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娛樂新聞 » 戀母情結、女兒自殺:揭秘奧本海默的家庭

戀母情結、女兒自殺:揭秘奧本海默的家庭

文章來源: Mtime時光網 於 2023-09-11 20:40:2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奧本海默傳》譯者

由克裏斯托弗·諾蘭執導,基利安·墨菲、小羅伯特·唐尼、艾米莉·布朗特等主演的傳記電影《奧本海默》正在國內熱映。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們和各位分享了奧本海默人生中的三位重要女性:他的妻子、情人與紅顏知己,她們與他建立親密關係,令奧本海默卸下鎧甲。

而在下篇中,將為大家介紹奧本海默生命中的另外三位女性:他的母親、女兒、以及人生中第一位愛慕的女性。

戀母情結、女兒自殺、傾慕人妻,今天,我們來揭秘奧本海默不為人知的家庭生活。

埃拉·弗裏德曼

(1869年-1931年) 母親

“奧本海默有明顯的戀母情結”——赫伯特·史密斯(奧本海默少年時代的老師)

在嫁給奧本海默的父親之前,埃拉已是一位小有成就的畫家,她有自己的學生,還在紐約的一棟公寓頂樓開設了一間私人畫室。

從某個角度來說,她算得上是一位獨立的職業女性,這對19世紀和 20世紀之交的女性來說已屬極不尋常。

不僅如此,埃拉在很多方麵都表現出其強烈的個性,她那莊重、優雅的舉止給初見她的人留下一種傲慢冷漠的印象。

對於一位從小物質生活優渥的女性,她在畫室和家中所表現出的勤勉和自律令人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埃拉持家的標準很高, 奧本海默小時候經常聽到母親的口頭禪是“優秀和堅毅”。

一方麵埃拉在生活上對奧本海默極度溺愛,但在對他的教育上則顯得有些苛刻。他們母子的關係一度也因此非常緊張。

比如,在奧本海默五六歲時, 埃拉堅持讓他學鋼琴, 雖然他每天都乖乖練琴,但對此一直都很厭惡。

後來,他生了一場病,當埃拉擔心地問他感受時,奧本海默從病床上抬起頭抱怨說:“就像我非得上鋼琴課一樣難受。”埃拉這才心軟地停止了鋼琴課。

奧本海默一方麵享受母親的無盡嗬護,一方麵又對她的嚴苛和控製欲心存抗拒,這種矛盾心理伴隨了他很長時間。

在奧本海默的成長歲月中,他的母親費盡心思在河濱路的寓所裏為他搭起一個舒適的安樂窩,但是正如奧本海默後來所說的那樣,“兒時的生活並沒有讓我為這個充滿殘酷和痛苦的世界做好準備。”

在他母親製定的規則中,似乎隻要表現得足夠乖巧優秀就行了,但是濱河路寓所外的現實世界遠非如此簡單。

在母親彌留之際,奧本海默曾對以前的老師赫伯特·史密斯說:“我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不過,一位強大又強勢的母親的離開,給奧本海默留下的不隻是巨大的空洞。

埃拉去世後,一位友人安慰奧本海默說:“你知道的,你母親非常愛你。”而當時27歲的他輕聲嘟囔說:“是的,我知道。也許她太愛我了。”

這句話中似乎還含有某種隱隱的怨懟之情,終究他還是要自己來麵對接下來的人生。

在後來奧本海默的親密關係中,我們似乎都可以看到她母親的影子,他所著迷的女性通常都有優雅的舉止、強大的內心、獨立的思想和內在的力量,甚至還有點驕傲。

無論他是否有所謂的戀母情結,看上去他的母親確實影響了他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

凱瑟琳·查維斯·佩奇

(1894年-不詳)青春期的迷戀對象

“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發現自己被愛、被欣賞、被追捧。”——赫伯特·史密斯

1922年,大病初愈的奧本海默與自己的老師赫伯特·史密斯去西南部旅行,這次旅行中與一位女性的邂逅改變了奧本海默的一生。

他們來到了一座叫“洛斯皮諾斯”的度假牧場,這個牧場由 28 歲的凱瑟琳·查維斯·佩奇經營。

當時凱瑟琳新婚不久,奧本海默馬上就對她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迷戀之情。

凱瑟琳出身貴族世家,她就像這塊牧場領地的“郡主”,而讓奧本海默喜出望外的是,他發現自己居然成了她“最垂青”的侍臣。

她成了“他非常要好的朋友……他總是給她送花, 而且一見到她就極盡奉承”。

也許後來奧本海默與瓊·塔特洛克戀愛時不停送花也是故伎重演,但可惜瓊需要的並不是這些。

那年夏天,凱瑟琳教會了奧本海默騎馬,不久她就開始讓他在周圍的原始荒野上探險,後來馬背上的旅行也成了奧本海默一生的摯愛。

不僅如此,她的友誼對奧本海默也極為重要。

凱瑟琳和她那些有貴族氣質的朋友,把這個不自信的紐約猶太男孩看作他們中的一員,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奧本海默內心世界中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事件。

因為,這是他第一次收到來自外部世界的認可,而且他也喜歡這些人,他的愛得到了回應。史密斯認為:“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發現自己被愛、被欣賞、被追捧。”

奧本海默很珍視這種感覺,在之後的歲月裏,他會刻意學著培養這種社交能力,以便隨時都能得到這樣的仰慕,於是有了後來大家眼中的“萬人迷”教授。

這位迷人又傲慢的年輕女子成了奧本海默一生的朋友,而這段經曆也讓奧本海默的內心更成熟、更自信了。

凱瑟琳和奧本海默的母親埃拉雖然都未在電影中出現,但是她們給奧本海默留下的生命印跡依然時時浮現在影片中,這兩位女性可被稱為“未出場的在場者”。

托妮·奧本海默

(1944年—1977年)女兒

“托妮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姬蒂。”——羅伯特·瑟伯爾

對從流行雜誌上看到奧本海默一家的人來說,他們似乎過著幸福無憂的田園詩般的生活,“他對妻子和孩子(孩子們被養得很好,也都很喜歡他)溫情脈脈,對每個人都體貼有禮……”。

但事實遠非如此,在現實生活中,奧本海默夫婦似乎已經沒有多少餘力去履行為人父母的職責。他們在普林斯頓的鄰居說:“我認為,身為羅伯特·奧本海默和姬蒂·奧本海默的孩子,這本身就是世上最大的挑戰之一。

托妮·奧本海默

在電影中,奧本海默拜托朋友照看兒子的橋段,實際上部分取材於他們將女兒托付給另一位朋友時的對話。

奧本海默當時向那位朋友提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問題:“那你願意收養她嗎?”他的理由是“因為我不能給她愛”。

這位朋友勸他說,“隨著時間推移,他會逐漸對孩子產生依戀之情。”但是奧本海默回答說:“不會的,我不是那種依戀別人的人。”

雖然,最終他對女兒的父愛還是占了上風,但是奧本海默對家庭生活的疏離感也可見一斑。

雖然姬蒂因為兒子彼得來得太早,影響了他們夫妻的生活而怨恨他,對他的態度很糟糕,但是她對托妮則完全是愛和欣賞。

作為一個小姑娘, 托妮看起來總是平靜而堅強,從她六七歲開始, 家裏人就開始依賴她,她不僅能讓他們保持理智、安定,還會為他們加油打氣,似乎她是家裏最不需要擔心的人。

但是,這個看似“早熟”的姑娘最終也迎來了她的叛逆期。

姬蒂很依賴她,經常把她當作使女,叫她去拿煙。托妮總是跟在她媽媽後麵收拾東西,到了青春期,她不可避免地開始和她媽媽吵架,兩人衝突不斷。

奧本海默與兒女

托妮提起父親總是充滿愛意,但是父親去世後, 托妮陷入了迷茫。

姬蒂對她的生活幹涉過多,以至於托妮從未獨立過,她強勢的母親逼迫她去讀研究生,但過了一段時間她就退學了。

擁有一個強勢又強大的母親讓托妮總覺得自己不如她。後來托妮在聯合國找到了一份三語翻譯的工作,這個職位同樣需要安全許可,聯邦調查局又翻出了當年對她父親的所有指控,她最終也沒能獲得安全許可。

失去了職業前途又經曆了兩次離婚的她,再也沒能重新站起來。

1977 年1月的一個周日下午,她選擇了在自己居住的小島上上吊自殺。她周圍並不缺少愛她的人,但是她卻渾然不覺。

在死之前,她似乎仍對父母心存芥蒂,她認為“他們總把她當小孩子”。

奧本海默選擇了成為普羅米修斯,這也注定他無法成為一位貼心的父親,命運贈予的禮物早在暗中標好了價碼,隻是支付代價的不隻有奧本海默本人。

查看評論(1)

24小時熱點排行

坎耶30歲妻子近乎赤身逛西班牙 當地民眾也無奈
墨西哥海軍居然撞上布魯克林大橋,原因是...
56年無人解開的數學難題,被穀歌的新AI突破了
北理工帥哥院長出軌同性男生 遭舉報後輕生身亡
賈斯汀·比伯2億美元版權拋售背後:他如何迷失的

24小時討論排行

美國女外交官憤而辭職 炮轟川普太親俄
全球稀土版圖大變 擺脫中國壟斷第一步
拜登確診“惡性”前列腺癌,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骼
2027攻台成真?《紐時》曝習近平整肅軍方內幕
美國恢複“追債”行動:欠十年前的錢 45萬老人慘了
川普火大!飆粗痛罵澤倫斯基“像撒尿一樣”揮霍援助
“爬山神器”紅遍中國各大景區,生產企業直接爆單了
中國社媒瘋傳:中國芯片圈死亡合影
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被下調了,有什麽影響?
黃石公園慘烈車禍死者身份公布:4名中國人 2華人….
澳洲男揭中國黑牢5年夢魘:酷刑 飢餓與精神折磨
美國之音1/3員工被裁 其中很多移民必須離開美國
綠卡≠安全!司法部恐追溯撤卡 這類情況最易出事…
美國網紅嫌飛機餐不健康!自帶“烤全雞” 結果…
美軟件工程師因AI失業 投800份簡曆不果 靠送外賣維生
2025年,巴西人真的拿到了乒乓球世界冠軍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戀母情結、女兒自殺:揭秘奧本海默的家庭

Mtime時光網 2023-09-11 20:40:20

《奧本海默傳》譯者

由克裏斯托弗·諾蘭執導,基利安·墨菲、小羅伯特·唐尼、艾米莉·布朗特等主演的傳記電影《奧本海默》正在國內熱映。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們和各位分享了奧本海默人生中的三位重要女性:他的妻子、情人與紅顏知己,她們與他建立親密關係,令奧本海默卸下鎧甲。

而在下篇中,將為大家介紹奧本海默生命中的另外三位女性:他的母親、女兒、以及人生中第一位愛慕的女性。

戀母情結、女兒自殺、傾慕人妻,今天,我們來揭秘奧本海默不為人知的家庭生活。

埃拉·弗裏德曼

(1869年-1931年) 母親

“奧本海默有明顯的戀母情結”——赫伯特·史密斯(奧本海默少年時代的老師)

在嫁給奧本海默的父親之前,埃拉已是一位小有成就的畫家,她有自己的學生,還在紐約的一棟公寓頂樓開設了一間私人畫室。

從某個角度來說,她算得上是一位獨立的職業女性,這對19世紀和 20世紀之交的女性來說已屬極不尋常。

不僅如此,埃拉在很多方麵都表現出其強烈的個性,她那莊重、優雅的舉止給初見她的人留下一種傲慢冷漠的印象。

對於一位從小物質生活優渥的女性,她在畫室和家中所表現出的勤勉和自律令人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埃拉持家的標準很高, 奧本海默小時候經常聽到母親的口頭禪是“優秀和堅毅”。

一方麵埃拉在生活上對奧本海默極度溺愛,但在對他的教育上則顯得有些苛刻。他們母子的關係一度也因此非常緊張。

比如,在奧本海默五六歲時, 埃拉堅持讓他學鋼琴, 雖然他每天都乖乖練琴,但對此一直都很厭惡。

後來,他生了一場病,當埃拉擔心地問他感受時,奧本海默從病床上抬起頭抱怨說:“就像我非得上鋼琴課一樣難受。”埃拉這才心軟地停止了鋼琴課。

奧本海默一方麵享受母親的無盡嗬護,一方麵又對她的嚴苛和控製欲心存抗拒,這種矛盾心理伴隨了他很長時間。

在奧本海默的成長歲月中,他的母親費盡心思在河濱路的寓所裏為他搭起一個舒適的安樂窩,但是正如奧本海默後來所說的那樣,“兒時的生活並沒有讓我為這個充滿殘酷和痛苦的世界做好準備。”

在他母親製定的規則中,似乎隻要表現得足夠乖巧優秀就行了,但是濱河路寓所外的現實世界遠非如此簡單。

在母親彌留之際,奧本海默曾對以前的老師赫伯特·史密斯說:“我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不過,一位強大又強勢的母親的離開,給奧本海默留下的不隻是巨大的空洞。

埃拉去世後,一位友人安慰奧本海默說:“你知道的,你母親非常愛你。”而當時27歲的他輕聲嘟囔說:“是的,我知道。也許她太愛我了。”

這句話中似乎還含有某種隱隱的怨懟之情,終究他還是要自己來麵對接下來的人生。

在後來奧本海默的親密關係中,我們似乎都可以看到她母親的影子,他所著迷的女性通常都有優雅的舉止、強大的內心、獨立的思想和內在的力量,甚至還有點驕傲。

無論他是否有所謂的戀母情結,看上去他的母親確實影響了他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

凱瑟琳·查維斯·佩奇

(1894年-不詳)青春期的迷戀對象

“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發現自己被愛、被欣賞、被追捧。”——赫伯特·史密斯

1922年,大病初愈的奧本海默與自己的老師赫伯特·史密斯去西南部旅行,這次旅行中與一位女性的邂逅改變了奧本海默的一生。

他們來到了一座叫“洛斯皮諾斯”的度假牧場,這個牧場由 28 歲的凱瑟琳·查維斯·佩奇經營。

當時凱瑟琳新婚不久,奧本海默馬上就對她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迷戀之情。

凱瑟琳出身貴族世家,她就像這塊牧場領地的“郡主”,而讓奧本海默喜出望外的是,他發現自己居然成了她“最垂青”的侍臣。

她成了“他非常要好的朋友……他總是給她送花, 而且一見到她就極盡奉承”。

也許後來奧本海默與瓊·塔特洛克戀愛時不停送花也是故伎重演,但可惜瓊需要的並不是這些。

那年夏天,凱瑟琳教會了奧本海默騎馬,不久她就開始讓他在周圍的原始荒野上探險,後來馬背上的旅行也成了奧本海默一生的摯愛。

不僅如此,她的友誼對奧本海默也極為重要。

凱瑟琳和她那些有貴族氣質的朋友,把這個不自信的紐約猶太男孩看作他們中的一員,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奧本海默內心世界中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事件。

因為,這是他第一次收到來自外部世界的認可,而且他也喜歡這些人,他的愛得到了回應。史密斯認為:“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發現自己被愛、被欣賞、被追捧。”

奧本海默很珍視這種感覺,在之後的歲月裏,他會刻意學著培養這種社交能力,以便隨時都能得到這樣的仰慕,於是有了後來大家眼中的“萬人迷”教授。

這位迷人又傲慢的年輕女子成了奧本海默一生的朋友,而這段經曆也讓奧本海默的內心更成熟、更自信了。

凱瑟琳和奧本海默的母親埃拉雖然都未在電影中出現,但是她們給奧本海默留下的生命印跡依然時時浮現在影片中,這兩位女性可被稱為“未出場的在場者”。

托妮·奧本海默

(1944年—1977年)女兒

“托妮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姬蒂。”——羅伯特·瑟伯爾

對從流行雜誌上看到奧本海默一家的人來說,他們似乎過著幸福無憂的田園詩般的生活,“他對妻子和孩子(孩子們被養得很好,也都很喜歡他)溫情脈脈,對每個人都體貼有禮……”。

但事實遠非如此,在現實生活中,奧本海默夫婦似乎已經沒有多少餘力去履行為人父母的職責。他們在普林斯頓的鄰居說:“我認為,身為羅伯特·奧本海默和姬蒂·奧本海默的孩子,這本身就是世上最大的挑戰之一。

托妮·奧本海默

在電影中,奧本海默拜托朋友照看兒子的橋段,實際上部分取材於他們將女兒托付給另一位朋友時的對話。

奧本海默當時向那位朋友提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問題:“那你願意收養她嗎?”他的理由是“因為我不能給她愛”。

這位朋友勸他說,“隨著時間推移,他會逐漸對孩子產生依戀之情。”但是奧本海默回答說:“不會的,我不是那種依戀別人的人。”

雖然,最終他對女兒的父愛還是占了上風,但是奧本海默對家庭生活的疏離感也可見一斑。

雖然姬蒂因為兒子彼得來得太早,影響了他們夫妻的生活而怨恨他,對他的態度很糟糕,但是她對托妮則完全是愛和欣賞。

作為一個小姑娘, 托妮看起來總是平靜而堅強,從她六七歲開始, 家裏人就開始依賴她,她不僅能讓他們保持理智、安定,還會為他們加油打氣,似乎她是家裏最不需要擔心的人。

但是,這個看似“早熟”的姑娘最終也迎來了她的叛逆期。

姬蒂很依賴她,經常把她當作使女,叫她去拿煙。托妮總是跟在她媽媽後麵收拾東西,到了青春期,她不可避免地開始和她媽媽吵架,兩人衝突不斷。

奧本海默與兒女

托妮提起父親總是充滿愛意,但是父親去世後, 托妮陷入了迷茫。

姬蒂對她的生活幹涉過多,以至於托妮從未獨立過,她強勢的母親逼迫她去讀研究生,但過了一段時間她就退學了。

擁有一個強勢又強大的母親讓托妮總覺得自己不如她。後來托妮在聯合國找到了一份三語翻譯的工作,這個職位同樣需要安全許可,聯邦調查局又翻出了當年對她父親的所有指控,她最終也沒能獲得安全許可。

失去了職業前途又經曆了兩次離婚的她,再也沒能重新站起來。

1977 年1月的一個周日下午,她選擇了在自己居住的小島上上吊自殺。她周圍並不缺少愛她的人,但是她卻渾然不覺。

在死之前,她似乎仍對父母心存芥蒂,她認為“他們總把她當小孩子”。

奧本海默選擇了成為普羅米修斯,這也注定他無法成為一位貼心的父親,命運贈予的禮物早在暗中標好了價碼,隻是支付代價的不隻有奧本海默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