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中國聚焦半導體自給,是祝福還是詛咒?

中國聚焦半導體自給,是祝福還是詛咒?

文章來源: 上報 於 2020-11-28 19:17:0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中國加大資源進行半導體的投入,吹大整個產業的泡沫之餘,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反而有其負麵的影響。(湯森路透)

近期中國企業頻繁爆雷,其中不乏以國家或是地方政府為後盾的央企或是地方國企,其中最引台灣人注目的當屬清華紫光(UNIS, 紫光股份, 000938.SZ)了。這家在13-5(中國第13個五年計劃)時期,挾中國國家資源出海並購半導體上下遊的國家級投資公司,卻在短短五年間迅速隕落,吸引了世人對中國國家補助成效的目光。乍看之下,從天而降海量資源,對於產業的發展該是如虎添翼才是,卻何以不成氣候?另外以中芯國際(SMIC, 0981.HK/ 688981.SS)這家被中國扶植了20年,但扣除中國官方補助,本業居然仍無法獲利的公司來看,也令人納悶這種情況究竟是個案還是通案?

關於這個問題,英文有個詞組是“bless or curse”(祝福或詛咒),是個類似於中文的福禍相倚的概念。曾聽過有人以此語來解釋這個中國的特殊產業現象,我以為相當貼切,畢竟對這些中國公司來說,國家補助使其不必倚賴市場生存,管理好政治關係比發展本業還更有前景,使其失去專注於主營業務的誘因,是中國這類型計劃式經濟政策的弊病。

然而這種中國式的產業發展,已在許多產業上發生,其實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成效。從煤鐵等原物料產業開始,太陽能及麵板產業都因為中國廠商大舉加入而成一片紅海,也從而建立了中國對此模式的發展信心,也令台灣人聞紅潮色變。我們可以從中觀察出,在較低進入障礙的產業,比如說半導體產業煉中的封裝測試,透過撒幣並購或是進行技術的盜竊,看起來是有其效果的,而內存產業,也的確有可能是下一個此類模式案例。

中國半導體自給的正向因素

平實來看,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仍有些正向的發展要素。從政治體製來看,不可否認中國有其優勢,由於是人治的專製政體,在獨裁者的一聲令下,行政效率是相對民主政體高的。而這點就反應在此次半導體產業發展資金的籌集上,在上一輪的失敗與泡沫後,14-5時期的中國依然在全國籌集310億美金(相當於9,000億新台幣)的資源,來投入半導體自主化的議題,對比13-5時期的210億美金,還有了50%左右的增幅,這雖然不符合市場經濟邏輯,卻也令人為其產出感到詫異。

另一個正向發展要素是中國在AI領域的領先。從下個世代的關鍵發展是AI應用來看,中國在這個半導體自主的出海口上,有了領先的儲備,真的值得其戰略對手感到戒慎恐懼。而這個AI領域的先馳得點,還是要歸功於這個專製獨裁政權對人民掌控的需求,也因此對其人民信息的收集較為深入及全麵,因而在大數據這個AI的沃土的麵向上,取得了相對的優勢。具體的反映便是在金融科技及數字醫療等領域上,舉例而言,螞蟻金服的資損率等數據,相對於PayPal(PYPL.US)便是較為優勝的;另外在武漢肺炎期間,中國也開始使用了健康碼等方式,管控人民的行蹤,可視為中國數字醫療的濫觴。值得一提的是,產業界有認為數字醫療將是下一個半導體產業的大應用,將在2030-2040成為世界上最蓬勃的產業。

中國半導體自主的負向因素很難克服

但就產業特性來說,以目前中國”卡脖子”卡最緊的晶圓製造領域來看,由於具有贏者全拿的特性,會造成領先者會把差距越拉越大。舉例而言,本次14-5預定的投資額310億美金,規模為目前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TSMC, 2330.TW/ TSM.US)2020年度資本支出(160-170億美元)的約莫兩倍,然而中國的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與台積電的差距來到了五年以上,更遑論這310億美金並非全部集中注資於中芯國際了。而台積電用其全球過半市占所產生的現金流,持續不斷地投資先進製程,就連中國傾全國之力也無法彌補此鴻溝,成為了中國脖子越卡越緊的最大主因。

除此之外,晶圓代工的製程太過精密且複雜,彼此間又環環相扣,中國自主化的難度會相較於做終端產品高非常多。晶圓製造的流程多達400-500個步驟,改換一個生產工具或是化學品,從而引起的連鎖反應,的確相當難以掌握。而且在這個行業,影響選擇供貨商的關鍵因素仍然是價格、效能等實質因素,而非國籍。其實不隻是在晶圓代工,整個半導體乃至於終端設備,仍少有民族情緒發揮的空間,否則華為就會效法旅遊業讓陸客不來,而非加價且派專機也一定要取得台積電代工的芯片了,從而以民族情緒進行半導體的自主化,看起來也是行不通的。

另外一點可能是我們前文所提到的”詛咒”的部分:中國加大資源進行半導體的投入,吹大整個產業的泡沫之餘,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反而有其負麵的影響。舉例而言,由於資金取得容易,組建一個小團隊便可以很輕易地獲得200-300萬美元的初始資金,讓公司留人非常困難,更加劇了中國早已存在的半導體人才荒。另外就是麵對各級政府的投入,從而公司經營者的主要精力便投注在經營與各級單位的關係,很難分心於其主營業務上。

最後一點就是中國內需市場,也就是所謂的”內循環”,有著消費力不足的問題。中國芯片的進口量雖占全世界的60%,但隻有25%的終端消費是在中國國內市場,這與其身為”世界工廠”的角色有關,而這也就造成中國雖然經濟體量大,但缺乏產業話語權。這概念就如同鴻海(2317.TW)的營收規模是台積電的好幾倍,但獲利數字完全不成比例,便很難說鴻海相對於台積電是更有價值的公司。中國人均收入低,尚未全麵”脫貧”所造成的消費力不足,即是中國產業無法升級的關鍵。而人均收入低落也同時成為中國發展AI產業的阻礙,比如智能製造這麽個AI應用若全麵普及,將取代大量的勞工,與中方保就業的目標會有很大的扞格。

台灣需專注於技術領先

麵對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挑戰,看到這種傾國家資源的大撒幣,我認為台灣人民是應該提高警覺,但隻要專注於維持技術的持續領先,就沒必要過度地恐慌。畢竟若能維持住技術領先,展業發展的活水便會源源不絕地以營收的形式注入,相對於國家補助,我認為此方式對產業發展將更為健康且正向,而這部分須關注於台美半導體合作MOU所帶來的後續效益。

除此之外,由於目前半導體產業已是台灣產業發展與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嚴防中資滲透及技術竊取,更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Credit Suisse(瑞士信貸)曾出具報告指出,中國相關半導體公司的本益比高達60-80倍,對比台灣普遍在20倍上下來看,台廠有高度被滲透及並購的誘因,值得有關單位多加留意。從而我也認為台灣半導體廠商本益比的提升,在全世界競逐半導體資源的大環境下,可能也是個大概率事件。

※作者為前美係外資投信研究背景,涉略台股、陸股及多重資產等領域,現職為金融科技新創副投資長,並管理”若伊時評”粉絲專頁,以投研的角度跟大家分享對於時事的想法。作者及所屬之公司在撰文當下,已持有本文所提及的台積電(2330.TW)之多方目標及衍生性金融商品,其利益衝突議題請本文讀者知悉。唯本文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讀者請勿單純以本文為依據,請多方涉略後審慎地進行投資決策。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3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這是美國現在最火熱的話題,沒有之一
電競Zeus回應女學生被開除:我沒結婚,她未提有男友
中華田園犬,為何被這些城市拒之門外?
北宋文人都讚歎!北韓金剛山"成功申遺",代表團興奮跪謝
格陵蘭居民懵了:一覺醒來冰山漂到家門口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學者:寄望“二次西安事變”統一台灣
快訊:川普威脅將對俄羅斯征收100%關稅
當一個女生被安上“有損國格”的罪名
特朗普:愛潑斯坦案"沒完沒了",馬斯克:趕緊公布吧
黃奇帆真敢說:中國18家上市車企利潤不如一家豐田
DeepSeek流量下滑,這半年梁文鋒都幹了啥?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6億輛
“未來幾天,美國武器或將大量湧入烏克蘭”
川普開嗆普丁「令人失望」,宣布援烏愛國者飛彈
我必須C位 永不下台!川普參與世俱杯決賽尷尬一幕
詐騙1000萬!中國留學生"挑老人下手",全美50多人受害
牆內媒體:不能因烏克蘭渣男陷入激烈內訌
白宮“重大宣布”終於曝光:特朗普政策“務實”一麵
如果是本國選手睡了外國女孩呢?有損國格?揚我國威?
東莞力挺夜經濟:酒吧娛樂場所營業性演出應批盡批
26歲河北小夥考上加拿大公務員:領導非常客氣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國聚焦半導體自給,是祝福還是詛咒?

上報 2020-11-28 19:17:05


中國加大資源進行半導體的投入,吹大整個產業的泡沫之餘,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反而有其負麵的影響。(湯森路透)

近期中國企業頻繁爆雷,其中不乏以國家或是地方政府為後盾的央企或是地方國企,其中最引台灣人注目的當屬清華紫光(UNIS, 紫光股份, 000938.SZ)了。這家在13-5(中國第13個五年計劃)時期,挾中國國家資源出海並購半導體上下遊的國家級投資公司,卻在短短五年間迅速隕落,吸引了世人對中國國家補助成效的目光。乍看之下,從天而降海量資源,對於產業的發展該是如虎添翼才是,卻何以不成氣候?另外以中芯國際(SMIC, 0981.HK/ 688981.SS)這家被中國扶植了20年,但扣除中國官方補助,本業居然仍無法獲利的公司來看,也令人納悶這種情況究竟是個案還是通案?

關於這個問題,英文有個詞組是“bless or curse”(祝福或詛咒),是個類似於中文的福禍相倚的概念。曾聽過有人以此語來解釋這個中國的特殊產業現象,我以為相當貼切,畢竟對這些中國公司來說,國家補助使其不必倚賴市場生存,管理好政治關係比發展本業還更有前景,使其失去專注於主營業務的誘因,是中國這類型計劃式經濟政策的弊病。

然而這種中國式的產業發展,已在許多產業上發生,其實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成效。從煤鐵等原物料產業開始,太陽能及麵板產業都因為中國廠商大舉加入而成一片紅海,也從而建立了中國對此模式的發展信心,也令台灣人聞紅潮色變。我們可以從中觀察出,在較低進入障礙的產業,比如說半導體產業煉中的封裝測試,透過撒幣並購或是進行技術的盜竊,看起來是有其效果的,而內存產業,也的確有可能是下一個此類模式案例。

中國半導體自給的正向因素

平實來看,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仍有些正向的發展要素。從政治體製來看,不可否認中國有其優勢,由於是人治的專製政體,在獨裁者的一聲令下,行政效率是相對民主政體高的。而這點就反應在此次半導體產業發展資金的籌集上,在上一輪的失敗與泡沫後,14-5時期的中國依然在全國籌集310億美金(相當於9,000億新台幣)的資源,來投入半導體自主化的議題,對比13-5時期的210億美金,還有了50%左右的增幅,這雖然不符合市場經濟邏輯,卻也令人為其產出感到詫異。

另一個正向發展要素是中國在AI領域的領先。從下個世代的關鍵發展是AI應用來看,中國在這個半導體自主的出海口上,有了領先的儲備,真的值得其戰略對手感到戒慎恐懼。而這個AI領域的先馳得點,還是要歸功於這個專製獨裁政權對人民掌控的需求,也因此對其人民信息的收集較為深入及全麵,因而在大數據這個AI的沃土的麵向上,取得了相對的優勢。具體的反映便是在金融科技及數字醫療等領域上,舉例而言,螞蟻金服的資損率等數據,相對於PayPal(PYPL.US)便是較為優勝的;另外在武漢肺炎期間,中國也開始使用了健康碼等方式,管控人民的行蹤,可視為中國數字醫療的濫觴。值得一提的是,產業界有認為數字醫療將是下一個半導體產業的大應用,將在2030-2040成為世界上最蓬勃的產業。

中國半導體自主的負向因素很難克服

但就產業特性來說,以目前中國”卡脖子”卡最緊的晶圓製造領域來看,由於具有贏者全拿的特性,會造成領先者會把差距越拉越大。舉例而言,本次14-5預定的投資額310億美金,規模為目前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TSMC, 2330.TW/ TSM.US)2020年度資本支出(160-170億美元)的約莫兩倍,然而中國的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與台積電的差距來到了五年以上,更遑論這310億美金並非全部集中注資於中芯國際了。而台積電用其全球過半市占所產生的現金流,持續不斷地投資先進製程,就連中國傾全國之力也無法彌補此鴻溝,成為了中國脖子越卡越緊的最大主因。

除此之外,晶圓代工的製程太過精密且複雜,彼此間又環環相扣,中國自主化的難度會相較於做終端產品高非常多。晶圓製造的流程多達400-500個步驟,改換一個生產工具或是化學品,從而引起的連鎖反應,的確相當難以掌握。而且在這個行業,影響選擇供貨商的關鍵因素仍然是價格、效能等實質因素,而非國籍。其實不隻是在晶圓代工,整個半導體乃至於終端設備,仍少有民族情緒發揮的空間,否則華為就會效法旅遊業讓陸客不來,而非加價且派專機也一定要取得台積電代工的芯片了,從而以民族情緒進行半導體的自主化,看起來也是行不通的。

另外一點可能是我們前文所提到的”詛咒”的部分:中國加大資源進行半導體的投入,吹大整個產業的泡沫之餘,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反而有其負麵的影響。舉例而言,由於資金取得容易,組建一個小團隊便可以很輕易地獲得200-300萬美元的初始資金,讓公司留人非常困難,更加劇了中國早已存在的半導體人才荒。另外就是麵對各級政府的投入,從而公司經營者的主要精力便投注在經營與各級單位的關係,很難分心於其主營業務上。

最後一點就是中國內需市場,也就是所謂的”內循環”,有著消費力不足的問題。中國芯片的進口量雖占全世界的60%,但隻有25%的終端消費是在中國國內市場,這與其身為”世界工廠”的角色有關,而這也就造成中國雖然經濟體量大,但缺乏產業話語權。這概念就如同鴻海(2317.TW)的營收規模是台積電的好幾倍,但獲利數字完全不成比例,便很難說鴻海相對於台積電是更有價值的公司。中國人均收入低,尚未全麵”脫貧”所造成的消費力不足,即是中國產業無法升級的關鍵。而人均收入低落也同時成為中國發展AI產業的阻礙,比如智能製造這麽個AI應用若全麵普及,將取代大量的勞工,與中方保就業的目標會有很大的扞格。

台灣需專注於技術領先

麵對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挑戰,看到這種傾國家資源的大撒幣,我認為台灣人民是應該提高警覺,但隻要專注於維持技術的持續領先,就沒必要過度地恐慌。畢竟若能維持住技術領先,展業發展的活水便會源源不絕地以營收的形式注入,相對於國家補助,我認為此方式對產業發展將更為健康且正向,而這部分須關注於台美半導體合作MOU所帶來的後續效益。

除此之外,由於目前半導體產業已是台灣產業發展與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嚴防中資滲透及技術竊取,更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Credit Suisse(瑞士信貸)曾出具報告指出,中國相關半導體公司的本益比高達60-80倍,對比台灣普遍在20倍上下來看,台廠有高度被滲透及並購的誘因,值得有關單位多加留意。從而我也認為台灣半導體廠商本益比的提升,在全世界競逐半導體資源的大環境下,可能也是個大概率事件。

※作者為前美係外資投信研究背景,涉略台股、陸股及多重資產等領域,現職為金融科技新創副投資長,並管理”若伊時評”粉絲專頁,以投研的角度跟大家分享對於時事的想法。作者及所屬之公司在撰文當下,已持有本文所提及的台積電(2330.TW)之多方目標及衍生性金融商品,其利益衝突議題請本文讀者知悉。唯本文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讀者請勿單純以本文為依據,請多方涉略後審慎地進行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