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餘華原著改編、魏書鈞執導的最新國產文藝片《河邊的錯誤》上映到第9天,票房就已經破了2億。這2億多張電影票裏,有一些是衝著金光燦燦的“餘華原著”的頭銜去的,有一些是衝著“餘華蓋章朱一龍演技”的熱搜去的。
餘華蓋章朱一龍演技
朱一龍進入角色
群演逼真跳車震驚朱一龍
還有一些冤種觀眾,是被電影預告裏渲染出的懸疑片氛圍騙進去的,最終被瘋癲劇情看得一頭霧水。
《河邊的錯誤》劇照,懸疑片氛圍拉滿了
披著懸疑推理的皮,演著雲裏霧裏的文藝。宛如詐騙的宣傳效果讓很多懸疑愛好者成功跑錯片場,懵懂地看了1小時42分鍾的文藝片,然後還沒看懂。
《河邊的錯誤》網友評論
無獨有偶,最近被觀眾批評的文藝片不止《河邊的錯誤》一部。前幾天的平遙電影節上,楊平道導演的最新文藝片《浪漫的斷章》在公映時,因為低俗情節被觀眾當場吐槽,甚至有人公開大喊“退票”。場麵之尷尬和離譜讓人歎為觀止,足以載進電影節翻車史冊,用來震懾每一個試圖拿下流當上流的導演和編劇。
《浪漫的斷章》網友評論
而今年的其他文藝片也各有各的尷尬:《燃冬》裏無病呻吟的畸形三角戀令人生理不適,《鸚鵡殺》遭遇一水兒的吐槽聲,《不虛此行》讓網友們紛紛大虛特虛……咱就是說,2023年到底是文藝片的集體翻車之年,還是觀眾們的活該遭罪之年?我們的國產文藝片為什麽淪落至此?我們該拿什麽拯救一屆不如一屆的國產文藝片?
《燃冬》裏驚為天人的喂冰塊鏡頭
2023年的文藝片,各有各的不體麵
2023年就快過完了,細數今年上映的幾部文藝片,幾乎一水兒都是差評占多數。從有佳句、無佳章的《永安鎮故事集》,到“主演一思考,觀眾就發笑”的《不虛此行》,再到年輕人除了smokedrinkfuck再沒有別的可做的《燃冬》,又到疑似《燃冬》看《孤注一擲》火了之後臨時改劇本改出來的《鸚鵡殺》……如果說23年的國產文藝片主旋律是創暈觀眾,那這些片子無一例外,全都做到了。新近上映的《浪漫的斷章》和《河邊的錯誤》,更是為這場文藝片集體創暈觀眾的偉業下場添了兩把柴。
《浪漫的斷章》公映結束後被觀眾大喊退票
最近的文藝片好像總想擺出曲高和寡的姿態,拍一些故弄玄虛的東西,再蹭一些不太沾邊兒的熱度,然後把一群無辜觀眾騙進來殺。
這樣就會導致一些很離譜的情況出現,比如憤怒的觀眾對主創大喊“退票”,比如豆瓣上群策群力的一星差評,比如電影結束後觀眾們集體愣在椅子上麵麵相覷……
《河邊的錯誤》看懵全場觀眾
看不懂不等於文藝片,然而很多電影人往往誤解了這一點,總覺得把電影拍得晦澀難懂就是高級,通俗易懂就是低級。11年前,馮小剛執導的電影《1942》票房輸給徐崢後,馮小剛認為是觀眾的低標準導致了電影的降級,導致了好電影不叫座、爛電影遍地走。
馮導的那句“因為有垃圾觀眾才有垃圾電影”言猶在耳,仿佛自己拍出來的電影得到差評完全不是因為電影差,而是因為觀眾欣賞能力不到位。但事實是,和寡未必曲高,尤其是對於電影這樣一種大眾藝術來說,過於孤芳自賞的態度本身就很難創作出好的作品。
電影與觀眾的關係是二元相互的,即你讓我看得盡興,我讓你賺得票房,達成一個雙贏的局麵。而電影投資商們也大都是為了拿到好片子送到院線賺錢的,不是為了做一些讓觀眾看不懂的東西,再用一些自以為高級的藝術理論去diss觀眾,對觀眾進行精神霸淩。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本身就是依托觀眾市場才能發展起來的電影業,什麽時候被慣出了pua觀眾的毛病?
就連世界電影大師黑澤明都說過:“一部優秀的電影就是既有趣又容易理解”。
談藝術是好事,但藝術的本質是解放與自由,而非標榜與自傲;藝術的來處和去處都是煙火生活,而非懸浮在真空之中。故作晦澀的藝術永遠是偽藝術,希望每一位文藝片創作者們都能懂得這一點。
回不去的黃金年代,扶不起的國產文藝
現在的國產文藝片市場,是一整個電影和消費者互不信任的大型修羅場。電影方覺得觀眾不識貨,觀眾覺得電影是垃圾。相看兩生厭,恨不能與君相決絕。然而,如今不招人待見的國產文藝片,也曾一度輝煌過、鮮活過,掀起過一麵文化自覺的新浪潮,並成為一代人的文化記憶。
1993年的《霸王別姬》,曾在戛納電影節拿下大陸電影迄今為止唯一的一座金棕櫚。在這部片子裏,看得到理想的撕扯與執著、人性的高貴與卑瑣、藝術的堅韌與脆弱。程蝶衣、段小樓、菊仙、小四……小人物們紛繁鮮活的眾生相都被大時代的車輪滾滾碾過,其中的性別意識、觀念和人性表達在今天看來依然具有極強的先鋒意義。如今,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高達9.6,被無數人標記為“最好的中國電影”。
《霸王別姬》劇照
1995年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是薑文導演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青春題材的電影,更是現在流行的青春疼痛風影片的鼻祖,曾被《時代》周刊評選為“國際十大佳片第一名”。影片用馬小軍的個體記憶去對話所有國人的集體記憶,對宏大的曆史歲月進行基於個體的主觀審視,帶給許多人一種難以名狀的震撼與惶惑。這部電影確立了薑文鬼才導演的地位,也依然是夏雨、寧靜、陶虹等一眾主演的經典代表作品。
《陽光燦爛的日子》部分演員與薑文導演合影
90年代裏,還有傷痕題材的《芙蓉鎮》,講述時代之殤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在無常的人生裏向死而生的《活著》;00年代裏,還有演繹困頓情愛的《蘇州河》,怪誕浪漫的《太陽照常升起》,底層悲歌的《李米的猜想》;10年代裏,還有從頭到尾沒有一句廢話的《讓子彈飛》,關注女性的《萬箭穿心》,傳承文化的《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劇照
以前的文藝片,既能讓人看懂,又能做出極具先鋒意義的思辨與表達。它們都在深刻性與可理解性之間尋找到了微妙的平衡,讓文藝電影真正成為一件既華又實的藝術品。
如今時移世異,社會在向前發展,為什麽國產文藝片卻仿佛按下了後退鍵呢?
國產文藝越來越拉,誰該背起這口黑鍋
國產文藝片的票房口碑雙崩盤,其原因不該在觀眾身上找。國產文藝片共同麵臨的客觀困境是一方麵,另外,創作者們也普遍存在著態度和能力問題。
宣發薄弱,國產文藝片之難
2016年,製片人方勵為了給《百鳥朝鳳》爭取到更多的排片,而在直播中下跪;2021年,由周子陽執導的《烏海》票房敗北,這位曾執導過《老獸》的導演一度在直播間落淚;2023上半年,《不止不休》的慘淡票房也讓新人導演王晶在微博直接上演發瘋文學……
《百鳥朝鳳》製片方勵在直播間為爭取排片而下跪
國產文藝千千萬,各有各的宣發難。因此,一次好的宣發對於缺少觀眾的文藝片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不得不說,現在的文藝片並沒有一個可以直接拿來套用的、完美的宣發模版。
作為一個小眾、冷門且並不叫座的分類,文藝片不像商業電影一樣自帶爽點和輿論點,它確實存在太多難以克服的先天劣勢。但越是這樣,創作者們就越是要真誠、積極地抓住每一個與公眾交流的機會,妥帖地維護好自己的受眾。態度誠懇、言之有物,清清爽爽宣發,坦坦蕩蕩做事,也許道阻且長,但行則將至;長此以往,國產文藝片們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那部分觀眾。
營銷過猛,國產文藝片之困
也許是嚐夠了薄弱宣發的苦,近年來的國產文藝片紛紛走向另一個極端——過度營銷。明明是文藝片,非要蹭商業片的熱度,以為可以忽悠到票房,結果票房沒撈到,還把可貴的口碑都搭了進去。
比如《鸚鵡殺》非要蹭《孤注一擲》的熱度營銷成反詐片,《河邊的錯誤》非要營銷成懸疑推理片,《地球上最後的夜晚》非要營造“一吻跨年”的儀式感,把人騙進去做一錘子買賣。這樣的營銷無異於對觀眾的詐騙,在生意上是合理的,但在邏輯上是分裂的。如此行事的文藝片們,自然隻能不斷地失去觀眾信任、得到源源不斷的惡評。
網友評價《河邊的錯誤》
要麽放棄掙紮、守好本心,接受千百萬的票房,接受與一小撮影迷群體自娛自樂的小眾化路線,在誠懇做好內容的基礎上慢慢尋求突破、徐徐圖之;要麽冒著被反噬的風險整一些花活兒,依靠過度營銷來博得暫時性的關注。對於更多文藝片而言,在這兩種選項中抉擇才是骨感的現實。
敘事太差,國產文藝片之痛
除了宣發和營銷之外,國產文藝片最大也最難克服的普遍硬傷是創作者的能力太差。太多的文藝片創作者們一味追求形式而講不好故事,然而結果是視聽形式不具備藝術性、鏡頭語言不具備獨創性、敘事內容更找不到自洽的邏輯。然而須知敘事是電影的基礎,如果自己都講不出一個可供信服和共情的故事,怎麽能指望觀眾們理解、尊重和欣賞呢?
網友評價文藝片敘事太差
還有的文藝片導演和編劇過於自信,不肯放棄絲毫自我的主觀表達,永遠把創作主題局限在自己並不豐富的人生經曆中,導致整個敘事不僅不落地,而且不好看。電影之所以受歡迎絕不是因為它是導演的自傳,而是因為它承載了厚重繁複的集體記憶和情緒。懸浮的、脫離群眾的電影,絕不是真正的藝術。
要打破以上困境,既需要文藝片擺正立場,也需要市場層麵給到優質的藝術片更多的機會,更需要創作者們不間斷的自我沉澱與自我砥礪。畢竟打鐵還須自身硬,盡管每個人對於電影的喜好不同,但真正美好的東西是能夠讓大家求同存異地一起去欣賞和感動的。
結語
電影這門“第七藝術”,總是與工業、資本、國別、性別、階級等社會政治經濟範疇密切相關。作為電影中偏重感情性、現實性、思想性的一種標簽,文藝片背後有更多非商業、反類型、小眾化的意蘊與力量。
被資本裹挾的市場需要誠懇的文藝片,需要良好恰當的宣發和合理的排片,更需要專業且踏實的創作者們。
中國電影難,文藝片更難,這是不得不承認和麵對的事實。然而既然選擇了這樣一條困難的路,就不僅要走,更要踏實、誠懇、認真地走下去。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百花齊放,也希望看到“正道的光”照在“文藝”複興的大道上——更多的人去觀賞文藝片,更多的人去評論文藝片,更多的人去創作更好的文藝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