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士通勤6.5小時背後 中國超1400萬人正承受“極端通勤”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你夢想的工作是什麽?事少、錢多、離家近?對大部分打工人來說,以上三點能滿足一點就很幸福了。尤其在一線城市裏,居住在郊區工作在市區,再尋常不過。

這兩天,通勤話題“女生極限通勤每天來回6.5小時”登上了熱搜——上海的金女士,每天通過“電動車—公交—地鐵—班車—步行”去上班,單程需要3小時15分鍾。

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至少有1400萬人正忍受著“極端通勤”。上班途中耗時多少算是極端通勤?在我國,哪些城市的極端通勤最突出?哪些城市的上班族最愜意?各大城市有何應對之策?極端通勤對於打工人有何影響?上遊新聞進行了梳理。
上海女士每天上班來回6.5小時

上海的金女士,家住金山區朱涇鎮,在楊浦區某公司上班。

由於路程較遠,她先要騎電動自行車到公交站,坐一個半小時的公交後,再換乘地鐵。到站後再坐班車到公司所在園區上班,單程需要3小時15分鍾。為了趕上早晨9點鍾打卡,她每天5點20分就要起床。

電動車—公交—地鐵—班車—步行,金女士每月交通費在800元左右。她不是沒有考慮過自駕,但開車單程在100公裏左右,早晚高峰單程也要將近2小時,加上油費、過路費、停車費每月花費要在5000元左右。

她也不是沒有考慮過在公司附近租房,“但這樣成本更高”。由於通勤時間過長等原因,金女士目前已從公司離職。

此話題引起網友的熱議。對於有沒有必要每天這麽“折騰”,大家看法不一。有人覺得沒必要這麽折騰,找工作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周全。也有人分享了自己的通勤經曆“比慘”,感歎打工人就是奔波的命。
▲90後女孩斌斌在江蘇昆山買房,在上海工作,坐高鐵上班。
坐高鐵跨省上班並不鮮見

2021年,天津90後姑娘@我是韓小姨,把自己通勤的Vlog發到網上,引起網友共鳴。每周她要從天津乘坐高鐵到濟南上班,全程4個多小時。為了趕車,早上5點多就要起床,路上很累很困,隻能在地鐵和高鐵上眯一會。天津到濟南,300多公裏,她就這樣在雙城間奔波了七年。

小韓說,7年來,沒有其他突發狀況時,每個周日下午或周一上午,她都會從天津家裏趕到濟南公司上班;周五下午或周六上午,再趕回天津過周末,其餘時間在濟南租房。7年間,她已經積攢了一遝車票,有高鐵票,也有綠皮火車票,車票中最常出現的站點是天津站、天津南站、濟南站、濟南西站。

2022年8月,一個每天坐高鐵跨省上班女孩的視頻上了熱搜。視頻中,90後女孩斌斌在江蘇昆山買房,在上海工作,每天上下班都需要坐高鐵轉地鐵,從家步行6分鍾到高鐵站,乘高鐵17分鍾,乘地鐵20分鍾,步行8分鍾到公司,一趟耗時50分鍾,比很多同城通勤的同事用時還短。

“我當時買房子時就想著一定要離高鐵站近。”每天坐高鐵通勤的費用,一個月算下來1000元左右。她表示,“這個錢在上海隻能合租,而且位置會比較偏。”
▲ 在超大、特大城市中,深圳的“幸福通勤”的比重為58%,係最高水平。
監測報告稱超1400萬人承受“極端通勤”

2022年7月29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在北京發布《2022年度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以下稱《報告》),選取了我國44個主要城市,匯聚9000萬人的職住通勤數據。以下是要點解讀。

深圳“幸福通勤”比重最高

單程5公裏以內的通勤,又稱“幸福通勤”,其比重反映就近職住、可以慢行通勤的人口占比,是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指標。

《報告》顯示,2021年,各城市“幸福通勤”比重全線下降,主要城市“幸福通勤”人口比重總體平均水平為51%,同比降低2%。其中,超大城市48%,同比降低1%;特大城市49%,同比降低2%。

在超大、特大城市中,深圳的“幸福通勤”的比重為58%,係最高水平。其次是杭州54%、鄭州51%、天津51%、廣州50%;北京占比最低,僅為37%。
▲北京60分鍾以上通勤比重為30%,是全國極端通勤人口最多的城市。
北京“極端通勤”占30%,人口也最多

單程時間60分鍾以上的通勤被稱為“極端通勤”。《報告》顯示,44個國內主要城市中,超過1400萬人在承受極端通勤,單程時間60分鍾以上通勤比重為13%,同比增加1%。32個城市的極端通勤比重增加。其中,超大城市平均水平19%,同比增加2%;特大城市14%,同比增加1%。

從城市來看,北京60分鍾以上通勤比重為30%,是全國極端通勤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比增加3%。廣州、青島、沈陽、天津、西安、長春、東莞、佛山、濟南、太原、南昌等城市極端通勤比重也同比增加2%。而深圳、南京、杭州、鄭州、廈門5個城市連續3年極端通勤比重減少。

超七成人通勤在45分鍾以內

44個國內主要城市中,單程平均通勤時耗36分鍾,同比持平。其中,超大城市總體平均41分鍾,同比增加1分鍾;特大城市38分鍾、Ⅰ型大城市34分鍾、Ⅱ型大城市33分鍾,同比無變化。

提高45分鍾以內通勤比重,是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的重要目標。《報告》顯示,44個國內主要城市中,76%的通勤者45分鍾以內可達工作場所。其中,深圳45分鍾通勤比重77%、杭州79%,分別是超大、特大城市的最高水平。

平均通勤距離體現真實的職住(居住與就業)分離情況。特大城市平均通勤距離增長最為顯著,10個特大城市中,沈陽、青島、西安、南京、鄭州等7個城市同比增加超過0.5公裏。鄭州、徐州、烏魯木齊同比增長超過0.7公裏,是年度通勤距離增加最多的城市。

其中,北京平均通勤距離11.3公裏,同比增加0.2公裏,仍是通勤距離最長的城市。上海、成都、廣州平均通勤距離超過9公裏。廈門平均通勤距離7.1公裏,連續3年保持不變。
多個城市推出通勤提升專項行動

自2020年5月以來,成都、北京、蘇州、南寧、長沙等城市,陸續推出通勤提升專項行動。

2021年,成都市委製定《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意見》,提升城市通勤效率。成都市公交交管局指揮中心自2021年以來,引導2600萬人次智慧避堵。

2022年5月,北京發布《2022年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行動計劃》,明確2022年年底45分鍾以內通勤出行占比達到56%,推出需求響應公交服務試點,開行“定製快巴”通勤班車,圍繞服務通勤打造品質慢行交通係統,貫徹“以人為本”和“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理念。

2021年,蘇州市印發《關於加快推進蘇州市軌道交通場站及周邊土地綜合開發利用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實現軌道交通建設與TOD綜合開發“齊步走”,統籌規劃、土地、指標等資源,引導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布局。

2021年南寧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以站城一體化(TOD)理念推進城市框架拉開,推動多中心、多組團發展。

長沙交警推出麵向通勤的智能網聯精準公交,實時傳送車輛定位、行駛速度等數據。已開行的3條線路,將全程公交時間由60分鍾壓縮至30分鍾,約24.7%的乘客由開車通勤轉變為乘坐智慧通勤公交。

“極端通勤”患抑鬱症風險增加33%

研究普遍認為,長時間通勤會降低人們的幸福感。根據劍橋大學等機構的一項研究,單程通勤時間超30分鍾,可對員工健康和工作效率帶來不利影響;而單程通勤超過60分鍾,患抑鬱症的風險則會增加33%,肥胖的可能性也會提升21%。

但也有財經專家認為,通勤時間長對個體是壞的,對企業和城市發展不一定就是“壞”的。比如,會倒逼員工更加努力工作。長時間通勤還可能提高居民收入,拉動家庭消費。比如,過長的通勤時間會減少工作人口的閑暇,居民將通過購買更多服務來增加閑暇,如家政服務、餐飲服務、衣著加工服務。

還有觀點認為,諸如閱讀、玩遊戲、看電影等“網絡消費”,有利於緩解通勤時間過長帶來的負麵影響,提升居民通勤的幸福感。
相關新聞:上海跨城通勤者九成來自蘇州

近日,由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與智慧足跡數據科技聯合編製的《2022長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報告》發布。

報告顯示,在上海周邊地級市中,蘇州與上海跨城通勤聯係最為緊密。蘇州是流入上海跨城通勤者的主要居住地,占通勤者總規模的九成左右。具體到區縣,蘇州下轄的昆山是跨城通勤者的主要居住地,近七成的跨城通勤者居住於此。

昆山緊鄰上海,上海地鐵11號線延伸到昆山境內,是全國首條跨省地鐵。每天有不少跨城通勤者在昆山的花橋站上車,乘坐地鐵前往上海。

除蘇州以外,其他城市往返上海的跨城通勤者比例相對較低,其中居住在嘉興的人數排在第二位。南通、無錫、杭州、常州等地,也有一定數量的人群每天往返上海工作。

與粵港澳大灣區相比,長三角地區跨城通勤人數不算高。據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的《2021年廣州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2021年廣東9大城市間跨城通勤人口總量達到121萬人,廣州和佛山、深圳和東莞、珠海和中山等城市之間的跨城通勤者數量最多。

叼蟲小雞 發表評論於
在上海,自五,六十年代起有人每天花5、6個小時上班的就不是件新鮮事,而且當時通勤條件更艱苦,而且沒有選擇。現在,你至少你還是可以選擇的,既然是自己的選擇,那還有什麽可抱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