春少男,在橋頭拍照留念的靚麗少女……

延續鄉愁記憶,匯聚愛心成橋——成為這場募捐活動的重要主題,有人亮出了當年為老橋所作的畫,也有人曬出了為老橋所寫的詩。當地群眾和愛心企業紛紛捐款,有的拿出幾百元,有的拿出幾千甚至數萬元,為重建老橋出力。

來自王村社區的統計數據顯示,募捐活動持續了大半年時間,參與捐款的個人和企業有4693人次,最終募捐的總金額超過230萬元。

兩年多時間過去,如今“王村老橋”重建工程終於動工。但是有部分網友提出疑問,當初以“鄉愁”為名募捐,為何不按照以前的石拱橋樣式進行恢複重建?現在建的是一座現代橋梁,如何讓人延續關於王村老橋的“鄉愁”?

官方回應:

籌集資金不夠,行洪也有條件限製

目前的方案是最好選擇,“鄉愁不僅在形更在魂”

對此,王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易玲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當時倡議募捐的方案就是按照“籌集到多少資金,就修多少錢的橋”的原則,籌集200萬資金為最基本目標。最終根據所籌集的資金量,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再確定橋梁建設類型與風格。

易玲坦言,之所以確定“延續鄉愁記憶”為募捐主題,是希望“鄉愁”能喚起更多在外的王村遊子為重建老橋出力,但重建老橋不僅是為了留住鄉愁,也是應廣大老百姓的呼聲,緩解老街交通壓力、方便兩岸群眾出行,恢複老街繁華,帶動鄉村振興。

日前,紅星新聞記者在王村老街看到,原王村老橋是連接對岸多個村莊的重要通道,老橋垮塌後,老街成為了“斷頭路”,而王村小學、初中正位於路的盡頭。提起老街,不少居民連連搖頭,“一到上下學堵得水泄不通,平時又冷冷清清,希望老橋早點修好。”

▲冷清的王村老街

在王村鎮黨委副書記陳雷看來,如果能修一座複古的老石拱橋當然很好,但籌集的資金不夠,而且行洪方麵也有條件限製,根據實際情況修一座現代橋梁是最好的選擇,關於重建方案也曾向捐款者代表做過展示和解釋。

陳雷表示,對於“鄉愁”的理解,不能僅局限於一個物件,幾百年來老百姓形成的生活習慣也是一種鄉愁。鄉愁不僅在於“形”,更在於“魂”,打通交通瓶頸、方便百姓出行、恢複老街繁華、凝聚發展信心,更是一種鄉愁。

查看評論(0)

24小時熱點排行

印度前外交官:讓巴基斯坦緩和局勢 中國說的話好使
“你好呀,丁真!好多年了…”華春瑩與丁真同框
大法官蘇特逝世:從保守派“隱形王牌”到自由派旗手
特朗普稱印巴在美國的斡旋下停火,魯比奧透露細節
他是中國國務院熱門接班人?“三重派係”背景全都有

24小時討論排行

特朗普聲稱中美談判取得 “重大進展”
美商家曬關稅賬單:進口3000美元付關稅4600美元
中國貨船歸零!加州州長:關稅恐讓美國丟'最大經濟體'地位
美國收到"令人震驚情報",範斯致電印度總理促停火
中國籃協歸化新規:球員要棄原國籍、學唱國歌
英法德波四國領袖突訪問基輔 表態力挺烏克蘭
ICE在紐約執法!多名亞裔被捕,華裔在內
日本首相表示不會接受英美關稅協議中的10%汽車關稅
特朗普:將對各國維持至少10%基準關稅 但允許例外
告別戶口本!中國婚姻登記實現全國各地通辦
戰爭或者和平,與習近平有關的兩個畫麵或載入史冊?
奧特曼國會聽證會發言:美國模型領先於中國,但...
1.9萬名村官被查背後 治理農村基層幹部‘微腐敗’
特朗普在做中國想做的事:讓自由亞洲電台噤聲
馬斯克20歲“女兒”意外亮相真人秀,穿露臍背心熱舞
張本智和稱深受雨果世界杯奪冠衝擊:下次該輪到我了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清代老橋被衝垮:社區以鄉愁為名募捐230萬重建

紅星新聞 2023-12-01 01:09:23

最近,位於四川樂山市井研縣的茫溪河上,“王村老橋”的重建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兩年前,當地社區以“鄉愁”為名發起一場募捐活動,準備籌資重建“王村老橋”,最終共計募得重建資金230萬元。

“王村老橋”始建於清代康熙年間,原來是一座石拱橋,經曆2018年的特大洪水後轟然垮塌。如今,“王村老橋”重建工程正式啟動,卻引發部分網友的質疑:當初以“鄉愁”為名搞募捐,為何現在恢複重建卻是一座現代橋梁,如何延續“鄉愁”?

▲王村老橋重建現場

對此,王村鎮相關負責人回應紅星新聞稱,根據募得的資金量及行洪等方麵的要求,隻能建一座現代橋梁,修建方案也曾向捐款者代表做過解釋。對於“鄉愁”的理解,不能僅局限於一個物件。鄉愁不僅在於“形”,更在於“魂”,打通交通瓶頸、方便百姓出行、恢複老街繁華、凝聚發展信心,更是一種鄉愁。

現場探訪:

300多年清代老石拱橋垮塌

舊址正在施工重建一座“現代橋梁”

岷江上遊支流茫溪河,發源於樂山市井研縣原分全鄉宋家坡,流經王村鎮繞場鎮而過。在王村老街盡頭,曾有一座修建於清代康熙年間的老石拱橋,迄今已有300多年曆史,當地人習慣地稱它為“王村老橋”,也有人叫“王村舊大橋”。

▲王村老橋

近日,紅星新聞記者來到王村老橋舊址,看到橋兩頭仍然殘存著部分老橋基礎,兩岸已經打圍施工,工地上擺放著一些已經澆築好的混凝土梁板,幾名工人正在綁紮橋墩的鋼筋,多輛運輸渣土的貨車來回穿梭。

根據該工程公開的采購中標信息顯示,該重建橋梁為一座寬5.8米的人行梁板橋,橋梁長度76.8米,工期為125個日曆日,中標價233萬餘元。從現場公布的施工示意圖來看,這是一座現代樣式的橋梁,並非石拱橋造型。

紅星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上遊約300處有一座王村新橋。據當地村民介紹,老石拱橋連接場鎮和農村,數百年來一直是當地商貿往來和村民出行的重要通道,但隨著時間推移,老橋不堪重負,上遊的新橋於2017年5月通車,緩解了老橋的壓力。

▲王村場鎮(紅色處為王村新橋,藍色處為王村老橋)

不過,當地群眾還是習慣走老橋。直到2018年,50年一遇的大洪水將老橋欄杆衝斷,相關部門對老橋進行了封閉斷道,計劃洪水後再進行維修加固。沒想到,11天後老橋轟然垮塌。盡管有了新橋,但老街居民和河對岸的村民都希望能再重建一座老橋。

網友質疑:

以“鄉愁”為名募捐重建老橋

開建的卻是現代橋梁,如何延續鄉愁?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王村老橋”舊址重建橋梁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兩年前的募捐。

“鄉愁是一道長長的石橋,我在這頭,夢在那頭。”2021年6月,王村社區發出一份募捐倡議書稱,洪水衝垮了一座王村老橋,卻衝不走十幾代王村人的故事。石橋不僅是經濟的紐帶,還是無數人美好回憶的載體。同時,其中還包括一些石拱橋的橋梁樣式。

▲王村老橋被洪水衝垮了

老橋的記憶,也一直留存在很多人的心中:後山農戶背著蔬菜家禽過橋販賣的淳樸笑容,老街旺子豆花飯的滿街飄香,從橋上跳進河裏遊泳的青春少男,在橋頭拍照留念的靚麗少女……

延續鄉愁記憶,匯聚愛心成橋——成為這場募捐活動的重要主題,有人亮出了當年為老橋所作的畫,也有人曬出了為老橋所寫的詩。當地群眾和愛心企業紛紛捐款,有的拿出幾百元,有的拿出幾千甚至數萬元,為重建老橋出力。

來自王村社區的統計數據顯示,募捐活動持續了大半年時間,參與捐款的個人和企業有4693人次,最終募捐的總金額超過230萬元。

兩年多時間過去,如今“王村老橋”重建工程終於動工。但是有部分網友提出疑問,當初以“鄉愁”為名募捐,為何不按照以前的石拱橋樣式進行恢複重建?現在建的是一座現代橋梁,如何讓人延續關於王村老橋的“鄉愁”?

官方回應:

籌集資金不夠,行洪也有條件限製

目前的方案是最好選擇,“鄉愁不僅在形更在魂”

對此,王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易玲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當時倡議募捐的方案就是按照“籌集到多少資金,就修多少錢的橋”的原則,籌集200萬資金為最基本目標。最終根據所籌集的資金量,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再確定橋梁建設類型與風格。

易玲坦言,之所以確定“延續鄉愁記憶”為募捐主題,是希望“鄉愁”能喚起更多在外的王村遊子為重建老橋出力,但重建老橋不僅是為了留住鄉愁,也是應廣大老百姓的呼聲,緩解老街交通壓力、方便兩岸群眾出行,恢複老街繁華,帶動鄉村振興。

日前,紅星新聞記者在王村老街看到,原王村老橋是連接對岸多個村莊的重要通道,老橋垮塌後,老街成為了“斷頭路”,而王村小學、初中正位於路的盡頭。提起老街,不少居民連連搖頭,“一到上下學堵得水泄不通,平時又冷冷清清,希望老橋早點修好。”

▲冷清的王村老街

在王村鎮黨委副書記陳雷看來,如果能修一座複古的老石拱橋當然很好,但籌集的資金不夠,而且行洪方麵也有條件限製,根據實際情況修一座現代橋梁是最好的選擇,關於重建方案也曾向捐款者代表做過展示和解釋。

陳雷表示,對於“鄉愁”的理解,不能僅局限於一個物件,幾百年來老百姓形成的生活習慣也是一種鄉愁。鄉愁不僅在於“形”,更在於“魂”,打通交通瓶頸、方便百姓出行、恢複老街繁華、凝聚發展信心,更是一種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