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需要家樂福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家樂福說“不會關門”

他們能贏回消費者的心嗎?



“家樂福是不是真的要關門了?”

最近路過家樂福商場的門口,經常會聽到有阿姨爺叔發出這樣的疑問。

一個陰雨的工作日,下班時分外灘君來到了上海古北家樂福。這家店1998年就開了,曾是古北人氣最高的購物地標之一,如今卻顯得十分蕭條。

家樂福的烤雞多年來深受消費者歡迎,以往熱鬧的熟食區如今卻人去灶空,烘焙貨架隻剩流水線產品。



堂食區“MR.福”關著燈,兩年前,這裏曾作為“蘇寧家樂福全國首家餐廳”備受期待。



所有的魚缸都空著,鮮肉還有少量豬肉供應,蔬菜空了大半,水果還有一些“耐放”的品種在賣,如蘋果、臍橙、香蕉等。



整個商場都肉眼可見地處在一種“清庫存”的狀態,鮮奶、奶製品、鮮果汁等不好存放的產品都消失了,放奶的冷櫃貼著設備維護的提示。



店裏隻留了一個人工櫃台和幾台自助機器結賬,前來消費的顧客使用購物卡的居多。



上海的家樂福目前營業的還有20多家。在元旦和過年前迎來短暫的客流後,年後這些家樂福基本再次趨於冷清,部分門店不再提供新的生鮮、蔬果、熟食產品。

家樂福官方最近則多次通過媒體表示“不會關門”,而是要進行升級轉型。

01

高管離職風波

家樂福摸索轉型之路

家樂福中國COO張其喆已於近日離職,家樂福中國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其“因個人原因已於去年離職”,此外“多位副總裁離任”的消息並不屬實。

就在兩天前,家樂福中國召開了一個內部會議,明確了家樂福“近場零售服務商”的定位。

3月開始,北京、上海、昆明、徐州、無錫、沈陽等地的家樂福將從超市轉型為聚焦周邊3公裏範圍家庭客群的社區品質生活中心,業務涵蓋購物,餐飲、生活配套、休閑娛樂、家電家裝等。



20多年裏,家樂福其實並沒有太多改變,但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一輩的生活方式可是變得太多了,曾經在中國家庭消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家樂福,逐漸變得可有可無。

無論這些門店是否能成功升級轉型,如今家樂福的蕭條,都讓人看著覺得不是滋味。

從2021年開始,家樂福在全國關停了多家門店,加速從一二線城市撤離的步伐。

其中最具標誌性的是去年3月,北京中關村家樂福關門歇業。這家店經營了18年,曾是家樂福在亞洲規模最大的旗艦店。



由於關店傳言,不斷有顧客到各家門店詢問是否能退卡,無果。於是隻能把購物卡裏的金額盡量用完。

但對於購物卡結算,在部分門店中也存在限製,例如貼有“福氣心選”標簽的商品不支持購物卡,蔬果類產品還需要在專櫃現場收銀。

02

開啟“大賣場時代”

城市家庭每周必去

家樂福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化零售連鎖集團。

1995年聖誕節,北京老國展中心南側,中國大陸第一家家樂福門店“家樂福創益佳店”開張,正式開啟了這片土地的“大賣場時代”。



外灘君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和父母去上海南方商城的家樂福,推著購物車走在一眼望不到頭的巨大超市裏,在當時那是非常震撼的體驗。

無數的貨架無數的商品,家樂福好像什麽都有賣。

從電視機等大家電到手機、鼠標之類的數碼產品,大人去“菜場”那部分買菜,孩子則暢遊零食海洋,每個家樂福都有單獨幾排貨架會賣玩具、童書、文具。

家樂福擴張的速度很快,後來20多家門店能輻射到上海市區的大多數居民區。

回想起來,最初那十多年裏,家樂福其實就是“社區生活中心”——它並不隻是一家大超市,它的周圍一定會聚集著無數小餐廳、理發、美甲、眼鏡店,甚至網吧、棋牌室……



尤其是對於家附近沒有徐家匯、靜安寺這種大型商圈的社區來說,家樂福就是每個周末一家人出門的最佳消費地點。

要買啥這裏都有,購物結束提著大包小包,帶著孩子去樓下味千拉麵、肯德基吃一頓,這應該是很多城市家庭的共同記憶。

比如1996年開業的曲陽家樂福,是上海最早的一家家樂福門店,附近是大量六層樓老式住宅的居民小區,以及上外、財大等多所高校。至今這裏仍是曲陽人氣最高的地方之一。

在世紀之交,五角場還沒有那麽繁華,東北角複旦、上理等學校的學生也會在周末坐公車去曲陽玩一圈,“去逛家樂福”是常規節目。

03

跟不上時代的家樂福

消費者想要的是什麽?

曾經紅極一時的家樂福,為什麽現在無人問津了呢?

很難說家樂福是輸給了某個特定的對手,回想一下這十幾年來我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其實會發現我們早就不需要這樣的購物場景了。

無論是家樂福,還是好又多、易初蓮花、華聯吉買盛……這些大型賣場都從年輕消費者的生活中消失了。



電商的發展是原因之一。從早期我們剛接觸淘寶、京東,到近幾年生鮮電商和外賣平台的飛速發展,人們變得越來越“懶”。

坐在家裏手機上下單就能半小時送達的東西,何必還要開車出門跑一趟?

而社區商超的市場,則已被盒馬、奧樂齊們迅速占據。

相比傳統大賣場,他們的商品種類更小而精,善於運營網絡社區,在熟食、烘焙等產品開發上精準找到了都市年輕人的喜好,成了他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如今說到大賣場,更多人會想到Costco和山姆這樣的會員店。周末節假日上海這幾家門店人山人海,停車要排隊好久。



家樂福也曾試圖向會員店轉型,2021年在上海開了第一家會員店。沒想到開業第一天就被迫發“致歉信”,稱有供貨品牌遭競爭對手施壓,“如果該品牌供貨給家樂福會員店,就下架該品牌在競對的產品”。

如今家樂福在上海共有4家會員店,反響平平。

家樂福等大賣場衰落的原因,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商業地產在近十幾年的飛速發展。

在上海市區,大多數社區周邊幾公裏內都能找到新興的大型購物中心,他們取代了家樂福原本的社區聚集作用。

在這些商場的地下一層,還永遠都有一個Ole’或City Super,對於價格不敏感的年輕消費者來說,這些洋氣的進口超市更有逛商場的感覺。



2019年改換門庭後,家樂福一度對升級擴張頗有展望。3年多過去了,門店卻一直在關停。

船大難掉頭,這艘法國巨輪在換了中國引擎後,正在掙紮著重新啟航。

家樂福將以怎樣的變革來追上中國消費者的腳步?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