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王寶強登上金掃帚的舞台,親自來領“最讓人失望導演”獎。
金掃帚獎,意在評選年度最差影片與最差創作者。
在內娛,很多人避之不及。
王寶強,成了唯一一位敢於親臨現場的一線明星。
他的獲獎感言中有這麽一句:“這次算是欠觀眾一次。”
現在,他拿著第二部導演長片《八角籠中》殺回來了。
影片在端午期間點映,口碑不俗。
看完電影,你也許就會明白。
王寶強能以導演的身份翻身,不奇怪。
而這個故事,也隻有他來拍,才最有說服力。
借著這部電影,讓我們重新走進這位“龍套之王”——
電影《八角籠中》改編自真實事件。
恩波先生曾先後資助和培養了近百位來自山區的貧困孩子,讓他們學習拳擊,以格鬥打出自己的未來。
而在2017年,有記者曝光,有些孩子在鐵籠打拳,而且傷勢不輕。
恩波被指責“剝削兒童”,他的舉動遭遇了很大的爭議。
為什麽說這個故事,最適合由王寶強來拍?
提煉一下,王寶強跟那些“格鬥孤兒”一樣,都是草根。
區別是。
麵對人生,孩子們的武器是拳頭,
而王寶強,靠的是戲。
真實事件中,那些孩子來自阿壩州藏區的貧困家庭,他們幾乎一無所有。
而當年的王寶強同樣是身無長物的草根。
他出生於河北農村,酷愛武術。
八歲那年,他在村頭看了露天電影《少林寺》,被李連傑漂亮的功夫深深吸引,這激發了他的少林夢與電影夢。
彼時,因為這部電影而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人有千千萬萬。
而在他的村子裏,真正走出來的,隻有王寶強。
就這樣,八歲的王寶強穿上了袈裟,成了嵩山少林的俗家弟子。
每天早起晚睡,打拳、爬山、蹲馬步、習腿功。
六年如一日。
除了練武,王寶強還癡迷於拍照。
為此,他省吃儉用,拿攢下的錢租相機、買膠片,用自己僅有的方式靠近心中的電影夢。
後來,王寶強成了千千萬萬北漂中的一員。
為了一個龍套角色,他仔細做個人資料,忍受一些副導演的羞辱——
就你這個樣子,普通話都不會說,還當演員?
隨即,將資料丟棄在垃圾桶中。
王寶強萬分憋屈,但沉默不語。
他沒有氣餒,還跑到北影廠門口等戲拍。
為了一個角色,可以在北影廠樹下睡一夜。
終於,他等來了《盲井》。
導演李楊,在1000多個群演中,看上了王寶強。
在拍這部影片中,他還沒有表演的意識,全靠導演的調教和自己的直覺。
憑借著樸實青澀的形象,真實細膩的表演,他拿下了非常重要的“最佳新演員”獎項。
很快,導演馮小剛拉來劉德華、葛優等一線大咖,來給這個“無名之輩”作配。
在《天下無賊》中,王寶強依舊靠本色出演,來呈現一位農村青年的善良與莽撞。
你們誰是賊啊?
站出來給我老鄉看看!
真正為他建立起表演自信的角色,是《士兵突擊》裏的許三多。
這個人物經曆了“從屁孩到孬兵、從孬兵到好兵、從好兵到一個成熟的人”的人生階段。
而王寶強的表演,也突破了本色與直覺,展示出了寬度與厚度。
但,爭議又來了。
很多評價說,王寶強隻能演同一類型的角色。
不服輸的他,再一次發起了挑戰。
一部《Hello!樹先生》(2011),讓王寶強在表演方麵封神。
本片剛上映時,反響平平。
多年以後,隨著短視頻上洶湧如潮的解讀,無數觀眾愛上了這個帶有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文藝佳作。
而王寶強獨樹一幟的表演,功不可沒。
影片前半段,他遭受歧視,又想仗著自己的輩分,給鄉裏鄉親平事兒,但徒增尷尬。
後來,他因一場意外,滿嘴胡話,但一一應驗。
樹先生成了通靈者。
這魔幻的一筆,顯然是對這個人物的人文關照。
在片中,他飾演的“樹”有個標誌性動作,手伸出去,猶如樹枝,但又不知落在何處。
王寶強通過這個動作,詮釋了人物的命運:無根,無所依附。
還有一處表演細節,被段奕宏大加讚賞。
他的話翻譯一下就是:走進角色,成為角色;不演,才是演的最高境界。
在文藝片上取得佳績後,王寶強又挑戰喜劇角色。
繼《人在囧途》後,他跟徐崢再次合作,出演《人在囧途之泰囧》。
他將底層人的愚昧和天真用在喜劇上,並以無辜的表演方式化解了觀眾對他的嫌惡,非常討喜。
這絕對是一種天賦。
(對比另一個演員的呈現,更加直觀。)
草根王寶(王寶強 飾)與精英徐朗(徐崢
飾)在個性上的強烈反差,也成了笑料的源泉。
後來,他又挑戰心心念念的動作片。
在《一個人的武林》中,他飾演封於修。
這個人物常常掛在嘴邊的台詞是——
功夫是殺人技。
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王寶強以瘋狂的、近乎猙獰的麵目表情,和紮實利落的動作,成功地塑造出了走火入魔的武癡形象。
梳理一下就會發現。
王寶強能勝任諸多類型的角色:文藝片、喜劇片、動作片……
放眼整個內娛,這種人才也極為罕見。
但電影夢,又在“隱隱作祟”。
2017年,王寶強以導演的身份拍了《大鬧天竺》。
同樣是公路喜劇,編劇也是《泰囧》的班底,但這部影片在審美、笑料、節奏層麵都一言難盡。
最終,影片豪取票房7.5億。
但口碑慘淡,3.7分收場。
王寶強再次遭遇質疑:拍電影是有門檻的,而他是門外漢。
拍《八角籠中》,是對非議的再次回應。
為了第二部導演作品,王寶強在拍完《唐探3》後,就沒再接過其他角色,一門心思投入其中。
這需要極大的魄力。
用演員王迅的話說就是——
這幾年,他要麵對多少誘惑?
找他的都是大戲啊,都是好角色。他能把這些戲推掉,就是成功的第一步。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你推掉的就是錢啊。
王寶強的這種品質,就是真誠。
真誠麵對觀眾,真誠麵對創作,真誠麵對自己。
《八角籠中》,是時隔數年後王寶強在現實主義題材的一次回歸。
有意思的是。
他請來了《盲井》的導演李楊前來客串。
而在山區找來的兒童演員身上,他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這似乎是一種傳承。
拍這個故事,他是有優勢的。
他和片中人物一樣,都是底層逆襲,破籠而出。
為了盡可能地呈現真實。
王寶強在將近三年的時間裏,去四川體驗生活,“讓這個作品成為他身上的一部分”。
到了現場,對服化道,他的要求極為嚴格。
唯一準則:“真”。
落實在表演上,盡量做減法。
他會要求王迅在塑造人物時,避免出現過多的枝節。
再比如他飾演的向騰輝。
在最開始,還有些唐仁的影子。
慢慢的,整個人物就回歸到了現實之中,他的表演越來越偏於內斂,以呈現人物的複雜心理。
比如被記者圍追堵截的驚恐與惶惑。
比如對學員的愧疚與自責。
再比如被訊問時的不服與憋悶。
在故事層麵,他又嚐試做加法。
《八角籠中》其實還有個拍法。
可以借鑒紀錄片《千錘百煉》,本片講的是四川會理一個拳擊教練帶領兩個徒弟走向拳擊場的故事。
全片以冷靜、寫實的視角,呈現這一千錘百煉的過程。
王寶強顯然有更大的野心。
在《八角籠中》中,他加入了很多複雜、豐富的議題。
比如向騰輝收留兒童所麵對的道德困境,比如新聞媒體在公共事件中起到的作用,比如格鬥孤兒的命運,以及他們對向騰輝的微妙感情。
他想講的內容,涉及人性、媒體與社會。
看完這部作品,你能感受到,在導演層麵,王寶強有了不小的進步。
他用打水漂的石子和八角籠這樣的意象,來闡明彼時貧困兒童的命運。
他用豐富的影像,充盈敘事的表意。
他用拳拳到肉的籠中格鬥,來呈現猛獸出籠的痛苦、暢快和自由。
王寶強是內娛少見的具有人格魅力的演員,“借錢交稅”“經紀人和妻子這兩個最親近的人都挖不出他任何黑料”被網友們津津樂道。
他跟一些作品中的形象有著某種相似之處,樸素、真誠。
現實中的他,還有一種特質:不服。
每一次,他都以誠懇的態度麵對,以踏實的行動抵達。
王寶強,像極了《八角籠中》裏的那些孩子們,單純而熱烈,等待著打破命運的那一天。
而這樣的人,我們似乎都不希望他們輸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