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世界已經變了,近乎全麵的反華陣線正在形成?

世界已經變了,近乎全麵的反華陣線正在形成?

文章來源: 香港01 於 2020-11-25 09:19:4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分析評論撰文:蕭予泉野

「人們總是依賴於過去讓自己愉悅的經驗,但世界已經變了,應該看到過去那些經驗的暫時性和有限性。」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在接受《香港01》專訪時如此分析,他認為,即便拜登(Joe Biden)想要重回過去的政策,修補與盟友的關係,重建美國的國際信譽,但在巨大的現實壓力之下,也隻能做到一半。對於中國而言,在新冠肺炎(COVID-19)為誘因的條件下,世界主要國家正在加速調整與中國的關係,各方麵支持和同情中國的重要國家正在顯著減少。本篇為訪談第二篇。

01:美國大選後,從各方反應來看,歐洲似乎鬆了一口氣,美國「老大哥」終於回歸;印度則有點慌,莫迪(Narendra Modi)顯然更期待特朗普的另一個四年;中國還在觀望,畢竟中美關係的大局還難依託於拜登的上台就輕易改變。拜登上台後,世界地緣格局將會發生怎樣的明顯變化?

時殷弘:其實歐洲並沒有鬆一口氣,歐洲當然希望拜登當選,因為拜登當選之後,美國同北約、歐洲盟友的關係會得到部分修複,但是除此之外,歐洲也沒有過多幻想。世界很多方麵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一定要指出的一點是,拜登不是拜登副總統,拜登當局也不是奧巴馬(Barack Obama)當局。

拜登的優勢,或許就是作為一個「正常」的美國總統,讓盟友可以期待美國「老大哥」的回歸。(Reuters)

可以說,拜登試圖在經濟上和軍事上讓盟友關係回到過去,但也隻能回歸一半。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美國自顧不暇,而且民主黨激進派和共和黨民粹派兩股巨大勢力的牽扯,美國如何能夠回到過去?

回歸一半,這句話適用於美國對歐關係、對日關係、對韓關係、對華關係以及全球治理。美國受到東京、首爾、布魯塞爾等歡迎的局麵已經一去不複返。

再看發展中國家,印度不用說,莫迪肯定有信心,無論拜登還是特朗普上台,美印越來越接近的戰略甚至準軍事同盟關係不會動搖,我不認為莫迪「慌了」。

人們總是偏重於依賴過去那些讓自己愉悅的經驗,但這些經驗有暫時性和侷限性,世界已經變了,即便拜登想有所作為,但都隻能做到一半,因為他遇到的兩大政治勢力製約,恰恰是往兩個相反的方向。

拜登今年的競選戰略,以攻擊特朗普(Donald Trump)破壞美國民主為主要抓手,但與此同時民主黨無法拿出明足夠係統的內外政策綱領,外界能夠看到的,也隻有拜登關於重回世衛組織、巴黎氣候協定等局部政策承諾。這主要是因為,拜登其實沒有辦法直接拿出一個清晰的政策綱領,因為一旦拿出來,會遭到兩派的共同攻擊,在高度撕裂的情況下,提出係統的政策綱領並不現實。

中共十九大之前,我們觀察到有利條件很多,認為世界的總體變化越來越有利於發展中國家、有利於中國。但當前現實顛覆了這個認知,最後我們發現「竟然是這樣」。

中美關係已經惡化到最壞地步,其餘的發達國家,尤其是海洋性發達國家和歐洲大陸國家,近幾個月對中國的譴責和憤怒越來越多。與疫情爆發前相比,中國在國際上政治的孤立程度要更嚴重,中美高科技迅速脫鈎的局麵,猶如冷戰,甚至比冷戰時期還惡劣。

可以說,發達世界正在迅速且全麵的形成一個反華陣線,在各方麵支持和同情中國的重要國家正在顯著減少。

01: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1月17日在出席彭博社創新經濟論壇時被問及這一話題時,回應稱:「沒有多少國家願意加入一個會排除其他國家的聯盟,尤其是一個沒有中國的聯盟。我想這不僅是新加坡和亞洲國家,即使在歐洲,也有一些國家希望與中國做生意。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我覺得這樣更好。」在你看來,拜登真的能促成與西方較全麵的反華統一戰線嗎?最大的變數或者說障礙在哪裏?

時殷弘:李顯龍不是談論這個話題的適當人選,新加坡在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很大,但在安全、國際政治、戰略領域又深度依賴於美國。新加坡是典型的希望儘可能保持不公開在中美之間站隊的代表。

在經濟上,新加坡可以加入《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但在軍事戰略上,新加坡肯定更接近美國,因此要看實際情況。

除了美國之外,發達國家還有海洋性發達國家和歐洲大陸的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它們在戰略和以高科技為內涵的高端經濟上,與美國高度一致。另外,在一係列問題,如新冠肺炎疫情來源、香港、台灣、新疆問題、高科技脫鈎以及軍備控製問題等方麵,也基本與美國一致,有些稍微保持一點距離。把所有這些問題聯繫起來看,可以說,近乎全麵的西方聯合反華陣營正在浮現。

當然,不排除有新加坡這樣的情況,或者有一些中國可以加入合作的領域,如氣候變化等。但以上提到的問題還不夠得出結論嗎?

疫情爆發以來,除了發達國家之外,一些重要的發展中國家,南非、巴西、印尼語中國的關係都有了明顯疏離。新冠肺炎疫情大大增添了世界地區內部的複雜性,可以說,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正在調整與中國的關係。

拜登執政後,因為中國問題現在遠不是美國的頭等大事,他可能一時半會顧不上對華關係,但他肯定不會放棄旁敲側擊地給中國製造一些困難。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5)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我今天被開除了”,小哥在地鐵“發泄式演講”的三分鍾
縣城中產的破產三件套,它排第一
500萬青少年中招,這病已成第三大健康威脅
高溫,熱射病死人,一個拒用衛生巾的女孩
“一問三不知”,特朗普提名的大使遭網民“群嘲”

24小時討論排行

針對台積電美國廠的集體訴訟升級,原告增加至30多人
中國看不下去了! 胡塞接連擊沉2貨輪 耿爽點名停手
胡錫進:大國悲歌,俄羅斯遭新一輪“眾叛親離”
馬克龍宣布法英擬擴組5萬人軍隊 或部署烏前線作戰
萬字對話王成錄:替代安卓,隻是鴻蒙價值的不到5%
“天堂島”總統來中國尋根,在族譜裏看到自己名字
華人接管矽穀!Grok4發布會上馬斯克旁邊華人是誰?
王毅會見魯比奧:希望美方客觀、理性、務實
“天堂島”總統來中國尋根,在族譜裏看到自己名字
FBI、CIA前局長被調查 特朗普:他們必須“付出代價”
貴州女醫生加拿大街頭遇1歲童窒息 2分鍾成功急救
俄羅斯國防部可能放棄修複海軍目前唯一的航母
Meta從蘋果重金挖角華人AI大牛,薪酬超庫克
昆侖石刻真假之謎:當地有牧民稱40年前就曾看見
美國務院:將於明日發出首批解雇通知
湘潭大學投毒案二審開庭:現場過道坐滿人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世界已經變了,近乎全麵的反華陣線正在形成?

香港01 2020-11-25 09:19:43


分析評論撰文:蕭予泉野

「人們總是依賴於過去讓自己愉悅的經驗,但世界已經變了,應該看到過去那些經驗的暫時性和有限性。」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在接受《香港01》專訪時如此分析,他認為,即便拜登(Joe Biden)想要重回過去的政策,修補與盟友的關係,重建美國的國際信譽,但在巨大的現實壓力之下,也隻能做到一半。對於中國而言,在新冠肺炎(COVID-19)為誘因的條件下,世界主要國家正在加速調整與中國的關係,各方麵支持和同情中國的重要國家正在顯著減少。本篇為訪談第二篇。

01:美國大選後,從各方反應來看,歐洲似乎鬆了一口氣,美國「老大哥」終於回歸;印度則有點慌,莫迪(Narendra Modi)顯然更期待特朗普的另一個四年;中國還在觀望,畢竟中美關係的大局還難依託於拜登的上台就輕易改變。拜登上台後,世界地緣格局將會發生怎樣的明顯變化?

時殷弘:其實歐洲並沒有鬆一口氣,歐洲當然希望拜登當選,因為拜登當選之後,美國同北約、歐洲盟友的關係會得到部分修複,但是除此之外,歐洲也沒有過多幻想。世界很多方麵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一定要指出的一點是,拜登不是拜登副總統,拜登當局也不是奧巴馬(Barack Obama)當局。

拜登的優勢,或許就是作為一個「正常」的美國總統,讓盟友可以期待美國「老大哥」的回歸。(Reuters)

可以說,拜登試圖在經濟上和軍事上讓盟友關係回到過去,但也隻能回歸一半。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美國自顧不暇,而且民主黨激進派和共和黨民粹派兩股巨大勢力的牽扯,美國如何能夠回到過去?

回歸一半,這句話適用於美國對歐關係、對日關係、對韓關係、對華關係以及全球治理。美國受到東京、首爾、布魯塞爾等歡迎的局麵已經一去不複返。

再看發展中國家,印度不用說,莫迪肯定有信心,無論拜登還是特朗普上台,美印越來越接近的戰略甚至準軍事同盟關係不會動搖,我不認為莫迪「慌了」。

人們總是偏重於依賴過去那些讓自己愉悅的經驗,但這些經驗有暫時性和侷限性,世界已經變了,即便拜登想有所作為,但都隻能做到一半,因為他遇到的兩大政治勢力製約,恰恰是往兩個相反的方向。

拜登今年的競選戰略,以攻擊特朗普(Donald Trump)破壞美國民主為主要抓手,但與此同時民主黨無法拿出明足夠係統的內外政策綱領,外界能夠看到的,也隻有拜登關於重回世衛組織、巴黎氣候協定等局部政策承諾。這主要是因為,拜登其實沒有辦法直接拿出一個清晰的政策綱領,因為一旦拿出來,會遭到兩派的共同攻擊,在高度撕裂的情況下,提出係統的政策綱領並不現實。

中共十九大之前,我們觀察到有利條件很多,認為世界的總體變化越來越有利於發展中國家、有利於中國。但當前現實顛覆了這個認知,最後我們發現「竟然是這樣」。

中美關係已經惡化到最壞地步,其餘的發達國家,尤其是海洋性發達國家和歐洲大陸國家,近幾個月對中國的譴責和憤怒越來越多。與疫情爆發前相比,中國在國際上政治的孤立程度要更嚴重,中美高科技迅速脫鈎的局麵,猶如冷戰,甚至比冷戰時期還惡劣。

可以說,發達世界正在迅速且全麵的形成一個反華陣線,在各方麵支持和同情中國的重要國家正在顯著減少。

01: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1月17日在出席彭博社創新經濟論壇時被問及這一話題時,回應稱:「沒有多少國家願意加入一個會排除其他國家的聯盟,尤其是一個沒有中國的聯盟。我想這不僅是新加坡和亞洲國家,即使在歐洲,也有一些國家希望與中國做生意。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我覺得這樣更好。」在你看來,拜登真的能促成與西方較全麵的反華統一戰線嗎?最大的變數或者說障礙在哪裏?

時殷弘:李顯龍不是談論這個話題的適當人選,新加坡在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很大,但在安全、國際政治、戰略領域又深度依賴於美國。新加坡是典型的希望儘可能保持不公開在中美之間站隊的代表。

在經濟上,新加坡可以加入《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但在軍事戰略上,新加坡肯定更接近美國,因此要看實際情況。

除了美國之外,發達國家還有海洋性發達國家和歐洲大陸的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它們在戰略和以高科技為內涵的高端經濟上,與美國高度一致。另外,在一係列問題,如新冠肺炎疫情來源、香港、台灣、新疆問題、高科技脫鈎以及軍備控製問題等方麵,也基本與美國一致,有些稍微保持一點距離。把所有這些問題聯繫起來看,可以說,近乎全麵的西方聯合反華陣營正在浮現。

當然,不排除有新加坡這樣的情況,或者有一些中國可以加入合作的領域,如氣候變化等。但以上提到的問題還不夠得出結論嗎?

疫情爆發以來,除了發達國家之外,一些重要的發展中國家,南非、巴西、印尼語中國的關係都有了明顯疏離。新冠肺炎疫情大大增添了世界地區內部的複雜性,可以說,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正在調整與中國的關係。

拜登執政後,因為中國問題現在遠不是美國的頭等大事,他可能一時半會顧不上對華關係,但他肯定不會放棄旁敲側擊地給中國製造一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