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醫生250萬年薪惹爭議,這收入合理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有人說:在中國,什麽生意都可能倒閉,但醫院永遠紅火。

近日,上海某三甲醫院主任醫師在網上曬出了自己去年一年的收入,月薪、手術費、年終獎等加起來一年足足有 250 萬入賬,相當於他一年就能賺一套新一線城市別墅。

在他的評論區,一些網友驚呼:" 知道醫生賺錢,沒想到那麽賺錢!" 也有一些人質疑,猜測醫生 " 收了黑心錢 "。

那事實的真相究竟如何?醫生掙這麽多合理嗎?

一、醫生掙這麽多正常嗎?

谘詢了一位在醫療行業工作多年的人力資源人士,他表示:據我所知,隻要在全國醫院專科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醫院科室,對他們醫生來說,250 萬隻是基礎水平。

留言區另一位自稱在上海從事工作醫生的網友也透露:" 在上海,醫生年薪 250 萬元雖不普遍,但正常。"

還有一些人也從其他角度,表達了對醫生高收入的支持。

" 當你在大學翹課放假時,醫學生在沒日沒夜地背書;當你賺錢結婚步入人生正軌時,醫學生還在花錢讀研讀博;當你在下班休閑時,醫生在三班倒,一台手術站十幾個小時。"

網紅帶一晚貨可以賺上百萬,偶像明星的片酬可以上千萬,地產商開發地塊可以賺上億,醫生的年收入憑什麽不能是 250 萬?

而且並不是所有醫生都能掙那麽多。曬收入的這位醫生是正高職主任醫師,屬於醫生職稱中的最高級別,換句話說就是行業頂尖,工作地還是在上海,如果他都拿不到 250 萬,未免太不合理。

再者,隨意搜索一下同級別的外國醫生收入,都遠遠高出這位上海醫生。比如哥倫比亞大學皮膚病及病理學臨床 David Silvers 教授,年薪 433 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 3000 萬),美國康奈爾大學婦產科教授,年薪 330 萬美元(折合人民幣 2300 萬)。

中國醫生工作量外國的數十倍,收入卻遠低於別人,這又該怎麽算?

二、為何那麽多人關注醫生收入?

為什麽我們對醫生高收入那麽敏感?主要還是因為醫生這個職業的特殊性。人生在世難免病痛,要和醫生打交道,醫生的水平有時甚至決定了人的命運。

雖然現在還是有很多人抱怨醫療環境不夠好,但在一個 14 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把看病問題做到如今的地步已經非常不錯了。

另一方麵,我們也不能把關於健康的所有期望全都寄托在醫生身上,醫生是 " 治已病 ",想要提高生活質量更多的還是靠 " 治未病 "。

而這種理念在鄰國日本已經頗為成熟,並且發展為頗為成熟的產業。他們意識到生病不僅導致國家醫療開支大,國人負擔高,更重要的是人們的生活質量低。簡而言之,花錢多還受罪。

預見這一趨勢後,比較有代表性的事件之一就是日本百年製藥企業美吉野製藥株式會社宣布轉型,將研究重心放在了提高生活質量的 " 治未病 " 技術上,在該國走紅的 " 派維絡 " 老化幹預技術就是其成果之一。

資料顯示," 派維絡 " 類技術主要針對細胞能量工廠 " 線粒體 " 發力,隨著年歲的增加,線粒體供能也會減弱,是身體活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 " 派維絡 " 類技術通過增加線粒體數量,提升其質量,使身體活力回複至年輕水平。

在東京大學試驗中,20 位 65 歲以上的老人通過 " 派維絡 " 類技術幹預後,肌肉力量和運動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派維絡 " 被引入國內京東等渠道後,也有數十萬的出貨量,在其評論區中一些人稱精力睡眠提升。

" 派維絡 " 在國內的高熱度表明此類科技在國內受眾頗廣,或許我們也應該在該領域投入更多精力,希望未來在該領域有更多專業學者,共同發力提高國人的生存質量。

三、" 醫者父母心 "

近些年來,國內醫患衝突屢見不鮮。不可否認,不是所有醫生都能做到仁心仁術,但平心而論,大多數還是救死扶傷、品質優良的好醫生。而且在大事件麵前,醫生們也總是衝在第一線。

希望大家給予醫療從業者更多的理解,理性、換位思考醫生的處境。曬收入的醫生也是因為挽救了很多條生命,醫術夠好的情況下,才拿到了 250 萬的收入。

希望大家理性、換位思考,不要對醫生太苛責,嚇得孩子們不敢學醫了。

雲一片 發表評論於
正常,比搞金融和演藝圈的明星,更配得到這份收入
技術員 發表評論於
醫保改革的根源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