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課”變“劫財課”:財商課,正在套住老年人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2023年1月,大學在讀的齊瑞放寒假回家,發現76歲的爺爺成為一家互聯網“學堂”財商課的學員。在聽“小白理財課”時,班主任用“前學員一天賺3000元”的案例,吸引老人借錢買了2980元的理財進階課。等爺爺發現聽不懂課程要求退款時,再也聯係不上對方。

多名老年人反映,他們也有類似的遭遇,涉及多家知名互聯網財商教育品牌。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這類財商教育機構通常用0元、低價的小白課吸引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受眾報名,並用虛假的高學曆、高資曆名師頭銜營造專業團隊的假象,用固定洗腦話術和虛假承諾,誘導學員們購買2998元至6998元不等的理財課。

雖然從2021年起就被媒體屢屢曝光,但截至今年3月10日,黑貓投訴平台上針對財商課的投訴超過7000條。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因涉嫌虛假宣傳、廣告違法等問題,上述財商“學堂”的運營方多次被北京市場監管部門處罰。今年3月14日,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將持續關注上述財商課運營主體違反《廣告法》等違法行為,一旦發現將依法依規進行查處。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提到,財商課亂象被多次曝光卻依然存在,說明行業本身不規範。行業容易獲利,違法成本又較低。“財商教育行業監管的力度還不夠,要加大監管的力度。”
2月26日,某“學堂”財商直播課上,直播老師正在宣傳學員賺錢的案例。網絡截圖
多名老人被誘導花錢買理財課

居住在廣西柳州的劉秀清,今年56歲,她在2022年底成為上述財商“學堂”的學員。

退休之後,劉秀清經常刷短視頻消遣時間。去年年底的一天,一則廣告引起她的注意,廣告裏提到,該“學堂”可以免費教授9天的“小白理財課”,而正是“免費”兩個字吸引了她。

劉秀清關注了上述“學堂”的公眾號,被分到一個“班級”聽課。聽了幾天的免費課程後,班主任開始頻繁地發微信、打電話,向她推銷2980元的進階實操課。

劉秀清每月的退休金2000元,近3000元的學費對她來說不是小數目。班主任鼓動她,可以用花唄分期付款,甚至專門打來語音電話,教劉秀清開通花唄。

看劉秀清仍然猶豫,班主任問她是不是擔心賺不到錢,“你放心跟著老師學,一個月本金幾百元,隨隨便便賺2000元應該沒有問題。”為打消劉秀清的顧慮,班主任還舉例說,有學員剛上了五天實操課程,就已經掙了快一半的學費。

班主任所說的數字,遠超出劉秀清的預期,劉秀清回想,就是這些“穩賺”的話,讓她被套路了。

劉秀清告訴新京報記者,在付費之前,班主任稱,後續的實操課會有老師手把手教她賺錢。但劉秀清在付費後發現,所謂的實操課還是隻講理論,並沒有手把手教理財。

劉秀清學了一個多月,“一分錢都沒有賺,就是普通的學習、練習。”劉秀清越學越覺得不對勁,認為自己上當了。隨後她發現,微信已經聯係不上班主任,對方承諾的手把手教學也化為泡影。

買課前十分熱情,買課後老師失聯的情況不是個例。與劉秀清遭遇相似的還有河北唐山的何雲霞。今年60歲的她,同樣被上述“學堂”的免費小白課吸引。在上了四五天免費的小白課後,老師開始催促她報名課程,金額是1378元。

何雲霞說,買課前班主任很熱情、很耐心。但在她購買了課程,學習五六天後,微信就聯係不上班主任了,聊天界麵顯示,“對方賬號已停用。”

今年1月,大學在讀的齊瑞放寒假回家,發現已經76歲的爺爺也成了上述“學堂”財商課的學員。他從聊天記錄裏看到,學堂的班主任用前學員一天賺3000元的案例吸引老人報名,還引導爺爺使用花唄付費,因其不會操作無法開通。班主任又慫恿爺爺找朋友借錢,最終交了2980元的理財進階課費用。

齊瑞爺爺沒有任何理財方麵的基礎知識,聽不懂課程。交完錢後一周,齊瑞爺爺聯係班主任協商退款,但班主任再沒回過消息,還將老人踢出了上課的群聊。

有類似遭遇的學員,來自不止一家平台。

2021年冬天,51歲的王藝報名了一家財商教育的9.9元小白財商課,她被老師所鼓吹的“實現財務自由”說服,花6998元報名了進階課。

這位老師提到,課程由“封老師親授”,而這個“封老師”,正是上述教育培訓機構的創始人。

報名後,王藝收到一個視頻集錦,有財務自由綱領、A股投資方法、商品房投資方法等。她發現,講課的內容都是錄播的固定視頻,而且視頻裏都是電腦合成的機器人聲音,更沒有見到過封老師出麵。課程內容完全不符合她的預期。
某“學堂”財商課班主任承諾對學員手把手教學,但並沒有實現。網絡截圖
連環套路向學員推薦付費課程

在網上搜索“財商課”,會發現多家所謂的財商課曾多次被媒體曝光。2021年4月、2022年1月、2022年4月,央視就先後曝光多次,其中就包括上述幾家平台。

2021年4月,新華社也以《“理財課”變“劫財課”,財商教育該如何套上“緊箍咒”?》為題,對財商課的問題進行曝光。

但時至今日,財商課問題仍然存在。截至3月10日,黑貓投訴平台上,針對某知名財商教育平台的投訴量為3574條,另外一家平台的數據則為3344條。

據新京報記者了解,這些所謂的財商課程,目標對準中老年人、寶媽、月光族等群體,以“免費理財課”為誘餌,從各個平台吸引受眾,用微信群聊運營用戶社群,通過固定的話術、套路,誘導受眾購買高價課程。

今年2月底和3月初,新京報記者以學員身份,分別進入多家財商教育平台的理財小白課,對財商課的套路進行調查。

財商課的運營模式基本相似。小白課一般由兩名老師負責,班主任添加每位學員的微信,維護社群運營,另一位直播老師在直播間講課。

小白課每天晚上8點開始直播,大約一小時。在直播中,老師前期會用通俗易懂的話解釋基金、國債等理財產品的概念,並聲稱“錢放在銀行裏隻會越來越貶值,而且隻靠工資作為收入,難以解決財務的根本問題。把錢放在投資市場,讓錢生錢,才是變富有的關鍵”。

新京報記者發現,小白課一般到了第四天,負責直播的老師就開始推銷進階課程。而班主任則說一些“洗腦”的話術,讓人覺得隻要付費學習,就能立刻賺到錢。“如果你通過理財每個月有機會賺4000元,那房貸車貸再也不是負擔。你隻要願意邁出第一步,剩下的我們帶你學習。”

從第二次直播課開始,班主任每天都會發學員學習課程後賺錢的案例,少則一天200元,多則一個月兩三萬元。上述“學堂”財商課的老師稱,“之前有同學9000元本金一個月什麽都不幹就掙了3000多元,咱們學好了也可以像他一樣。”
某財商課平台老師把學員收益發到群裏,誘導人們買課。網絡截圖
老師們還會附上圖片,圖片裏有前學員跟班主任分享賺錢的聊天截圖,以及具體的收益截圖,一張圖片上顯示,“理財前兩個月,累計收益兩萬元。”

新京報記者發現,直播老師和班主任還會用饑餓營銷誘導學員。推銷課程第一天,直播老師說,錯過報名就可能恢複5000多元的平台價。但據記者了解,該學堂的付費課程,一直都是2980元。在直播間裏,老師會一直在強調報名名額逐漸減少,讓學員抓緊搶。但記者發現,此後的幾天課程裏,一直可以報名。在記者多次拒絕付費後,班主任說,直播老師特別審批了10個特困生名額,價格降到1378元。

2月28日以及隨後的三四天,班主任每天都會打微信語音,催促記者交費。電話那頭,能聽到其他接線員勸學員買課的聲音。

當記者提到理財的風險時,班主任則稱,“老師帶過15000多名同學,99%都是賺的。本金比較多的學員一個月可能賺一兩萬元,本金少的話一個月可能就掙千八百元。”至於學員為何賠錢,班主任稱是因為他們沒有按照老師教的方法去買(理財產品)。

當記者表示再考慮考慮時,班主任不停地催促,“下午4點半老師就要提交所有(報名學員)名單了,還要去證券公司給您綁定賬戶,確實來不及了。”

而據學員告訴記者,2980元之後,平台還會進一步要求學員繳費解鎖更高級別的課程。

2022年10月,田洋購買了2980元的實操課。據他回憶,實操課老師隻介紹了“股票k線圖、均線圖等一些皮毛知識,網上都能查到”,並沒講股票、基金怎麽操作。之後,老師又慫恿田洋花500元購買了基金課,田洋學習後還是不懂怎麽購買理財產品,“打開理財APP,買基金該點哪兒都不知道。”

而老師接著又向他推銷3699元的課程,並稱3699元的課程可以教學員分析上市公司財報,判定公司的營業情況。
某“學堂”財商課的班主任表示,2980元優惠價隻有一天,誘導學員趕快報名。網絡截圖
被收割的老年人

郝寧曾在一家財商課機構擔任過進階課的老師。她向新京報記者透露,班主任和小白課老師的本質就是銷售。一個小白課大概報名20個人,老師能拿到兩三萬元提成。

對於老師的資曆,郝寧說,小白課老師的招聘門檻很低,主要是大專學曆,不需要有投資經驗。公司招聘老師也不做背調,“隻要業績好,有犯罪記錄都無所謂。”

有的老師此前工作經曆與金融無關,很多老師學曆和資曆都造假,比如,之前有老師對外宣稱自己在投行工作,其實學曆是成人自考的大專。

進階課老師也缺乏專業性,“甚至不比學員強到哪裏去。”有兩三成老師都是作為學員學習後被聘來當老師。“講課把課件念好就行,回答學員的問題有常見問題答疑庫。”

虛假承諾基本上是成交的秘笈。郝寧說,很多老師在銷售過程中會給學員收益率的暗示或者明示,這些都是小白課老師們自己總結的話術,常見的有不學一輩子窮或者某前學員三個星期就能賺回學費。再舉一些盈利的案例,給學員一種“我報名了我也行”的感覺。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前期班主任和直播老師的宣傳中,經常出現老年人賺錢的例子。“60多歲的阿姨沒什麽文化,在家帶孫子,就幾百塊錢本金,跟著咱們學習實操,最多時候一天掙2000多(元)。”

在發現爺爺受騙後,齊瑞也曾在網上聯係有相同經曆的人員,發現多名學員都是老年人,“老人們對互聯網接觸比較少,容易相信洗腦式的宣傳。”

據郝寧稱,她曾經所在的這家財商課發展初期,學員的年齡分布跨度從18歲至80歲,主要集中在31歲至40歲。

而隨著業務發展,學員大多發展為低收入、低認知、年齡較大的群體,年齡50以上的老年人多,其中20%隻有初中及初中以下學曆的學員,很多學員不會用電腦。

郝寧稱,班主任推銷課程時,“不管什麽學習能力、風險承受能力,能騙能哄地讓他們先交了錢再說。”

新京報記者獲取的一家財商課機構的內部話術本中,有很多說服學員報名課程的話術。針對學員提出的各類問題,有具體的解答模板。比如學員說年齡大怕學不會,回複內容為“老師之前的學員還有72歲、67歲的,他們都能學會,你根本不用擔心。”

教培獨立觀察人士羅烜此前長期關注金融詐騙、期貨交易等信息,長期關注財商課。

據羅烜了解,財商課的目標大多是三四線城市或者縣城、農村的老年群體,年齡分布在50歲至70歲之間,他們有一定的積蓄,而且維權意識不強,成為財商課主要的目標群體。

陳音江提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情權,經營者提供商品和服務的信息必須真實全麵,不得欺騙和誤導消費者。

陳音江表示,財商課經營者介紹的盈利情況與實際情況不符,經營者用虛假宣傳去欺騙消費者,涉嫌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廣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教育、培訓廣告不得對教育、培訓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證性承諾。如果消費者與商家簽訂協議,協議內明確“一對一、手把手”教授,事後商家不提供一對一的服務,沒有按約定來履行,屬於一種違約行為。如果“一對一、手把手”教授的承諾是口頭進行的,那麽消費者要有舉證的責任,需要有錄音證據。

經營者違約需要承擔責任,可以選擇繼續提供協議內的服務,或退回相應的款項,如果造成其他損失,還要賠償消費者相應的損失。

3月3日,一家理財直播平台在直播授課,直播老師教授理財致富的理念。網絡截圖
多次被監管部門處罰

對於財商課的這些問題,監管部門其實早已注意到。

2021年8月31日,北京市昌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曾發布對某財商教育運營主體進行行政處罰的聽證公告,公告中稱上述平台“涉嫌利用科研單位、學術機構、教育機構、行業協會、專業人士、受益者的名義或者形象做推薦、證明的教育、培訓”。

2021年9月14日,北京市昌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將上述企業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今年3月13日,北京市昌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此前,已經因涉嫌虛假宣傳對前文提到的平台進行過處罰。

2020年12月,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公眾號發布了當年9月21日—12月20日受理的12345市民熱線及12315熱線中投訴數量大、解決率低的教育培訓機構名單,上述互聯網財商“學堂”的運營主體之一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名列其中。針對該公司的投訴數量共49件,解決的隻有5件。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係統網站顯示,2021年10月29日,上述公司因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相關規定,被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200萬元。

行政處罰決定書中提到,平台號稱的“國家高級理財規劃師、10年基金投資經驗的無忌”,真名為張鬆鵬,2016年參加工作,工作年限遠不足十年,實際具有的是“助理理財規劃師”職業資格,而不是“國家高級理財規劃師”。“曾任CCTV證券谘詢頻道專業講師的百財”,經核實“百財”真名為蘇琪,並未擔任過“CCTV證券谘詢頻道專業講師”。

另外,“中央財經大學碩士的阿文”,經核實“阿文”真名董博,其簡曆顯示其為專科學曆。“MBA工商管理碩士的劉凡”,真名劉雅凡,並未取得MBA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行政處罰決定書還提到,除了老師的資曆造假,宣傳內容也存在誇大其詞。

該公司官網中的“穩健好收益,快樂賺錢不擔風險”,該公司承認無法做到“不擔風險”。另外,其官網“穩定收益賺錢課”宣傳頁麵中有“0成本 穩收益 易上手的懶人投資法”的宣傳內容,經核實該公司稱“0成本”實際應為“0交易成本”。2021年11月,該公司因違反《廣告法》的相關規定,被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40萬元。

行政處罰決定書中提到,該公司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宣傳“關注我的人,98.6%都變得更有錢”“6節直播課,讓您的收益比餘額寶高15%!”等內容,但並未能提供有效證明材料,構成對商品做虛假的商業宣傳的違法事實。

今年3月14日,新京報記者聯係上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針對上述財商課運營主體違反《廣告法》等違法行為將持續關注,一旦發現將依法依規進行查處。

多次被曝光,又屢被監管部門處罰,財商課亂象問題為何依然存在?陳音江表示,這說明行業本身不規範。行業容易獲利,違法成本又較低,所以每次處罰後亂象依然屢禁不止。

職業打假人王海從2020年開始關注財商課亂象。他認為,財商課問題的核心就是騙。“每一個環節都在騙。包括老師人設造假、資曆學曆造假、盈利效果造假。“廣告語”十二天告別死工資,輕鬆教會你資產配置”涉及虛假宣傳,老師催促學員交錢說,“今天報名學費打5折”,涉嫌違反《價格法》。

王海認為,目前財商課騙局揭露多次依然屢禁不止,原因是監管部門的約束能力不夠。監管部門不應該隻按投訴的數量去處罰,應違法必究,客觀、全麵地調查取證,調查整體的受騙群體,按照財商課商家違法所得進行查處。

新華社2021年在報道中也指出,由於缺乏行業規範和相關監管,財商教育市場不斷擴大的同時亂象頗多,除了平台卷錢跑路外,還涉及誇大宣傳、誘導分期貸款買課甚至“掛羊頭賣狗肉”引導“投資小白”開設證券賬戶投資股票、基金等金融產品,亟須整治規範。

老年學員的維權困境

當這些老年學員發現花錢並學不到真正的理財知識想退款時,不但維權、退款的過程充滿艱難,而且大部分學員拿不到全額退款。

1月底,齊瑞在12315微信公眾號上投訴稱,上述“學堂”“虛假宣傳誘導老人借錢消費”,需求是全額退款2980元。

2月1日,齊瑞的投訴被來廣營地區市場監管所受理。但就在當天下午,來廣營地區市場監管所執法人員回複齊瑞,經過調解,雙方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終止調解。

兩天後,齊瑞接到該“學堂”的客服電話,客服表示,齊瑞爺爺聽過課所以無法全額退款,需要扣除課程費用,最後隻退了1602元。

劉秀清也聯係過退費,客服表示隻能退1000元。劉秀清認為買課是因為被套路。但客服表示,承諾是老師的個人行為,如果全額退,要拿出老師套路的證據。“班主任用微信語音套路我的,我沒有錄音,去哪兒找證據呢?”劉秀清說。

羅烜說,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齡階段後,與社會脫節。他們的維權意識不強,也不善於使用手機,維權對於他們來說,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成本很高。

絕大部分聯係到羅烜的老年人都不敢把套路買課的事告訴家人,害怕因此產生家庭矛盾。何雲霞和劉秀清至今也沒告訴家人,何雲霞接班主任電話都是到屋外接的。“都是偷著學的。”

新京報記者發現,在黑貓投訴平台上,很多為老年人維權的都是孩子、孫子輩的年輕人。他們通過老人的聊天截圖,發現老人是在誘導下購買的課程,並要求全額退費。

上述財商“學堂”母公司官網顯示,截至2022年11月30日,集團共為超過7510萬學員提供服務,覆蓋34個省級行政區。注冊用戶約為5970萬人,大約有40萬付費學員。

新京報記者獲取的一份上述學堂《退費協議》顯示,獲得退費的學員將對甲方的商業秘密(包括但不限於商品價格、優惠政策)、課程信息、退款信息等保密信息承擔嚴格的保密責任,不得以任何形式將上述保密信息泄露給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於個人社交平台或媒體)。

陳音江提到,對於商家的宣傳要提高警惕,不要聽信商家關於效益的承諾,要對財商課有基本的判斷。財商課隻是教授一種知識,每個人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和很多因素有關,不應該認為接受了培訓,就一定可以掙錢。

陳音江建議,如果被騙,要及時收集好相關的證據,跟商家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成,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或者向相應的行政主管部門投訴,請求調解來解決問題。“但是不管老年人還是年輕人,維權都需要證據,一定要收集好相關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