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務員辭職潮25年新高,工會稱影響效率
文章來源: RFI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後,公務員辭職人數持續上升,港府數據顯示,上年度辭職人數接近4000人,辭職率達2.2%,屬1997年回歸以來新高;再加上未能聘請的人數持續擴大至上年度的1.9萬人,而退休人數預計在未來五年亦會處於高峰期,情況令人憂慮,工會總幹事梁籌庭直指,公務員流失一直有影響港府效率,而港府因應問題而降低聘用條件,更令人懷疑它「掂唔掂?」(「能否維持?」的意思)。
港府9月在香港(上)和中國(下)的大學招聘公務員,聲稱反應踴躍,令更多人踏入政府總部(下右圖)工作。2023年11月20日©
公務員事務局圖片
根據公務員事務局提交立法會公務員及資助機構員工事務委員會的文件顯示,截至本年3月底的2022/23年度,公務員流失人數約為10100人,較上一財政年度少400人,故此流失人數占實際員額的比率亦下降0.2倨百分點至5.7%。不過,辭職人數則持續上升。
文件顯示,上年度辭職人數接近4000人,較之前一個年度的3734人多;辭職率達2.2%。港府聲稱, 這辭職率與2021/22
年度相若,「辭職率已見放緩」。但實際情況是,辭職率是在高位微升橫行,繼續維持香港回歸中國以來的新高。
辭職者以年輕丶新入職人士為主
根據公開資料,有「鐵飯碗」之稱的公務員,辭職率一向偏低,到2015年才突破一千人;到《國安法》生效的2020/21年度,辭職人數升至二千;其後的21/22年度,辭職人數更倍增至3734人,創回歸以來新高,而辭職人數占實際人手約2.1%。剛公布的上年度人數和比率繼續微升,保持創回歸以來新高的紀錄。
辭職公務員中,多為年輕丶新入職人士。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在立法會的相關委員會會議上指出,在試用期內辭職的公務員占辭職總數約4成,估計是因為新世代畢業生希望獲得不同經驗,或嚐試不同工種而辭職,強調局方會盡力挽留有能力的年輕人,加強培訓,包括安排到中國內地接受國情培訓等。她又說,辭職者沒有集中在個別部門,亦不影響政府運作。
公務員退休是人手流失的主因,以上年度為例,逾一萬流失公務員中,退休的有5800人,比率高達 57%,亦占整體人手約
3.3%。楊何蓓茵在會議上透露,上世紀八十年代,港府曾擴大公務員編製,未來幾年將會是公務員退休的高峰,每年退休率會維持在
3%以上,到2027/28年度才會改善,降至2.9%左右;並須到 2032/33年度,公務員退休率才會降至
2.7%左右的「無咁高的水平」。
另外,港府實際聘請人數低於編製的情況繼續惡化,截至 3月底的上年度,公務員編製約為
19.2萬個職位,但實際員額隻有17.4萬人,即未能聘請的人手達 1.8萬人,占編製的
9.4%;當中,屬於高級公務員的首長級人員的聘請不足率更達達 9.7%。而在過去五年,港府每年平均隻能聘請約
1.2萬人以填補流失及新需人手。
梁籌庭:公務員由「鐵飯碗」變「爛鬼缸瓦」
出身工會的勞工界議員周小鬆關注編製與實際隻額的差距連年擴大的問題,認為公務員長期人手不足,會令前線工作量大增,工作壓力愈來愈大。楊何蓓茵局長承認,編製和實際人手有落差並不理想,已加大招聘力度和縮減流程,並賦予部門更大彈性去聘請非公務員。
不過,香港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向本台指出,公務員隊伍人手不足一直有影響政府效率,以新聘公務員為例,若沒有足夠訓練和熟習時間讓人員適應,便容易出錯,近期不少「蝦碌」(倒黴丶出糗之意)便與此有關;另外,人手不足以致「一人做兩個位」,服務必受影響,這在前線尤其嚴竣。
電郵新聞頭條新聞就在您的每日新聞信裏
訂閱
他又說,港府為應對「請人難」而降低聘用條件,令人懷疑政府質素現時「掂唔掂?」另外又會降低員工的薪酬調整。身兼香港文書職係公務員妣會總幹事的梁籌庭舉例說,文書助理早前降低中丶英文的入職條件,日後該職係與市場比較時便會「輸蝕」,議價時會受影響。
被革職者人數多平均數一倍
但另一方麵,港府又加強紀律懲處和加快懲處程序,評核出現「D」級(即優良常可的「可」級)便要出警告信,影響日後升遷,工作「穩定」不再,梁籌庭說,這自然會令年輕一代卻步,又或入政府嚐試後便離開,引致辭職率高。他笑言,「鐵飯碗」現已變了「爛鬼缸瓦」。
當局交代,2022/23年度有47名公務員因幹犯嚴重不當行為或被裁定幹犯刑事罪行而被革職,26人被嚴厲譴責附加金錢懲罰,49人遭到譴責。單以被革職的人數論,上年度的人數便較過去五個年度的平均數多一倍,因為過去五年被革職的公務員總數隻有
124人。
在不敢以民調了解問題的情況下,梁籌庭建議,港府應全麵檢討職係,以便與外界有正確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