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看了14年前的劉德華 才明白獻舞“大白” 為何被嘲荒唐

看了14年前的劉德華 才明白獻舞“大白” 為何被嘲荒唐

文章來源: 王耳朵先生 於 2022-03-29 09:27:1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這是這兩天在網上刷屏的一幕:



某地組織集體核酸檢測,忙碌的防疫人員,突然被拉來列隊欣賞紅裙女孩表演拉丁舞。

旁邊,有音響配樂,還有專門的攝影師在跟拍。

醫護人員,立正欣賞,末了還要配合地鼓掌。

據說讓孩子跳舞、專人拍攝,意為對“大白”們表示感謝,傳遞正能量。

可這感謝,不是讓累了一天的他們,趕緊脫下又悶又熱的衣服去休息,而是配合完成鏡頭前的“感恩表演”。

尷尬,差點溢出屏幕。

但這畫麵,卻在最近成了流行。

網上突然就興起了讓小朋友為防疫人員“跳感謝舞”的熱潮。

大家正排著隊,有家長就領來孩子,讓 ta 站到“大白”麵前開始跳舞。

也不顧後麵還有多少人在等著。

甚至到後來,偶發現象變成了群體式的表演。

不止一個孩子,而是一群。

小區、街道,乃至校園。

當“聽我說謝謝你,因為有你,溫暖了四季 ...... ”的統一背景音樂響起。

防疫人員們就不得不放下手頭工作,耐心等著孩子跳完。

而這樣的“感恩”,其實是麻煩。

防疫人員有些一天要做幾萬例核酸采樣,天氣也越來越熱,結束後汗流浹背,手都抬不起來。

好不容易能休息,卻要老老實實站著,不好意思離開。

在一線抗疫的 @江寧婆婆就發文呼籲:

“不要來唱歌跳舞。唱歌會加大呼吸力度,口罩邊緣也會變形,有風險。

跳舞更不必說,就那麽大點地方還要騰出一塊給你跳,一米線怎麽辦,保持距離怎麽辦。

心意領了,真沒必要。”

這件事,為什麽慢慢變得讓人反感?

不是因為跳舞的孩子不好。

孩子是好孩子,最開始肯定也是一兩個善良的小朋友自發地,用自己僅能夠的方式,向防疫人員回報善意。

是大人讓它變了味。

當感恩舞的視頻在網上火起來,不管孩子願不願意,也不問醫護願不願意,便安排好相同的音樂、形式,如法炮製。

當你的溫暖,隻是想彰顯自己的時候,那隻是一場自我感動。

當你的善意,完全不在意別人能否承受,真的隻會讓人更窘迫。

早年間,因為工作原因,我去過一間自閉症兒童學校。

為的,是報道愛心人士對這些孩子的關注和幫助,讓更多人了解自閉症,讓孩子感受陌生人的溫暖。

我欣然前往,覺得這是件大好事。

但當我到了會場,隻覺得心酸。

那些自閉症孩子,被晾在一旁,有的在發呆,有的在哭鬧。

而“愛心人士”們在談笑風生,互相遞名片,好不熱鬧。

到了拍照環節,他們又像換了個人,滿臉慈愛,陪著孩子們看書、做遊戲。

可孩子反而被突如其來的關注嚇到了。

有的茫然地望著麵前的大人,有的驚恐地掙脫逃開。

我按快門、寫報道的手抬了又放下,心中無限羞愧。

我到底給這些孩子提供了什麽幫助?我隻知道,我和那些談笑風生的人一樣,用我廉價的善意,“利用”了這些孩子。

大張旗鼓的自我標榜,其實也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冷漠。

當他們離開,除了平添一道傷疤,什麽也沒有留下。

某個慈善項目交流會上,曾展出過一張照片:《牽手》。

兩個相似年紀的小女孩,站在一塊寫著“手拉手助學”的黑板前,供記者拍照。

右邊捐助的女孩,仰起臉,自信又自豪地笑著。

可左邊被捐助的女孩,卻深深地埋下頭。

仿佛做錯了什麽事,難堪得無地自容。

這幕名為“牽手”的畫麵裏,被捐助的孩子,隻伸出了一根手指。

那因年少的自尊而生出的自卑、羞恥,一目了然。

有檔綜藝上,一位慈善家對著台下觀眾侃侃而談。

說著那個貧困的姑娘,曾經的生活是怎樣的困窘,說著自己是怎麽行善,資助她上學、度過難關。

當主持人將話筒遞給那個被資助的女孩,想讓她描述家裏的窮困情況時。

女孩緊緊攥著衣角,臉漲得通紅。

怯生生說了句:“其實,我家沒有那麽窮 ...... ”

誰都有不願公諸於眾的窘相,不希望曬在大庭廣眾之下的困苦,不想為外人道的難堪。

你的善意,若是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強行將受助者推到聚光燈下。

那隻是壓力、難堪和負擔。

關於向防疫人員表達感恩,其實有另幾個不同的故事。

去年 11 月,河北疫情。

馳援辛集市的醫護們離開的時候,一個年輕的女人,默默獨自站在路邊,目送著他們。

車輛飛馳開過,人們並不能注意到她的身影。

但她一遍遍揮手、鞠躬。

路人偶然拍下這一幕發到網上,女人才驚訝地接受采訪。

她說,不知用怎樣的方式才能表達謝意。

隻能悄悄地目送,真誠地祝福。

湖南攸縣,防疫人員在中學裏進行核酸采樣到深夜。

有個女孩趁他們不注意,偷偷在桌邊放下一個袋子便走開了。

直到結束收工,防疫人員才發現。

打開一看,是牛奶和麵包,還有一張字條,寫著“天使們辛苦了”。

這些無聲的溫暖,更讓人動容。

不把對方當表演的工具,隻想給予樸實的溫情。

“我們這個國家從不缺善良,但稀缺這種不動聲色的善良。”

真正高貴的,正是這樣不露痕跡的慈悲。

看過一個男孩的留言。

當年他考上大學,湊不夠學費,全家一籌莫展。

有朋友喊父親打麻將,父親拿著僅有的 1000 塊錢去了。

第二天,學費竟然就湊齊了。

幾年後,父親突然又要和朋友打麻將,這一次,他帶了 3000 塊錢。

一分沒剩,全輸光了。

其實父親平時根本不打麻將。

後來他才知道,父親和他的朋友們,早就知道對方的難處。

才有了那兩場,必將會“輸錢”的牌局。

2019 年,西安理工大學悄悄給學生打了一筆錢。

給 203 個家庭經濟困難的孩子,每人發了 720 元餐補到飯卡上。

為什麽是悄悄?

其實申請貧困生補助,是需要進行公開評審和公示的。

但很多家境貧寒的孩子,人窮誌堅,愛惜自尊和隱私,寧願縮衣節食。

於是,學校用高科技,分析了在餐廳刷飯卡消費的 18 多萬條數據。

把那些在食堂每餐消費金額遠低於平均水平的學生,悄悄列為了資助對象。

不公示,不宣揚,直接打款。

這才是真正難得的善良。

在伸出援手的時候,不揭傷疤,不戳穿他人的窘迫,不炫耀自己的功勞。

心照不宣的沉默,是最溫柔的體貼。

2008 年,100 位明星為北京奧運會錄製演唱了《北京歡迎您》。

當時,能為奧運會獻唱,無疑意味著一個明星的實力和人氣。

這首歌,也紅遍中國,大街小巷人人傳唱。

但這 100 個明星裏,兩岸三地的,年輕的資深的,當紅的不紅的,都有。

卻惟獨沒有劉德華。

原來,劉德華不是沒受邀,而是選擇不去。

他去做的,是另一件事:為那一年的殘奧會,創作宣傳曲。

劉德華自掏腰包,花了 150 萬元,製作出一首歌,《Everyone is No.1》。

詞曲,都是他親自參與創作。

MV,也是他本人扮演殘奧會運動員。

為了把“殘疾”的角色演好,他每天用繃帶纏住、吊起左腿 7 小時。

有個網友說,那年他才 8 歲,看這支 MV 的時候,真的以為這個名叫劉德華的人,是個殘疾人。

而這件事,如果不是去年東京奧運會時,博主 @知書少年果麥麥偶然發現並講了出來。

也許很多人,根本不知道。

這才是真正難得的善良。

無名可顯,不願張揚,不為了刻意給誰看。

但行好事,不問前程。

我們中國人,有骨子裏的溫良。

樂善好施,積德行善。

但我更喜歡《道德經》裏的那句話:善行無轍跡。

善良是無痕的仁慈,而不是表演的工具。

別人的難堪,不該是我們彰顯美德的墊腳石。

一個人的高尚,也不該大張旗鼓踩在他人的體麵之上。

其實絕大多數真心的溫情,發生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

而我們最該感謝的,恰是這些不動聲色的善良。

-END-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基因狂人”賀建奎美豔嬌妻宣佈分手 新婚僅3月“閃離”
釋永信遭爆料與美女香港酒店開房 女方暗留保險套
到蘇格蘭打高爾夫 特朗普“走哪都帶她”引發爭議
ICE埋伏 華人日常一個疏忽被捕 這些地方以後不敢去了
北京水災:網友拍到樓下大批車輛隨洪水漂流

24小時討論排行

特朗普“移民陷阱”中,無路可退的走線華人
川普擋賴清德過境,裴洛西批:美國不該被中國欺壓噤聲
山東貨車翻車 10多噸豬蹄雞腿被村民哄搶 損失高達…
"絕不要為天皇或國家而死",日本二戰老兵最後的警告
哈佛大學傳妥協了!擬支付政府5億美元解決糾紛
又一所名校被盯上!美國政府調查杜克大學
中國發放嬰幼兒補貼 3周歲前每娃每年3600元
持AR-15闖紐約辦公大樓!槍手"隨機掃射"釀5死飲彈自盡
投資萬億的雅江工程開工 網民十問習近平
強烈反對宗教界把壞和尚釋永信丟給我們世俗界
坑爹!為移民 獨生女串通中介偷賣父母國內養老房
新住持印樂法師已到少林寺 曆代住持名單一覽
打破中國稀土壟斷 路透:美國擬與緬甸反抗軍合作
泰柬終於停火,秘密就藏在這張照片裏
曼哈頓大樓5死槍擊案 黑石集團證實43歲女高層身亡
那十年,滿城盡帶黃金甲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看了14年前的劉德華 才明白獻舞“大白” 為何被嘲荒唐

王耳朵先生 2022-03-29 09:27:10

這是這兩天在網上刷屏的一幕:



某地組織集體核酸檢測,忙碌的防疫人員,突然被拉來列隊欣賞紅裙女孩表演拉丁舞。

旁邊,有音響配樂,還有專門的攝影師在跟拍。

醫護人員,立正欣賞,末了還要配合地鼓掌。

據說讓孩子跳舞、專人拍攝,意為對“大白”們表示感謝,傳遞正能量。

可這感謝,不是讓累了一天的他們,趕緊脫下又悶又熱的衣服去休息,而是配合完成鏡頭前的“感恩表演”。

尷尬,差點溢出屏幕。

但這畫麵,卻在最近成了流行。

網上突然就興起了讓小朋友為防疫人員“跳感謝舞”的熱潮。

大家正排著隊,有家長就領來孩子,讓 ta 站到“大白”麵前開始跳舞。

也不顧後麵還有多少人在等著。

甚至到後來,偶發現象變成了群體式的表演。

不止一個孩子,而是一群。

小區、街道,乃至校園。

當“聽我說謝謝你,因為有你,溫暖了四季 ...... ”的統一背景音樂響起。

防疫人員們就不得不放下手頭工作,耐心等著孩子跳完。

而這樣的“感恩”,其實是麻煩。

防疫人員有些一天要做幾萬例核酸采樣,天氣也越來越熱,結束後汗流浹背,手都抬不起來。

好不容易能休息,卻要老老實實站著,不好意思離開。

在一線抗疫的 @江寧婆婆就發文呼籲:

“不要來唱歌跳舞。唱歌會加大呼吸力度,口罩邊緣也會變形,有風險。

跳舞更不必說,就那麽大點地方還要騰出一塊給你跳,一米線怎麽辦,保持距離怎麽辦。

心意領了,真沒必要。”

這件事,為什麽慢慢變得讓人反感?

不是因為跳舞的孩子不好。

孩子是好孩子,最開始肯定也是一兩個善良的小朋友自發地,用自己僅能夠的方式,向防疫人員回報善意。

是大人讓它變了味。

當感恩舞的視頻在網上火起來,不管孩子願不願意,也不問醫護願不願意,便安排好相同的音樂、形式,如法炮製。

當你的溫暖,隻是想彰顯自己的時候,那隻是一場自我感動。

當你的善意,完全不在意別人能否承受,真的隻會讓人更窘迫。

早年間,因為工作原因,我去過一間自閉症兒童學校。

為的,是報道愛心人士對這些孩子的關注和幫助,讓更多人了解自閉症,讓孩子感受陌生人的溫暖。

我欣然前往,覺得這是件大好事。

但當我到了會場,隻覺得心酸。

那些自閉症孩子,被晾在一旁,有的在發呆,有的在哭鬧。

而“愛心人士”們在談笑風生,互相遞名片,好不熱鬧。

到了拍照環節,他們又像換了個人,滿臉慈愛,陪著孩子們看書、做遊戲。

可孩子反而被突如其來的關注嚇到了。

有的茫然地望著麵前的大人,有的驚恐地掙脫逃開。

我按快門、寫報道的手抬了又放下,心中無限羞愧。

我到底給這些孩子提供了什麽幫助?我隻知道,我和那些談笑風生的人一樣,用我廉價的善意,“利用”了這些孩子。

大張旗鼓的自我標榜,其實也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冷漠。

當他們離開,除了平添一道傷疤,什麽也沒有留下。

某個慈善項目交流會上,曾展出過一張照片:《牽手》。

兩個相似年紀的小女孩,站在一塊寫著“手拉手助學”的黑板前,供記者拍照。

右邊捐助的女孩,仰起臉,自信又自豪地笑著。

可左邊被捐助的女孩,卻深深地埋下頭。

仿佛做錯了什麽事,難堪得無地自容。

這幕名為“牽手”的畫麵裏,被捐助的孩子,隻伸出了一根手指。

那因年少的自尊而生出的自卑、羞恥,一目了然。

有檔綜藝上,一位慈善家對著台下觀眾侃侃而談。

說著那個貧困的姑娘,曾經的生活是怎樣的困窘,說著自己是怎麽行善,資助她上學、度過難關。

當主持人將話筒遞給那個被資助的女孩,想讓她描述家裏的窮困情況時。

女孩緊緊攥著衣角,臉漲得通紅。

怯生生說了句:“其實,我家沒有那麽窮 ...... ”

誰都有不願公諸於眾的窘相,不希望曬在大庭廣眾之下的困苦,不想為外人道的難堪。

你的善意,若是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強行將受助者推到聚光燈下。

那隻是壓力、難堪和負擔。

關於向防疫人員表達感恩,其實有另幾個不同的故事。

去年 11 月,河北疫情。

馳援辛集市的醫護們離開的時候,一個年輕的女人,默默獨自站在路邊,目送著他們。

車輛飛馳開過,人們並不能注意到她的身影。

但她一遍遍揮手、鞠躬。

路人偶然拍下這一幕發到網上,女人才驚訝地接受采訪。

她說,不知用怎樣的方式才能表達謝意。

隻能悄悄地目送,真誠地祝福。

湖南攸縣,防疫人員在中學裏進行核酸采樣到深夜。

有個女孩趁他們不注意,偷偷在桌邊放下一個袋子便走開了。

直到結束收工,防疫人員才發現。

打開一看,是牛奶和麵包,還有一張字條,寫著“天使們辛苦了”。

這些無聲的溫暖,更讓人動容。

不把對方當表演的工具,隻想給予樸實的溫情。

“我們這個國家從不缺善良,但稀缺這種不動聲色的善良。”

真正高貴的,正是這樣不露痕跡的慈悲。

看過一個男孩的留言。

當年他考上大學,湊不夠學費,全家一籌莫展。

有朋友喊父親打麻將,父親拿著僅有的 1000 塊錢去了。

第二天,學費竟然就湊齊了。

幾年後,父親突然又要和朋友打麻將,這一次,他帶了 3000 塊錢。

一分沒剩,全輸光了。

其實父親平時根本不打麻將。

後來他才知道,父親和他的朋友們,早就知道對方的難處。

才有了那兩場,必將會“輸錢”的牌局。

2019 年,西安理工大學悄悄給學生打了一筆錢。

給 203 個家庭經濟困難的孩子,每人發了 720 元餐補到飯卡上。

為什麽是悄悄?

其實申請貧困生補助,是需要進行公開評審和公示的。

但很多家境貧寒的孩子,人窮誌堅,愛惜自尊和隱私,寧願縮衣節食。

於是,學校用高科技,分析了在餐廳刷飯卡消費的 18 多萬條數據。

把那些在食堂每餐消費金額遠低於平均水平的學生,悄悄列為了資助對象。

不公示,不宣揚,直接打款。

這才是真正難得的善良。

在伸出援手的時候,不揭傷疤,不戳穿他人的窘迫,不炫耀自己的功勞。

心照不宣的沉默,是最溫柔的體貼。

2008 年,100 位明星為北京奧運會錄製演唱了《北京歡迎您》。

當時,能為奧運會獻唱,無疑意味著一個明星的實力和人氣。

這首歌,也紅遍中國,大街小巷人人傳唱。

但這 100 個明星裏,兩岸三地的,年輕的資深的,當紅的不紅的,都有。

卻惟獨沒有劉德華。

原來,劉德華不是沒受邀,而是選擇不去。

他去做的,是另一件事:為那一年的殘奧會,創作宣傳曲。

劉德華自掏腰包,花了 150 萬元,製作出一首歌,《Everyone is No.1》。

詞曲,都是他親自參與創作。

MV,也是他本人扮演殘奧會運動員。

為了把“殘疾”的角色演好,他每天用繃帶纏住、吊起左腿 7 小時。

有個網友說,那年他才 8 歲,看這支 MV 的時候,真的以為這個名叫劉德華的人,是個殘疾人。

而這件事,如果不是去年東京奧運會時,博主 @知書少年果麥麥偶然發現並講了出來。

也許很多人,根本不知道。

這才是真正難得的善良。

無名可顯,不願張揚,不為了刻意給誰看。

但行好事,不問前程。

我們中國人,有骨子裏的溫良。

樂善好施,積德行善。

但我更喜歡《道德經》裏的那句話:善行無轍跡。

善良是無痕的仁慈,而不是表演的工具。

別人的難堪,不該是我們彰顯美德的墊腳石。

一個人的高尚,也不該大張旗鼓踩在他人的體麵之上。

其實絕大多數真心的溫情,發生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

而我們最該感謝的,恰是這些不動聲色的善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