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危機紀元四年”,將如何改變我們?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03 20:16:03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下拉直接查看本次公開課知識點
報名請掃海報二維碼
我們正不可避免地受到氣候變化更深刻的影響。
今年春天,久違的沙塵天氣頻繁來襲。根據氣象部門數據顯示,我國出現了 8
次沙塵天氣過程,是最近十年來同期最多的一年。沙塵暴罕見地突破了秦嶺 - 淮河線," 沙牆 "" 下泥 "" 藍太陽 "
輪番在北方多個城市 " 上演 "。
隨後," 史上最熱夏天 " 再度登場。6 月 23 日,北京南郊觀象台最高氣溫達 41.1 ℃,打破了觀象台 6
月最熱紀錄,時隔九年後,北京發出高溫紅色預警。
但這可能隻是開始——有預測指出,今年將有超 20 個省份迎來 " 高溫持久戰 "。為此,外界高度關注,炙烤之下是否會再度讓城市進入 "
省電模式 "?
事實上,從去年的鄱陽湖水枯到今年河南的 " 爛場雨
",越來越多的實證不斷提醒公眾,天氣異變讓農業直接遭受衝擊,而伴生的能源、出行變化還將影響延續至二、三產業。
根據瑞士再保險研究所發布的報告,氣溫上升 2 ℃,全球 GDP 將會減少
11%,並且不同區域受影響程度不同,首當其衝的就是亞洲地區。
" 史上最熱夏天 "
還會出現幾次?未來極端天氣是否更加頻繁?一係列問題的答案,不僅將決定未來的發展走向,更愈加成為城市治理者妥善處理發展問題的前提條件。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季風係統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魏科多次呼籲,對於氣候變化,我們應該有所作為。
他曾將 2020 年稱為 " 氣候危機紀元元年 ",這一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各國進入 " 氣候緊急狀態 "。
他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到,極端高溫隻是冰山一角,全球變暖帶來的 " 災害套餐 " 遠不止於此。
身處 " 氣候危機紀元四年 ",極端氣候對個體來說愈發真切可感," 怎麽辦 "
不再是抽象遙遠的宏大敘事,更直接關係著我們的現實生活。
本周六下午 14 點 30 分,城市進化論 " 大家的城市公開課 "
第二期,將邀請魏科副研究員,和大家一起探討氣候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此次全球變暖有哪些特征?是否會重塑我們的未來?
歡迎點擊文末的報名鏈接,與我們一同相聚在成都,關注這個關乎個體未來生存的議題【課堂預約請掃描上方海報二維碼】。
主講嘉賓
魏科,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季風係統研究中心副主任、碩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青促會會員。
擔任北京陶詩言氣象發展基金會科普大使、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聯盟理事、中科院科普講師團金牌講師、科教版《科學》課審稿專家及科學顧問、中國科協科技工作者科技
/ 科普專家、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氣象科技與信息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主要知識點
由於氣候變化所涉及到的產業、行業、領域和利益極其深遠和複雜,本次公開課將主要討論科學問題,希望能給聽眾在紛繁的觀點之中提供判斷的科學基礎。通過本次課堂,你可能收獲知識點包括:
天氣更糟?
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的氣候學家今年預測,受氣候變化和預期厄爾尼諾天氣現象回歸的影響,全球平均氣溫可能在 2023 年或 2024
年創新高。
拉尼娜和厄爾尼諾現象一般每 2 至 7
年發生一次,中間有中性年。厄爾尼諾是太平洋赤道中東部海水溫度異常升高引起的一種氣候現象,拉尼娜則與之相反,指太平洋該區域海水溫度連續一段時間低於正常年份。
去年,拉尼娜影響下,全球多地仍然迎來史上最高氣溫;今年,根據多國氣象監測,厄爾尼諾事件強度高概率將達到中等以上。今年氣候到底將如何發展?從中長期看,如何看待今後氣溫變化情況、及其伴生的各類極端天氣?
預測不足?
去年,因高溫帶來的用電超負荷、缺水造成的水電緊缺等因素,川渝地區曾麵臨限電危機。有專家指出,根據我國電力輸送機製,預測不足使得用電無法及早實現妥善協調、分配,進而造成區域性電力缺口。
根據現有技術條件和協作機製,氣象預測的精度和時效能否滿足城市提前應對、規劃各方麵發展的需求?如何理解氣象預測與極端天氣之間的關係?
如何應對?
近幾年,多場 " 數十年一遇 "
水災導致多所城市遭受生命、財產損失,並為城市經濟發展帶來較長的負麵影響;節節攀升的高溫天氣,也讓城市屢屢遭受 " 無準備之仗
",難以迅速拿出解決方案,以降低災害的威脅。
當 " 百年一遇 "" 數十年一遇 "
變得愈加常見,城市是否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加以應對?如何更科學地分析氣候變化所涉及的各類產業、行業、領域和利益?
另外,在一些城市實踐中,為解決眼下的氣候危機,往往傾向於犧牲長期的製度安排,比如麵臨去年的極寒天氣和能源危機,不少歐洲國家恢複火電廠運營,使此前的減碳承諾淪為一張廢紙。對於將來更多的兩難局麵,城市要如何更妥善平衡
" 減緩 " 和 " 適應 " 二者的關係?
關於我們
五年前,帶著 " 城市為人而生,為人而進化 " 的初心,城市進化論微信公眾號誕生,在網絡世界與大家相見。
近 2000 個日夜、2000 多篇原創相伴," 城叔 " 被越來越多人熟知和喜愛,越來越多 " 城友 "
加入我們,一同探尋城市路徑、揭秘經濟邏輯。
上一個五年,我們在線上與大家建立了第一次連接,以文會友、留言互動,你來我往間,團隊和讀者都在成長、進化,這讓我們有些許感動和驕傲,倍感榮幸。
新的五年開始,我們決心走到線下,以「大家的城市公開課」為紐帶,在真實世界裏和大家建立更緊密的連接。
首期公開課邀請上海財經大學常務副校長徐飛分享 " 數智時代的‘人機’進化論 ",探討 ChatGPT
給這個時代、給每個個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相關內容可在城市進化論後台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