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核廢料打入地下關鍵在地點 美永久處置場吵40年談不攏

核廢料打入地下關鍵在地點 美永久處置場吵40年談不攏

文章來源: 中央社 於 2023-08-19 13:01:1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對核廢處理表示,可借鏡他國技術“打入地下”。檢視美國案例,目前主要問題不在處置方式,而是儲存地點,永久處置場選址爭議不斷,爭吵40年仍無果,短期內看不到解答。

基於氣候變遷,美國能源部在4月一份報告中,把核能視為達成2030年前溫室氣體排放減半以及2050年前淨零排放等目標的關鍵;拜登政府去年4月宣布挹注60億美元,支持核能設施持續運轉。

據官方統計,美國擁有54座核電廠、93座核反應爐,散落全美28州,發電量占全國近20%,占所有低碳電力達5成。自美國1950年代開始使用核能以來,已累積約9萬公噸重金屬核廢料,並以每年多2000公噸的速度增加。

美國非營利核電產業組織“核能協會”(Nuclear Energy Institute)指出,美國核廢料主要是使用“先濕後幹”貯存。燃料棒退出爐心後,會先放置在40呎深冷卻池中,貯存約5年後,再放入內殼以不鏽鋼打造、外層再以水泥密封的“幹式貯存護箱”(dry storage cask)。

“核能協會”核電廠除役暨核廢料資深主任麥卡倫(Rod McCullum)對目前處置方式的安全性具有信心,2021年接受美媒訪問時曾為此打包票說,“從1986年來,我們裝載超過3000個幹式貯存護箱,從來沒有問題,沒出過差錯,沒有輻射散播出去”。

不過,美國核能目前主要問題並不在核廢料處置方式,而是儲存地點。

核廢處理借鏡芬蘭技術?原能會:選址調查才是阻力

幹貯卡關凸顯社會溝通難 核廢最終處置3大重點一次看

美國核廢永久處置場難產逾40年,核廢料目前僅能分散處理,暫存於35州80處,其中多為現役或已除役的核電廠內。

根據美國1982年實施的“核廢料政策法”(Nuclear Waste Policy Act),核廢管理是能源部職責。由於美國核電廠幾乎全為私營,政府須支付營運商核廢料暫存費用;截至今年4月,支付金額超過100億美元,估計在永久處置場設置完成前,費用將累積上看309億美元。

事實上,美國早在1980年代初就開始尋覓永久處置場址,最初圈選9個地點,後來縮減至3處,1987年選定內華達州的育加山(Yucca Mountain),美國國會隨即通過“核廢料政策法”修正案予以定案。

由於政府定案前未先取得地方共識,內華達州大為反彈,更有一說是挑選內華達州作為核廢料永久掩埋地,是因為該州議員在國會山莊影響力最小。

這項修正案後來被反對者稱為“去死吧內華達州法”(Screw Nevada Bill);1987年代表內華達州當選聯邦參議員、後來成為參院民主黨領袖的瑞德(Harry Reid),更是把阻擋育加山案當成30年國會生涯重點工作之一。

民間、政治阻力不斷,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2010年宣布撤銷育加山案執照申請。2020年時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一度反對計劃案持續停擺,但後來態度180度逆轉,表示他已經聽見內華達州聲音,“我的政府會尊重你們”。

永久處置場設置之路遙遙無期,“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去年4月刊登一篇專題報導,探討“美國應該如何處理核廢料?”

報導指出,日本2011年爆發福島核災事件,讓部分美國民眾擔心起核廢存放問題,其中包括住家離目前已除役之加州聖翁諾飛核電廠(San Onofre Nuclear Plant)僅20英裏的婦人瑪格達(Marni Magda)。

美國南加州愛迪生公司(SCE)2013年因蒸汽係統問題,宣布關閉聖翁諾飛核電廠。但在永久處置場設置完成前,儲存在電廠內的1600噸核廢料,隻能暫留原地。

聖翁諾飛核電廠位於斷層帶上,瑪格達除了擔心地震與海嘯,也擔心海岸侵蝕及氣候變遷引起的海平麵上升,恐引發安全疑慮。她憂心地說:“我們不能把核廢料留在這。”

報導指出,美國政府與專家雖然普遍認為,深層地質處置是核廢料最佳解方,但離永久處置場設置完成還很遠,短期內將推動“整合性暫時儲存”,把散落各處的核廢料,集中至一個或多個儲存設施管理,確保核廢料存放安全。

侯友宜能源政策將核電列為選項之一,他舉例,芬蘭會將核廢料固化,打到地底下;美國則會將它做成膠囊,送到人跡少的地方,再打到地底下。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5)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被驅逐中國留學生自述在休斯頓機場“關押36小時”
泡泡瑪特半年狂攬138億,毛利率已經超過LV!
調查還在繼續:鄒鎮豪或在24小時內先後強奸兩位女性
習近平清洗解放軍高層規模之大,毛也望塵莫及
校園19死傷!槍手犯案前拍片,炫耀武器寫"殺了川普"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九三閱兵出席名單曝光! 受邀領導人劣跡斑斑
陸媒:誰尊重曆史?誰背叛曆史?觀禮名單一目了然
南大女教師離世 23年從美歸國 網傳“個人原因輕生”
“北溪”案7嫌犯均為烏公民:船長 爆破手 女深潛者...
中媒曝趙一曼被審訊日文檔案:被捕時受致命傷
習近平是個狠人!親手提拔14高階將領 親手“消失”
黃仁勳:若能賣中國願讓川普抽成 AI將推“周休三日”
黎智英審訊落幕 恐判無期!紐時:或成川習外交牌
先進芯片99%在台灣 貝森特:空前國安危機 必須"去風險"
美軍F-35戰機"螺旋式"失控下墜!跑道上炸出火球
紐約時報:美國的人工智能未來能否戰勝中國的綠色革命
加州州長抨擊特朗普與英特爾的交易:把我惡心壞了
普京金正恩確定參加93閱兵,如何觀察背後的細節
美防長:中國工程師不再為五角大樓雲端環境服務
斯坦福畢業找不到工作 華人女生為留美打3份零工
華為董事:國產算力基本能解決美國卡脖子問題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核廢料打入地下關鍵在地點 美永久處置場吵40年談不攏

中央社 2023-08-19 13:01:15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對核廢處理表示,可借鏡他國技術“打入地下”。檢視美國案例,目前主要問題不在處置方式,而是儲存地點,永久處置場選址爭議不斷,爭吵40年仍無果,短期內看不到解答。

基於氣候變遷,美國能源部在4月一份報告中,把核能視為達成2030年前溫室氣體排放減半以及2050年前淨零排放等目標的關鍵;拜登政府去年4月宣布挹注60億美元,支持核能設施持續運轉。

據官方統計,美國擁有54座核電廠、93座核反應爐,散落全美28州,發電量占全國近20%,占所有低碳電力達5成。自美國1950年代開始使用核能以來,已累積約9萬公噸重金屬核廢料,並以每年多2000公噸的速度增加。

美國非營利核電產業組織“核能協會”(Nuclear Energy Institute)指出,美國核廢料主要是使用“先濕後幹”貯存。燃料棒退出爐心後,會先放置在40呎深冷卻池中,貯存約5年後,再放入內殼以不鏽鋼打造、外層再以水泥密封的“幹式貯存護箱”(dry storage cask)。

“核能協會”核電廠除役暨核廢料資深主任麥卡倫(Rod McCullum)對目前處置方式的安全性具有信心,2021年接受美媒訪問時曾為此打包票說,“從1986年來,我們裝載超過3000個幹式貯存護箱,從來沒有問題,沒出過差錯,沒有輻射散播出去”。

不過,美國核能目前主要問題並不在核廢料處置方式,而是儲存地點。

核廢處理借鏡芬蘭技術?原能會:選址調查才是阻力

幹貯卡關凸顯社會溝通難 核廢最終處置3大重點一次看

美國核廢永久處置場難產逾40年,核廢料目前僅能分散處理,暫存於35州80處,其中多為現役或已除役的核電廠內。

根據美國1982年實施的“核廢料政策法”(Nuclear Waste Policy Act),核廢管理是能源部職責。由於美國核電廠幾乎全為私營,政府須支付營運商核廢料暫存費用;截至今年4月,支付金額超過100億美元,估計在永久處置場設置完成前,費用將累積上看309億美元。

事實上,美國早在1980年代初就開始尋覓永久處置場址,最初圈選9個地點,後來縮減至3處,1987年選定內華達州的育加山(Yucca Mountain),美國國會隨即通過“核廢料政策法”修正案予以定案。

由於政府定案前未先取得地方共識,內華達州大為反彈,更有一說是挑選內華達州作為核廢料永久掩埋地,是因為該州議員在國會山莊影響力最小。

這項修正案後來被反對者稱為“去死吧內華達州法”(Screw Nevada Bill);1987年代表內華達州當選聯邦參議員、後來成為參院民主黨領袖的瑞德(Harry Reid),更是把阻擋育加山案當成30年國會生涯重點工作之一。

民間、政治阻力不斷,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2010年宣布撤銷育加山案執照申請。2020年時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一度反對計劃案持續停擺,但後來態度180度逆轉,表示他已經聽見內華達州聲音,“我的政府會尊重你們”。

永久處置場設置之路遙遙無期,“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去年4月刊登一篇專題報導,探討“美國應該如何處理核廢料?”

報導指出,日本2011年爆發福島核災事件,讓部分美國民眾擔心起核廢存放問題,其中包括住家離目前已除役之加州聖翁諾飛核電廠(San Onofre Nuclear Plant)僅20英裏的婦人瑪格達(Marni Magda)。

美國南加州愛迪生公司(SCE)2013年因蒸汽係統問題,宣布關閉聖翁諾飛核電廠。但在永久處置場設置完成前,儲存在電廠內的1600噸核廢料,隻能暫留原地。

聖翁諾飛核電廠位於斷層帶上,瑪格達除了擔心地震與海嘯,也擔心海岸侵蝕及氣候變遷引起的海平麵上升,恐引發安全疑慮。她憂心地說:“我們不能把核廢料留在這。”

報導指出,美國政府與專家雖然普遍認為,深層地質處置是核廢料最佳解方,但離永久處置場設置完成還很遠,短期內將推動“整合性暫時儲存”,把散落各處的核廢料,集中至一個或多個儲存設施管理,確保核廢料存放安全。

侯友宜能源政策將核電列為選項之一,他舉例,芬蘭會將核廢料固化,打到地底下;美國則會將它做成膠囊,送到人跡少的地方,再打到地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