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柳飄飄
不點開海清的微博,你永遠不會知道別人家的兒子,到底有多蘇!
海清兒子朱泓燁,英文名Daniel,總是被他媽媽喚作“蛋妞”。
別看蛋妞現在才13歲,卻早就活成了言情小說裏的男主標配。
會拉大提琴:
▼
▼
▼
▼
▼
▼
▼
▼
什麽叫做「贏在起跑線」——我媽幹什麽不重要,我已經足夠優秀。
可是海清家的蛋妞,卻幾乎不讓父母多加操心,以至於海清總是時常感慨自己太幸運:
“基本上從沒為孩子的學習苦惱過,感恩天地。”
別人家的父母還在為輔導孩子作業而頭痛,蛋妞卻自律到一心隻有寫作業,對於媽媽關於“玩”的誘惑,絲毫不為所動:
▼
更重要的是,蛋妞的一張小甜嘴也實在是太會說話了吧——
“媽媽,我一會做完作業再陪你玩,你先休息一下”;
“媽媽,你要有耐心,不要對作業有反麵情緒,而且我很快寫完”:
▼
嗚嗚嗚,這到底是什麽神仙寶貝呀!
學習上不讓人操心的蛋妞,生活裏更是令一眾老母親羨慕到眼淚流下來。
別人家的孩子,被父母含在嘴裏捧在手上,而我們蛋妞呢,卻把海清寵成了小朋友。
逢年過節都要給媽媽準備各種禮物:
▼
體貼懂事的蛋妞,在和媽媽一起旅行的十幾天裏,承包了她所有的襪子和T恤,絕不讓她累著:
▼
給總是丟手機的媽媽,親手縫製一個包包:
▼
自己在遊泳比賽中獲得了好成績,不僅不驕傲邀功,卻反過來叮囑媽媽拍戲時不要生病:
▼
你們評評理,這哪裏是在養兒子,這分明是就是拉仇恨嘛!
當然了,除了是個十足的“寵媽狂魔”之外,蛋妞也很愛護同學,每周都會花好幾個小時幫助同學複習功課:
▼
蛋妞你這麽有魅力,自己知道嗎?
蛋妞:我也沒有辦法呀!
▼
徹底愛了,快把車門給我焊死,我宣布我跟蛋妞鎖了!
蛋妞啊,阿姨還可以再等你十年!
但其實,“神仙兒子”也不是生來就有的,兒子這麽棒,其實還得靠家長引導。
除了給蛋妞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外,海清更給到了他愛和自由的教育。
中國式父母一向內斂,幾乎不對孩子表達愛,因為怕孩子驕傲自滿,有時甚至連誇讚都很吝嗇。
可海清不同,蛋妞的每一個小小舉動都被她看在眼裏,誇在明麵上。
翻看海清的微博不難發現,她給了蛋妞很多很多愛。
有一次,蛋妞曾問海清:“當明星是不是一件特別驕傲的事?”
她是這樣回答他的:
“做明星確實是一件讓我驕傲的事,但我更感到驕傲的是,我是丹尼爾的媽媽。”
在蛋妞麵前,海清從來不是一個強勢的媽媽,反而很會示弱。
她不會通過自己天生的「母親」的身份來壓製孩子,而是平等地與他交流,在日常陪伴中建立親密關係,取得孩子的信任與崇拜:
▼
有一種永恒的相處法則就是,當一方強勢,另一方就會弱;當一方弱了,那麽另一方就會強大了。
海清對蛋妞一點都不驕縱不寵溺,再笨重的琴盒也要他自己背:
▼
▼
在海清看來,陪孩子就是單純的陪,孩子想做什麽家長是不能過分插手的。
“他不是我們後半生的延續,他是他新生命的開始。”
▼
她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我帶兒子上遊泳課,所有的爸媽都在岸邊喊加油,就我手裏拿著劇本,一邊看一邊打著電話,一會兒我兒子跑過來,說媽媽我不想遊了,我說你再遊會兒,等媽媽把這段看完。”托爾斯泰說:“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這樣的言傳身教,反倒給蛋妞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蛋妞上書法課,她就陪著親身做示範:
▼
▼
最近的一條微博裏,海清看到努力的蛋妞不禁有感而發:
“別掃了他的興,別當絆腳石”:
▼
她並不看重分數,特長愛好方麵隻要蛋妞自己感興趣,她就全力支持。
她會陪蛋妞看莎士比亞的戲劇:
▼
▼
▼
對海清來說,她需要給蛋妞的,是各種可能性:
▼
▼
那些“神仙”一樣的孩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需要父母足夠的關懷與耐心。
好的父母就像是一座學校,塑造孩子未來。
好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幫助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每一步都走得安心從容。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麽樣,關鍵在父母。”
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站著優秀的父母。
願我們都能做好自己,成為孩子人生路上的擺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