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嗦米粉,到底能有多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地道風物

(ID:didaofengwu)

在貴州嗦粉,是一種很奇妙的體驗。

貴州的米粉,是挑動食欲的一大利器。圖1攝影/陳慶全 圖2-4攝影/陳偉紅

就先從一碗羊肉粉吃起吧。白嫩彈滑的粉,清清爽爽地窩在熱氣騰騰的湯裏,羊的鮮味已經和瘋了一樣往鼻子裏鑽。一勺油辣椒澆進去,味蕾就被瞬間激活。米粉裹住了湯汁,吸溜吸溜地往嘴裏送,緊實的羊肉、脆韌的羊皮、清爽的泡菜在齒間次第爆開。不等你反應過來,一碗粉已經嗦得幹幹淨淨,連湯都忍不住喝光——

你以為是你在吃粉?分明是米粉在你猝不及防的時候就攻占了你。

誰能抵擋住一碗貴州粉的誘惑?攝影/陳偉紅

貴州的粉也真是多。隨便你站在哪座城市的街道上,不出100米,總能找到一家賣米粉的小攤或是小店。羊肉粉牛肉粉豬腳粉辣雞粉鵝肉粉酸湯粉粗粉細粉酸粉切粉剪粉卷粉米皮米豆腐……無窮無盡的米粉好像在挑戰人類想象力的極限,每一種都把"美味"這個概念推上新的高度。

貴州米粉,一場米與辣的大冒險

先來聊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貴州,為何能擁有這麽多千變萬化、味美勾人的米粉?

答案仿佛就在嘴邊:因為貴州稻作文化曆史悠久,盛產稻米。

貴州稻魚鴨生態係統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圖片拍攝於加榜梯田。攝影/周睿曦

確實,早在2000多年前,先秦時期的且蘭國人便已開始在貴州的山地間播種稻米。世居此地的先民們進而在山間平緩的"壩子"中開辟田地,稻米成為了他們的主糧。時至今日,清早起床的貴州人在小推車上匆匆打包一份熱氣騰騰的糯米飯,都要感謝這段曆史的饋贈。

山間的壩子,是貴州重要的稻米產區,圖為萬峰林山間的稻田。攝影/李文博

然而,能在"地無三尺平"的貴州紮根的是耐寒又黏軟的糯米,要做米粉,卻是非有秈米不可的。這一條件,要到明清時期才能得到充分滿足——來自湖廣等地區的軍民大量湧入貴州,帶來了當地廣泛種植的秈稻。南北各地的移民則讓稻作與烹飪技術在黔地充分融合。自此,米粉誕生的土壤才算發育完全。

沉甸甸的稻穀記錄著沉甸甸的希望。攝影/楊秀勇

秈稻在貴州,很快從星星之火燃成了燎原之勢。不僅地勢平緩的綏陽平壩惠水成為稻米糧倉,萬峰林的壩子間也有成片的良田,產出著極佳的稻米,連綿起伏的大山上還有錯落的梯田。往黔東南腹地看一看,月亮山上環環相套的田埂中,魚鴨在翻滾的稻浪之間遊弋,儼然是人與米共築的神奇家園。

磨米為漿,攤蒸成粉,然後或揉搓、或壓片、或擠絲,千百種美妙的滋味,就從這最簡單的米香中綻放開來。

蒸汽氤氳,瑩白的米粉綻放出米香。攝影/吳學文

辣椒,則是貴州米粉無法被超越的秘訣之一。

《中國食辣史》中寫,貴州是中國最早把辣椒端上餐桌的地方。此地不產鹽,於是一接觸這種自美洲遠道而來的調味料就深深愛上。幾百年"以辣代鹽"的親密無間,讓貴州人運用起辣味來,就像一般人運用鹹味那樣出神入化、變幻無窮。

辣椒的火爆,是貴州人最熟悉的味道。攝影/夏功文

辣椒用熱油激發出香味,炸到表麵微焦,趁著高溫臼碎,香辣還在飛濺,就泡進滋潤的油裏,把誘人的滋味盡數封存,就成了油辣椒。拌粉最好,澆在羊肉粉上更絕,紅潤潤地滲進肉的纖維裏,鮮美瞬間就提升了幾個檔次。

把辣椒埋進柴火灶的熱灰裏,烘得焦黑幹脆,散發出奇特的炭火香味時,碾碎,這是糊辣椒。它的辣味並不激烈,但是渾厚又火熱。牛肉粉裏撒一點,入口隻覺得焦香,下咽,溫度就一點點升高,直到順著毛孔發散出來,不知不覺就出了一場痛快淋漓的大汗。

向左滑動,圖1: 加冰糖一起搗的糟辣椒。攝影/夏功文。圖2: 辣椒油,豐簡由人。攝影/陳偉紅。圖3: 藏在各家米粉店內的糊辣椒。攝影/陳偉紅

八九月份辣椒收成時,貴州人便家家戶戶都端出用木頭或熟膠做成的厚實大盆,把幾十斤辣椒連同薑蒜、草果一同倒進去剁碎,加鹽加糖,封存發酵,製成糟辣椒。它在香辣之外,更有一種醇厚的味道,用來炒菜是極好的,直接用做蘸水也是絕佳。吃酸湯粉時配上一點,發酵的豐富香味疊加在一起,絕難忘懷。

綿厚的米皮點染著紅辣椒油,最為誘人。攝影/陳偉紅

是的,辣椒是調味的靈魂。

黔地有千萬種米粉,自然不是每一種都辣。或者說,正是因為這裏人人懂辣,辣的尺度才格外寬容靈活。粉麵館裏,常備著油辣椒糊辣椒,每家店鋪還各有製辣椒的秘方。食客自由地探索、搭配,仿佛踏進了一個辣味的迷宮,每向前一步都是新奇的體驗。更不必提在辣味的統領下,還有木薑子折耳根芫荽……種種叫人又愛又怕的香草,在那一勺米粉的湯汁或拌料中奇異交融。豐富多變,才是獨一無二的貴州味道。

六盤水羊肉粉紅油重,一把香菜是標配。攝影/陳慶全

四大流派羊肉粉,哪種最讓你動心?

米粉清潤,辣椒滾燙,但最能無差別收服所有食客的腸胃的,還是那一口肥瘦得宜、香味四溢的肉——

羊肉,總是貴州米粉江湖中最耀眼的存在。

薄薄的羊肉片,卻有筋道肥厚的口感。攝影/陳慶全

貴州人吃羊,最愛的是放養的山羊。山高,水清,草鮮,羊從小就長在這山野氣息十足的環境裏,飲的是甘泉,食的是藥草,還能自由奔跑跳躍,自然肉質緊實,雖然不比綿羊肉軟嫩,卻更有一番鮮美。最妙的是帶皮吃,讓貼皮的肥油緊緊裹著瘦肉,還能一嚐羊皮的韌勁,越嚼回味越足。

到貴州吃羊,一定會迷上羊皮那脆脆的嚼勁。攝影/陳偉紅

羊肉+米粉,強強聯合,足以傲視天下。在貴州,羊肉粉又可分為遵義水城興義金沙四大流派,每一種都有獨特的風情。

原湯鮮辣遵義粉

遵義蝦子鎮,全國最大的辣椒集散地。遵義本地盛產朝天椒,畢節的皺椒、六盤水的牛場辣椒、細長卻也肥厚的花溪辣椒還有從四川、湖南翻山越嶺而來的各色青紅辣椒匯成了海洋。這的羊肉粉卻不以辣而著名,原湯的鮮美才是"蝦子羊肉粉"自信的本錢。

向左滑動,遵義羊肉粉的湯由羊骨頭和中藥包熬製而成。‍‍‍攝影/陳偉紅

鮮羊肉,僅僅慢火燉煮是不夠的,還得撈出來用石板壓製,把入了味的羊肉壓得緊實有韌勁兒,切片後才有結實的口感。

粉,要在羊肉原湯裏燙熟,雪白的粉顫動著羊油的肥美。碼上肉片,撒上蒜苗、蔥花與香菜末,一勺羊湯澆上,好像打開了嗅覺的開關,撲鼻的鮮味蒸騰起來。端起碗來先喝上幾口,熱騰騰的香味就浸潤了五髒六腑。

遵義羊肉粉,一個字,鮮!攝影/陳偉紅

然後才輪到辣椒出場。桌上一排壇壇罐罐,老饕早就習慣了自己動手。糊辣椒撒出煙火味,油辣椒則激發出獨屬於脂肪的肥美,花椒麵、醬油乃至鹽,都可以由食客自己決定用量。這碗原汁原味的羊肉粉好似萬花筒,每個食客都能享用獨一無二的風光。

糊辣椒灑下炭火香味。攝影/陳偉紅

濃香油辣水城粉

相比常以素淨麵目示人的遵義羊肉粉,六盤水的羊肉粉,形象就要濃豔許多。

六盤水的羊肉粉,紅油厚重,香辣動人。攝影/陳慶全

厚厚的一層紅油,是水城粉最常見的出場造型。倒不是水城人不尊重食客自由選擇的權利,隻因"涼都"寒氣重,多放油辣椒才能吃得火熱、吃得痛快。奔跑在高山上的矮腳黑山羊也著實肥油厚重、鮮膻味濃,與重口味更搭。水城的糊辣椒,顆粒也比別處的更大,不僅炭火味足,辣味也更生猛。嗦一口粉,啃一口蒜,去腥解膩,鮮辣過癮。

這樣一碗熱乎乎的羊肉粉,吃完了能驅散一整個冬天的寒氣。攝影/陳慶全

油汪汪的香味在嘴裏激蕩之後,少不了用酸菜洗洗嘴巴。清爽的泡菜,脆,酸,微甜,一口咬斷,滿口生津。此時再嗦一口粉,便又像第一口一樣新鮮誘人。

清新醬香興義粉

在貴州這麽多種羊肉粉裏,興義粉是畫風比較獨特的。大概是因為興義地處黔、滇、桂三省交界,這裏的飲食習慣受雲南影響極深,口味上格外有幾分清新的色彩。

細溜溜的興義米粉,長得秀氣,味道卻不單薄。攝影/陳慶全

單從"粉"上就能看出來——這兒的粉,白嫩嫩、細溜溜的,看起來很像雲南的米線。但不要以為細粉就沒有嚼勁,興義萬峰林的大米稻香濃、有韌性,做出粉來也彈牙得很,掛得住汁水,更為入味。

再看看碗裏,色彩也比別處豐富。微紅的是湯,雪白的是粉,羊肉片切得薄薄的,幾乎半透明,旁邊則是一塊塊深紅的血旺。淺粉的泡蘿卜,切得和水果粒一樣,扣進碗裏,頓時有了幾分脆生生的鮮嫩。碧綠的香菜之外,偶爾還會點綴幾枚薄荷,清涼中和了肉的油膩,光是看一看就讓人心情大好。

金紅的醬料,是興義羊肉粉的靈魂。攝影/飯火花

最特別的是那一勺秘製的醬汁。興義製醬傳承久遠,相傳還與偏安此地的南明小朝廷頗有淵源——這勺醬裏都包含什麽,可是每家店的不傳之秘。主料大抵是豆類,其中還有雞樅菌外加十幾味藥材。醬汁混入羊湯,金紅的色彩就浮了上來,碗中也飄起異香,與微麻的花椒香味糾纏在一起,是種頗具魔幻感的味覺體驗。

嗦一口興義羊肉粉,厚重又豐富的口味一定讓你印象深刻。攝影/陳慶全

匠心獨運金沙粉

各路羊肉粉中,論起曆史悠久、滋味地道,金沙羊肉粉可排在前列。

據傳,早在清朝中葉,金沙沙土鎮就有人開起第一家羊肉粉店。這裏地勢平坦,又近山川,居民早就掌握了散養山羊的訣竅,又用二百多年的時間細細打磨,直把烹飪羊肉的手藝練到"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的境界。

金沙羊肉粉,是很經典的味覺記憶。攝影/陳偉紅

烹羊湯,每家都有自己秘製的料包,以甘鬆、草果、砂仁、白芷、茴香、陳皮、丁香等十餘味香料慢熬入味。製油辣椒,要選畢節的大方皺椒,肉厚微甜,香而不辣,還要以羊肉、芝麻炒製,油汪汪的,香得人從心底生出能量超標的罪惡感。

喀斯特省,還有多少神奇的米粉?

貴州被群山環抱,味道卻並不封閉。

安順裹卷,輕巧可愛。攝影/陳偉紅

酸辣,是貴州味道的底色,崇山峻嶺中豐富的物產又讓黔菜變化無窮、充滿野趣。抗日戰爭時期的貴州是大後方,無論華北、東北,還是老廣、江淮,都有無數學者、商人與軍人來到此地,也讓八方味道齊聚貴陽。更不要提安順自古便是交通樞紐,挑剔的食客早讓無數美食生發流變、百煉成鋼。多山的地貌打散了飲食分區,參差錯落中更顯風味多變——這從豐富的米粉中也可見一斑。

貴州物產何其多,粉裏的寶貝就更豐富了。製圖/魚一條

牛肉粉,也是貴州米粉中很出圈的存在。安順的牛肉粉,"紅燒牛肉"是美味的靈魂。上好的黃牛肉燉得又酥又爛,紅油辣子澆上去,伴著生薑與大料的香味暖透人的心窩子。貴陽的花溪牛肉粉素淨許多,清湯鹵牛肉與黃燜並重,湯底卻加了牛油,粘稠,乳黃,不必重辣,吃的就是沉甸甸的油脂香。

貴陽牛肉粉,看著素淨,卻有十足的牛油脂肪。攝影/陳偉紅

牛羊雖好,古時卻是金貴的生產工具與祭祀用品,豬肉在餐桌上出現的頻率則要高上許多。貴陽青岩的鹵豬腳就很出名,整個放進粉裏,肥糯糯、顫巍巍的豬皮襯著清亮亮的湯,每一口都是膠原蛋白爆棚的快樂。把豬腳切開,就可以稱作"蹄花",脂肪與湯汁交融之間,更有入口即化的綿軟。

肥糯糯的豬腳,配著粉吃是能量爆炸的開心。攝影/陳偉紅

豬腸與豬血構成的"腸旺",也是米粉的黃金搭檔。如今人們常吃以雞蛋麵製成的"腸旺麵",但民國時期出版的《黔味說略》中卻盛讚"腸旺粉",稱"黔人嗜之者尤眾"。粉筋道,血嫩爽,腸肥腴,油辣椒裏又添了奇香的豬油,確實讓人回味無窮。

肥、嫩、彈、滑的腸旺粉。攝影/陳偉紅

聊過"腸旺"與豬油,"脆哨"便不能不提。在貴州,"哨子"大抵是"臊子"的諧音,粉麵的澆頭都可以稱作哨,但"脆哨"毫無疑問指的是豬油渣。純肥肉切丁,翻炒煉油,等油出到七八分時,加上甜酒釀回炒,炸脆起殼時還要以白酒與砂糖調味,這樣複雜的工序讓"脆哨"完全擺脫了豬油下腳料的地位,成為飲食中的主角。"脆哨"之外,又有五花肉炸成的"軟哨",純瘦肉炸成的"精哨",無論哪種都是貴州人心尖尖上的美味。

誰能拒絕一口油汪汪甜絲絲的脆哨?攝影/陳偉紅

脆哨,無論加在哪種粉裏都很好吃,但為了不讓湯汁破壞香脆的口感,還是"幹拌"最為合宜。貴陽人最愛的老素粉,輕易不加肉,要加肉,必然把脆哨作為首選。這種拌粉的主料是酸粉,長得格外白胖短粗,沒有明顯的酸味,卻有發酵過的米香。掛上紅油,撒入香菜、黃豆、酸蘿卜,還有靈魂脆哨,一嗦入口,多種配料在彈潤的米粉之間輪番出場,每一口都有驚喜。

貴陽老素粉是用略粗的酸粉做的。攝影/陳偉紅

辣子雞,用來拌粉同樣絕佳。貴州的辣子雞與川、湘不同,不是用幹辣椒炸製雞丁,而是用口感獨特的"糍粑辣椒"與雞肉同炒。所謂"糍粑辣椒",就是把辣椒與仔薑、蒜瓣一同搗碎至黏黏糯糯,炒雞丁時能與雞肉充分交融,辣而不猛,回味也就格外長了。家常做上一頓,拌粉能吃三五天。

辣雞粉,吃多少頓都不會膩。攝影/陳偉紅

黔東南看去,米粉的口味更加豐富。凱裏的砂鍋酸湯粉,最能體現貴州飲食的特色——且辣且酸,勁爽可口。這裏的酸湯分為"白酸""紅酸"兩種,白酸是米發酵而成的,紅酸用的則是番茄,尤其以野生野長的"毛辣果"小番茄最為地道。酸湯粉裏不必加太多調料,因為默認吃法是要配上一碟蘸水,糊辣椒、折耳根、木薑油,奇異的香味在酸湯裏激蕩,別擔心吃不慣,最多吃上兩口就會上癮。

酸爽可口的湯,配上筋道彈牙的粉,實在讓人上癮。攝影/陳偉紅

從米粉形態上說,前麵提到的都是圓滾滾的細長粉條,貴州米粉的花樣又不止於此。

在遵義,人們習慣吃上一碗紅油米皮,是厚厚的寬粉形態,很有漢中米皮的風采,吃下去也是一樣沉甸甸的飽腹實在。剪粉則要輕盈很多,薄薄的米皮皺巴巴堆疊在一起,剪成幾段,要不是香辣的紅油惹眼,幾乎讓人疑心看到了廣東的腸粉。

向左滑動,圖1: 遵義米皮。圖2: 剪粉。攝影/陳偉紅

當然,腸粉有餡兒,最好還是用卷粉來類比。安順的小裹卷,方片狀的米皮裹上豆芽、酸蘿卜、酥黃豆、折耳根,澆一勺黴豆腐水,一口一個,夏天吃起來最為清爽。榕江的卷粉卻要用扇形的米皮卷上肉沫、萵筍、香菇,成為一道熱騰騰的能量主食。

向左滑動,圖1-2:安順夜市上的裹卷。攝影/陳偉紅

‍‍‍

是什麽支撐了鮮活的米粉王國?

貴州的城市,就如同西南的許多地區一樣,有一張晝夜不息的時間表:淩晨三四點鍾,夜市的喧囂剛剛歸於靜默,早餐鋪子就又紛紛開了張。清晨嗦粉,深夜嗦粉,龐大的米粉王國背後,是由食品工業構成的繁盛骨骼。

現代化生產線上的速食米粉。攝影/陳偉紅

米粉,講究新鮮。最古早的做法是店家自磨自蒸,直到今天,還能偶爾在小縣城看到小電機帶動石磨,碾動著白花花的米漿。市鎮周邊,米粉加工廠更加繁忙。酸粉不能過夜,當天的用料就要淩晨2-4點生產出來,濕粉略好一些,幹粉能儲存更久,但同樣要連夜生產,天不亮就開始運輸。早市的攤位上,各種米粉堆疊成山,是一夜辛勞的明證。

米粉,在清晨的市場上等待精彩的一天。攝影/陳偉紅

要喂飽城市中食客們一張張挑剔的嘴依然十分不易,想讓米粉走出大山,則需要更多努力。生產規模要大,生產效率要高,食材要新鮮,口味要標準。南山婆、貴鳳凰、黃果樹三碗粉……一個個米粉品牌各出絕招。每一條數字化生產線上,都有每年幾千噸的米粉噴湧而出。它們就像龐大的造血機器,不僅支撐著米粉王國的生機,更把貴州味道源源不斷地運向大山之外。

生產線,速食米粉整裝待發。攝影/陳偉紅

從前,貴州的遊子苦於鄉愁,遠離故土便吃不到那一碗能安撫腸胃的妥帖的粉。如今網購已足夠方便,大城市的街頭更不缺貴州米粉的門店。自家鄉空運而來的鮮粉,佐上原汁原味的黔味食材,不僅安慰了孤寂的遊子之心,更讓許許多多從未踏足貴州土地的食客愛上了這種獨一無二的鮮美。

米粉就是貴州生活的一部分。攝影/陳慶全

想體味嗦粉的快樂,我建議你來貴州,但或許你又不必真的來貴州——看吧,縱使隔著千山萬水,貴州的一萬種米粉已經浩浩蕩蕩地向你奔來。

快來吃一碗米粉吧!攝影/陳慶全

美國老師 發表評論於
讚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