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你還敢吹她的婚姻?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自從前兩天刷到一個視頻,我總覺得心裏頭不是滋味。

源於一對 80 後夫婦在自媒體上 po 出的生活片段。

丈夫是長途卡車司機,妻子是跟車照料的所謂 " 卡嫂 "。引起討論的視頻內容,則是這位姐姐從和麵開始,為老公包出一頓餃子的過程。

小紅書 @卡車夫妻娟子強子

這條視頻被微博營銷號轉發後被播放了 300 多萬次,在原博自己的賬號上數據同樣不低。你不難體會其共鳴點——

底層人民公路文學、勞苦夫妻浪跡天涯、人在哪兒家就在哪兒 ……

營銷號的轉發文案是," 幸福就是這麽簡單 ",不少網友表達的也是豔羨、讚歎之情。

但,現實真如視頻呈現的這麽樸實美麗嗎?

我承認我開始有點杠精心理,因為打從看到視頻的開始我一直關注的就是背景裏的丈夫:他為啥寧願玩手機也不幫把手?他看妻子的眼神怎麽那麽冷漠?為什麽到最後上桌吃飯的隻有男的(男方及其哥們)?

這種懷疑仿佛毫無來由,隻是一種詭異的直覺。

但在她賬號裏繼續刷下去,我卻意外發現,我的猜測在一點點得到驗證。

首先,這位叫娟子的 80 後寶媽並不是一位典型的 " 卡嫂 " ——

她在 2021 已正式拿證,成為少見的女性卡車司機。

這一點非常關鍵。說明娟子不單是丈夫的賢內助,更是工作夥伴包括他們拍的視頻,都時常出現丈夫將熟睡的她拽起來換班的橋段。

娟子的能幹反襯出的,便是我一開始在包餃子視頻裏覺察到的不適。

準確來說,這是一種不平衡感。

如果在這段婚姻中雙方都承擔了養家的責任,那為什麽你幾乎隻能看到女方在做家務?他們的分工是否存在不合理?

要知道,娟子的日常工作甚至包括幫丈夫洗頭。

" 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懶的時候有老婆幫著洗頭了 ",這位叫強子的男士在視頻下如是寫道。

注意圖 2 文案:" 搭夥過日子 "

是,你或許會覺得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們外人不可能設身處地。

但在翻到娟子幾個月前的一段自白時,我不願再否定自己的懷疑:

" 提心吊膽 "" 免費的保姆 "" 出氣筒 "……

在她的自述裏,這壓根不是一段健康、正常的婚姻,而更近乎一場欺詐和奴役。

她渴望被心疼被愛,但現實是,她不單承受著生活的重擔、家庭的責任,更有暴躁的丈夫對她的情緒壓迫。

而隨著近一步的翻閱,一個女人痛苦的婚姻生活,也逐漸在我心裏拚湊成型——

2006 年,娟子和強子經媒人介紹相親認識,次年便定了婚。剛剛 19 歲的娟子從那年起便踏入了婚姻的牢籠,再也沒能脫離半步。後來她陸續生下的三個小孩,更近一步將她捆綁在了家庭之中。

令人驚訝的是,在多年前娟子其實是不信命的,甚至一直懷抱著對底層女性而言極為奢侈的 " 夢想 "。

一開始,夫妻二人在北京謀生。

強子沒什麽賺錢頭腦,在大城市打過工,開過網約車,但營收都很一般,最終才想到回老家買車拉貨。娟子不一樣,她在加油站幹了兩年,攢到錢後便買了一輛小吃車,還考了糕點師證,堅定地做起她最擅長的美食活計。

這對她即是營生,也是愛好與夢想。

這段時期,也是她少數會用 " 小日子挺美的 " 這種話形容的歲月。

娟子手藝好,生意也就紅火。她甚是自豪地說自己做的餅子是當時市場上最靚的,有不少客人在她出攤前就拎著袋候著,也常常賣到供不應求。

不工作時,夫妻二人便在北京城四處溜達玩耍,後來還曾把一家老小接來旅遊,一起去看了天安門。

娟子比丈夫掙得多,且她的小吃車還給在北京打零工的親人們提供了一個 " 靈活就業 " 的場所。說她用手藝撐起了一整個家,完全不過分。

所以你也可以想象,當丈夫跟她提議要去跑貨運時,她有多抗拒。

夫妻僵持了足有半年之久,娟子最終選擇讓步,讓強子買了車。隻是她不願離開北京,丈夫也同意不讓她跟車。

那麽,她又是如何走上 " 卡嫂 " 這條路的呢?

很簡單,丈夫買完車跑的第一趟長途,就是把娟子和她的所有家當,從北京拉回了老家。

她在一段視頻裏回憶那一夜的情境——

我是哭著

多麽不舍得自己的夢想

……

我老公拉回去的東西

其實也就是我的夢

娟子依舊熱愛做飯。隻是她的廚房從此變成了狹小的車廂,食客隻剩丈夫一人,她的夢想隻能為喂飽一個人而燃燒。

一年後,強子給連轎車都不會開的娟子報考了 B2 駕照。在她坐上駕駛座的那一刻,丈夫躺在床上說道:

" 現在終於可以躺到臥鋪上,不用開車也能往前跑了。"

有時候我會痛恨自己的眼界之有限,能夠看到的世界實在狹隘。

這也是多數現代人的幻覺,我們無法想象底層人群的生活現實,便往往直接忽略他們,更談不上共情或關懷。

少數人會知道,貨運司機是怎麽艱辛高危的職業。

在公路上隨時命懸一線不說,路上的孤獨和精神負擔更是難以承受。

而更少數人會關注到,卡車司機背後還有一群同樣艱難的 " 卡嫂 "。

她們承擔著一樣、甚至更重的擔子,為了生活跟隨伴侶遊走在危險邊緣,身影卻更加隱形。

那,像娟子這樣在一個標簽之後默默燃盡靈魂的女性呢?

她因卡嫂的身份獲得關注,在自媒體上有數萬粉絲在讚歎她的賢良淑德。

但諷刺的是,她那些蓄著淚的自白,卻又是賬號裏最無人關心的。

她常會喃喃自語一般,將婚姻中的種種痛苦傾瀉在網絡上,難以經濟獨立、無法走出家門、三天兩頭挨罵受氣 ……

可你點開評論區,仍沒幾個人能理解她的悲哀,仍隻叫著感動、祝福。

更多的人,是連刷到都不會點開。

這可以歸咎於 " 看不見 "。但我更傾向於認為我們在 " 選擇性看見 " ——

那些上萬播放的視頻,哪個不是歲月靜好、年華不老的取向?

大數據的確在縮小我們的視野,但它從側麵也暴露了,我們願意看的就是那麽局限。

人類本就更願意消費浪漫和美好,而不是理解他人的苦衷。

真正能理解娟子難處的,或許隻有評論區裏偶爾出現的 " 同行 " ——

那些同樣在副駕上一把辛酸淚的卡嫂們。

央視曾出過一檔關注貨車司機生活的紀錄片《顛簸貨運路》,而其第二集《卡嫂》,講述的便是這一特殊女性群體的命運。

在中國有上千萬名跟車的卡嫂,留守的則更不計其數。

而恰如主人公苗姐所言,她們的共同點,就是需要活成兩種性別,挑上最重的擔子。

照顧丈夫起居隻是最基本的任務。

找貨、提貨、裝貨,乃至和各種部門、同行交涉,打點關係,她們都得硬著頭皮上。

許多卡嫂除了方向盤,什麽事都要攬在手裏。

苗姐本來愛美又愛幹淨,但自從開始跟車,她連個痛快澡都很少能洗上。

一回她難得穿了回裙子,同行卻笑她:你還知道你是個女人嗎?

聽她的語氣,你是能體會到那種身不由己的委屈的。

當然,卡嫂們也隻是世界上眾多勞苦女性中的一份子。

值得我們關心的不單是她們的付出,更有她們的身份矛盾——

也即苗姐所說的 " 性別 " 困惑。

因為她們往往要扮演一個強有力的,近乎 " 男性 " 定義的角色。

可又往往還是被當作刻板的 " 女性 " 對待,淪為附庸。

這便是娟子式的悲哀。哪怕她已經如此出色,她在婚姻中依舊處於弱勢,得不到任何尊重與理解。丈夫不會將她視為平等的事業夥伴,而隻把她看做理應付出一切的工具人。

能力上要像他們認為的 " 男人 ",但身份上你仍是他們認為的 " 女人 "。這簡直是對女性最極致的規訓與打壓。

而更難的是,貨運司機是一個太特殊的職業,一旦選擇了,必定需要伴侶一同付出。

苗姐成為卡嫂的原因就很有代表性:不放心。

為此她也放棄了自己經營得有聲有色的服裝店,成為了丈夫的守護者。她不得不做出這一犧牲,且一旦開始便無法再放下。

換句話說,打從丈夫動了幹這行的念頭開始,娟子就注定要為他的事業獻自己的所有。

因此,刷她的視頻越久,我便越生出一種無力感。

這是一個怎樣真實的困境?

十五年來娟子對這段婚姻的種種可憎之處都十分清楚,也明白自己為何走到這種局麵。

可她內心如此想反抗,身體卻越和這一切深度捆綁,無法解鎖,無法逃離。

還是那個原因,這個社會認定你是 " 女人 ",你就沒有選擇權,隻能被索取。

當她的反抗意味著整個家庭陷入絕境,娜拉要怎麽出走?

看到最後,我幾乎覺得她那些故作美滿的文案不僅是在應和流量,更是在勸慰自己——

沒辦法了,隻能這麽過吧。

"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 或許是最被合理化的女性壓迫,因為很少有人看到,在念這本經的從來隻有她們。

她們因為身不由己地被推到這個位置,也因為身不由己而難以逃離,還因為身不由己而隻能永遠把自己消耗下去。

這樣的故事不止發生在娟子身上,也不止發生在卡嫂們身上,它是一個太普遍的婚姻模型,像毒草一樣遍地生根。

" 眼淚流幹生活還得繼續 ",這是娟子送給自己的一句話。

是啊,在偉大的婚姻生活麵前,一個女人的自由是多麽不值一提。

我們能為 " 娟子們 " 做得實在不多,也就隻有關注和鼓勵。

別再被那些美滿的敘事蒙蔽,去留心每一個女性的艱難。她們並不缺掌握方向盤的能力,隻缺孤身馳騁的勇氣。

而這,你能給。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