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韜演唱會2368內場票賣262元 流量們為什麽賣不動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演出市場的紅利期,不歡迎流量藝人?

11月20日,“黃子韜原價2368內場票降至262元”的熱搜登上社交平台第一。不少網友指出,購買的黃子韜2023巡回演唱會廣州站原本為2368元的內場票,在開唱當日(11月18日),二級票務平台卻“打骨折”到262元,比起最低價368元的看台票還要便宜;而在場館外,甚至一度被傳出黃牛9.9元甩賣門票、0元送票的火爆場麵,吸引諸多當地群眾趕來撿漏。

更為離譜的是,未坐滿的內場區域也被看台粉絲紛紛湧入,無法招架的安保人員也不得不“開閘放人”,而隨機就座“靈活”觀演、爭先恐後搶占前排的人群也導致現場秩序混亂,極易引發安全隱患。



放在今年演唱會市場井噴的背景下,這一流量偶像演唱會的低上座率亂象,也令大眾頗為詫異:曾經的初代流量“歸國四子”之一,怎麽就落到了這般田地?

流量偶像折戟演唱會市場

細究來看,黃子韜這場演唱會的票價走向,稱得上是“眼見他高樓起,眼見他高樓塌了”。

早在11月5日,黃子韜原定於11月17日、18日在廣州連開的兩場演唱會開啟預售,票價也在368元至2368元不等,與周傑倫、五月天等高國民度歌手持平,這一高昂的定價也在初期引起網絡熱議。

但隨著11月9日有部分粉絲發現其門票竟在直播間以八折價出售,退票抵製的聲浪也是愈演愈烈,直至12日主辦方發布公告稱由於黃子韜健康問題不得不取消11月17日演出並進行退款事宜。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主辦方發布公告當日,其18日場次門票也僅有368元、502元兩檔看台門票售罄。


並且,在開唱前兩日,黃牛票、票務平台上所顯示的門票價格便開始一路降低,直至17日當晚已來到所有千元檔位百元起,比如1993元的內場票價格為380元。而在18日,兩折、一折乃至不到百元的骨折價愈加普遍,有網友便曬出門票表示以90元的抄底價收到了一張1998元的內場票。據部分黃牛透露,黃子韜此次演唱會上座率或不達50%,“內場坐不滿,看台也空了很多位置,虧大了”。

不過,今年在演唱會市場栽跟頭的,黃子韜並非個例。部分曾經的“頂流”或是人氣偶像,也同樣遭遇了門票打折、滯銷的尷尬現狀。

比如今年8月,從《青春有你2》中C位出道的劉雨昕開啟的“仙那度全國巡回演唱會”便被傳出售票不理想,480元至1980元不等的門票檔位均有近一折折扣出售。以成都場為例,在開唱前兩天,其看台480元、680元檔位仍未售罄,而內場1080元也在二級市場一度打折至195元左右。在粉絲圈內,部分粉絲也推出了“補貼購票”的方式來吸引路人買單,還出現了大量催購、送票來保證上座的動員話術。

而與黃子韜同樣曾為初代流量的張藝興,也未能逃脫門票打折的尷尬境地。8月13日,張藝興“大航海2.5·無遠弗屆”巡回演唱會北京場便被指門票價格在當日一降再降,所有票價折扣均為3折起。

據抖音測評博主“答案看演出”發布視頻所言,便是以600元的價格買到了“張姓藝人北京小航海演唱會”2580元的內場區域票,但這一曝光門票打折的視頻也被舉報下架。同樣的,王琳凱、蔡徐坤、The9等頭部流量型藝人也均不同程度出現了遇冷。


此外,除了頭部流量們在萬人場次相繼折戟,甚至有些在中小型演出場地舉辦的“演唱會”也不一定賣得完。比如今年6月,孟美岐“我們一起走過·三周年限定站”北京演唱會,便被指出演出場地僅供容納不到兩千人,但開票兩天後千張門票仍未售罄。

不難看出,在當下回暖的演出市場中,流量藝人的演唱會卻意外出現了被邊緣化的趨勢,打折、滯銷成為主流,與過去開票紅火的盛況難以同日而語。以黃子韜2019年舉辦的“2019 IS BLUE”上海演唱會為例,該場上座率便高達96%,約有超過1.1萬人,黃子韜更是當場立下要唱到鳥巢的新目標。

但如今來看,演出市場恢複後帶來的報複性消費,卻是未能令流量藝人們如願分得一杯羹,反倒是黃牛市場上演“百億補貼”的尷尬局麵。

流量藝人為何搭不上回暖的快車?

據中演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營業性演出票房收入達到167.93億元,演出場次19.33萬場,僅在4、5月份每月全國便有近150場演唱會。但飽和的演出,也並非是雨露均沾,行至第三季度開始,音樂節或是演唱會臨時延期、取消的現象便愈加頻繁。


站在整個演出市場上來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在於消費端的疲軟期已然到來。經過近一年的大浪淘沙,頭部藝人、情懷藝人虹吸了絕大多數所謂報複性複蘇的市場紅利,急速增長的演出內容更是令供給需求嚴重不平衡,也就導致樂迷消費愈加趨向理性。

即便演唱會在今年演變為集體性的狂歡,但相對而言,流量藝人的主要受眾依然是粉絲。但隨著選秀時代的落幕,“粉絲特供”演唱會也在選秀熱度過後難吸引到新受眾,粉絲經濟的紅利期也在逐漸消退,相對難以出現如TFBOYS、時代少年團等現象級粉絲粘性。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上座率較低,流量藝人活躍在演出市場中的“賠本”演唱會,也不乏是增加曝光度、積累口碑的一種方式。比如我們注意到,黃子韜此番雖然門票大幅降價,但不少抱有“撿便宜”心理、一首歌沒聽過就來觀演的觀眾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出乎意料的好聽”。

這其實也揭示了另一個原因,即大眾很大程度上對於流量藝人的音樂是陌生的,甚至是有一定刻板印象的。目前,流量藝人的歌大多屬於模仿歐美和日韓的流行音樂的路子,聽起來很國際化,但跟本土聽眾沒什麽連接,也很難聽到所謂的自我表達。如此一來,這些歌也隻能給粉絲聽了。這也是為什麽偶像歌手花了大製作、高預算做的歌,除了粉絲還是沒人聽,原因就在於風格大於內容。

而流量藝人演唱會的崩盤,也有其本身積累的花邊新聞對於粉絲購票吸引力的影響。作為以女粉為核心消費受眾的藝人,黃子韜、蔡徐坤等在戀愛疑雲、負麵新聞的影響下,不乏出現粉絲大量流失。


說白了,便是絕大部分流量藝人缺乏大眾層麵出圈的代表作、口碑作,僅憑定向的粉絲受眾也就難以支撐起大型巡演。像是擁有《勳章》《我們的明天》等出圈作品的鹿晗,其今年所開啟的“2023πDAY演唱會”門票便擁在流量藝人中有著相對較好的上座率,在黃牛手中,不少場次門票還出現了一定的溢價。

此外,流量藝人演唱會缺乏國民度、認知度,也難以帶給消費者足夠的社交貨幣價值。當看演唱會成為當下年輕人的時尚流行單品,一些熱門演出某種程度上也成為爭相打卡的網紅景點,比如周傑倫、伍佰等高國民度藝人演唱會便因此仍舊保持著開票即售罄的火爆。

另一方麵,高票價始終是阻礙受眾買單的“攔路虎”,尤其在今年以來演唱會票價普遍上漲10%-20%,而相較於其他類型藝人,流量藝人普遍更為高價的門票也被看作是不具備性價比。

當然,票價的波動也與演出成本、粉絲群體接受程度有很大關係,普遍來講,流量藝人粉絲群體較為固定,且有著更高的價位接受度,定價走高也就成為了默認現象。而單場演出票價的提高,也是為保證演出不虧損,但這也令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

再者,伴隨演唱會產生的交通、住宿等費用持續走高,也令非粉絲受眾在考慮個人成本之後選擇性觀演。除此之外,隨著強實名製的實施,無法轉贈、不退票或是退票需扣手續費等新措施,也極大降低了受眾觀演欲望,不為非必要演出上頭也成了當下受眾購票的理性防線。


歸根結底,流量的泡沫終究是撐不起市場的考驗,粉絲的購買力終究是有限的,最終是成也流量、敗也流量,還是需要作品說話。

結語

今年演唱會的高熱度,令不少流量藝人過分膨脹,誤以為受眾的報複性消費是失去理智的狂歡,從而也躍躍欲試想要收割一波。

誠然,最初爆發的補償性體驗需求,令從業者看到了爆發式的增長,但人人都想分食這塊大蛋糕,也就令演出市場的供給循環產生偏移。隨著消費受眾趨向理性消費、量入為出,沒有作品、實力且無法值回票價的流量藝人也就難免被受眾拋棄。

畢竟,線上的數據可以刷,線下的演出人頭是實打實的。


流量藝人若想真正成為能夠支撐起萬人演唱會的巡演型藝人,就必然要有得到大眾檢驗的口碑作品、高粘性的受眾基礎以及能夠吸引源源不斷“入坑”的受眾持續加入,才能帶動供需循環。

否則,隻是為了割韭菜而開演,那也怪不得粉絲、路人揮手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