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1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曾經的“中國首善”陳光標,為何不再高調了?

曾經的“中國首善”陳光標,為何不再高調了?

文章來源: 嘈坊 於 2021-09-26 08:07:1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2015年4月7日,曹德旺做客《總裁在線》。

主持人問:還有另外一個中國人,他也到美國做慈善,您知道嗎?

曹德旺:嗬,你說的是陳光標吧?

而曹總的話陳光標沒有聽,時光荏苒,不過一年時間,所說的事也一一在他身上應驗。

2016年9月,《財新周刊》的一篇名為《再看陳光標》的文章,

徹底將他“中國首善”的假麵摘了下來。

在文章裏,陳光標“數罪並罰”,被爆出“倒賣拆遷項目賺差價、慈善資金注水、靠著與大人物的合照騙錢、騙名、騙項目,甚至私自刻用公章”等黑料。

陳光標傻了、呆了、抓耳撓腮,以至於在三天後,他火速安排上了記者發布會。

就所有的問題做了回應,是“首善”還是“首騙”,陳光標第一次將所有故事搬上了台麵。

那時的陳光標,早已沒了往日的自信和篤定。

在2008年之前,陳光標還是一個極具新聞性的慈善人,

他是2008年首批趕到汶川地震災後現場的慈善家,每逢捐款,陳光標必定先通知記者,

相比於其他慈善家的低調,他近乎誇張的行為、怪招頻出的新聞,

讓陳光標一度成為世人津津樂道的“名人故事”,

甚至被人戲稱為“標哥”。

但自從2016年之後,陳光標“消失了”,直到2020年才又有了他的消息。

隻不過這一次卻是回光返照。

曾經那個以上頭條為樂趣、博眼球的“中國首善”被拍倒在曆史的沙灘上,

陳光標的麵具被《財新周刊》以一種近乎“殘忍”的方式取下。

果然,謊言終究會被時間擊破。

讓我們走進陳光標。

01

在安徽與蘇北的交界,有一個地方名叫“泗洪”。

極度貧困,而這便是陳光標的家鄉。

1968年,陳光標降生在江蘇泗洪縣的一個農民家庭裏,

據他所言,陳家相當窮,簡直與少年時期的朱元璋有得一拚。

自打生下以來,直到10歲之前,陳光標的碗裏稀飯都少得可憐,更別說散發香味的肉了,

2歲那年,陳光標碗裏的稀飯才突然多了一點,後來他才得知:

其實家裏有5個孩子,但因為窮,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先後被餓死。

那時,吃得上飯已經是他活下去的唯一願望。

在其他孩子能夠“大搖大擺”地上學,簡樸生活時,陳光標便已開始養活自己。

為了掙夠那1塊8毛錢的學費,年僅10歲的陳光標就已經開始“經商了”。

那時候縣城裏條件也差,十分缺乏自來水,城裏人想要喝水都要去路邊的水攤上買。

而陳光標正是摸到了竅門,挑著兩個小桶從三四十米深的井中提水,

然後走到離家1.5公裏的集鎮上去賣。

在其他水攤還經營“一分一碗,再喝再買”的路數時,陳光標卻搞起了“一分隨便喝”的經營模式。

銷路瞬間暴漲,憑著苦、累,一天就能賺成年人半天的工資:兩三毛錢。

別看這點錢微不足道,卻掙夠了他上學的錢。

當年在他的小水攤,還曾為一位老師免費端上過三碗涼水。

當那位老師執意掏出兩毛錢,鼓勵他好好讀書,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讓他幾次從夢中笑著醒來。

而這段“經商”經曆,也讓陳光標小兒成名,過早的摸清了賺錢的門路:要想賺大錢,就不該計較得失。

這句“不計較得失”似乎也成了他經年之後的鋪墊:為了賺大錢,就要花更多的錢鋪名利路。

賣水賺了錢後,陳光標又開始琢磨新的生意。

15歲那年,他又將目光盯上了“冰棍”,

在那幾年,雪糕生意新奇、利潤高,於是陳光標開始批發雪糕,拿到縣城裏賣。

不過冰棒生意卻“日落西山”,再沒了水攤的銷售成績。

後來陳光標總結自己的失敗經驗時,是這樣說的:不是賣的不好,而是身邊總有一些眼巴巴瞅著雪糕的小孩,自己看著心疼,就主動把雪糕送給他們。

賠錢賺吆喝的陳光標沒能賺多少錢,反而賠了。

之後,他又做起販糧的生意,每到周六日,鄰居總能聽見拖拉機“噠噠”的聲響,一準能猜到這是陳光標又去做買賣了。

一次能掙300塊錢的販糧買賣,讓17歲的陳光標,成為了全鄉第一個“少年萬元戶”。

誰都想不到,那個從小沒吃過飽飯、身高一米六幾的小個子,會如此成功。

結果,還沒等陳光標將這筆錢存起來,一個更大的“教訓”接踵而至。

賺錢之後的他又碰上了一個絕好的機會:與外鄉人合作操持棉鞋生意,這在當年也絕對是鄉裏的獨一份。

而手裏有筆閑錢的陳光標,心勇膽大,一股腦的將手裏的3萬元全部投了出去。

本想狠狠賺一筆的陳光標,在收到貨的那一刻,傻眼了。

那批貨是鞋不假,但鞋底全都是硬紙板糊的,根本賣不出去。

於是陳光標在血淚中上了“人生第一堂課”。

沒了錢、丟了麵子,陳光標在自責中血本無歸。

但也是那一年,陳光標找到了人生中第二個目標:考大學。

結果他還真的考上了南京中醫院學院,變成了含金量極高的大學生。

大學四年過後,陳光標一溜煙的被分配到醫院,當上了醫生。

有人說:“陳家的小兒子真爭氣,老陳家祖墳冒青煙了。”

三代貧農,出了一個大學生,還當上了醫生。

但陳光標卻十分不滿意,直言自己沒上大學生就已經成了“萬元戶”,如今變成了高學曆,卻越混越差。

於是,他果斷辭去了鐵飯碗,在南京尋找“發財大夢”。

02

1995年的夏天,莽撞“下海”的陳光標,白天上街尋找發財機會,晚上則睡在不見天日的地下室裏。

一天在街上“流浪”時,陳光標被一群人吸引了。

這群人圍著一台設備嘰喳不停,不時還傳來驚呼聲。

等到他走近一看,才明白是怎麽一回事:原來這是一台耳穴病探測儀,隻需要把兩個電極夾在耳朵上,就能測出身體上的疾病。

圍觀群眾眾多,這讓陳光標發現了新的商機。

很快,他找來相關方麵的專家們,拿著僅剩的3000元,對儀器進行了簡單的改進。

說到底,就是為儀器夾了一塊顯示屏,於是一台名為:“跨世紀家庭CT機”橫空出世。

為了宣傳這台儀器,陳光標花了15塊錢購置了一床被子、一張涼席,

白天賺錢,晚上就睡在新街口的郵電走廊裏,刷牙洗臉全在公測解決,自此便開始了他的“發財之路”。

於是,他用兩個月的時間,迅速的賺了2萬塊。

有了啟動資金,陳光標開始大展拳腳,成立了自己第一家公司。

在那個保健品還算稀奇、能夠包治百病的年代,售價8000元的“跨世紀家庭CT機”賣的十分好。

一年之後,陳光標拿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0萬。

都說人的欲望無窮無盡,這對於窮怕了的陳光標來說,更是至理名言。

在賺到1000萬之後,他又看中了靈芝產業。

於是信奉“撈偏門、賺大錢”的陳光標開始了第二次“暴利”產業。

他將泰安的靈芝以200元一公斤的低廉價格收購,磨成粉、製成膠囊,以2000元一盒的高價賣出。

如此反複,陳光標又狠賺一筆,賬號裏已經有5000多萬的存款。

而這一次,他不光是賺到了錢,還收名得利。

因為他開發的靈芝膠囊促進了山東泰安的經濟,讓不少藥農富了起來,政府還特地找上門,為他頒發了特殊津貼。

這一年,陳光標剛剛30歲,從貧下中農,到千萬富商,他隻用了13年。

如果故事按部就班地發展下去,想必陳光標雖不會聲名鵲起,但卻可以大有成就。

但壞就壞在他的“高調”。

2008年,汶川地震讓牽動了所有同胞的心,而陳光標就是第一批趕到現場的企業家。

當時,他帶著120名誌願者、60台操作機械奔赴汶川。

“他親自背、抱,抬出了200多人,救活了14人,捐款過億”。

這一善舉讓陳光標一舉成名,入選中央電視台年度經濟人物,從企業家變成了慈善家。

在媒體的高度渲染和曝光下,陳光標成了名人,各種訪談節目、采訪紛紛找上門去。

而沉寂許久、本身低調慣了的陳光標,一時之間再一次嗅到了“商機”。

他利用媒體,豎起了“慈善”的人設,做起了廣告生意,而他便是最大的客戶。

嚐到慈善甜頭的陳光標,開始瘋狂捐款,每一次捐贈他都要提前叫來媒體,活生生將慈善變成了“作秀”。

不僅如此,他還把環衛工人拉來合影,給每個人發高價羽絨服和幾百元現金;

還曾在會議廳內,用3100萬現金,一捆一捆的架起“現金牆”,為的便是方便媒體拍照。

捐款儼然變成了作秀,但陳光標的“謎之操作”還沒有結束。

2011年,陳光標徹底走向了“慈善娛樂化”,這一年也可以成為他的“藝術年”。

他曾在鄧麗君墓前獻唱、身著正裝供記者拍照;

為了宣揚“正能量”,他在“中國無車日”砸了一輛奔馳汽車,更是號召所有員工一起騎自行車。

甚至一度喊話巴菲特與比爾蓋茨,聲稱自己要捐贈所有的個人財產,據陳光標自己所說:十幾年來,自己已經累計向社會捐贈了14億。

在一片驚呼聲中,陳光標的謊言被拆穿了。

在眾多媒體紕漏的資料中顯示,光是2010年,陳光標並未完全履行捐贈承諾,錢財高達3億,甚至有些捐款單位都不存在。

原本大眾對於陳光標的“高調作秀”已經習以為常,但一出“赴美給窮人發錢”的鬧劇,徹底將“中國首善”的外衣扒了個幹淨。

2014年,陳光標在美國紐約富人區高調行善,給流浪漢、賣藝者捐錢,麵值高達100美金。

但來往的人群大多數冷眼相待,而一邊滿臉笑容的陳光標十分尷尬。

沒想到,這件事非但不被美國人讚揚,回到了國內,陳光標更是激怒了群眾。

隨即,一大波黑料席卷了陳光標。

而《財新周刊》更是為陳光標的“高調十幾年”畫上了休止符。

2016年之後,他消失了。

直到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在這時,許久未曾露麵的陳光標再一次帶著1000萬的物資出現在大眾視線內。

當記者詢問他的近況時,陳光標說:“之後又陸陸續續捐款7000多萬,隻不過不想再高調做慈善了。”

當記者再追問時,陳光標又繼續說:“慈善我會一直做下去。”

當種種真相被揭穿,當數十年積攢的人脈一朝散盡、當從“首善”淪為“首騙”,

我想陳光標的內心一定五穀雜陳、一如當年渴望一碗飯的瘦弱小孩。

但陳光標卻是聰明的,在盛世造勢,在低穀隱退。

常言道:“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陳光標傻嗎?未必。

但聰明可能並不是他的目的,或許流芳百世才是他的追求。

隻是,奈何一句:世事無常啊!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中國工程師持旅遊簽入境 對美海關說"來工作" 結果…
日本人組團去老撾嫖幼女,大使館都看不下去了
川普又爆驚人語:在美國出生的壞人也應該趕出去
特朗普看著自己的新肖像畫,忍不住要為自己點讚
知情人稱“南航機長殺傷領導後跳樓身亡”,警方回應

24小時討論排行

美國、越南關稅談好了 川普搶先發文曝稅率
“這麽恨中國,現在是不是回來當間諜了?”
特朗普斥責日本"一直在奪取美國財富",稱將加征高關稅
被視“國運之戰” 中國發力超級計劃 堪比“兩彈一星”
美國正式關閉USAID!盧比奧詳述理由 列4大失敗
示範樣板?美對越20% 越對美0%+開放市場+堵"洗產地"…
馬斯克威脅成立“美國黨” 那是什麽黨?這次認真的?
視頻熱傳:專業團隊砍巨樹 “最後一擊”砸毀了一切…
柴靜: 從官媒的知名記者和"公知"到出走海外的媒體人
印防長突提永久劃界 拋“四步走”計劃 中方冷處理
貝佐斯辣妻以前長這樣!整形醫分析"外貌進化"過程
美澳印日啟動礦產計劃,被視為在抗衡礦產主領導中國
越南吹填南海島礁 擴大8.5平方公裏 現3千米跑道
新加坡前外長:若20年後不得不選邊 新加坡傾向中國
媒體對決川普落敗!CBS母公司支付川普巨額和解
大而美法案是川普的勝利 馬斯克或成最大犧牲品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曾經的“中國首善”陳光標,為何不再高調了?

嘈坊 2021-09-26 08:07:16


2015年4月7日,曹德旺做客《總裁在線》。

主持人問:還有另外一個中國人,他也到美國做慈善,您知道嗎?

曹德旺:嗬,你說的是陳光標吧?

而曹總的話陳光標沒有聽,時光荏苒,不過一年時間,所說的事也一一在他身上應驗。

2016年9月,《財新周刊》的一篇名為《再看陳光標》的文章,

徹底將他“中國首善”的假麵摘了下來。

在文章裏,陳光標“數罪並罰”,被爆出“倒賣拆遷項目賺差價、慈善資金注水、靠著與大人物的合照騙錢、騙名、騙項目,甚至私自刻用公章”等黑料。

陳光標傻了、呆了、抓耳撓腮,以至於在三天後,他火速安排上了記者發布會。

就所有的問題做了回應,是“首善”還是“首騙”,陳光標第一次將所有故事搬上了台麵。

那時的陳光標,早已沒了往日的自信和篤定。

在2008年之前,陳光標還是一個極具新聞性的慈善人,

他是2008年首批趕到汶川地震災後現場的慈善家,每逢捐款,陳光標必定先通知記者,

相比於其他慈善家的低調,他近乎誇張的行為、怪招頻出的新聞,

讓陳光標一度成為世人津津樂道的“名人故事”,

甚至被人戲稱為“標哥”。

但自從2016年之後,陳光標“消失了”,直到2020年才又有了他的消息。

隻不過這一次卻是回光返照。

曾經那個以上頭條為樂趣、博眼球的“中國首善”被拍倒在曆史的沙灘上,

陳光標的麵具被《財新周刊》以一種近乎“殘忍”的方式取下。

果然,謊言終究會被時間擊破。

讓我們走進陳光標。

01

在安徽與蘇北的交界,有一個地方名叫“泗洪”。

極度貧困,而這便是陳光標的家鄉。

1968年,陳光標降生在江蘇泗洪縣的一個農民家庭裏,

據他所言,陳家相當窮,簡直與少年時期的朱元璋有得一拚。

自打生下以來,直到10歲之前,陳光標的碗裏稀飯都少得可憐,更別說散發香味的肉了,

2歲那年,陳光標碗裏的稀飯才突然多了一點,後來他才得知:

其實家裏有5個孩子,但因為窮,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先後被餓死。

那時,吃得上飯已經是他活下去的唯一願望。

在其他孩子能夠“大搖大擺”地上學,簡樸生活時,陳光標便已開始養活自己。

為了掙夠那1塊8毛錢的學費,年僅10歲的陳光標就已經開始“經商了”。

那時候縣城裏條件也差,十分缺乏自來水,城裏人想要喝水都要去路邊的水攤上買。

而陳光標正是摸到了竅門,挑著兩個小桶從三四十米深的井中提水,

然後走到離家1.5公裏的集鎮上去賣。

在其他水攤還經營“一分一碗,再喝再買”的路數時,陳光標卻搞起了“一分隨便喝”的經營模式。

銷路瞬間暴漲,憑著苦、累,一天就能賺成年人半天的工資:兩三毛錢。

別看這點錢微不足道,卻掙夠了他上學的錢。

當年在他的小水攤,還曾為一位老師免費端上過三碗涼水。

當那位老師執意掏出兩毛錢,鼓勵他好好讀書,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讓他幾次從夢中笑著醒來。

而這段“經商”經曆,也讓陳光標小兒成名,過早的摸清了賺錢的門路:要想賺大錢,就不該計較得失。

這句“不計較得失”似乎也成了他經年之後的鋪墊:為了賺大錢,就要花更多的錢鋪名利路。

賣水賺了錢後,陳光標又開始琢磨新的生意。

15歲那年,他又將目光盯上了“冰棍”,

在那幾年,雪糕生意新奇、利潤高,於是陳光標開始批發雪糕,拿到縣城裏賣。

不過冰棒生意卻“日落西山”,再沒了水攤的銷售成績。

後來陳光標總結自己的失敗經驗時,是這樣說的:不是賣的不好,而是身邊總有一些眼巴巴瞅著雪糕的小孩,自己看著心疼,就主動把雪糕送給他們。

賠錢賺吆喝的陳光標沒能賺多少錢,反而賠了。

之後,他又做起販糧的生意,每到周六日,鄰居總能聽見拖拉機“噠噠”的聲響,一準能猜到這是陳光標又去做買賣了。

一次能掙300塊錢的販糧買賣,讓17歲的陳光標,成為了全鄉第一個“少年萬元戶”。

誰都想不到,那個從小沒吃過飽飯、身高一米六幾的小個子,會如此成功。

結果,還沒等陳光標將這筆錢存起來,一個更大的“教訓”接踵而至。

賺錢之後的他又碰上了一個絕好的機會:與外鄉人合作操持棉鞋生意,這在當年也絕對是鄉裏的獨一份。

而手裏有筆閑錢的陳光標,心勇膽大,一股腦的將手裏的3萬元全部投了出去。

本想狠狠賺一筆的陳光標,在收到貨的那一刻,傻眼了。

那批貨是鞋不假,但鞋底全都是硬紙板糊的,根本賣不出去。

於是陳光標在血淚中上了“人生第一堂課”。

沒了錢、丟了麵子,陳光標在自責中血本無歸。

但也是那一年,陳光標找到了人生中第二個目標:考大學。

結果他還真的考上了南京中醫院學院,變成了含金量極高的大學生。

大學四年過後,陳光標一溜煙的被分配到醫院,當上了醫生。

有人說:“陳家的小兒子真爭氣,老陳家祖墳冒青煙了。”

三代貧農,出了一個大學生,還當上了醫生。

但陳光標卻十分不滿意,直言自己沒上大學生就已經成了“萬元戶”,如今變成了高學曆,卻越混越差。

於是,他果斷辭去了鐵飯碗,在南京尋找“發財大夢”。

02

1995年的夏天,莽撞“下海”的陳光標,白天上街尋找發財機會,晚上則睡在不見天日的地下室裏。

一天在街上“流浪”時,陳光標被一群人吸引了。

這群人圍著一台設備嘰喳不停,不時還傳來驚呼聲。

等到他走近一看,才明白是怎麽一回事:原來這是一台耳穴病探測儀,隻需要把兩個電極夾在耳朵上,就能測出身體上的疾病。

圍觀群眾眾多,這讓陳光標發現了新的商機。

很快,他找來相關方麵的專家們,拿著僅剩的3000元,對儀器進行了簡單的改進。

說到底,就是為儀器夾了一塊顯示屏,於是一台名為:“跨世紀家庭CT機”橫空出世。

為了宣傳這台儀器,陳光標花了15塊錢購置了一床被子、一張涼席,

白天賺錢,晚上就睡在新街口的郵電走廊裏,刷牙洗臉全在公測解決,自此便開始了他的“發財之路”。

於是,他用兩個月的時間,迅速的賺了2萬塊。

有了啟動資金,陳光標開始大展拳腳,成立了自己第一家公司。

在那個保健品還算稀奇、能夠包治百病的年代,售價8000元的“跨世紀家庭CT機”賣的十分好。

一年之後,陳光標拿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0萬。

都說人的欲望無窮無盡,這對於窮怕了的陳光標來說,更是至理名言。

在賺到1000萬之後,他又看中了靈芝產業。

於是信奉“撈偏門、賺大錢”的陳光標開始了第二次“暴利”產業。

他將泰安的靈芝以200元一公斤的低廉價格收購,磨成粉、製成膠囊,以2000元一盒的高價賣出。

如此反複,陳光標又狠賺一筆,賬號裏已經有5000多萬的存款。

而這一次,他不光是賺到了錢,還收名得利。

因為他開發的靈芝膠囊促進了山東泰安的經濟,讓不少藥農富了起來,政府還特地找上門,為他頒發了特殊津貼。

這一年,陳光標剛剛30歲,從貧下中農,到千萬富商,他隻用了13年。

如果故事按部就班地發展下去,想必陳光標雖不會聲名鵲起,但卻可以大有成就。

但壞就壞在他的“高調”。

2008年,汶川地震讓牽動了所有同胞的心,而陳光標就是第一批趕到現場的企業家。

當時,他帶著120名誌願者、60台操作機械奔赴汶川。

“他親自背、抱,抬出了200多人,救活了14人,捐款過億”。

這一善舉讓陳光標一舉成名,入選中央電視台年度經濟人物,從企業家變成了慈善家。

在媒體的高度渲染和曝光下,陳光標成了名人,各種訪談節目、采訪紛紛找上門去。

而沉寂許久、本身低調慣了的陳光標,一時之間再一次嗅到了“商機”。

他利用媒體,豎起了“慈善”的人設,做起了廣告生意,而他便是最大的客戶。

嚐到慈善甜頭的陳光標,開始瘋狂捐款,每一次捐贈他都要提前叫來媒體,活生生將慈善變成了“作秀”。

不僅如此,他還把環衛工人拉來合影,給每個人發高價羽絨服和幾百元現金;

還曾在會議廳內,用3100萬現金,一捆一捆的架起“現金牆”,為的便是方便媒體拍照。

捐款儼然變成了作秀,但陳光標的“謎之操作”還沒有結束。

2011年,陳光標徹底走向了“慈善娛樂化”,這一年也可以成為他的“藝術年”。

他曾在鄧麗君墓前獻唱、身著正裝供記者拍照;

為了宣揚“正能量”,他在“中國無車日”砸了一輛奔馳汽車,更是號召所有員工一起騎自行車。

甚至一度喊話巴菲特與比爾蓋茨,聲稱自己要捐贈所有的個人財產,據陳光標自己所說:十幾年來,自己已經累計向社會捐贈了14億。

在一片驚呼聲中,陳光標的謊言被拆穿了。

在眾多媒體紕漏的資料中顯示,光是2010年,陳光標並未完全履行捐贈承諾,錢財高達3億,甚至有些捐款單位都不存在。

原本大眾對於陳光標的“高調作秀”已經習以為常,但一出“赴美給窮人發錢”的鬧劇,徹底將“中國首善”的外衣扒了個幹淨。

2014年,陳光標在美國紐約富人區高調行善,給流浪漢、賣藝者捐錢,麵值高達100美金。

但來往的人群大多數冷眼相待,而一邊滿臉笑容的陳光標十分尷尬。

沒想到,這件事非但不被美國人讚揚,回到了國內,陳光標更是激怒了群眾。

隨即,一大波黑料席卷了陳光標。

而《財新周刊》更是為陳光標的“高調十幾年”畫上了休止符。

2016年之後,他消失了。

直到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在這時,許久未曾露麵的陳光標再一次帶著1000萬的物資出現在大眾視線內。

當記者詢問他的近況時,陳光標說:“之後又陸陸續續捐款7000多萬,隻不過不想再高調做慈善了。”

當記者再追問時,陳光標又繼續說:“慈善我會一直做下去。”

當種種真相被揭穿,當數十年積攢的人脈一朝散盡、當從“首善”淪為“首騙”,

我想陳光標的內心一定五穀雜陳、一如當年渴望一碗飯的瘦弱小孩。

但陳光標卻是聰明的,在盛世造勢,在低穀隱退。

常言道:“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陳光標傻嗎?未必。

但聰明可能並不是他的目的,或許流芳百世才是他的追求。

隻是,奈何一句:世事無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