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網起訴5所高校侵權 此前曾以同樣案由起訴多所高校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3月23日,5所高校被同方知網數字出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知網)起訴侵權案將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開庭審理,案由為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糾紛。

3月20日,被起訴高校之一的圖書館負責人向紅星新聞介紹,此案涉及的是論文學術不端文獻檢測係統,即查重係統的數據異常問題,但數據異常存在多種可能。
↑5所高校被訴 圖據天眼查
此前,知網曾因同樣案由起訴多所高校,訴稱高校存在違反合同約定,將大量賬號直接或間接提供給第三方使用的行為,要求解除合同並支付相應違約金。其中多數案件以知網撤訴結案,也有少數是高校敗訴後支付知網賠償金。

知網起訴5所高校侵權

高校:數據異常存在多種可能

近日,紅星新聞了解到,知網新增多則開庭公告。案件原告為知網,被告包括賀州學院、長春財經學院、隴東學院、湖南理工學院、重慶文理學院在內的5所高校,案由均為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糾紛,將於3月23日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開庭審理。

其中,長春財經學院、隴東學院、重慶文理學院3所高校在2021年12月就曾以同樣案由被知網起訴,均因原告知網撤訴結案。

3月20日,被起訴高校之一的圖書館負責人向紅星新聞介紹,此案涉及的是論文學術不端文獻檢測係統,即查重係統的數據異常問題。知網對賬號使用情況進行監控檢查時,發現數據異常,認為學校間接或直接造成校外第三方人員使用,存在濫用販賣行為,因此起訴學校。

據該負責人分析,數據異常存在多種可能。“一種情況是,可能是學生放假期間,在家進行了查重服務,後台數據肯定就不是學校的IP地址。也有些老師住在校外,也在校外進行論文查重,因此也不一定是校外人員使用。”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人為蠅頭小利將賬號給校外人員使用。”該負責人介紹,一般學校一次性購買的查重次數多,會有一些剩餘的免費查重指標。據了解,知網合同規定隻能在校內IP範圍內檢測本單位的大學生論文。

20日,紅星新聞就此事采訪知網市場企劃部負責人,截至發稿時未獲回複。

知網曾以同樣案由起訴多所高校

稱其將大量賬號直接或間接提供給第三方使用

天眼查顯示,知網此前曾以同樣案由起訴多所高校,包括廣西教育學院、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蘭州城市學院、重慶三峽學院、河北科技大學等在內共14所,集中在2021年12月審理,多數案件以知網撤訴結案,也有少數是高校敗訴後解約並賠償。

以中國裁判文書網3月7日公布的一份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為例。2021年,知網以軟件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糾紛向法院提起訴訟稱,2020年4月8日,知網與湖南工程學院簽訂涉案合同,後知網如約發送相關賬號,開通相應權限,湖南工程學院也如約支付了合同款。
↑裁判文書網
知網稱,隨後,其在對湖南工程學院的賬號使用情況進行監控檢查時,發現大量數據異常。數據顯示,湖南工程學院存在違反合同約定將大量賬號直接或間接提供給第三方使用的行為,給同方知網公司的社會聲譽造成惡劣影響。因此,知網要求解除雙方簽訂的計算機軟件許可使用合同,並判令湖南工程學院支付違約金6萬元。

2022年8月,經法院查明,涉案合同顯示,合同名稱為《“中國知網”大學生論文檢測係統使用許可合同》;涉案合同約定,乙方許可甲方使用乙方開發的“中國知網”大學生論文檢測係統,甲方隻限於在甲方單位內部IP範圍內檢測本單位的大學生論文。

此外,由本合同引起或與本合同有關的任何爭議,雙方均應通過友好協商解決。協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將爭議提交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裁決。最終,法院判決解除雙方簽訂的計算機軟件許可使用合同,湖南工程學院支付知網違約金,駁回湖南工程學院對案件的管轄權提出的異議。

未向個人開放前,催生大量代查重服務

高校提醒合法使用數據庫

據了解,知網大學生論文檢測係統又稱學術不端文獻檢測係統,擁有全麵專業的比對資源,涵蓋期刊、博碩士學術論文、會議論文等全文的海量比對數據庫,以實現對抄襲與剽竊、偽造、篡改等學術不端行為的快速檢測,可供用戶檢測論文,並支持用戶自建比對庫。一般由高校向知網購買,對校內做科研課題研究的師生開通服務。
↑知網大學生論文檢測係統介紹
2016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據此高校普遍采取對畢業生學位論文進行查重。論文重複率這個量化數字,由此成了高校治理學術不端行為的具體抓手。有媒體曾報道,因不願支付高昂的知網查重費用,許多有查重需求的畢業生選擇了別的途徑對論文進行查重,這也催生了在平台或網店開展的代查重服務。

2022年6月12日,中國知網正式宣布向個人用戶直接提供查重服務。此前,知網並不開放個人查重服務,隻開放高校、研究院等機構用戶。據知網當年6月發布的《個人查重服務常見問題》稱,知網過去隻麵向機構提供查重服務,忽略了廣大個人用戶學術規範自檢與查新等實際需求,客觀上造成了黑市與高價的問題。

紅星新聞注意到,目前,許多網店上架的“知網查重”服務,稱“中國知網,在線數據庫、實時更新、碩士博士論文專用係統,與學校結果一致”。某家店鋪客服介紹,“本站不是知網官網,本站所用的為高校、圖書公司剩餘查重指標,原文不動提交學校檢測,檢測結果跟學校基本一致。”

高校內部賬號如何流向了網店?中國知網法務總監張毓霞在接受央視財經采訪時曾表示,“一種情況是,高校內部存在部分人倒賣知網賬號,學校有一些多餘的檢測篇數,可能就會被一些人拿去使用。”另一種情況,是“通過技術手段比如說黑客技術,竊取用戶單位的賬號”。2021年,就有媒體報道大四學生知網賬號被盜後現電商平台。

除學術不端文獻檢測係統外,不少高校也發布聲明,對違規使用數據庫的行為進行約束和處罰。2023年2月17日,清華大學圖書館通知稱,1月16日,校內土木係博士研究生張某某將賬號借與他人使用,造成違規下載簡氏數據庫資源,致使全校對該庫的使用受到影響。對該同學的違規行為即日起在網上公布、停止借書權限半年。
↑清華大學圖書館通報
清華大學圖書館提醒,不得將所獲得文獻提供給校外人員,更不允許利用獲得的文獻資料進行非法牟利。由於各數據庫商對“濫用”的界定並不一致,圖書館無法製訂統一標準,一般數據庫商認為,如果超出正常閱讀速度下載文獻就視為濫用。

2022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圖書館發文透露,由於學校讀者違規使用《Westlaw Classic法律在線》數據庫,學校接到數據庫商的通報,學校IP受到該數據庫商永久封禁,影響數據庫的正常使用。數據庫商提供數據顯示,某同學在2022年6月16日137分鍾內下載842篇文獻,6月17日137分鍾內下載1736篇文獻,嚴重影響了該校師生正常的學習和科研秩序,也有損學校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