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兵條例上路 前解放軍中校:內部軍心不一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路透

中國自5月1日起實施新修訂的《征兵工作條例》,批準退役軍人再次入伍。有評論認為,此舉重點是招募精通人工智能、新科技和工程等專業學生,擴充有經驗的兵源,以應對太空衛星、網絡和無人機等新戰爭型態。

中國國務院、中央軍委5月1日施行根據《兵役法》新修訂的《征兵工作條例》,共11章74條。該條例第2條明訂聚焦備戰打仗,依法、精準、高效征集高素質兵員。

根據該條例,在擴增兵源方麵,對年滿18歲的男性公民進行初次兵役登記;可征集女性公民服現役;退出現役的士兵,若本人自願並符合條件者可批準再次入伍,優先安排到原服現役單位或同類型崗位服現役;具備任軍士條件者可直接招收為軍士。

在“戰時征集”方麵,條例第64條規定,戰時根據需要,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可以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調整征集公民服現役的條件和辦法;且可重點征集退役軍人,補充到原服役單位或者同類型崗位。



資料圖片:解放軍新兵在廣州火車站。(法新社)

台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龔祥生接受自由亞洲電台采訪指出,中國透過3月1日起實施的《預備役人員法》和5月1日起實施的《征兵工作條例》提升解放軍的質與量,納入有經驗的預備役和大學應屆畢業生,以因應可能與美國發生的高科技局部戰爭,此舉也符合中共軍事現代化進程。

學者:提升兵源質量 18到60歲全納入預備役

龔祥生說:“《預備役人員法》將預備役年齡從55歲擴大到60歲,5月1日上路的《征兵工作條例》也一並調到60歲,從18到60歲,還沒有當兵或已退伍的,隻要非現役,符合征召條件,都可叫預備役,具有被征召資格。”

以目前解放軍現役有200萬人的估計,已比台灣軍力高出逾十倍。龔祥生分析:“主要若台海發生戰爭,它的假想敵不是隻有台灣,如果區域拒止,主要假想敵包括美、日、韓等友邦有可能介入都要算入,它還要花些兵力在維穩上。”

中國解放軍海軍司令部前中校參謀姚誠接受自由亞洲電台采訪分析,中共現役軍人約三百萬,包括五大軍種二百多萬,武警另計約一百萬。部隊退役後四十五歲以內專業職能預備役約八百萬。加上適齡青年和各省軍區預備役等約一千萬,如果中共動員軍隊應可達到三千萬,各地方還有民兵等,估計真正能投入作戰的應有一千多萬。



資料圖片:一名解放軍士兵在四川省瀘州市基地舉行的儀式上揮舞著國旗。(法新社)

外界解讀中方此時施行新征兵法是為台海開戰作準備,姚誠解讀政治宣傳作用大:“台海作戰主要海空軍、火箭軍高科技下作戰,中央軍委發布這些征兵條例,實際是全民皆兵的號召。台海作戰用不著那麽多陸軍,台灣就這麽小,哪用得著那麽多地麵部隊?打台灣,中央軍委確定四個集團軍加上海軍陸戰隊,有五十萬陸軍足夠了。”

姚誠說,台灣若全民皆兵,老百姓每人一把槍,隻是反應台灣人民跟中共作戰的信心、決心和意念。現代戰爭是高質量戰爭,中共是為展現國家意誌,台灣應告訴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征服一個國家容易,征服一個民族很難”,就像烏克蘭人數沒法跟俄羅斯比,但每個烏克蘭人有決戰到最後為國奉獻的精神是可貴的。

日媒:解放軍側重招募精通人工智能、高科技和工程的專業學生

中國的《征兵工作條例》強調高素質兵員征集,軍方堅持以大學生為重點征集對象。日媒《日經亞洲》1日的報導指出,中國新修訂的《征兵工作條例》側重招募精通人工智能(AI)、高科技和工程的專業學生,為衛星、太空、網絡、無人機、信息戰、情報戰等新型戰爭作準備;且要求兵員能操作戰機、在戰艦操作武器等。

姚誠說,中國征兵環境惡劣,需要高技術武器操作,尤其海空軍培養新兵不是一朝一日,退伍軍人再次入伍很快可回到戰鬥崗位上,這是激進的有效措施,特別對海空軍、火箭軍等特殊單位。但他觀察,解放軍戰鬥意誌並不堅強。



2023年4月11日,中國國家主席、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中)視察廣東省湛江市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司令部,並與官兵代表合影。 (美聯社)

姚誠說:“中國老百姓現在普遍有一種反戰情緒,不願意打仗。我個人認為,現在沒有人死心塌地地去為共產黨賣命,都在觀望的多。”

姚誠:北京展現抗敵意誌 老百姓則抗拒為中共作戰

姚誠分析,中國軍力分三個層次:“當兵的成天被洗腦,嗷嗷叫不管用;中層軍官、師團級軍官有些人願意打,因為他們需要透過一場戰爭得到職升,‘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有利可圖;將軍以上普遍不願打仗,好不容易弄到一個將軍也不容易。台海作戰肯定打不贏,打不贏他烏紗帽保不住,劃不來。將軍普遍認為,台海作戰沒有勝算,不願打。”

姚誠認為,中共沒能力渡過台海,加上美、日西方等國都可能參與協防台灣,它沒有勝算。中共是以武逼和、以武逼降,不敢真的登陸台灣,隻是嚇唬台灣。

駁奴刀 發表評論於
路邊透露的消息,就當笑話看看,認真就輸了。
ali88 發表評論於
這就像當年希特勒上台時差不多,也仿佛現在的普京。獨裁者不顧百姓死活,憑著心中那一絲執念,窮兵黷武,非要一條路走到黑,發動侵略戰爭,給國家民族帶來深重災難,自己也身死國滅,被永遠釘在恥辱柱上。
ali88 發表評論於
偶偶地來一發 發表評論於 2023-05-02 12:
姚誠參謀不帶長。
---------
房峰輝參謀帶個長,但被關秦城,永遠出不來了。
他還不如這位參謀呢!是不是?

“中央軍委原參謀長房峰輝:受賄罪成立,被判無期徒刑”
lostman 發表評論於
炮灰平時以為參軍撈好處,真打仗,全逃兵
fguy 發表評論於
台獨輿論戰.
走遍北美的小貓 發表評論於
B2現在部署到關島,就是防止萬一某些失心瘋被吹捧的不知東西南北,就想博一把,直接巨型鑽地彈斬首用的。這些全體是常規武器,沒核彈什麽事情(雖然它們好多都可以攜帶核彈)。常規戰爭標準下,美國可選的太多了,連俄亥俄都能帶154枚戰斧巡航導彈,它就在航母打擊群編製裏,還不算馬上就要在韓國部署的另外的俄亥俄,鬧著玩兒呐?B52也在關島,美軍沒有完全掌握製空權的時候,B52是不會出來的。中共沒掌握製空權的時候,轟6K敢出來?喊前期轟炸,拿什麽實現,全陸基導彈?
海之塵HZC 發表評論於
整來整去這麽大一個解放軍就搞到這一個中校當叛徒?自由力量的水平也太差了吧,就這麽一個兩毛二能知道啥內部消息,還就隻能把他拉出來,當全世界人民都不知道一中校還不帶長的參謀是多大的官麽?
走遍北美的小貓 發表評論於
保持製空權1000公裏就是個夢。如果沒有美國航母和衝繩基地和韓國駐軍基地的航空兵,也許1000公裏製空權還能想一想,因為第二島鏈的關島部署的大多數是轟炸機。現在橫須賀常駐美國核動力航母,菲律賓離台海400公裏的基地最少會有攜帶F35B 或者F35C的兩棲登陸艦(早就在黃海演練無數回),日本出雲,加賀準航母改造也完成了,可以起降F35B,F22中隊就在衝繩基地,不在關島,加上台灣自己的F16V,愛國者,魚叉,M777,直接海陸空就全保衛了,你中共拿什麽來保證1000公裏製空權,然後登陸?這不是完全不靠譜兒的假設嗎?這假設是美國、日本,韓國,菲律賓都不正麵幫助台灣協防,就留台灣自己,這假設現在看成立嗎?所以不要隨便意淫,你自己有幾把刷子,想跟美國和盟友爭台海的製空權?要是美國想全麵入侵中共國,那你陸基防空係統和戰略縱深才會給美國的空軍和航母航空兵造成一定困難。因為離基地太遠,還有陸基防空係統。現在談的是台海,不是一個地理範疇,也不是一個美國和盟友夠不到的地方兒,隻要美國同意協防台灣(不是侵略內陸),你中共想要製空權,是講冷笑話兒嗎?
lalalaland 發表評論於
俺認識一個所謂的軍迷,每次談起台海戰就激動的不得了,臉變的通紅,嘴角冒著白沬,滔滔不絕的講述各種武器與攻台方案. 不過聽說他最近失業了,老婆還在鬧離婚.
偶偶地來一發 發表評論於
姚誠參謀不帶長。
bsmile 發表評論於

Deepspace_01 發表評論於 2023-05-02 10:20:13
海鮮火鍋2022 發表評論於 2023-05-02 09:54:08
不見得,渡海登陸是在取得製空製海和製信息權之後才進行的,如果戰場在台海周邊,解放軍海空軍有局部優勢。
==============================================================
腦子遲鈍沒有辦法。還相信美日會坐等你登陸?在日本,美國領土上發射的路基導彈,戰略轟炸機發射的空地導彈,水麵艦艇發射的海基導彈都等著你出動登陸艦隊呢。在此前不主動攻擊。旁觀你轟炸台灣。
=============
先別說關島基地必然會是共軍的攻擊目標,就算是有人無人編組的海上機械化力量搶灘登陸,你得攻擊吧,你如果攻擊登陸艦隊,至少共軍的飛機保證製空權一千公裏範圍(沒有製空權老共不會派登陸部隊的),等你海基安吉導彈抵達登陸艦隊登陸部隊已經出發上了海麵,同時你敢對登陸艦隊動武,共軍的岸基導彈火箭炮必然要攻擊你的導彈發射點,然後基本上共軍的第二波登陸艦隊如入無人之境了。
bsmile 發表評論於
資料圖片:一名解放軍士兵在四川省瀘州市基地舉行的儀式上揮舞著國旗。
================
那是個士兵嗎?是個中校好不好
Timberwolf 發表評論於
不見得,在徐才厚上將郭伯雄上將領導下的軍委是團結一心的並且把不送錢不得提拔這一原則貫徹落實到了全軍幹部選拔上。仗著有門路違背了這個原則得到將軍軍銜的二劉都已被領袖以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給擼掉了。
京工人 發表評論於
我們台灣就不一樣,所有人團結一心,軍心極穩
趙Q 發表評論於
一頂綠帽頭上戴,革命的紅花別胸前,紅旗直指台灣島,鬥倒地主把身翻
中華盛頓 發表評論於
那些新兵都是神情呆滯,沒有擺好就拍照,差評!!
有待 發表評論於
《預備役人員法》將預備役年齡從55歲擴大到60歲 -- 這是參照俄國打烏克蘭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