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宋丹丹英達2子同父不同命 一個創造曆史 一個成反麵教材

宋丹丹英達2子同父不同命 一個創造曆史 一個成反麵教材

文章來源: 王耳朵先生 於 2021-12-01 08:38:0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1

前段時間,一則導演英達接受采訪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熱議。

鏡頭裏,61 歲的他大方談及自己從事冰球事業的小兒子,英如鏑(巴彥)。

麵對記者的提問,英達驕傲表示,英如鏑將出戰 2022 年冬奧會,並且有望成為冰球隊隊長,在家門口為國爭光。

一時間,關於英達和宋丹丹離婚 24 年後,巴圖和巴彥這兩個兒子的 " 雲泥之別 ",再度登上熱榜話題。

一個進軍中國體育界創造了曆史,一個活在母親的光環之下,再看兩人的人生路," 同父不同命 ",真不是說說而已。

2

1997 年,英達與宋丹丹離婚後,轉身娶了《我愛我家》的編劇梁歡。

婚後不久,梁歡為英達生下了小兒子,英如鏑(巴彥)。

這個兒子,成了英達的 " 掌上明珠 "。

當大兒子巴圖被人笑話成 " 沒爹的野孩子 " 時,英達為巴彥創造了最奢華的童年。

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英如鏑,3 歲就被砸重金,接受一流的鋼琴培訓。

後來因在商場頂層的冰場上看到一群孩子滑冰,對冰上運動燃起興趣。

英達看兒子興致衝衝,索性為他請了教練,一學好幾年。

機緣巧合,一個教練見英如鏑先天條件好,身體壯實,建議他改練冰球。

打過幾次冰球後,英如鏑徹底愛上這項充滿對抗和力量的運動。同樣喜歡冰球的英達非常器重兒子,他決定培養兒子替自己完成未竟的冰球夢。

2002 年,北京職工月平均工資隻有1700塊錢。

英達卻斥巨資為英如鏑付了 3 萬元的 " 天價 " 培訓費,將他送入一家高檔少兒俱樂部接受係統的冰球訓練。

還花了 1 萬元,為其添置了頭盔、麵罩、溜冰鞋、球杆等裝備。

在當時,冰球屬於貴族運動,每年訓練費、參賽費、裝備更新等所有開支加起來,不低於 40 萬元。

某檔節目中,主持人無意間透露,英達為了方便小兒子練習,直接給他修建了一所冰場。

巨額花費下,一向高姿態的英達為了給兒子的夢想鋪路,不惜低下頭。

從 " 隻肯在北京選擇性地主持幾檔節目 ",到 " 頻繁地去外地主持節目、走穴演出 "。

有了父親在物質和精神上的鼎力支持,英如鏑迅速成長為冰球俱樂部 " 虎仔隊 " 的絕對核心。

2006 年,英如鏑和 " 虎仔隊 " 在加拿大的貝爾首都杯(全球規模最大的 12 歲以下少兒冰球比賽)中奪得冠軍。

2007 年的北美冰球少兒世錦賽,英達自費擔任領隊,與教練一起帶領虎仔隊在 108 支球隊中過關斬將,最終奪得冠軍。

9 歲的英如鏑,以出色的表現拿下 MVP。

賽後,NHL 聯賽的波士頓熊隊正式向英如鏑發出邀請,加盟球隊的少年梯隊,作為重點苗子培養。

英達一鼓作氣,直接將英如鏑送往美國芝加哥,享受更高端的培訓機會。

在他鉚足力氣為小兒子拚前途的時候,宋丹丹正帶著他們年幼的大兒子,經曆最無助、最失落的人生階段。

3

巴圖出生於 1990 年,比英如鏑年長 8 歲。

作為長子,他從未享受過完整的父愛。

宋丹丹曾經在《幸福深處》中這樣寫道:

他(巴圖)曾經有一個美滿的家庭,這個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是出色的,而在不到 7 歲的時候,一夜間什麽就都破碎了。

娛樂新聞報道,英達在與宋丹丹商議離婚時,明確表示不要巴圖的撫養權。

等他三婚娶了梁歡有了英如鏑後,更是對巴圖不聞不問。

2011 年,宋丹丹帶著巴圖登上電視,參加某檔節目宣傳會。

這邊剛露完臉,英達就帶著英如鏑登上同一節目,稱自己是 " 小兒子的司機、保姆、廚師、教練 ",毫不掩飾地表露自己的父愛。

節目播出後,宋丹丹失態,在微博炮轟英達 " 不是人 "。

" 男人可以離婚,可以重組家庭,可以愛現妻和兒女,可以攜子在媒體前秀父愛稱自己‘司機保姆廚師教練’四棲老爸 ……

但不可以對以前的孩子在 7 歲時,他求你帶他出去玩一次你都不理,11 歲時管你要電話你都不給,14 年來形同陌路。

表演慈父可以,但我不允許你繼續傷害我的兒子 ……"

她還自曝 14 年不敢換手機號,就是希望英達能給巴圖打一個電話。

但,巴圖從未等到。

沒幾天,英達再次露麵,做客某電視節目時毫不避諱地表示" 與巴圖緣分已盡 "。

" 我們兩個雖然是父子,但生命中的緣分也就這麽長了。"

兩句話終結了父子關係後,話題又轉到小兒子身上。

" 我現在就特別願意,被人叫作英如鏑的爸爸,我覺得我很光榮。"

節目中,主持人問英達,為什麽巴圖找你,你次次拒絕?

英達回:

" 既然離婚了,就沒有必要也不應該再來找我,這其中主要不想傷害的不是我現在的妻子,而是我現在的孩子。"

" 我不知道我的小兒子願不願意,與另一個孩子分享父愛。"

" 我不能在這種情況下再去扮演父親的角色,首先對他不好,其次對他現在的繼父不公平。"

英達還說,如果去太空隻能帶三樣東西,隻會帶" 一本書,一本莫紮特的 CD,一幅英如鏑的照片 "。

父子倆的關係,僵硬到連親爺爺去世,巴圖都被英達拒之門外。

接二連三被生父否認父子緣分的巴圖,成了所有人眼裏 " 不被承認的孩子 "。

他承受著所有人的指指點點,眼睜睜地看著父親,對著媒體宣布:

巴彥是英氏家族的第五代後人。

4

巴彥確實很厲害。

18 歲時,北京昆侖紅星俱樂部拋出橄欖枝,以百萬年薪將英如鏑攬入麾下,成為這家俱樂部年紀最小的職業球員。

2019 年,英如鏑在大陸冰球聯賽(世界第二大冰球聯賽)中打進一球,創造了曆史。

他成為第一個在該項賽事中進球的,中國球員。

2020 年,他還入選了國家男子冰球集訓選拔名單。明年,會在北京冬奧會上為國爭光。

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冰球部部長於天德,直言誇讚," 英如鏑的出現,是中國冰球運動的一件幸事。"

對比之下,巴圖顯得十分 " 平凡 "。

上學時被評為 " 全校第一鬧 ",宋丹丹每天都能接到投訴兒子的電話,每周都還得跑一趟老師的辦公室,接受數落。

好在過了叛逆期的少年順利成長,隻是外界一直詬病,他一直活在媽媽的光環之下。

2009 年宋丹丹主演的《老牛家的戰爭》,是巴圖入行的第一部戲,他和母親飾演祖孫。

兩年後,又與母親再次合作《李春天的春天》。次年,二人在《媽媽的花樣年華》裏做了一回熒幕母子。

真正破圈,還是 2014 年的《羋月傳》。

巴圖扮演憨厚莽撞又勇武好戰的秦太子贏蕩,讓更多人知道了他的演員身份。

然而不論是影視劇還是綜藝,頻頻跟著宋丹丹露臉的巴圖,偏是不溫不火。

但這些,她都不在意。

如蘇東坡在《洗兒戲作》裏寫的:" 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

她唯一的要求,就是告誡巴圖" 必須誠實,必須善良 "。

幸而,童年不幸的巴圖,如今正照著母親的期望,以樂觀的心態感恩生活。

他雖然演技不突出,但歌聲很好聽。在《跨界歌王》的舞台,巴圖憑實力闖進了 12 強。

他為媽媽獻唱《當你老了》,宋丹丹在台下淚如雨下。

那些相依為命的心酸的過往,那些坎坷的磨礪,襯得這對母子親情愈發深厚。

最重要的是,他從未對生父英達,有過一句怨言。

對於繼父趙玉吉,巴圖更是表以尊敬和感謝," 讓我能有一個沒有缺失父愛的童年 "。

彼時那個需要母親極力捍衛周全的男孩子,現在已經可以獨當一麵,成為母親的溫暖和支撐。

5

有人批評巴圖是 " 反麵教材 ",我不覺得。

很多人隻記住了宋丹丹在真人秀裏隻無心說過一次的 " 我生了一個廢物 ",卻忽略了她無數次在采訪時強調的:

" 兒子是我最好的作品。"

當英雄路過的時候,總要有人坐在路邊鼓掌。

如果說巴彥是那個走在大路上的英雄,那麽巴圖就是那個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論名氣和影響力,巴圖確實沒有英如鏑出色。

但這不足以,去定義一個人的 " 成功 " 與 " 失敗 "。

這世間本就是由 90% 的普通人,9% 能小成的人,和最後 1% 能大成的人組成。

我們的孩子,也許也會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他可以學習不拔尖,樣貌不出眾,但隻要他能夠始終保持善良、孝順、正直、勇敢、明亮就已足夠。

成為一個平淡卻幸福的普通人,把日子經營得有滋有味,也是一種成就。

如今,巴圖 31 歲,結婚生子,和妻子一起做著自己的事業,邁向了人生的新階段。

巴彥 23 歲,是冉冉升起的 " 冰球新星 ",未來可期。

父母那輩的糾葛,已經逐漸在他們身上淡出。

童年帶給巴圖的創傷,也許還需要時間的療愈。

歸根結底,命運沒有虧待兩兄弟各自的努力。

一個沒有辜負自己得到的資源,一個沒有坐享其成母親給的一切。

" 同父不同命 " 是事實,可這點缺失,對於已經得到發自內心的愛、具有強大自愈力的孩子來說,真算不得什麽。

-END-

 
查看評論(40)

24小時熱點排行

倫敦飛機墜毀爆炸4死!機師笑著揮手 下秒成火球
格陵蘭居民懵了:一覺醒來冰山漂到家門口
創造860億美元驚人業績 它是Costco最強印鈔機
陳奕迅北京突發意外!踩空慘摔 觀眾:撞擊聲嚇人
26歲河北小夥考上加拿大公務員:領導非常客氣

24小時討論排行

快訊:川普威脅將對俄羅斯征收100%關稅
黃奇帆真敢說:中國18家上市車企利潤不如一家豐田
特朗普:愛潑斯坦案"沒完沒了",馬斯克:趕緊公布吧
當一個女生被安上“有損國格”的罪名
大連工大,你應該保護受害女生,而不是開除
白宮“重大宣布”終於曝光:特朗普政策“務實”一麵
牆內媒體:不能因烏克蘭渣男陷入激烈內訌
DeepSeek流量下滑,這半年梁文鋒都幹了啥?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6億輛
“未來幾天,美國武器或將大量湧入烏克蘭”
川普承諾驅逐“最壞中的最壞”?數據揭“71%無罪”
如果是本國選手睡了外國女孩呢?有損國格?揚我國威?
我必須C位 永不下台!川普參與世俱杯決賽尷尬一幕
詐騙1000萬!中國留學生"挑老人下手",全美50多人受害
將華裔妻子分屍 邪惡丈夫在獄中離奇死亡 案情回顧
俄羅斯唯一航母或將報廢 拆卸成一堆廢鐵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宋丹丹英達2子同父不同命 一個創造曆史 一個成反麵教材

王耳朵先生 2021-12-01 08:38:06

1

前段時間,一則導演英達接受采訪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熱議。

鏡頭裏,61 歲的他大方談及自己從事冰球事業的小兒子,英如鏑(巴彥)。

麵對記者的提問,英達驕傲表示,英如鏑將出戰 2022 年冬奧會,並且有望成為冰球隊隊長,在家門口為國爭光。

一時間,關於英達和宋丹丹離婚 24 年後,巴圖和巴彥這兩個兒子的 " 雲泥之別 ",再度登上熱榜話題。

一個進軍中國體育界創造了曆史,一個活在母親的光環之下,再看兩人的人生路," 同父不同命 ",真不是說說而已。

2

1997 年,英達與宋丹丹離婚後,轉身娶了《我愛我家》的編劇梁歡。

婚後不久,梁歡為英達生下了小兒子,英如鏑(巴彥)。

這個兒子,成了英達的 " 掌上明珠 "。

當大兒子巴圖被人笑話成 " 沒爹的野孩子 " 時,英達為巴彥創造了最奢華的童年。

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英如鏑,3 歲就被砸重金,接受一流的鋼琴培訓。

後來因在商場頂層的冰場上看到一群孩子滑冰,對冰上運動燃起興趣。

英達看兒子興致衝衝,索性為他請了教練,一學好幾年。

機緣巧合,一個教練見英如鏑先天條件好,身體壯實,建議他改練冰球。

打過幾次冰球後,英如鏑徹底愛上這項充滿對抗和力量的運動。同樣喜歡冰球的英達非常器重兒子,他決定培養兒子替自己完成未竟的冰球夢。

2002 年,北京職工月平均工資隻有1700塊錢。

英達卻斥巨資為英如鏑付了 3 萬元的 " 天價 " 培訓費,將他送入一家高檔少兒俱樂部接受係統的冰球訓練。

還花了 1 萬元,為其添置了頭盔、麵罩、溜冰鞋、球杆等裝備。

在當時,冰球屬於貴族運動,每年訓練費、參賽費、裝備更新等所有開支加起來,不低於 40 萬元。

某檔節目中,主持人無意間透露,英達為了方便小兒子練習,直接給他修建了一所冰場。

巨額花費下,一向高姿態的英達為了給兒子的夢想鋪路,不惜低下頭。

從 " 隻肯在北京選擇性地主持幾檔節目 ",到 " 頻繁地去外地主持節目、走穴演出 "。

有了父親在物質和精神上的鼎力支持,英如鏑迅速成長為冰球俱樂部 " 虎仔隊 " 的絕對核心。

2006 年,英如鏑和 " 虎仔隊 " 在加拿大的貝爾首都杯(全球規模最大的 12 歲以下少兒冰球比賽)中奪得冠軍。

2007 年的北美冰球少兒世錦賽,英達自費擔任領隊,與教練一起帶領虎仔隊在 108 支球隊中過關斬將,最終奪得冠軍。

9 歲的英如鏑,以出色的表現拿下 MVP。

賽後,NHL 聯賽的波士頓熊隊正式向英如鏑發出邀請,加盟球隊的少年梯隊,作為重點苗子培養。

英達一鼓作氣,直接將英如鏑送往美國芝加哥,享受更高端的培訓機會。

在他鉚足力氣為小兒子拚前途的時候,宋丹丹正帶著他們年幼的大兒子,經曆最無助、最失落的人生階段。

3

巴圖出生於 1990 年,比英如鏑年長 8 歲。

作為長子,他從未享受過完整的父愛。

宋丹丹曾經在《幸福深處》中這樣寫道:

他(巴圖)曾經有一個美滿的家庭,這個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是出色的,而在不到 7 歲的時候,一夜間什麽就都破碎了。

娛樂新聞報道,英達在與宋丹丹商議離婚時,明確表示不要巴圖的撫養權。

等他三婚娶了梁歡有了英如鏑後,更是對巴圖不聞不問。

2011 年,宋丹丹帶著巴圖登上電視,參加某檔節目宣傳會。

這邊剛露完臉,英達就帶著英如鏑登上同一節目,稱自己是 " 小兒子的司機、保姆、廚師、教練 ",毫不掩飾地表露自己的父愛。

節目播出後,宋丹丹失態,在微博炮轟英達 " 不是人 "。

" 男人可以離婚,可以重組家庭,可以愛現妻和兒女,可以攜子在媒體前秀父愛稱自己‘司機保姆廚師教練’四棲老爸 ……

但不可以對以前的孩子在 7 歲時,他求你帶他出去玩一次你都不理,11 歲時管你要電話你都不給,14 年來形同陌路。

表演慈父可以,但我不允許你繼續傷害我的兒子 ……"

她還自曝 14 年不敢換手機號,就是希望英達能給巴圖打一個電話。

但,巴圖從未等到。

沒幾天,英達再次露麵,做客某電視節目時毫不避諱地表示" 與巴圖緣分已盡 "。

" 我們兩個雖然是父子,但生命中的緣分也就這麽長了。"

兩句話終結了父子關係後,話題又轉到小兒子身上。

" 我現在就特別願意,被人叫作英如鏑的爸爸,我覺得我很光榮。"

節目中,主持人問英達,為什麽巴圖找你,你次次拒絕?

英達回:

" 既然離婚了,就沒有必要也不應該再來找我,這其中主要不想傷害的不是我現在的妻子,而是我現在的孩子。"

" 我不知道我的小兒子願不願意,與另一個孩子分享父愛。"

" 我不能在這種情況下再去扮演父親的角色,首先對他不好,其次對他現在的繼父不公平。"

英達還說,如果去太空隻能帶三樣東西,隻會帶" 一本書,一本莫紮特的 CD,一幅英如鏑的照片 "。

父子倆的關係,僵硬到連親爺爺去世,巴圖都被英達拒之門外。

接二連三被生父否認父子緣分的巴圖,成了所有人眼裏 " 不被承認的孩子 "。

他承受著所有人的指指點點,眼睜睜地看著父親,對著媒體宣布:

巴彥是英氏家族的第五代後人。

4

巴彥確實很厲害。

18 歲時,北京昆侖紅星俱樂部拋出橄欖枝,以百萬年薪將英如鏑攬入麾下,成為這家俱樂部年紀最小的職業球員。

2019 年,英如鏑在大陸冰球聯賽(世界第二大冰球聯賽)中打進一球,創造了曆史。

他成為第一個在該項賽事中進球的,中國球員。

2020 年,他還入選了國家男子冰球集訓選拔名單。明年,會在北京冬奧會上為國爭光。

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冰球部部長於天德,直言誇讚," 英如鏑的出現,是中國冰球運動的一件幸事。"

對比之下,巴圖顯得十分 " 平凡 "。

上學時被評為 " 全校第一鬧 ",宋丹丹每天都能接到投訴兒子的電話,每周都還得跑一趟老師的辦公室,接受數落。

好在過了叛逆期的少年順利成長,隻是外界一直詬病,他一直活在媽媽的光環之下。

2009 年宋丹丹主演的《老牛家的戰爭》,是巴圖入行的第一部戲,他和母親飾演祖孫。

兩年後,又與母親再次合作《李春天的春天》。次年,二人在《媽媽的花樣年華》裏做了一回熒幕母子。

真正破圈,還是 2014 年的《羋月傳》。

巴圖扮演憨厚莽撞又勇武好戰的秦太子贏蕩,讓更多人知道了他的演員身份。

然而不論是影視劇還是綜藝,頻頻跟著宋丹丹露臉的巴圖,偏是不溫不火。

但這些,她都不在意。

如蘇東坡在《洗兒戲作》裏寫的:" 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

她唯一的要求,就是告誡巴圖" 必須誠實,必須善良 "。

幸而,童年不幸的巴圖,如今正照著母親的期望,以樂觀的心態感恩生活。

他雖然演技不突出,但歌聲很好聽。在《跨界歌王》的舞台,巴圖憑實力闖進了 12 強。

他為媽媽獻唱《當你老了》,宋丹丹在台下淚如雨下。

那些相依為命的心酸的過往,那些坎坷的磨礪,襯得這對母子親情愈發深厚。

最重要的是,他從未對生父英達,有過一句怨言。

對於繼父趙玉吉,巴圖更是表以尊敬和感謝," 讓我能有一個沒有缺失父愛的童年 "。

彼時那個需要母親極力捍衛周全的男孩子,現在已經可以獨當一麵,成為母親的溫暖和支撐。

5

有人批評巴圖是 " 反麵教材 ",我不覺得。

很多人隻記住了宋丹丹在真人秀裏隻無心說過一次的 " 我生了一個廢物 ",卻忽略了她無數次在采訪時強調的:

" 兒子是我最好的作品。"

當英雄路過的時候,總要有人坐在路邊鼓掌。

如果說巴彥是那個走在大路上的英雄,那麽巴圖就是那個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論名氣和影響力,巴圖確實沒有英如鏑出色。

但這不足以,去定義一個人的 " 成功 " 與 " 失敗 "。

這世間本就是由 90% 的普通人,9% 能小成的人,和最後 1% 能大成的人組成。

我們的孩子,也許也會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他可以學習不拔尖,樣貌不出眾,但隻要他能夠始終保持善良、孝順、正直、勇敢、明亮就已足夠。

成為一個平淡卻幸福的普通人,把日子經營得有滋有味,也是一種成就。

如今,巴圖 31 歲,結婚生子,和妻子一起做著自己的事業,邁向了人生的新階段。

巴彥 23 歲,是冉冉升起的 " 冰球新星 ",未來可期。

父母那輩的糾葛,已經逐漸在他們身上淡出。

童年帶給巴圖的創傷,也許還需要時間的療愈。

歸根結底,命運沒有虧待兩兄弟各自的努力。

一個沒有辜負自己得到的資源,一個沒有坐享其成母親給的一切。

" 同父不同命 " 是事實,可這點缺失,對於已經得到發自內心的愛、具有強大自愈力的孩子來說,真算不得什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