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人類首次行星防禦任務:美國成功撞擊行星目標

人類首次行星防禦任務:美國成功撞擊行星目標

文章來源: CNN 於 2022-09-26 19:37:2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剛剛消息,執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任務的宇宙飛船於美國東部時間26日晚成功撞擊了一顆名為“迪莫弗斯”(Dimorphos)的小行星。

據此前報道,此次任務的目標為“雙小行星係統”,直徑160米的“迪莫弗斯”是繞著780米寬的小行星“迪迪莫斯”(Didymos)運行的。

此前報道

NASA將實施首次行星防禦測試,用航天器將小行星撞離軌道(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訊)在距離地球1100萬公裏遠的地方,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台曆經十個月太空之旅的“行星防禦測試器”即將向一顆小行星發起撞擊,開啟世界首次“行星防禦任務”的實地試驗。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9月25日報道,NASA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任務航天器將在美東時間26日19時14分(北京時間27日7時14分)撞擊一顆名為“迪莫弗斯”(Dimorphos)的小行星,嚐試改變其運行軌道,驗證通過動能撞擊的方式偏轉近地小行星的可行性。

DART航天器總重600千克,於2021年11月23日發射升空。作為撞擊目標的小行星“迪莫弗斯”的直徑約為160米,它圍繞著一顆體積更大、直徑780米的小行星“迪戴莫斯”(Didymos)旋轉,軌道周期約為11小時55分鍾。

根據NASA的計劃,DART航天器將以每秒6.1公裏的速度撞向“迪莫弗斯”。NASA科學家預計,如果撞擊順利達到預期效果,“迪莫弗斯”圍繞“迪戴莫斯”旋轉的軌道周期將會縮短幾分鍾。

歐洲航天局對比圖:撞擊目標“迪莫弗斯”小行星直徑大致相當於羅馬競技場

DART航天器已於11日部署其攜帶的LICIACube立方星,這顆意大利航天局提供的立方星將在安全距離上用攝像機記錄撞擊過程,並在撞擊後2至3分鍾內到達距離“迪莫弗斯”40至80公裏處,拍攝撞擊位置和噴射羽流的清晰圖像。

在完成撞擊任務之後,科學家仍需要一段時間來確定撞擊結果。美國《紐約時報》稱,由於每次“迪莫弗斯”運行至“迪戴莫斯”前方時都會遮擋光線,因此研究人員將通過觀察“迪戴莫斯”的亮度變化,計算出“迪莫弗斯”遭到撞擊後的軌道周期變化。

NASA稱,目標小行星係統目前與地球的距離有1100萬公裏遠,因此撞擊任務不會對地球造成威脅。“這沒有任何危險。”DART任務團隊成員、英國愛丁堡大學教授科林·斯諾德格拉斯(Colin Snodgrass)說,“我們隻改變它圍繞另一顆小行星的軌道,沒有改變它圍繞太陽的軌道,它不會飛向地球。”

但由於科學家並不清楚目標小行星的具體結構與成分,NASA尚無法準確預測撞擊會產生怎樣的效果。

《紐約時報》稱,如果“迪莫弗斯”是一顆堅固的實心小行星,那麽DART航天器隻能在其表麵砸出一個小坑,“迪莫弗斯”與“迪戴莫斯”之間的距離會有所縮短;但如果“迪莫弗斯”是由大量碎岩組成的,撞擊會把大量岩石送入太空,如同“發動機”一般的推力將讓兩顆小行星的距離顯著縮短。

NASA發布的撞擊過程示意圖

作為世界上首次“行星防禦任務”試驗,DART任務的實施與人們對小行星威脅的擔憂密切相關。“這些在太空中飛馳的物體已在月球表麵留下痕跡,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也對地球造成影響。”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副署長托馬斯·澤布臣(Thomas Zurbuchen)說,“如果你等待的時間夠長,這樣的影響會更多。”

但DART任務協調負責人南希·查博特(Nancy Chabot)也警告說,如果要讓這種“動能撞擊器技術”發揮作用,太空機構必須盡早發現有威脅的小行星,以便於航天機構執行任務,“這不是你能拖到最後一刻才做的事,你需要提前多年采取行動。”

《華爾街日報》稱,NASA正在推動“近地天體勘測者”太空望遠鏡的研製工作,作為“行星防禦任務”的另一組成部分,它配置的紅外成像設備有助於更快確定小行星的大小和軌跡。NASA官員表示,盡管預算削減已經導致發射日期推遲,但NASA希望能在2028年將該設備送入太空。

今年4月,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發布了行星科學“十年規劃”,將“行星防禦任務”列為美國未來十年的重點項目之一。

NASA 行星防禦官員林德利·約翰遜(Lindley Johnson)告訴《華爾街日報》,除DART任務之外,NASA正在考慮更多偏轉或摧毀危險小行星的設想,包括使用離子束轟擊小行星、研製所謂的“引力牽引航天器”來“拖拽”小行星等方案。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3)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傳27歲美國球星台北約變性網紅開房 網民猜是他

24小時討論排行

“殺死”那個錯付910元車費男孩的不僅僅是司機
特朗普稱“要讓藥價降低1500%”,被批數學邏輯混亂
特斯拉是贏了,但不是真相的全部
特朗普抵達蘇格蘭,當地媒體:美國重刑犯來了
矽穀的C位都是華人?!華人或統治AI時代
特朗普開懟:“克林頓去過那個小島28次 我從沒去過”
美國退出停火談判,特朗普:哈馬斯不想談判,想死
6名大學生掉入浮選槽,救援為何38分鍾後才到場?
深陷反腐危機,澤連斯基位置恐不保?
6名大學生選礦廠遇難 高工分析“為何救援時間長”
特朗普試圖向馬斯克示好求和?馬斯克不買賬!
台州富二代28輪激戰,以超20萬/米摘全國單價“地王”
馬克龍稱法將承認巴勒斯坦國 美駐以大使公開嘲笑
印度稱將全力申辦2036年奧運會 競爭對手有這幾國
山西人愛午睡這事兒,全網還沒說清楚
花大錢的山姆會員,如何一步步被背叛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人類首次行星防禦任務:美國成功撞擊行星目標

CNN 2022-09-26 19:37:21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剛剛消息,執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任務的宇宙飛船於美國東部時間26日晚成功撞擊了一顆名為“迪莫弗斯”(Dimorphos)的小行星。

據此前報道,此次任務的目標為“雙小行星係統”,直徑160米的“迪莫弗斯”是繞著780米寬的小行星“迪迪莫斯”(Didymos)運行的。

此前報道

NASA將實施首次行星防禦測試,用航天器將小行星撞離軌道(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訊)在距離地球1100萬公裏遠的地方,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台曆經十個月太空之旅的“行星防禦測試器”即將向一顆小行星發起撞擊,開啟世界首次“行星防禦任務”的實地試驗。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9月25日報道,NASA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任務航天器將在美東時間26日19時14分(北京時間27日7時14分)撞擊一顆名為“迪莫弗斯”(Dimorphos)的小行星,嚐試改變其運行軌道,驗證通過動能撞擊的方式偏轉近地小行星的可行性。

DART航天器總重600千克,於2021年11月23日發射升空。作為撞擊目標的小行星“迪莫弗斯”的直徑約為160米,它圍繞著一顆體積更大、直徑780米的小行星“迪戴莫斯”(Didymos)旋轉,軌道周期約為11小時55分鍾。

根據NASA的計劃,DART航天器將以每秒6.1公裏的速度撞向“迪莫弗斯”。NASA科學家預計,如果撞擊順利達到預期效果,“迪莫弗斯”圍繞“迪戴莫斯”旋轉的軌道周期將會縮短幾分鍾。

歐洲航天局對比圖:撞擊目標“迪莫弗斯”小行星直徑大致相當於羅馬競技場

DART航天器已於11日部署其攜帶的LICIACube立方星,這顆意大利航天局提供的立方星將在安全距離上用攝像機記錄撞擊過程,並在撞擊後2至3分鍾內到達距離“迪莫弗斯”40至80公裏處,拍攝撞擊位置和噴射羽流的清晰圖像。

在完成撞擊任務之後,科學家仍需要一段時間來確定撞擊結果。美國《紐約時報》稱,由於每次“迪莫弗斯”運行至“迪戴莫斯”前方時都會遮擋光線,因此研究人員將通過觀察“迪戴莫斯”的亮度變化,計算出“迪莫弗斯”遭到撞擊後的軌道周期變化。

NASA稱,目標小行星係統目前與地球的距離有1100萬公裏遠,因此撞擊任務不會對地球造成威脅。“這沒有任何危險。”DART任務團隊成員、英國愛丁堡大學教授科林·斯諾德格拉斯(Colin Snodgrass)說,“我們隻改變它圍繞另一顆小行星的軌道,沒有改變它圍繞太陽的軌道,它不會飛向地球。”

但由於科學家並不清楚目標小行星的具體結構與成分,NASA尚無法準確預測撞擊會產生怎樣的效果。

《紐約時報》稱,如果“迪莫弗斯”是一顆堅固的實心小行星,那麽DART航天器隻能在其表麵砸出一個小坑,“迪莫弗斯”與“迪戴莫斯”之間的距離會有所縮短;但如果“迪莫弗斯”是由大量碎岩組成的,撞擊會把大量岩石送入太空,如同“發動機”一般的推力將讓兩顆小行星的距離顯著縮短。

NASA發布的撞擊過程示意圖

作為世界上首次“行星防禦任務”試驗,DART任務的實施與人們對小行星威脅的擔憂密切相關。“這些在太空中飛馳的物體已在月球表麵留下痕跡,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也對地球造成影響。”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副署長托馬斯·澤布臣(Thomas Zurbuchen)說,“如果你等待的時間夠長,這樣的影響會更多。”

但DART任務協調負責人南希·查博特(Nancy Chabot)也警告說,如果要讓這種“動能撞擊器技術”發揮作用,太空機構必須盡早發現有威脅的小行星,以便於航天機構執行任務,“這不是你能拖到最後一刻才做的事,你需要提前多年采取行動。”

《華爾街日報》稱,NASA正在推動“近地天體勘測者”太空望遠鏡的研製工作,作為“行星防禦任務”的另一組成部分,它配置的紅外成像設備有助於更快確定小行星的大小和軌跡。NASA官員表示,盡管預算削減已經導致發射日期推遲,但NASA希望能在2028年將該設備送入太空。

今年4月,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發布了行星科學“十年規劃”,將“行星防禦任務”列為美國未來十年的重點項目之一。

NASA 行星防禦官員林德利·約翰遜(Lindley Johnson)告訴《華爾街日報》,除DART任務之外,NASA正在考慮更多偏轉或摧毀危險小行星的設想,包括使用離子束轟擊小行星、研製所謂的“引力牽引航天器”來“拖拽”小行星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