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接受資助8年的女生當家庭主婦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最近,網友陳果(化名)在網上分享了一個真實故事。

八年前,出身農村的她決定資助一名初三女孩讀書上學。在自己收入不盡樂觀時,她仍然拿出近一半的收入幫助女孩,隻希望女孩 " 有書讀堅持下來 "。去年,女孩順利讀完大學,沒有進入職場,選擇嫁給大她 13 歲的有錢人,並認為 " 我最大的優勢就是年輕貌美,婚姻是我第二次投胎的機會 "," 我隻是在把握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而已 "。女孩的選擇讓她心裏堵得慌,感到痛心和失望。

圍繞此事,網友們也吵翻了天。有人對陳果表示理解,認為結果明顯違背了她的捐助本意,讓人難以接受;也有人認為,女孩有選擇的自由,資助人不必幹涉他人人生;也有不少網友在反思:難道女性想要實現階層躍升,就隻有結婚這一條路嗎?

說來並不複雜,無非又是一個助人情結敗給殘酷現實的案例。一個女性資助另外一個女性,開始於同為農村女孩的艱難處境,但讀書改變了女性命運。助人者以為自己種下一棵樹苗,沒想到結果長出一株藤蔓。受助人大學畢業不是成為職業女性,而是成為家庭主婦,僅僅因為 " 男方急著要孩子 ",就想 " 盡快生幾個 ",這不是資助人想看到的女性自立的模樣。你想做寄生的藤蔓沒問題,但我本來想種的是一棵樹啊。

這背後折射出女性對環境的認知," 自己人 " 之間價值觀念的撕裂已是不爭的現實。哪怕當下社會已經給出了這樣的期待:女性地位的提升關鍵在於接受教育,由此獲得與男性一樣的工作機會,嫁人不再是唯一的或者是最好的出路。當女孩感覺到陳果的失望,說想把這些年的資助款還給她,陳果拒絕了,在帖子中她反問," 我想傳遞給她的僅僅隻是錢嗎?"

顯然不是。在我看來,資助人陳果在女孩身上是寄托了一種價值的:一個女孩靠自己的力量自強自立。事實上,從觀念層麵來說,做一名職業女性和當一名家庭主婦,並沒有高下之分,都應該得到尊重。但現實的殘酷在於,那個接受了陳果幫助的女孩,她是靠著別人的資助完成了學業,學曆就此成了她亮眼的嫁妝。即便如此,她仍然覺得個人的文化資本並不能抵抗不確定的未來,嫁個有錢人才是明智選擇。在此意義上,陳果的沮喪,很大程度上是資助被利用之後,個人崇尚的價值理性受到了強烈衝擊。

當然,避開這類衝突,對資助人和受助人進行事先約定或許是一個好辦法。但必須認識到,雖然價值是更高層次的追求,但苛求價值觀念的一致並非是捐助的本來意義。一個社會發展空間越大,個人的選擇就越加多元,而價值觀是不能強加於人的。承認價值觀的差異和多樣化,是諸多事情的起點。

所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本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