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美國本土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遲遲未受控製,一度遭受病毒重創的美軍似乎已經恢複狀態,正在中國周邊地區持續展示著存在感和威懾力。
此時在亞歐大陸東側與太平洋西側,美國已經聚集了三艘現役航空母艦,分別是“裏根”號、“羅斯福”號與“尼米茲”號。這也使得美軍能夠在此地開展了兩次雙航母戰鬥群作戰演練。兵鋒所指,不言自明。
中國海軍似乎也非易與之輩,艦船、軍機一時間動作頻頻,密集組織多場軍事演習,做足了針鋒相對的架勢。值得關注的是,如果加上中國兩艘停靠在軍港的現役航母,目前西太平洋區域已經集中了5艘航母。這可能也是20世紀70年代結束的越南戰爭後,西太平洋區域航母集中數量最多的時候。
那麽,隨著中美軍事博弈加劇,中國周邊未來將會將會演繹出航母對峙的緊張局麵嗎?
中美兩軍針鋒相對
6月21日,“尼米茲”號航母與“羅斯福”號航母開始在菲律賓附近海域演習,演習項目包括防空、海上監視、海上補給、空戰、遠程打擊、協同和其他科目。6月28日“尼米茲”號航母與“裏根”號航母在菲律賓海會師,據美國海軍研究學會網站6月29日報道,兩艘航母就在菲律賓海域進行了一次聯合訓練。
“羅斯福”號航母在2020年3月因來源不明的新冠肺炎疫情被迫停靠關島軍事基地消毒,直至5月21日才得以離開關島,並駛入菲律賓海。該航母於2020年1月開始部署,如今其半年左右的部署時間將盡,在與“尼米茲”號航母聯合演練後,料將離開西太平洋並返回聖迭戈母港。
“裏根”號航母常駐日本橫須賀基地,2020年3月也曾有兩人感染新冠病毒,5月4日便能夠離開橫須賀母港出海試航。
“尼米茲”號航母則是4月27日駛離位於美國太平洋沿岸西北部的布雷默頓海軍基地,進行部署前的海上訓練測試。其在6月21日與羅斯福號於菲律賓海的聯合演習,強勢宣告了該航母在新部署區域的就位。而“尼米茲”號航母與羅斯福號航母的一來一去,無異於一次航母交接,而那次聯合演習則相當於一次交接儀式。
“尼米茲”號航母與“羅斯福”號航母聯合演習時,與停靠在日本橫須賀港的“裏根”號航母共同呈現了三艘航母集中西太平洋的陣勢。2017年11月,美海軍“裏根”號、“羅斯福”號和“尼米茲”號三艘航母就曾在日本海舉行了聲勢浩大的“三航母”演習,那也是自2007年在關島近海進行演習以來,美國時隔10年再次同時派出三艘航母參與軍演。
不過,美軍在西太平洋長期部署三艘航母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美國海外航母基地僅有日本橫須賀航母母港,正在擴建為核動力航母母港的關島與準備用作航母停靠基地的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都尚未正式建成。
而且,三艘航母裏隻有“裏根”號是以此地為部署區域,“羅斯福”號很快便將返回美國本土母港,“尼米茲”號航母的任務是進行環球海上安全行動,西太平洋應該隻是其巡航第一個站點。當然,其在這一站點的停留時間目前尚難確定。
另外,美國在西太平洋維持兩艘航母的難度也不大。雙航母戰鬥群被視為美國海軍應對中等地區威脅時的標準配置。相比由單艘航母為核心的戰鬥群,雙航母戰鬥群不僅擁有更多護航艦艇,提供更全麵有效的防護,而且兩艘航母也為美國海軍提供了更靈活的戰術選擇,可以根據實際威脅情況,調整防空和攻擊任務的戰機比例,也可以讓兩艘航母分別專職承擔攻擊和防空任務,提高運作效率。也就是說,雙航母戰鬥群的攻防效果都會得到大幅增強。
“裏根”號艦長喬治·威科夫(George M.
Wikoff)宣稱:“雙航母行動展示了我們對地區盟友的承諾、我們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快速大規模作戰能力,以及我們準備好應對挑戰支持地區穩定的國際準則的對手。”
目前美軍共有11艘現役航空母艦,而且都是核動力驅動。其中10艘為尼米茲級,1艘為福特級。即便美軍航母戰鬥群每18個月時間裏的部署時間通常隻有6個月左右,但是隨著美國戰略界對中國的愈發重視,以及中美博弈的加劇,在中國周邊加大投注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尼米茲”號航母的全球巡航意味著可以隨時部署在西太平洋。如果關島海軍基地進一步建成航母母港,將更有助於實現第二艘航母的長期駐防。“羅斯福”號航母被疫情重創後,便是停靠在了關島基地並恢複了戰鬥力。可見,關島海軍基地已經擁有了一定的能力以供航母停靠修整。
航母之爭前景可觀
2019年12月17日,中國“山東”號航母在海南三亞某軍港交付海軍,中國正式擁有了兩艘航母。另一艘是2012年9月25日開始服役的“遼寧號”。
不過,中國兩艘航母的戰鬥力與美軍航母相比仍然有比較大的差距,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中國兩艘都還是常規動力驅動,美軍航母已經悉數為核動力驅動;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中國航母入列時間尚短,缺乏實戰經驗。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中國航母無全一戰之力,而戰爭的勝敗更是多方麵原因共同發生作用的結果。
美軍走出疫情後,中美兩軍對峙的頻率明顯大幅提高。不過,擦槍走火乃至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仍然較低,雙方航母交戰更是難以想象。隻是在雙方都擁有航母,而美軍頻頻出動航母示威的情況下,中國方麵也有可能會越來越多地將本國航母調遣出海,以作反擊。
事實上,近期中美雙方的對峙往往起因於美方的主動挑釁,中方則迅速作出了針鋒相對的反應。例如6月29日中國一架戰機現身台灣西南空域,當時恰好有一架美國RC-135U偵察機在附近。就在此前一天,美國海軍P-8A“海神”偵察機現身巴士海峽,其間疑似還有一架P—3C電子偵察機現身;中國方麵則有兩架轟-6轟炸機自東海空域穿越宮古水道空域,來到台灣東部外海空域。
據統計,6月29日是美國軍機連續9天現蹤台灣周邊空域。《中國時報》當月28日更稱,自6月9日派遣C—40運輸機飛越台灣西岸以來,美軍幾乎天天派遣各型偵察機到台灣周邊及南部巴士海峽海域執行任務。相比之下,中國軍機在6月29日的露麵則是當月第11次出現在台灣外圍空域。
除了軍機的針鋒相對,中美兩國在中國周邊的軍事演習似乎也呈現出明顯的針對性。除了6月下旬兩次雙航母戰鬥群的聯合訓練,4月末5月初美軍疫情稍緩,就在中國南海舉行了幾場演習,例如,導彈巡洋艦“邦克山”號、兩棲攻擊艦“美國”號、導彈驅逐艦“巴裏”號與澳大利亞皇家海軍護衛艦進行了一次聯合演習;幾天後,美國海軍“蒙哥馬利”號和“查維斯”號補給艦又進行了一次“演示行動”。
中國軍方則從5月14日起,在唐山港唐港區附近渤海海域舉行長達兩個半月的軍事演習。此次演習尚未結束,中國軍方又在6月28日發布消息稱將於7月1日至5日在西沙群島指定海域舉行軍事訓練。
另外,8月17日至31日美國夏威夷附近將舉行全球最大規模的海軍演習——環太平洋演習。美國海軍已向媒體確認,中國不在受邀名單之內。而在中國方麵,已有消息傳出中國將在8月份於海南島附近南海海域舉行一場以奪取東沙群島為假想目標的登陸演習,屆時將有一艘航母艦隊經過東沙島,最終抵達台灣東南部海域。不過,至今未知“遼寧”號或“山東”號哪一艘航母將會露麵。
隨著中美戰略博弈加劇,兩國在中國周邊海域從事軍事方麵的挑釁與威懾料將越來越多,不排除會出現艦艇、軍機等軍事單位近距離對峙的危險局麵。而作為兩國重量級武器的航母,也會有較多的演繹空間,以各種出場方式展示各自的軍事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中美兩國在中國周邊競相“秀肌肉”對中國未必完全是一件壞事。隻要雙方能夠避免擦槍走火,克製戰爭衝動,中國客觀上將在這種軍事互動中越來越多地展現存在,並將因應中國軍事力量的增長而擴展影響範圍。
美國在西太平洋可以部署的軍事力量相對於周邊國家具有壓倒性優勢。如果中國逐漸形成與之相匹敵的軍事實力,中國周邊的軍事安全形勢就將十分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