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二便宜的動物園,要消失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在青島,想去動物園散散步,看看大熊貓和毛裏求斯送來的“國禮”象龜,隻需要花八塊五。這甚至成為了當地的一張名片,俗稱“八塊五的快樂"。

科普作家、動物園重度愛好者花蝕逛過近百座動物園,見過的“世麵”不少,但這麽便宜的動物園還是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去過第一便宜的是貴陽黔林山動物園,那裏隻要五塊錢。青島的第二便宜,八塊五,有零有整,而且在市中心,裏麵還那麽大。”

然而,這份樸素的便利正麵臨消失的危險。

1月30日,青島市園林和林業局網站發布了《關於對青島動物園搬遷及原址改造提升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計劃將青島動物園從市中心的太平山搬遷到距離市中心40多公裏的西海岸新區,與青海森林野生動物園合並。

搬遷理由包括“市內動物園設施老舊,場地有限,不能滿足動物良好的生活及動物福利需求”——這似乎是個“對動物好”還是“為人提供方便”的二選一問題。



青島動物園的象龜館,擁有設施老舊的動物園裏最先進的設計。花蝕覺得,青島動物園隻要願意,是能做出好場館的。/由受訪者提供

但作為動物愛好者,花蝕的第一反應是反對。

郊外麵積更大、空氣更清新,對動物來說不是改善生存環境嗎?在動物福利越來越被強調的當下,城市動物園搬遷到郊外為什麽會引起一些動物愛好者和從業者的反對?對一座現代城市而言,動物園的意義何在?一座好的城市動物園是什麽樣的?就這些問題,我們和花蝕聊了聊。



空間大、空氣清新是偽命題?

動物園搬不搬,影響比想象中大。

在中國,城市動物園要搬遷至郊外的傳言常聽見,北京、廣州、昆明、西安、合肥等城市都傳過或已經實施了動物園搬遷。但在花蝕的觀察中,這些搬遷幾乎沒有沒有皆大歡喜的結局。

我們熟悉的城市動物園大多興建於新中國成立後,由政府撥款,強調為市民服務的公益屬性,所以票價低廉。改革開放後,城市急速發展,地價升高,很多市內動物園經曆了一波陣痛,搬遷到市郊就是具體表現之一。

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是哈爾濱動物園的搬遷。哈爾濱動物園在2004年搬出市區,來到了四十多公裏外的郊區,成為了哈爾濱北方森林公園。公益性讓位於商業性,票價也上升到了三位數。但更大的麵積並不意味著更好的公共效應,尤其到了冬天,動物園裏很少有遊客。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狀態。



哈爾濱東北虎林園的東北虎們。/圖蟲創意

“地方更大了,但設計、飼養水平並沒有進化,非但沒有提升動物福利,對動物來說反而可能有害。”

實際上,搬家對動物的傷害從離開籠舍的那一刻就開始了,搬遷中很多動物需要被麻醉,而麻醉藥劑的量和種類不好把控。量少暈不了,動物可能會早醒,量多會有健康風險,甚至導致死亡。

對於某些社會性動物來說,新的環境還可能激發領地爭奪。例如兩個群落的猴子被放置在同一片園區,會產生新一輪的爭王。相應地,一些獨居性動物,例如虎、棕熊,被投放到群居大環境就相當於被強行社交,人為地引入了爭鬥。這對動物,尤其是弱勢個體的心理健康是不好的。



有的野生動物園會將習慣獨行的動物聚集在一片園區,這樣做對動物的心理健康有不好的影響。

想要提高動物福利,擴大麵積其實並非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南京紅山動物園的園長沈誌軍曾談到,動物福利的本質就在於讓生命盡可能多地去展露天性。而花蝕認為,判斷一個動物園好不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動物有沒有空間和機會展現出自然的行為。

理論上來說,動物園到郊區之後空間更大,提升潛力大,但花蝕觀察到很多動物園在搬到郊區之後,動物還是住在小籠子裏。究其原因,還是經費分配的問題。

鋼筋、水泥、人工費都很貴,場館大一倍,錢就要多很多倍。改建動物園的成本有限,花大價錢在建築上,錢就攤薄了,往往會降低效果。所以場館光大沒用,還得有更好的設計、豐容和飼養管理。

國外有一些麵積不大卻建設得很好的動物園。莫斯科動物園21.5公頃,倫敦動物園才15公頃,比起青島動物園的31公頃都小上許多,卻是可以逛兩三天、反複去的地方。它們之所以成為“頂尖”,一個關鍵就在於土地利用率。

花蝕表示,很多國內建設者會認為動物園首先是一個有動物的公園,而作為一個公園,它就需要大塊的綠地,需要各種各樣的遊樂設施,有讓孩子撒歡的地方。而在國外一些優秀的動物園裏是找不到大片空地的,他們的設計者認為動物園首先是養動物、展示動物生活的地方。他們會把土地最大效率地利用起來,做更複雜的爬架,營造更有趣、更宜居的生存環境。

如果動物園麵積有限,不能為特別大型的動物提供良好的活動空間,那麽動物園可以直接放棄掉這類物種的展示,例如倫敦動物園就沒有大象。



花蝕將逛倫敦動物園比喻為“掉進時間黑洞”,出色的動物園不僅讓動物有尊嚴地活著,還向參觀者進行了密度極大的信息輸出。/London Zoo

做好動物福利的第二點,就是“該大的大,該小的小”。不同的動物需要的活動麵積也各異,並不是一刀切的越大越好。例如大象這種上噸級的動物,自然需要更大的行走和探索的空間。莫斯科動物園就給大象建了個非常大的場館,室外有厚厚的細沙,附帶一個泳池和小瀑布;內舍不僅寬敞,還有流動的水池,大象能住得很舒服。

而對於獼猴這種小型靈長類動物,比起大麵積,豐富立體的場館設計更能貼合動物的天性。這就引出了做好動物福利的第三個關鍵點:場館設計的豐富程度。

以體型較小的動物為例,比起一片平整的草坡,立體的空間設計顯然更好玩:“就拿武漢動物園的貉來說,我們可能給不了它多大一個籠,但如果建一個三層平台的話,貉的活動麵積大大增加,它可以上躥下跳,到處玩耍,盡情釋放天性。”花蝕說道。



豐容,就是構建和改變動物的生活環境,為動物創造更多的表達自然行為的機會,是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圖為紅山救助中心為野豬設計的豐容。/@花落成蝕

在一些比較先進的動物園,還有一種飼養模式——混養。顧名思義,混養是將不同種類的動物安排進一個空間,但並非單純地將幾種動物往籠舍裏一撒了事,還得考慮“室友”的適配度:工作人員得控製每一種動物,甚至還要精確到每個個體的個性,確保它們不會互相傷害。這是很高超的管理方式。目前國內有少數動物園做到了這一點,比如南京紅山動物園、台北動物園、香港海洋動物園。

在2022年10月,南京紅山動物園新開放的岡瓦納展區就嚐試將各個地球板塊的代表性物種放置在模擬出的原生態環境中。園長沈誌軍觀察到,不同物種之間有了令人驚喜的互動:紅吼猴、白臉僧麵猴吃完樹葉或者水果,一些果皮、果核和殘渣掉下來,黑鳳冠雉和刺豚鼠就會在底下撿,這形成了一個和諧的共生關係。



博主@Foliculina 的記錄:“白臉僧麵猴在吃橡子,黑鳳冠雉和刺豚鼠在樹下等著落下的食物。”



城市為什麽需要動物園?

從小在動物園"泡大"的花蝕覺得,城市中的公立動物園不光是城市記憶,也是做好市民福利的一個重要機構。

前文提到的倫敦動物園,大概就是城市動物園最理想的狀態。遊客可以從攝政公園地鐵站出發,穿過曆史悠久的露天劇場和玫瑰花園後抵達動物園。福爾摩斯的貝克街、大英圖書館、潮人聚集的卡姆登集市都在步行範圍內,去一趟動物園就像喝一杯咖啡、讀一本書一樣平常。



倫敦動物園的企鵝沙灘。/London Zoo

花蝕認為,不管是自然教育也好,把它當作公園來逛也好,單純去看看動物,圖個新鮮也好,動物園應該是一個向所有人開放且易到達的地方。在青島八塊五就能逛一個動物園,是很好的福利。如果搬去了市郊,想看個獅子、老虎都得花上幾百塊,還得長途跋涉,這對市民來說是個非常大的損失。

但他也認識到,任何行業的發展都無法擺脫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而動物園可以說是城市發展的縮影:“為什麽南京能有紅山動物園,上海能有上海動物園,而有些二、三線城市的動物園還保留著馬戲和投喂這樣對動物傷害極大的項目,而且越搬越遠?當大環境下的相關產業資金短缺、人才稀缺時,動物園越做越差也就不那麽令人吃驚了。”

那麽有沒有可能從基層開始展開自救呢?花蝕的回答是肯定的,銀川動物園和青海西寧野生動物園就給了他不少觸動。

“在我2018年進行的那場全國動物園探訪行程中,銀川動物園可以說是所有省會城市裏狀態最差的一個。它還是大公園裏套著一個小公園的‘園中園’模式,籠舍又老又小,甚至還有馬戲表演。但狐獴展區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狐獴的沙地。/受訪者提供

“籠舍同樣很老、很小,但工作人員給狐獴生活區鋪上了幾十厘米厚的沙子,還把居民樓下水道用的塑料PVC管埋進了沙裏,狐獴可以挖沙,也可以在地下鑽來鑽去,這就是狐獴的自然行為。基層飼養員可能沒有辦法控製籠舍的建築設計,沒法決定資金投入,但他能用他的力氣、他的知識和技術去盡可能地為動物創造它所需要的生活環境,這就是在基層能看到的希望所在。我到現在也不知道是誰幹的這件事,但我覺得他幹得很好。“

而主動通過互聯網進行積極的表達,則是青海西寧野生動物園得以“出圈”的契機。

西寧野生動物園雖然位於省會城市,但位置偏遠,受關注程度可能隻相當於沿海的二、三線城市。在10年前,西寧野生動物園是出了名地窮,籠舍條件很差,在2017年救助雪豹“淩霜”時,場館甚至連暖氣都沒有。園內也沒有很多人才,工作人員平均學曆大概是初中。但花蝕覺得,這座動物園幸運在有個真正為動物著想的好園長:“他一直在試圖講自己的故事,一直在努力表達,想讓自己園裏的動物生活得更好。”



雪豹”淩霜“。/西寧野生動物園

雪豹淩霜在網絡上的走紅堪稱西寧野生動物園“扭轉乾坤”的第一步,這其中少不了副院長齊新章的積極表達。2017年10月,青海省玉樹州的牧民發現了一隻雌性雪豹,當時它後半身癱瘓,不久後被送往了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齊新章用微博記錄了雪豹經曆檢查治療、恢複和鍛煉的過程。在兩個半月的時間裏,#雪豹救護#獲得了過億的閱讀量,這座位於西部偏遠省份的動物園連同其中豐富多彩的高原動物,才開始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

花蝕總結到,動物園不論大小,都需要有自己的表達:“把動物養好是一種表達,告訴遊客動物是什麽狀態是一種表達,做自然教育是一種表達,做人文方麵的抒發也是。動物園光靠收門票錢是很能往更高層次發展的,你要讓遊客和你綁得更近。有一個情感連接也好,知識上的連接也好,去開發深層次的遊學課程也好,去做周邊也好,隻有願意去表達和交流,深入人心的連接才能建立,人們才會更願意來動物園,動物園也能更好地發揮公益職能。”



南京紅山動物園的很多飼養員會主動發帖,分享園中動物的生活。/@千鶴如意

最後,當我們談論”城市為什麽需要動物園“時,總離不開現代動物園的四大目標:在把動物養好的基礎上,實現娛樂、科研、自然教育和動物保護。

動物園可以是休閑放鬆的場所,也承擔了科研的功能。科研人員有了近距離觀察和研究動物的機會,一些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也能夠在動物園和救護中心接受救助、繼續繁育。例如北京動物園就曾經將朱鹮從滅絕邊緣拯救回來。



曾經瀕臨滅絕的朱鹮,目前在全球已有七千餘隻。/圖蟲創意

城市中的動物園還承擔了動物救護中心的職能。隨著近幾年越來越多野生動物出現在城市的街頭巷尾,當市民碰到一隻受傷的貉,抑或是一隻迷途的小鳥時,他們知道去哪裏求助,也能從動物園開展的公眾教育中學習到動物保護的知識。

大多數動物園從業者和愛好者都承認,動物園是個有“原罪”的地方,畢竟它限製了動物的自由。但動物園也是讓人認識自然、了解自然、反思自然和人類共生關係的重要場所,特別是城市動物園。並非每個人都有時間和精力跑到野外,花上20天觀察一隻金絲猴,但好的城市動物園也能向人們展示自然的神奇與美,也能讓人感受到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保護環境、愛護與我們共生的動物,是每一個人的責任。



香格裏拉滇金絲猴國家公園裏的金絲猴一家。/ 圖蟲創意

廣州動物園要搬去郊區的傳聞流傳了很多年,也曾有政協委員正式提議搬遷。直到2022年2月,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正式表態“不宜搬遷” ,大家心中一塊石頭才落地。大猩猩得以繼續享受西瓜煲湯,白獅“阿杭”也能頂著齊劉海繼續安心打盹兒。

所以,好的動物園不在大、不在遠,而在於用好的動物關懷和自然教育來啟發人的共情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