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5月再度緊縮華為禁令,讓所有的企業要出貨半導體產品以及相關技術,須經美國政府審查通過,加上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也在早些時間宣布,將赴美設廠,用來生產5奈米製程,預料華為在晶片生產將斷供,市場就期待,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可以承接這任務,但從最近一份資料來看,期望恐怕落空。
隨著陸美科技競爭越演越烈,大陸半導體自主化進程不斷推進,中芯國際也決定返回大陸市場,根據上海證交所6月1日公告將在科創板上市國際招股書來看,中芯國際將籌資200億元人民幣,用來建造14奈米的12晶圓生產線。
不過,中芯國際也提到目前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多邊主義受到衝擊,國際金融市場震盪,特別是陸美經貿摩擦給一些企業的生產經營、市場預期帶來不利影響。
中芯國際表示,公司堅持國際化運營,自覺遵守生產經營活動所涉及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自成立以來合規運營,依法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其中,美國商務部2019 年5 月將若幹大陸公司列入實體清單,並修改直接產品規則(Foreign-Produced Direct Product Rule),導致若幹公司自美國進口的半導體設備與技術,在獲得美國商務部行政許可之前,可能無法用於為若幹客戶的產品進行生產製造。
中芯國際指出,上述修訂規則中,仍然有許多不確定的法律概念,其具體影響的程度,目前尚未能準確評估。在陸美經貿摩擦等相關外部因素,可能導致公司為若幹客戶提供的晶圓代工及相關配套服務受到一定限製。
中芯國際認為,麵臨生產可能受限、訂單減少的局麵,進而對公司的業務發展和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這個「若幹」公司,很明顯示在指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