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地養豬的少男少女,觀眾愛上“土了吧唧”
文章來源: 金牌經紀人官方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這些種地養豬的節目另辟一方天地,在小眾新綜藝上發力,從而獲得更多站在觀眾麵前的機會。”
最近的綜藝刮起了一陣“田園風”。
緊張刺激的比賽環節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生活而取代,華麗高聳的城市景觀也被無情淘汰,鏡頭裏放眼望去是無垠的田埂鄉野,隔著屏幕似乎都能聞到青草香和泥土味。
7月已完結的《種地吧》仍在憑借自來水的好口碑持續吸引著新觀眾,最新推出的衍生節目《你好種地少年》更是讓“十個勤天”繼續發光發熱。
除了種田的少年,還有養豬的少女,樂華推出了《人不怕出名豬不怕壯》,老板杜華把恨鐵不成鋼的自家小糊團“NAME組合”直接丟到東北農村開啟團內淘汰考核。與此同時在韓國,綜藝鬼才羅英錫也製作了一檔新慢綜《種豆得豆》,首播收視率便超過了3%。
不同於韓綜裏知名PD攜手著名藝人的配置,《種地吧》和《人不怕出名豬不怕壯》並沒有什麽明星效應和製作光環的加持,但仍能收獲極高的話題度和關注度,由此便可窺見觀眾們對返璞歸真田園慢綜的獨特偏愛。
01
相同又不同
和其他主打回歸自然的綜藝一樣,《種地吧》《人不怕出名》《種豆》都是以長期生活在城市裏的藝人被放到農村進行勞作的內容作為基礎。而且三部綜藝都在創作之初強調了其長期的拍攝日程。《種地吧》持續拍攝近200天,《人不怕出名》則是拋出了100天的打分淘汰賽,而《種豆》的拍攝在介紹裏顯示是持續了幾個月。
雖說都是主打去農村幹農活,但一根藤上開出來的卻是五顏六色的花。《種地》由於其節目兩百多天的實拍設定,自然排除了檔期緊張的頭部藝人,而少年篇又限定了參與者的性別年齡,於是在經過導演組兩百多人到三十多人再到最終十人的篩選過後,最後選定的陣容是一群最大不過95年,最小小到02年的新人。一幫嘰嘰喳喳的小男生們睡在一起,吃在一起,幹活在一起,青春男大的氣息撲麵而來,自然讓觀眾產生好奇與期待。
《人不怕出名》則是專屬於NAME組合的團綜。作為一個在先導片就因為成績不佳被老板杜華訓成大型流淚現場的組合,出道兩年卻在內娛依舊籍籍無名,成員大多到了女團發展的尷尬期。對於組合的粉絲來說,這檔節目讓他們得以更深入的了解他們的愛豆,而對於不了解組合的路人來說,女團和養豬的搭配已經足以讓人產生動動指頭點開節目的念頭了。
和內地的這兩檔綜藝不同,韓國《種豆得豆》不像國內選擇了10位新人,而是隻挑選了4位知名藝人金宇彬、李光洙、都暻秀、金基邦共同完成開墾農田、完成種植。節目的卡司陣容從綜藝主持人到青年演員,都是為觀眾所熟知的老麵孔,自然會產生一波不小的號召力,而節目又出自向來很會展現人文內核和景色風光的羅PD之手,節目在初始便積累了一定的觀眾目標群。
僅僅是從出演陣容都足以看出這一波慢綜主打個出其不意。就當大家以為隻是不同年齡段的農村生活體驗節目時,細看內容,便能品出個中的與眾不同。
《種地吧》的少年們開局便是學習農業耕作知識,考各種機械操作證,在落滿灰塵的兩幢平房裏自己搭起上下鋪。沒有其他的節目遊戲和中插,一集四十多分鍾看到的是十個男生躬著腰在田裏老老實實的割了十幾個小時的水稻。可見這檔節目將自己定位為勞作紀實真人秀是沒有摻雜半點的水分。
長短更和直播形式相結合的更新頻次貼合了農作的工作時間和不同的農忙節點,同時也意味著需要持續的拍攝和大量的素材,這從側麵證明了它的半紀錄片拍攝手法。由此製作出的節目才能更加真切的還原一次誠實勞作的全過程和青年在土地上實現的積累和成長。
《人不怕出名》的節目氛圍就沒有這麽的歲月靜好。先導片裏杜華一個個念出隊員的休息天數和工作天數,隔著屏幕都能感到一股令人窒息的低氣壓,仿佛麵對裁員危機的打工人。工作人員的各種“最後通牒”更是直接道出節目的基調:殘酷的女團生存淘汰戰。
雖說開場來的如此血雨腥風,七個人在東北的一路卻是意外的搞笑無厘頭,沒辦法洗澡、睡發黴大炕、半路參加農村酒席,女孩子們之間少了競技的冷酷,多的是一份真實和自然,在養豬的曆程中看到的是她們的變化和女子組合必要的團魂。雖然節目掐頭去尾體量隻是有十五分鍾,但一周三更的頻率也能很好地記錄女團養豬的全程,滿足觀眾的觀看需求。
到了《種豆得豆》,節目設置就更符合觀眾對傳統形式慢綜的印象,四個好友一起從城市集結來到鄉村,住在農家瓦舍,日常幹幹農活,做做飯,聊些家長裏短。時間在節目裏似乎靜止了一樣,唯有莊稼一天天的長大讓人發覺變化。一周一更更像是吃多了重口味燒烤火鍋後的解膩清淡小甜點,在一眾drama電視劇和沉悶的新聞播報之餘,給人以田園牧歌般的片刻喘息。
02
少年種地,何以出圈?
截至文章發布,《種地吧》在豆瓣上收獲了超5萬人的評價,評分高達9分,堪稱2023年度的綜藝黑馬。除了收獲了廣泛的觀眾肯定,這檔節目還入選了國家廣電總局2023年第一季度優秀網絡視聽作品,從官方到群眾,《種地吧》實現了口碑和熱度雙豐收,它的成功似乎一直有跡可循。
慢綜藝近年來一直是觀眾們的心頭好,因其廣泛的受眾群體,慢綜藝又細分出了很多類別,比如慢綜藝鼻祖的《向往的生活》、聲音類的《朋友請聽好》、社交經營類的《五十公裏桃花塢》、《親愛的客棧》、當然還有聚焦固定群體的《忘不了餐廳》、《你好生活》等等。慢綜藝能夠一步步走向鼎盛,離不開當下人們的精神訴求轉向。
對於許多常年在都市生活裏奔波的觀眾來說,慢綜藝實現了他們對慢生活的期待。而《種地吧》又專注於農田的耕耘,對於沒有務農經曆又常年在城市進行腦力勞動的人來說,幹農活這件事本就充滿了新事物的獵奇感和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治愈力。
有了慢綜藝的底色,《種地吧》並沒有循規蹈矩,反而是非常大膽地在攝製方式上完成了一次實驗。不像常規綜藝會間歇性拍攝,《種地吧》近乎於紀錄片的拍攝持續了190天,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少年的狀態上來說,種地這件事在他們身上都得到了從一而終的全景化展現。而節目內容的單一表達,滿是野生感,由此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處理問題時的衝突變得更加真實、更令人共情。
或許是因為十個男生都是逐夢演藝圈不久的新人,個人風格才會顯得不確定和十人便在一檔節目中有了統一的起跑線,並不存在什麽分量之爭。男生們被平等的賦予鏡頭,沒有按照年齡、專業分配各自的節目擔當,這反倒形成了一次少有的聚焦於藝人真我的綜藝群像。有頗具大哥擔當的蔣敦豪主動化解男生們和其他人的矛盾。也有頗具責任心的趙一博總能在關鍵時候出謀劃策;也有悶聲幹實事的李耕耘,像名字那樣少有言語但卻貢獻頗多。不是永遠的善解人意,亦或是一直都玩心大發,他們中的每個人在每個時刻都有不同的狀態。可能對隊友是玩笑打鬧的一麵,到了幹活時卻很成熟踏實,也有可能在生活技能上滿分的人,卻在務農時老出bug。沒有人設才是真人,這讓他們在節目中形成了鮮活、立體的存在感。
評論裏有一條稱它為種地版變形記,可見綜藝背後的成長向屬性。從精致的偶像到對著鏡頭不計形象的暴風吸入盒飯,沒有藝人出行程必帶的妝發造型,十個男生從白皙的偶像外形通過紮實的190天變成了健康粗獷的小麥肌膚,真正從一個都市藝人變成了接地氣的青年。他們和田裏的水稻,地裏的果子一樣,經過風吹日曬,長大、發芽、結果,這也給了觀眾充足的時間仿佛他們的親人一樣在屏幕前見證他們的成長,也慢慢愛上這樣一群不那麽完美,但在努力生活的年輕人們。
做好節目本身會創造一個短期內的爆款,但如果沒有後續的跟進,其熱度勢必難以持續。在這一點上《種地吧》做到了“長期主義”的節目運營。七月完結後,“十個勤天”相關的代言活動接踵而來,在完成音樂會等團體形象建立的行程之後,近期又推出了《你好種地少年》這檔衍生團綜,為團隊和節目的熱度持續添柴加火。
節目推出的時間點也能看出其規劃性。他們沒有在正片剛完結時就趕忙上架衍生綜藝,而是給了觀眾接納“十個勤天”的沉澱期,在更紮實的立好了團隊形象之後,再推出主打十個人的遊學綜藝。節目依舊延續了農業主題,十個人去到各自的家鄉遊學、體驗,混合了旅行、團綜、體驗真人秀等元素,對“十個勤天”這個團隊品牌有了更進一步的提升和加成,也讓節目的影響力延伸至節目之外,形成一個完整的綜藝製作的思路閉環。
03
幾分耕耘,幾分收獲
《種地吧》十個男生從一開始的新人小透明,到逐漸建立其團粉、個人粉群體,他們通過節目獲得了一次展現自我的機會,性格特點也得以全方位的呈現。而對於個人發展來說,幹農活、歸鄉野,讓他們在偶像藝人光環之上多了一分社會屬性。不論是作為藝人,還是作為一個社會人,對於個人身體素質、人際社會溝通、工作業務等方麵都是一次提升和助力。
粉絲數量變化是其中最直觀的展現。據網友整理的“十個勤天”粉絲量對比數據來看,十個男生的微博粉絲數量從節目開播,到9月已經有了幾十萬到百萬不等的粉絲增長,超話的熱度也是不斷攀升,而截至目前,十人裏已經有六位微博粉絲破百萬。而“十個勤天”合體的工作活動在節目結束後更是源源不斷:有參加常州的音樂節,還做客綜藝《毛雪汪》,又接下了海瀾之家的代言。綜藝之後的藝人價值變現能力仍在持續輸出中。
(圖源網友,左2023年9月9日,右:2023年3月9日)
而對於演藝圈的萌新來說,“十個勤天”的成功無疑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在如今競爭激烈的演藝圈,綜藝作為塑造藝人形象的直接渠道,可謂是“人滿為患”。頭部綜藝來來去去就那麽幾檔,碰上知名製作團隊平台推出的新綜藝也是有大把的藝人積極對接。但不論從適配性還是數量上來看,都是僧多粥少的狀態。新人們能上頭部綜藝的機會有限,倒不如另辟一方天地,在小眾新綜藝上發力,獲得更多的站在觀眾麵前的機會。
與此同時,相較於已經進入成熟模式的經典綜藝,新綜藝意味著更多的可能性。成熟經典綜藝受其風格、設置和已然建立起的觀眾群限製,不論從內容還是呈現形式上都容易固化,甚至讓觀眾產生疲憊感,難出爆款。這也是很多常青綜藝無論如何變革都在走下坡路,最終冷清收場的原因。
但新綜藝就好似初生牛犢不怕虎,題材、風格都是屬於摸著石頭過河的情況,才能給予藝人充分發揮和展現的可能性,就像去年《快樂再出發》的“再就業男團”算是以小搏大的成功案例。有了放鬆,不受約束的創作環境,才能和藝人的表現一起共同作用出好的作品。
當少年們在地裏埋頭勞作時可能也不會預想到這部新推出的綜藝能低開高走,取得如今的成績。對於他們來說,參與這檔節目的初衷,有的是積攢生活體驗,有的是實現個人鍛煉,當然作為演藝圈的新人來說,能夠參與一個綜藝意味著多一次工作和露臉的機會,必然是要努力爭取、緊緊握住。而從節目收獲的反響可見,真誠永遠是必殺技。對於如今踏入瓶頸的內地綜藝和眾多演藝圈的新生代來說,這個道理依舊成立。他們在節目中的耕耘,也都迎來了屬於他們的“秋收”。
所以,在看藝人種地、養豬的時候,觀眾們到底在看什麽呢?固然,是借由他人之力去踩踩那些自己不曾到過的土地,是通過另一雙眼睛去發掘那些自己不曾看過的風景,但更多的,是對於許許多多陷在真實生活中,因為不對等的付出收獲而失落,因為難以找到立足點而彷徨,因為已經變成慣性往前奔跑而忘掉出發緣由的每一個我們,能夠看到真實的耕耘、付出、失敗、開花和結果。從一段段樸實但真誠的努力生活,奮力成長中,給自己一個理由和動力繼續各自燦爛的、真誠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