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兩國國旗(美聯社)
傳北京下令暫停采購美農產品
路透社6月1日援引兩位消息人士報道稱,北京當局要求國企暫停購買美國的大豆和豬肉。其中一名消息人士稱,中國也已經暫停對美國玉米和棉花的大規模購買。
此前,彭博新聞引述未具名消息人士指出,中國下令主要國營企業暫停部份美國農產品采購。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稱,在特朗普上周五做出要取消香港特殊待遇的表態後,中國進口商取消了一萬至兩萬噸的美國豬肉訂單。
中國外交部:"堅決回擊"
當日稍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美國取消香港特別待遇的作法時,批評美國"嚴重幹涉中國內政、破壞中美關係,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趙立堅:"美方任何損害中方利益的言行都將遭到中方堅決回擊。"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稱,假如華盛頓有進一步行動,中國會擴大命令,包括更多美國農業產品。在最糟糕的情況下,北京甚至將取消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分析人士:美中相互叫囂雷聲大、雨點小
美國金融服務機構福四通國際(INTL FCStone)首席大宗商品經濟學家艾倫·蘇德曼(Arlan Suderman)告訴自由亞洲電台,消息傳出後他與上海辦公室分析師們開會評估,認為這隻是"暫時"的情況。
蘇德曼:“中國最終還是會需要這些(美國進口的大豆或豬肉),他們得到足夠供應的選項非常有限。我們的了解是,中國短期內有足夠的供應量,一些正在抵達港口。這讓中國有能力以此(暫停進口)作威脅。我們評估到夏天或稍晚,中國會再次開始采購。”
華盛頓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中國商務和經濟的資深顧問甘思德(Scott Kenndy)也評估,這隻是中國政府針對美國對華為的一係列管製、及周五特朗普對香港談話的一種反應措施,美中兩國都不會放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甘思德:“我不認為中國會輕易地放棄這個協議。他們可以這麽做,但必須要發出六十天的書麵通知。(美中)雙方在五月初開會時,美國說對中國的遵守承諾表示滿意,中國人也說他們仍然想保留這筆交易。”
甘思德提到,特朗普上周五針對中國及香港局勢的談話,隻是展示了一種"態度",並沒有看到很具體的作法。
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已死?
美中兩國在今年一月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同意以2017年數字為基礎,在未來兩年內增加采購三百二十億美元的農產品。
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中國在截至今年5月7日的十周內,購買美國玉米和豬肉的總量比2017年同期水平增加了約七倍,購買美國棉花則增長了兩倍。美國對華大豆出口則比2017年同期增長了約三分之一。
蘇德曼(Arlan Suderman)預估,中國可能因為經濟受到疫情影響,而無法達到采購金額的承諾,但不致於退出協議。
蘇德曼:“(暫停進口美國農產品)隻是中國一種威脅的姿態。他們知道特朗普總統在秋天麵臨選舉,因此打擊他的農業州支持者。”
蘇德曼告訴本台,以這種消息人士放話,且隻對貿易、農產品下手,也顯示中國很謹慎地在評估反製手段。他說,以目前市場的反應看來,市場並不認為特朗普的製裁手段有多糟,而中國想再避免加劇衝突的情況下,做出反製。
香港私募基金太盟集團(PAG Group)的首席執行官和董事長單偉建撰文逐一分析,美國取消香港特殊地位,最終不會影響香港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問題成為美中貿易協議的變數?
甘思德說,美中貿易協議的更大的變數在於特朗普為了展現自己強硬談判家的姿態,索性退出,但可能機率也不高。
甘思德:"對於美國中西部農民來說,要依靠這些出口的增長來幫助他們度過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目前因為疫情受到打擊,也看到國內出現的紛亂,(若貿然退出貿易協議),對某些美國人來說是第三波重擊。"
蘇德曼提到,美國民意對中國新冠疫情處理不滿,及香港問題上漠視人權的作法有一定的共識。特朗普必須發出強硬的聲明,即使"能做得到的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