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啤酒瓶蓋都是 21 個齒?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壹讀

(ID:yiduiread )

作者 |謝馮輝

很多人都喝過啤酒,但是,你數過啤酒瓶蓋上的鋸齒有多少個嗎?

答案是,所有的玻璃瓶裝啤酒,不管是大瓶還是小瓶,蓋子上的鋸齒都是 21 個。

圖源:酒文化網站

為什麽啤酒瓶蓋的鋸齒都是 21 個?多一個少一個怎麽就不行?

事實上,啤酒瓶蓋的鋸齒並非一直都是 21 個,而是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選擇和優化。

最早的啤酒蓋沒有鋸齒,大多數 " 瓶蓋 " 都是木塞。但是,在打開木塞時非常麻煩,加之啤酒本身氣體充足,如果不能一下打開,裏麵的氣體就會慢慢地跑掉,無法形成充分的泡沫,導致啤酒口感變差。

所以,人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瓶蓋。

泡沫是啤酒的靈魂

直到 19 世紀末,英國人威廉 · 佩特發現鐵皮瓶蓋比木塞更方便打開,並發明了比木塞密閉性更好的 24 齒瓶蓋。該類瓶蓋的外觀和我們今天看到的啤酒瓶蓋已經基本一致。威廉 · 佩特將 24 齒瓶蓋申請了專利,其作為行業標準,一直沿用到 20 世紀 30 年代。

但是,隨著工業化時代來臨,人們發現,24 齒瓶蓋並不能適應機械化的生產。

手工生產時期,24 齒瓶蓋是由工人用一台腳踩的壓機,一個一個套到瓶子上的。自動機器出現後,將 24 齒瓶蓋裝入軟管就可以進行自動安裝。在使用過程中,正好是偶數的 24 齒瓶蓋的直邊與自動裝填機的橡膠管會形成對稱吻合,極易導致瓶蓋卡在軟管裏,阻礙生產。

由此看來,瓶蓋鋸齒數量最好是單數。

機器自動蓋上瓶蓋並擰緊

也因此,人們不得不再次探索更合適的瓶蓋。

最開始,人們嚐試了 23 齒瓶蓋,解決了卡管問題。但是,23 齒瓶蓋並沒有被廣泛運用,因為三點之間最穩固定理表明——如果瓶蓋鋸齒為 3 的倍數,會貼合得更加牢固。通過試驗,人們還發現 21 齒是符合數量標準且避免飲料泄漏的最低齒數。

所以,瓶蓋鋸齒最好是 3 的倍數且不低於 21 齒。

但是,隨著啤酒的流行,要關注的不僅是瓶蓋的牢固可靠,還有開啟方便和安全。

畢竟,不是人人都有開啤酒瓶蓋的絕技,大部分人都是用起子開蓋。於是,通過多次起子開瓶蓋的試驗,證明瓶蓋為 21 個鋸齒時,用起子打開最容易,也最安全。

要知道,如果啤酒瓶蓋開啟不當,輕則擦傷,重則被彈出的啤酒蓋崩了牙齒或眼睛。

並不是人人都可以用牙咬開瓶蓋

最後,該時期還出現了比鋼製模具價格更低的馬口鐵模具。24 齒鋼製的瓶蓋模具在一開始就申請了專利,如果新模具仍舊采用 24 齒,就不能申請專利。為了避免對原始設計造成侵權,用馬口鐵模具製造的瓶蓋最終被改為了 21 齒。

所以說,21 齒是人們在目前的實踐中找到的最佳鋸齒數量,後來,這種設計也被廣泛應用於可樂、雪碧、酸梅湯等瓶裝飲料。

啤酒的征服之旅

人們為啤酒瓶蓋費盡心思,最直接的原因就是——

喝啤酒真的很爽。

這種征服了全世界的 " 氣泡水 ",是人類最古老的酒精飲料。早在公元前 6000 年,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蘇美爾人就無意間用大麥芽釀製出了原始的啤酒——帶著氣的甜味粥。

比醉人的風味更重要的是,那時沒有任何淨水設施,如果喝到被汙染的水,很可能會有生命危險。然而,這些水被做成 " 啤酒 " 後,裏麵的有害病菌大大減少,飲用起來更加安全。這樣的 " 啤酒 " 一度成為遠古時期人們重要的飲用水來源。

蘇美爾人用葦管從酒壇中吸啤酒的圖章。圖 / 巴黎盧浮宮博物館

到了公元 4 世紀,啤酒傳遍了整個北歐,種類也逐漸變得豐富。其中,英國人向啤酒中加入蜂蜜原汁後再發酵得來的蜂蜜酒,算比較有名的一種。

如果你看過《指環王》《貝奧武夫》《納尼亞傳奇》之類的歐美奇幻電影,或者看過《維京傳奇》這樣的曆史劇,可能就會注意蜂蜜酒是古日耳曼人(尤其是維京人)最愛喝的酒。

在《貝奧武夫》的古本中,還曾有這樣的記載,翻譯成漢語是——

" 族人 xx 回到蜜酒山裏,走在蜜酒路上,經過了蜜酒園,走進了蜜酒廳,坐上了蜜酒凳,和戰友舉起蜜酒杯喝起了蜜酒。他本可以喝到蜜酒嗨就收手,但還是堅持喝到了蜜酒醉。"

蜂蜜酒多次出現在各大電影中。圖 /《貝奧武夫》電影

不過前期的這些啤酒,都還缺少一點東西——大量泡沫。直到 19 世紀,德國化學家卡爾 · 馮 · 林德發明了以氨為製冷劑的冷凍機,人們開始對啤酒進行低溫後熟的處理(低溫後熟是製作啤酒的一種工藝流程,簡單來說就是麥汁低溫發酵後再貯存)才讓啤酒真正冒出了大量泡沫,擁有了靈魂。

其實,在中國古代也有類似於啤酒的酒精飲料——醴 [ l ǐ ] 。

《淮南子》一書中記載," 清涼美酒,始於耒佀。蘖造醴,曲釀酒。" 這說的就是用發了芽的粟米釀出的酒,稱之為醴。《詩經》中也曾寫到," 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為酒為醴。"

後來,人們發現了可以用曲造酒(即酒曲,從發黴的穀物演變而來,含有讓澱粉糖化的黴菌以及促成酒精發酵的酵母菌)。到了漢代,用穀芽釀造的醴逐漸消失,隻有口味類似於醴,用酒曲釀造的甜酒(後來也被稱為醴)保留了下來了。

甜酒後來也被稱為醴

所以,直到清末,隨著外國啤酒的傳入,中國人才算是真正喝上了啤酒。但是,這並不妨礙啤酒產業的迅速發展以及我國人民對啤酒的喜愛。

1900 年,俄國人在哈爾濱興建了我國第一家正規的啤酒生產廠——烏爾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1950 年更名為 " 哈爾濱啤酒廠 ");1910 年,我國在北京建立了首家啤酒廠——雙合盛啤酒廠。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雙合盛都是中國啤酒業中的名牌,所生產的五星啤酒曾被周恩來總理用來招待賓客。

建於 1915 年的北京雙合盛啤酒廠麥芽樓 | 圖源:參考資料 [ 8 ]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糧食供應問題,啤酒基本隻在大城市流通。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糧食危機解除,國家也開始搞 " 啤酒專項工程 ",啤酒才算是真正走進了千家萬戶。

當時的啤酒廠可以說是各地開花,三年時間出現了 800 多家啤酒廠——

北京的燕京、上海的力波、福建的惠泉、桂林的漓泉、河南的金星、新疆的烏蘇、蘭州的黃河、陝西的漢斯、重慶的山城、四川的藍劍 …… 全國各地好像都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啤酒廠。

從產量上來看,我國 1979 年的啤酒產量隻有 41 萬噸,但是,1998 年已發展到 1990 餘萬噸的規模,產量增長了 48 倍。到 2022 年,中國企業啤酒產量已經達到 3568.7 萬千升(約 3568.7 萬噸)。

我們不僅生產得多,也消費得多。

前有啤酒剛在中國流行,大家拿桶端盆也要打酒喝的熱情;後有啤酒必配小烤串," 青島不倒我不倒,雪花不飄我不飄 " 的啤酒口號。要知道,2022 年,我國人均啤酒年消費量達到了 30.2 升,其中大城市和沿海地區,如北京人均啤酒年消費量已達到 139.83 升、浙江 66.3 升、福建 64.34 升 ……

總而言之,啤酒的國民度是節節攀升。

不僅是夏天需要冰啤酒 " 續命 ",冬天的熱啤酒也逐漸成為飯桌上的常客,尤其是在川渝地區,隻需要將紅棗、枸杞、醪糟、冰糖以及橙子等配料和啤酒放入敞口容器,再加入適量的水,煮至沸騰即可。

煮熟的啤酒味道偏甜,但容易喝醉,不宜多喝

最後提醒大家一句,無論什麽時候,啤酒好喝,可不要貪杯喲。

評論區聊一聊,你最愛哪款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