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證書關鍵時候變廢紙 網友:誰再獻血誰傻子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你嚐試過無償獻血嗎?

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某某醫院集體獻血幾千毫升”的新聞衝上熱搜榜,有時還能看到“某位醫者仁心的醫生堅持多年共無償獻血幾千毫升”的報道出現在各大網頁上。

人們在歌頌這些白衣天使的同時,也發現了一個明顯的變化,停在街頭巷尾的無償獻血車多了起來,但是在旁邊準備獻血的人卻比以前少了許多。



這樣的變化其實也並非一夜之間,並不是大家變得冷漠,而是一點一滴的失望累積。

今非昔比

網絡上總是會有人懷念2018年的夏天,其實我總覺得人們大家懷念的也不是一個具體的時間點,而是現在再也不會出現的那些美好。

那時候雖然設立的獻血點並不多,但是每一個獻血點前都排著滿滿當當的人,等待的人臉上都是期待,獻完血的人們臉上盡是自豪,因為大家都相信,善惡有報,自己的這個善舉一定會幫助一個絕望的家庭重新點亮生的希望,也是為自己以及家人換來了一個“保護”的承諾。



為何會說無償獻血也是為自己和家人爭取一個保障呢?因為國家勵誌不讓任何一個奉獻的人寒了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規定,無償獻血者及其配偶、直係親屬臨床需要用血時,可以享受用血費用減免的優惠待遇。

義務獻血者自獻血日起五年內可以享受五倍獻血量免費用血,五年後享受等量用血。

累計800毫升直係親屬可以享受獻血者等量免費用血,配偶及直係親屬是也可享受免費等量用血的,但不包括采血費,檢驗費。

獻血1000毫升以上時,本人可無限量用血。父母、子女和配偶可以報銷獻血等量的醫療用血費用。而不是直係親屬可以免費用血。

在這樣的保障政策的加持下,為何願意無償獻血的人卻越來越少?因為事實上許多無償獻血的人都沒有得到他們相應的待遇。

於是路過無償獻血車的廣大市民們,從眼神裏堅定地寫著“我要去獻血”,變成了看都不看一眼的“我堅決不獻血”,到底是什麽原因才導致廣大市民對於無償獻血的態度發生了“360度大轉變”?



獻血容易用血難

寒潮天氣以及新冠病毒感染等多因素的影響下,多地都傳來血庫告急的消息,特別是冬季,本來就比不上前幾年的獻血人數,一降再降,但醫療用血的需求卻是比其他季節要多得多,於是就出現了河南,甘肅,江蘇等多地的血量庫存低於警戒線。

2017年2月14日情人節時,當天青島市共有480人無償獻血,累計獻血量達16.4萬毫升,血小板54個治療量。480與30的數量懸殊就大的肉眼可見。

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員也表示十分頭大:“前期,我們這個獻血點每天能采集70至80個單位(每單位200毫升),現階段一天也就能采集20至30個單位(每單位200毫升)”。

以河南鄭州為例,按照鄭州現在的臨床用血情況,平均每天至少需要700-800人的獻血,但是實際上現在每天獻血的人數還不到需求的十分之一。

2023年的情人節將近,或許再難抵達2017年的數據水平了。但死神可不會因為血庫裏缺血而對任何一個人心慈手軟。



莫非當今這個社會上的人大多都是鐵石心腸?秉持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那可不是,而是絕大多數人都有著自己的苦衷。

不得不說,社會上有許多市民手上都有獻血證,甚至有的市民可以拿出幾十本獻血證,但是依舊無法讓他們在家人需要時,第一時間就能輸上血。

說起這事,大家怨言一片,感覺又氣憤又難受。

“放平時就叫獻血證,需要時就變成廢紙,誰再獻血誰就是傻子!”

有這種情緒的人其實不在少數,而且都是那些曾經堅持多次獻血的人。

他們義無反顧的選擇無償獻血,為告急的血庫貢獻自己的血液,也相信如果自己的家人在需要輸血時,會因為自己的善舉而得到優待,但事實上卻往往不是這樣的。



網友A:“獻血的時候有多方便,用血的時候就有多複雜!我以前獻過血,現在再也不獻血了,沒用!我大學獻過兩次血小板,那可是血小板!!結果一年後,我媽做手術要用血,醫院隻認近親一個星期之內的新獻血證!沒辦法,我隻能在我媽手術燒3天有重新獻了一次血,以後誰獻血誰是傻子!”

網友B:“我有一個兄弟,他從大學就開始堅持獻血,聽他說家裏有幾十本獻血證,就是希望以後自己家人要是需要輸血時,不用再花錢買血了。結果今年上半年他父親生病住院,醫院卻不認那幾十本獻血證,要求現在獻血,用多少獻多少。

“然後醫院可以出證明,去到市血液質控中心,可以退錢。老人手術在即,他又找了兩個人好歹湊了1200,醫院交費5000多。他父親是農村醫保,這筆錢是不報銷的,事後他去市裏退錢,搞了一大堆證明,前前後後折騰了好幾趟,最後退了八百多塊錢。然後他就把獻血證全部丟了。”

……

有這種經曆的人其實不在少數,“獻血容易用血難”就成為了勸退大家獻血的一大原因。雖然獻血是為了幫助他人,但是原本承諾過的是突然不作數,就讓人心裏很不是滋味。於是一來二去,獻血點就變得鮮有人問津,甚至門可羅雀。

要不試試有償獻血?

有網友曬出某小區的“無償獻血”通知,獻200毫升補助營養費1200,獻400毫升補助2400。

這比起有些地方獻血後的一小瓶牛奶,或者是一小塊巧克力來說,這個條件就顯得誘人了許多。



那為何上千塊的營養費都隻能稱為對無償獻血的“補助”,而不是對獻血人群的“報酬”呢?為何血庫多次告急,都沒有地方開始推行“有償獻血”呢?說不定有償獻血以後真的能有效地解決各地血液“供不上”的難題呢?

但是,明確的說,有償血液不會變的合法,也不可能被推行。

不知道大家聽到“有償獻血”有沒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上世紀90年代時,賣血這事在各地都不罕見,要是有人問怎樣才能快速的搞到錢,那一定有人告訴你,“賣血!”。

那些年的靠跟賣血相關聯的黑作坊,灰色產業鏈可以說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盡管各地都傳出了不正規渠道賣血導致感染艾滋病的消息,但是依舊有許多人四處打聽想要賣血。甚至一度傳出了一個村百分之70-80的人都感染上艾滋病的新聞,都沒有讓這樣的事徹底消失。



近十年來好不容易才打壓下去的灰色產業,又怎會允許它重新出現,還以一種法律承認的身份。

退一步說,就算有償獻血變得合法,那真的敢用嗎?

如果獻血變得有利可圖,勢必會出現有血液問題的人群隱瞞自己的病史。80年代的美國就因為盛行有償獻血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同時也為其他國家敲響了警鍾。於是我國為了避免悲劇再次降臨,在1998年10月時就頒布了《獻血法》,規定獻血隻能無償,任何有償獻血的途徑都屬於違法行為。

試想,這樣不安全的血液哪怕隻有200毫升進入到血庫中,都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嚴重後果。或許那些需要輸血的人本身的病症並不會危及到生命安全,但是就因為體內進入了有問題的血液而遭受了無妄之災,這樣的結果是所有人都不願意見到的。

所以僅僅是為保證我國的血庫安全這一點,有償獻血都不可行。



再加之一代代人都是聽著“雷鋒”的故事成長起來的,做好事不圖回報是每個人從小就受到的教育。如果獻血從“無償”變得“有償”,那這件原本一直被稱讚的事就變了味。

試想在無償獻血時,你知道身邊有人去獻血,甚至一直堅持獻血,你或許會覺得“這人真厲害,真勇敢”;如果變成有償獻血後,你知道你的兄弟一直堅持獻血,你會覺得“嘿!這小子又去搞錢了”。社會氛圍一下子就不對勁了,原本光榮高尚的行為與利益掛上了鉤。

誰動了那些血液,血都去了哪裏?

許多市民不願意獻血的主要原因還有一點,他們懷疑自己捐獻的血都首先供給了“特權階級”。

上海,北京等地的相關管理條例中都曾經發布過類似條款:“外國公民、華僑、港澳台居民可憑身份證、用血通知書,由醫院輸血庫直接供血”。

那普通獻血人士及其家屬在需要用血時都需要現提供等量新鮮血液,原因真的是因為平時捐的血都流向“特權階級”了嗎?

那些血液究竟去了哪裏,沒有人可以給出完全肯定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血液沒有憑空消失,他們都變成了一點有一點的生機,流進了需要的人身體裏。

因為血液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麽耐用,也不可能永久保存。



全血和紅細胞製品保存期是35天,血小板保存期是5天,一般情況下,捐獻的血液會用於燒傷、感染、交通事故以及產婦大出血等各類疾病的搶救治療中。

我國的血液供應鏈之所以如此緊張,主要是因為人口基數過大,從而導致對血液的需求量就比較大,一個人發生車禍有時就需要10個人的獻血量、一起大型火災發生時甚至會需要20個人的獻血量才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當發生天災人禍時,急需輸血的傷員較多時就需要更大規模的用血。

世界衛生組織曾做過一項統計,一個國家人均獻血率需要達到1~3%才能滿足臨床基本用血需求。而我國的獻血率隻有1%,剛剛滿足及格線,一旦哪個地區發生大型災禍,就會導致血液供不應求。

其實許多不願意再次獻血的人都是因為在他們極其親屬需要輸血時,醫生總是“百般刁難”,不肯直接輸血。

其實大概這個時候,醫生也在喊冤。

醫生其實是作為獻血主力軍存在的,他們每年獻出的血並不比路邊獻血車的少。但是就算如此,各地血庫裏的血也依舊告急。



“輸多少獻多少”幾乎成為了創傷醫院的特性,而要求用血者家屬去獻血的做法,衛生部門稱之為互助獻血,互助獻血是《獻血法》一直以來提倡鼓勵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中也確實有這樣一則條文:

“為保障公民臨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國家提倡並指導擇期手術的患者自身儲血,動員家庭、親友、所在單位以及社會互助獻血”。

而對於原本是“提倡”互助獻血的行為變成了“強製獻血”,這到底是哪一個關卡出了問題或許就有待考察,到底是“黑心機構”想要從中牟利,還是血庫告急的“無可奈何”,具體原因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