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 · 漢克斯。
為了證明對他的喜愛,美國媒體叫他 " 國民老爸 "。
中國網友也不甘落後,說他是 " 好萊塢最後一個好人 "。
他的代表作太多了,《阿甘正傳》(1994)、《拯救大兵瑞恩》(1998)、《綠裏奇跡》(1999)、《荒島餘生》(2000)、《菲利普船長》(2013)、《薩利機長》(2016)……
仔細看這個片單就會發現,他演的幾乎都是主旋律電影,宣揚的都是美國精神。
《阿甘正傳》(1994)
盡管是主旋律電影,湯姆 · 漢克斯卻從未讓人覺得反感,在美國如此,在國外也一樣。
對比那些同樣因為出演主旋律電影就招黑的演員來說,這其實是個值得人深思的問題。
恰好眼下湯姆 · 漢克斯有個特別政治正確的電影要在內地院線公映,我們不妨借這個機會,來說一說他致勝的法寶。
這部電影,就是翻拍自瑞典小說的《生無可戀的奧托》。
這個老頭想去死
POST WAVE FILM
先說這個電影的故事吧。
《生無可戀的奧托》,改編自瑞典作家弗雷德裏克 · 巴克曼的小說《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可能更多人知道的,是那部根據這個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
在豆瓣上,原著小說評分高達 9.1,瑞典同名電影也有 8.9 的高分。
瑞典翻拍的電影版本
它說的是一個 59
歲的怪脾氣老頭,每天早上就開始在社區裏巡視,檢查誰家的垃圾分類是否合格、抱怨誰家的草坪還不修剪、咒罵那些停車不守規矩的鄰居、仇恨小區裏出現的一切小動物。
但跟鄰居相處不好還在其次,他更大的問題是,老想著自殺。
故事一開始,他就在超市買繩子,想吊死自己。
奈何繩子不結實,他就跑去超市投訴人家繩子不承重,然後把自己關在車裏,想用汽車尾氣悶死自己。
結果又失敗了,因為新來的鄰居老是打擾他,索性他就想給自己來個幹脆的,拿把槍頂著下巴,就要開槍時,他愛人生前教過的學生跑來求助,突然敲門的聲音嚇得他打偏了,結果又沒死成。
整個故事,就在他不停想自殺,卻又不斷被鄰居意外幹擾裏展開。
就在想死卻死不了的過程裏,這個怪老頭發現了生活的意義,那就是學會與人生的困境和解,學會去愛周圍的人和事。
應該說,這是個極其正能量的主旋律和價值觀,甚至說一句 " 太雞湯了 " 也不為過。
但就是這麽個顯得特別雞湯的小品故事,卻被湯姆 · 漢克斯演繹得溫情又自然,親和力爆棚到讓人想跟他做鄰居。
小罵大幫忙
POST WAVE FILM
湯姆 · 漢克斯扮演的奧托一出場,毒舌又較真。
他去超市買繩子,服務員善意地說要不要幫忙,他就懟回去說:你覺得我不會割繩子?你覺得我打算割傷自己然後告你們?
被懟懵的服務員趕緊撤離現場,奧托卻不依不饒地繼續懟了他一句 " 白癡!"
等到結賬的時候,因為算賬方式不同,奧托非得說超市坑人,鬧得副店長和等待結賬的其他人,都很不開心。
從一出場,奧托的形象就極具個性——他是冰冷的、固執的、較真的,在交往中讓人覺得難以相處。
在電影裏,因為觀看的距離問題,他會是個喜劇角色,讓人覺得好有趣。
但如果這樣的人出現在你現實生活裏,那你絕對不會想跟他多說一句話。
這種文學裏常用的 " 間離化效果
",既強化了角色身上的故事性,又讓他的這種性格缺陷,變得可以被接受,因為在喜劇類型的故事套路裏我們知道:肯定有某種原因,讓他成了現在這樣。
所以隨著故事推進我們知道,其實奧托有個悲慘的過往。
他 7 歲時,母親因病去世;15 歲考上大學那天,父親不小心被火車撞死;參軍時因為先天性心髒肥大,又被拒之門外;
眼瞅著人生無望,卻在坐車回家路上遇到真命天女,讓他重振對生活的信心,可是就在他和懷孕的愛人出門旅行時遭遇車禍,孩子沒了,愛人還落下終身殘疾;但這還不是最慘的,而是在他
59 歲這年,不僅被公司辭退,愛人也因病去世。
湯姆 · 漢克斯這個白眼翻得也太可愛
人生失去寄托的奧托,陷入到莫大的虛空。
換個不太恰當的說法,這種手法就是典型的 " 小罵大幫忙 "。
" 小罵 " 說的是它在塑造角色時,先暴露給觀眾他的性格缺陷。
" 大幫忙 " 說的是你終究會知道,這種性格缺陷自有它的成因。
這就是《生無可戀的奧托》塑造角色的套路,它先讓你知道,奧托是個性格怪癖的老頭,然後在循序漸進的故事裏,回顧他不盡如人意的一生。
當你知道了他的過往,也就原諒了他的現在。
也就是說,在這個套路裏,主角有讓人難以接受的缺點,這些缺點很多時候還可能是致命的,甚至會貫穿故事始終。
但是,反觀另一類我們沒辦法具名的主旋律電影,它們中的大部分主角,從一開始就是完美無瑕的偉光正,義正辭嚴的、正氣凜然的、舍生忘我的——他們不是普通人,而是英雄。
但現實中的我們,絕大部分都是為五鬥米折得腰都快斷了的普通人,我們都有各自的優點,也都有難以克服的缺陷。
奧托撫摸妻子衣服的這一幕讓人心碎
我們之所以喜歡看英雄的故事,根底是我們沒辦法成為他們。
我們之所以會跟普通人的共鳴,是因為他們就是我們的縮影。
這就是湯姆 · 漢克斯主演了那麽多美國主旋律電影,卻從來不讓人反感的秘訣所在。
因為我們能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蠢笨(比如《阿甘正傳》),看到自己的善良(比如《綠裏奇跡》),看到自己的孤獨和無能為力(比如《荒島餘生》),看到自己麵對危險時的惶恐和惴惴不安(比如《拯救大兵瑞恩》《菲利普船長》和《薩利機長》)。
他時刻都在看似成為英雄的路上,提醒自己他跟我們一樣,其實也是個貪生怕死的普通人。
被忽略的溫暖
POST WAVE FILM
但這還不是湯姆 · 漢克斯出演主旋律電影卻還讓人倍覺親切的全部原因。
更大的關鍵其實是,他傳遞的並不是諸如 " 雖遠必誅 "、" 舍我其誰 " 或 " 無私奉獻 "
之類的宏大價值觀,反而是那些在我們日常生活裏可能被忽略的溫暖。
以《生無可戀的奧托》為例。
你在這個故事裏,找不到諸如家國、奉獻、犧牲之類的宏大概念,它充盈的隻是關於生活的碎碎念,比如活著好累、困境好多、愛很重要、學會和解,等等。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連自己這幹飯人的普通生活都沒有過好,又何談無私奉獻或兼濟天下?
就像《生無可戀的奧托》的原著寫的,他為什麽會成為讓很多相關部門頭疼的 " 投訴王
"?那是因為他的妻子殘疾後,他努力為她爭取屬於殘疾人的權益而不得。
這恰好也是湯姆 ·
漢克斯版稍顯不足的地方,因為這次改編刪除了這個細節,讓他的性格養成顯得很不完整。
類似還有二戰題材的《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中的湯姆 · 漢克斯
在這個很容易滑向家國情懷的主旋律電影裏,湯姆 ·
漢克斯扮演了一個緊張時會控製不住手發抖的上尉,他也怕死,也會對上級命令有敵對情緒。
但隨著故事展開我們知道,他執行命令並不是為了某個領導的一封信,而是為了讓一個媽媽還能留下一個兒子,讓一個家庭還能延續生命。
這裏的湯姆 ·
漢克斯,身上傳遞的依舊不是宏大的口號和概念,恰恰相反的是,它依舊很普通,卻也很容易被摧毀。
《拯救大兵瑞恩》中的湯姆 · 漢克斯
更多的電影和角色,這裏就不再贅述。
假如你把湯姆 ·
漢克斯主演的主旋律電影,跟某一類主旋律電影類比,很容易得出比這裏說的要深刻得多的理解。
這裏要說的是,我們並不是認為拿來做類比的主旋律就是錯的,絕對不是這個意思。
我們要說的是,湯姆 ·
漢克斯之所以出演那麽多傳遞正能量價值觀的電影,卻還不讓人反感的秘訣究竟是什麽的問題。
總結來說就是:他很少扮演那種強調奉獻、舍我其誰的英雄,反而在極度貼合普通人的角色裏,讓我們感悟到生而為人,真正應該珍惜的東西,到底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