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舉辦國際性體育賽事,當然會期望借此向國際社會推介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與產業機會,成都大運會如此,杭州亞運會亦是如此。
那麽,這樣的目標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呢?
杭州亞運會在亞洲發達國家關注度多高,影響力多大?
我特意請身在日本的朋友買了三份今天的日本報紙,分別是《讀賣新聞》《日本經濟新聞》和《產經新聞》,看看關於杭州亞運會的報道出現在第幾版,占了多大篇幅。
最給麵子的是《讀賣新聞》,在頭版報道了亞運會開幕的消息。
配圖是日本代表團入場的照片,標題點明了本屆亞運會舉辦城市是中國•杭州。
然後在第14版(總共32版)用幾乎整版報道了亞運會相關內容。
當然重點是日本代表團和運動員的情況,不過也特別提及了杭州的IT產業和本屆亞運會開幕式的創意。
最輕描淡寫的是《日本經濟新聞》,在第13版用一個豆腐塊報道了亞運會開幕,主標題還是中韓領導人會談,並沒有著墨於賽事本身。當然,這是一份財經媒體,報道體育內容少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日本經濟新聞》今天還用一個專版報道了中國杭州企業家馬雲,可以理解為杭州亞運會的配套報道。
《產經新聞》報道杭州亞運會的篇幅要大一些,不過安排在第13版。報道標題是領導人講話的影響力,副標題也點明了是在杭州舉辦,並介紹了本屆亞運會的會徽。
當然,三份報紙並不能代表日本媒體的全貌,紙質媒體的關注程度也不能完整反映日本輿論的動向,此處僅供局部參考。
總的來說,僅代表個人一點粗淺的觀察:
日本媒體還是有關注到杭州亞運會的,不過關注力度當然和東道主沒法比(廢話),關注重點也更多著眼於其本國的代表團表現和國際局勢(繼續廢話),這都是人之常情。
希望通過舉辦國際體育賽事來展示城市形象,當然能有一定的效果,但受賽事本身重量級的限製,這種影響力存在一個比較明顯的天花板。你做得好很多,人家誇你稍微多一點點,你做到正常的程度,人家正常地報道,這裏就有一個性價比的問題。
我個人可能花錢比較摳,如果讓我來選的話,會選擇做到比普通水平稍微好一點點,讓國際輿論有一些可以誇的地方,對主辦城市的形象有一定的推廣作用,但又不至於花費很高很高的成本。
當然,不差錢的話,當我沒說~
聲明:本人日語水平為零,引用上述日文媒體報道僅作傳播學分析用,報道內容不代表本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