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枝條長幾十個蘋果,菜地裏長出車厘子…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菜地裏的車厘子”“無藤的哈密瓜”“一連拔出幾十個的雪蓮果”……不少人在網上刷到過這類不符合植物生長規律的離譜帶貨視頻。

以田間地頭為背景的農產品直播和短視頻帶貨成為如今很火熱的運營方式,不少商家和產地農戶以此吸引消費者,但不乏過分誇大、違反常識、宣稱功效的內容也出現在視頻裏,不少網友認為這是在“侮辱智商”。

這背後,“流量為王”是助推器,有店鋪靠這樣的視頻收獲了數百萬粉絲。專家指出,不能以違背基本科學原則的“反智”手法去營銷,涉嫌欺詐。離譜的造假視頻與違法成本低、平台監管不嚴、違法成本低有關。中消協明確表示,商業直播的創新和破圈,從來都不能背離最基本的生活常識與商業倫理。

在當前農產品視頻帶貨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構建健康的農產品帶貨生態,加強監管是硬實力。

農產品視頻帶貨違反常識、宣稱功效

“不種了,再也不能種了,我們夏威夷果產地大豐收……今年打算自己賣……你要是喜歡,帶走一份嚐嚐吧”。電商平台裏一家“味滋源堅果”農產品店鋪的視頻筆記畫麵顯示,一串串葡萄似的脫殼夏威夷果長在藤架上,短視頻主播在夏威夷果產地邊走邊砍夏威夷果的藤枝。

新京報記者在網上刷到多個銷售農產品時誇張宣傳的視頻。有的在沙漠中埋了幾十個無藤哈密瓜冒充沙漠種瓜,視頻裏宣稱“一片沙漠、一片瓜、帶給你舌尖上的民勤蜜瓜”。還有的視頻顯示,拔出一株雪蓮長出20個—30個雪蓮果,一棵樹幹上長著上百個山竹……更離譜的是,還有長在菜地裏的車厘子、一根枝條上長了幾十個蘋果等“奇觀”。不少網友調侃“種過的、沒種過的都沉默了”“簡直侮辱智商”。

菜地車厘子、一根枝條上長幾十個蘋果、無藤的哈密瓜、一串串的夏威夷果。  網店視頻截圖

看起來明顯虛假的短視頻,相關店鋪客服還宣稱是產地真實拍攝。3月9日,新京報記者隨機向一家“探味君”店鋪客服人員詢問店內相關視頻是否為真實種植場景,客服稱是在產地真實拍攝。對於“一根樹枝上長著幾十個蘋果”的疑問,該客服隻說,“一根藤上有幾個蘋果很正常。”

廣東一農產品種植戶在看了這些視頻圖片後對新京報記者說,有些畫麵明顯造假,原本的植物不可能生長成那樣,“菜地裏長車厘子,這也太扯了”。

植物學家史軍也對此指出,上述這些視頻大多是擺拍,不符合正常的植物生長規律,“明顯是不可能的,雪蓮拔出來很難,也不可能結出那麽多雪蓮果。”商戶通過短視頻營銷農產品吸引流量是當下的一種廣告模式,但不能以“反智”的手法來營銷,這是違反基本的科學原則的。

一株雪蓮苗長出一片雪蓮果。  網店視頻截圖

不僅如此,宣傳農產品“功效”也成了不少農產品短視頻中的“亮點”。比如網上一家名為“國大華升堂”的店鋪直播間銷售的“黑金果茶”,宣稱能清熱解毒、治療便秘、失眠多夢等症狀。枸杞賣家“日璽喜明鋪”在直播間稱“黑枸杞可以補肝氣、腎氣”;“鹿蜂堂傳統滋補店”直播間主播稱自家的蜂蜜是野蜂蜜,“嗓子不舒服、小孩厭食、男士喝酒熬夜都可以吃”。

3月14日,新京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向國大華升堂谘詢“黑金果茶”的功效疑問,店鋪人員僅稱可以嚐試喝喝看,支持7天無理由退換。對於同樣的質疑,“鹿蜂堂傳統滋補店”則說蜂蜜水有調理胃部、保護胃黏膜、改善消化係統的作用,至於是否具有相關功效,看個人體質。

宣稱有治療功效的黑金果茶。 網店視頻截圖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鍾蘭安指出,法律有明確規定,普通食品不允許宣稱功效。上述視頻中提到的果茶、蜂蜜等有治療功效顯然是違法的。

事實上,這些農產品所謂的功效早被媒體、食品科普專家多次辟謠。比如關於黑枸杞的功效,食品安全科普專家雲無心此前在文章中指出,黑枸杞沒有傳說中的那些神奇效果,它隻是一種味道不錯的漿果而已。

吸引流量造就百萬粉絲網紅店

上述誇張且違反常識的短視頻廣泛流傳的背後,是農產品網絡銷售競爭越發激烈,商家企圖用這些誇張視頻帶來流量。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這類短視頻的播放量不小,有的甚至點讚量過萬,大部分相關店鋪的粉絲是幾萬到上百萬不等。

主營水果的“探味君”旗艦店視頻賬號粉絲量達113.8萬,該賬號關聯的電商店鋪粉絲量達83.3萬。  網店截圖

一家主營水果的“探味君”旗艦店視頻賬號目前已經積累粉絲113.8萬,獲讚數202.3萬,該賬號關聯的電商店鋪粉絲量達83.3萬。店內水果銷量也相當可觀,武鳴沃柑、紅心芭樂(番石榴)等成為銷售爆款。其中,武鳴沃柑的月銷量高達7萬單。新京報記者從該賬號的筆記視頻中看到,其前期發布了多條違反常識、明顯造假的農產品視頻,上述“菜地裏長車厘子”的視頻就出自這個賬號。

在陝西延安常年批發洛川蘋果的商戶劉強對新京報記者說,從2018年開始,他也曾開啟短視頻帶貨,日常去果園真實拍攝,甚至在果園直播賣蘋果,但銷量寥寥無幾,視頻播放量也不高,就停用了。“沒人看,直播間裏吆喝半天訂單非常少,又不想在果園裏造假糟蹋蘋果,還是老老實實搞實體批發。”

而另一位在陝西中部地區種植蘋果的王帥向新京報記者證實,幾年前蘋果行情不好,村民試圖拍短視頻、直播來售賣。“有村民將蘋果用鐵絲纏在一根樹幹上拍攝,糟蹋了不少蘋果。但銷量都比較低,蘋果還是賣不出去。”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向新京報記者指出,違反常識、虛假宣傳的農產品視頻帶貨反映了網絡平台追求“流量至上”的不良風氣,“這類視頻泛濫,會讓市場形成惡性競爭,導致真正做農產品的商戶反而得不到重視,長此以往,會演變成‘劣幣驅逐良幣’,不利於整個農產品行業的發展。”

“這類短視頻的危害不隻是行業,還會影響未成年人對於農產品的認知,如果青少年信以為真,對科學的普及和推廣都是非常不利的。”律師鍾蘭安表示。

造假農產品視頻涉嫌欺詐

“反智”農產品視頻帶貨也引發了不少消費投訴。中消協此前發布的2022年“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2022年6月1日至6月20日,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麵信息237115條。其中就包括有關“違反常識的農產品帶貨直播考驗消費者忍受限度”的投訴。

在該報告裏,中消協以“雞蛋樹?直播帶貨隻能靠造假取勝”現象舉例,指出不少網友反映一些平台上出現許多違反常識的農產品帶貨直播,比如雞蛋可以長在樹上、山竹像土豆一樣結在了地下、花生長在高高的枝頭需要爬梯子去摘等等。“如果不是帶貨主播們費力地吆喝著這些都是‘地頭新鮮采摘’的農貨,屏幕前的我們可能要懷疑自己是不是在觀賞一部魔幻電影。”中消協表示,商業直播的創新和破圈,從來都不能背離最基本的生活常識與商業倫理。

“主要是違法成本低”,白明說,這樣的視頻拍攝難度低,成本低,即使被投訴,平台封號,也可以重新換個平台繼續。前述水果商戶劉強也說,此類視頻製作簡單,即使造假被平台降級甚至封號後,還可以再注冊一個賬號繼續運營,短時間內又可以火起來。

3月10日,新京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向電商平台投訴並詢問平台審核機製,接電人員稱,平台有專門部門對商家的短視頻定期排查,如果不符合平台規則,審核人員會對店鋪扣分或降低信譽度,嚴重時會下架商品或關閉店鋪。

百聯谘詢創始人莊帥認為,違反常識、離譜造假的農產品視頻一方麵傷害了消費者權益,另一方麵影響了直播電商行業的健康發展,讓商戶對短視頻失去信心。監管和規則漏洞讓不少人鑽了空子,平台對商家的約束力遠遠不足。

在鍾蘭安看來,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商家要如實告知或披露商品的真實情況。這些違反常識、宣稱療效的短視頻誤導消費者消費,涉嫌欺詐,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另外,我國廣告法規定廣告宣傳應真實,“反智”短視頻顯然也違反了這一點。但執法部門很難尋找到這些虛假短視頻,即使找到也可能麵臨異地執法的問題,導致網上執法難度大、成本高。

需構建健康農產品帶貨生態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8.42億。另有相關統計數據,2022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5313.8億元,同比增長9.2%。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17萬億元,同比增長3.6%。

一邊是農產品網絡銷售蓬勃發展,一邊是行業虛假短視頻帶貨亂象頻現。白明認為,這需要司法部門、執法部門、電商平台等多方通過各種監管舉措構建健康的農產品視頻帶貨生態。

實際上,從2021年以來,國家各部門加快了對直播行業的整治力度。2021年4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安部等七部門聯合頒布《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2022年3月,國家相關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網絡直播營利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2022年6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文化和旅遊部共同製定《網絡主播行為規範》,對電商直播平台、運營者和營銷人員的相關行為均作了規範。

中消協在上述消費維權輿情報告中建議,應從嚴格監管、動態監管、社會監督、共治共享的效能提升方麵強化對產品質量、促銷定價、安全隱患等問題的及時介入和主動幹預,持續約束營銷展業行為,切實提高違法成本,支持構建更具誠意、更有價值、更具內涵的新商業模式。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舒心提交《關於促進直播電商行業進一步健康發展的提案》,明確對直播電商“規範”與“發展”並舉,建立和完善電商直播管理體係,對主播進行分級分類管理,行業主管部門牽頭成立促進直播電商高質量發展聯席機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