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香港示威高峰期返工有多難?四名BBC記者的親曆

香港示威高峰期返工有多難?四名BBC記者的親曆

文章來源: BBC 於 2019-11-13 14:51:4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香港示威浪潮持續,示威者從本周一開始持續發動罷工,同時以雜物築成路障堵塞各個主要幹道、破壞地鐵車站。地鐵隻能提供有限服務。多家公車公司同時宣佈因為道路情況差劣,暫停大部份服務。在這種情況下,「返工」(上班)成為每一位香港市民必須麵對的挑戰。

三天來,示威者不斷與嚐試拆除路障的警察發生衝突,警方在各衝突現場發射橡皮子彈、催淚彈等驅散示威者,示威者以磚頭和汽油彈還擊。單在周二(11月12日)的衝突中,就有142人被捕。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二批評示威者的行動「極為自私」,認為他們想癱瘓香港,造成一個「香港停擺」的現象。她強調說,如果香港政府因為示威活動停止一些正常活動,就會跌入示威者的「圈套」。然而,香港政府周三仍然宣佈,當地所有中學和小學周四(11月14日)停課,而大學早前已經各自宣佈不同安排。

香港市民擁有車輛的比例並不高,大部份人都依靠當地的公共交通網絡上班或出行,因此示威者堵塞道路和交通係統的行為,對上班族來說是個大問題。許多人需要尋找替代交通工具,擁有車子的人也需要麵對沒完沒了的堵車。

以下是四名BBC記者在道路上經曆的本周典型一天。

「我要上班呀!」

從荃灣到香港島,BBC中文記者雷展程上班的過程從一個簡單的地鐵旅程,變成一場結合鐵路和渡輪的旅程。

荃灣地鐵站,車箱內塞滿了等待列車駛離月台的乘客。其中有一位帶上手術口罩的女士站在列車門旁。每當門要關上時,她都會用腳擋著,不讓門關上。

列車閘門來來回回嚐試關閉了十數次,終於有人忍不住,叫那位女士停止阻擋閘門。「我要上班呀!」他說,並用手把女生從門拉走。車廂內立即傳來另一種聲音,一句在電視劇經常聽到的對白,「放開那個女的!」然後這兩位男士便吵起來,過了十分鍾才有職員把他們請到月台解決這一場衝突。

我沒有跟上,因為這一類的衝突在香港的鐵路最近十分常見。示威者希望透過不合作運動,令港鐵停駛,癱瘓交通,從而達到全民罷工的景象。

二十分鍾後,列車終於開了四個站。怎料列車車長突然宣佈列車停駛,所有乘客需要馬上離開車廂。與數百名乘客離開地鐵站,地麵到處都是收費比平常貴兩倍的小型巴士。昨天10元一位,今天30元一位。在這個時候,大家還是搶著上車。

我最後找到了前往尖沙咀的列車,乘坐橫過維多利亞港的渡輪。從碼頭走到公司,又花了另外的30分鍾。平常一小時的路程,最後花上3小時,幸好我在出門前去了廁所。

對堵路意見兩極

從大埔到香港島,BBC中文記者華安擁有電單車,但仍然受到很大影響。他住在位於香港東北的大埔郊區、距離位於香港島的辦公室約30公裏。

今天封閉的東鐵線火車和吐露港公路,是我們村民前往市區的主要方法和幹道,因此齣行大受影響。

當我離開村口,平日車流不多的鄉間小道已經排滿長長車龍,我騎電單車在車流中穿插,隻見許多司機在漫長的等待中打開車窗抽煙。

我取道香港西邊的元朗區(平時我絶不會選這條線路),穿過深山的隧道前往市區,路途中是一段又一段的車龍。由於網上流傳,示威者在馬路放置鐵釘和其他雜物,以阻礙車輛行駛,不少司機都顯得比平常小心,即使在暢通的路段,亦未有行駛太快。

示威活動為司機帶來不便,然而在我加入了的司機通訊群組,意見依然兩極:有人繼續支持堵路,有人則大肆批評。

「極少數的幸運兒」

從沙田到香港島,出人意料的是,BBC中文記者畢峰的上班耗時比平日短。

我開車前拿出手機檢查一下交通情況:吐露港公路被堵塞,公路以北的交通癱瘓。我住在公路以南的沙田區,剛好避過堵塞,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我開著車前往位於南部的香港島出發,也許是因為吐露港公路堵塞,把車輛都擋在北部,路上的車不多,平日上班時間會塞車的地方今天居然十分暢通。

比平日多的,是路旁等候公車的人。許多地鐵站今天都關閉,市民都唯有尋找那些小量仍然運作的公車,或者看看自己的運氣如何,能否找到那些給乘客開出天價的計程車。

我今天上班的時間比平日快,但我知道,我是那些極少數的幸運兒。

不停開關的地鐵車廂門

從香港島西側到東側,BBC中文記者山海通勤距離比較近,但仍然遇上不少麻煩。

早上9點半鍾的地鐵港島線,因為已經過了早高峰,所以並不擁擠。從香港島西邊坐到東邊,先後要經過香港大學、西營盤(香港中聯辦所在地),中環和金鍾兩個中轉站,以及灣仔(政府總部所在)和銅鑼灣。

每到一站,列車車門不斷關了又開,開了又關,重覆幾十次。於是平常需要20分鍾的路程,被延長到一個半小時。由於列車停滯幾十分鍾依然不出站,乘客漸漸累積,車廂開始變得異常擁擠。稍顯詫異的是,摩肩接踵的車廂裏,卻沒人發出什麽聲音,隻有廣播中不斷用廣東話、英文和普通話向乘客道歉。

有乘客在廣播時拍了視頻發送出去,似乎想向僱主證明自己上班遲到的原因。在金鍾站,車門關閉的時間稍長了一會兒,似乎凖備開動,可惜隨後還是再次打開,一位身著襯衫的年輕上班族,無奈地甩頭,用英文罵出一句髒話,然而他隻作出嘴型,沒有出聲。

查看評論(27)

24小時熱點排行

“我今天被開除了”,小哥在地鐵“發泄式演講”的三分鍾
縣城中產的破產三件套,它排第一
500萬青少年中招,這病已成第三大健康威脅
高溫,熱射病死人,一個拒用衛生巾的女孩
“一問三不知”,特朗普提名的大使遭網民“群嘲”

24小時討論排行

針對台積電美國廠的集體訴訟升級,原告增加至30多人
中國看不下去了! 胡塞接連擊沉2貨輪 耿爽點名停手
胡錫進:大國悲歌,俄羅斯遭新一輪“眾叛親離”
馬克龍宣布法英擬擴組5萬人軍隊 或部署烏前線作戰
萬字對話王成錄:替代安卓,隻是鴻蒙價值的不到5%
“天堂島”總統來中國尋根,在族譜裏看到自己名字
華人接管矽穀!Grok4發布會上馬斯克旁邊華人是誰?
王毅會見魯比奧:希望美方客觀、理性、務實
“天堂島”總統來中國尋根,在族譜裏看到自己名字
FBI、CIA前局長被調查 特朗普:他們必須“付出代價”
貴州女醫生加拿大街頭遇1歲童窒息 2分鍾成功急救
俄羅斯國防部可能放棄修複海軍目前唯一的航母
Meta從蘋果重金挖角華人AI大牛,薪酬超庫克
昆侖石刻真假之謎:當地有牧民稱40年前就曾看見
美國務院:將於明日發出首批解雇通知
湘潭大學投毒案二審開庭:現場過道坐滿人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香港示威高峰期返工有多難?四名BBC記者的親曆

BBC 2019-11-13 14:51:49

香港示威浪潮持續,示威者從本周一開始持續發動罷工,同時以雜物築成路障堵塞各個主要幹道、破壞地鐵車站。地鐵隻能提供有限服務。多家公車公司同時宣佈因為道路情況差劣,暫停大部份服務。在這種情況下,「返工」(上班)成為每一位香港市民必須麵對的挑戰。

三天來,示威者不斷與嚐試拆除路障的警察發生衝突,警方在各衝突現場發射橡皮子彈、催淚彈等驅散示威者,示威者以磚頭和汽油彈還擊。單在周二(11月12日)的衝突中,就有142人被捕。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二批評示威者的行動「極為自私」,認為他們想癱瘓香港,造成一個「香港停擺」的現象。她強調說,如果香港政府因為示威活動停止一些正常活動,就會跌入示威者的「圈套」。然而,香港政府周三仍然宣佈,當地所有中學和小學周四(11月14日)停課,而大學早前已經各自宣佈不同安排。

香港市民擁有車輛的比例並不高,大部份人都依靠當地的公共交通網絡上班或出行,因此示威者堵塞道路和交通係統的行為,對上班族來說是個大問題。許多人需要尋找替代交通工具,擁有車子的人也需要麵對沒完沒了的堵車。

以下是四名BBC記者在道路上經曆的本周典型一天。

「我要上班呀!」

從荃灣到香港島,BBC中文記者雷展程上班的過程從一個簡單的地鐵旅程,變成一場結合鐵路和渡輪的旅程。

荃灣地鐵站,車箱內塞滿了等待列車駛離月台的乘客。其中有一位帶上手術口罩的女士站在列車門旁。每當門要關上時,她都會用腳擋著,不讓門關上。

列車閘門來來回回嚐試關閉了十數次,終於有人忍不住,叫那位女士停止阻擋閘門。「我要上班呀!」他說,並用手把女生從門拉走。車廂內立即傳來另一種聲音,一句在電視劇經常聽到的對白,「放開那個女的!」然後這兩位男士便吵起來,過了十分鍾才有職員把他們請到月台解決這一場衝突。

我沒有跟上,因為這一類的衝突在香港的鐵路最近十分常見。示威者希望透過不合作運動,令港鐵停駛,癱瘓交通,從而達到全民罷工的景象。

二十分鍾後,列車終於開了四個站。怎料列車車長突然宣佈列車停駛,所有乘客需要馬上離開車廂。與數百名乘客離開地鐵站,地麵到處都是收費比平常貴兩倍的小型巴士。昨天10元一位,今天30元一位。在這個時候,大家還是搶著上車。

我最後找到了前往尖沙咀的列車,乘坐橫過維多利亞港的渡輪。從碼頭走到公司,又花了另外的30分鍾。平常一小時的路程,最後花上3小時,幸好我在出門前去了廁所。

對堵路意見兩極

從大埔到香港島,BBC中文記者華安擁有電單車,但仍然受到很大影響。他住在位於香港東北的大埔郊區、距離位於香港島的辦公室約30公裏。

今天封閉的東鐵線火車和吐露港公路,是我們村民前往市區的主要方法和幹道,因此齣行大受影響。

當我離開村口,平日車流不多的鄉間小道已經排滿長長車龍,我騎電單車在車流中穿插,隻見許多司機在漫長的等待中打開車窗抽煙。

我取道香港西邊的元朗區(平時我絶不會選這條線路),穿過深山的隧道前往市區,路途中是一段又一段的車龍。由於網上流傳,示威者在馬路放置鐵釘和其他雜物,以阻礙車輛行駛,不少司機都顯得比平常小心,即使在暢通的路段,亦未有行駛太快。

示威活動為司機帶來不便,然而在我加入了的司機通訊群組,意見依然兩極:有人繼續支持堵路,有人則大肆批評。

「極少數的幸運兒」

從沙田到香港島,出人意料的是,BBC中文記者畢峰的上班耗時比平日短。

我開車前拿出手機檢查一下交通情況:吐露港公路被堵塞,公路以北的交通癱瘓。我住在公路以南的沙田區,剛好避過堵塞,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我開著車前往位於南部的香港島出發,也許是因為吐露港公路堵塞,把車輛都擋在北部,路上的車不多,平日上班時間會塞車的地方今天居然十分暢通。

比平日多的,是路旁等候公車的人。許多地鐵站今天都關閉,市民都唯有尋找那些小量仍然運作的公車,或者看看自己的運氣如何,能否找到那些給乘客開出天價的計程車。

我今天上班的時間比平日快,但我知道,我是那些極少數的幸運兒。

不停開關的地鐵車廂門

從香港島西側到東側,BBC中文記者山海通勤距離比較近,但仍然遇上不少麻煩。

早上9點半鍾的地鐵港島線,因為已經過了早高峰,所以並不擁擠。從香港島西邊坐到東邊,先後要經過香港大學、西營盤(香港中聯辦所在地),中環和金鍾兩個中轉站,以及灣仔(政府總部所在)和銅鑼灣。

每到一站,列車車門不斷關了又開,開了又關,重覆幾十次。於是平常需要20分鍾的路程,被延長到一個半小時。由於列車停滯幾十分鍾依然不出站,乘客漸漸累積,車廂開始變得異常擁擠。稍顯詫異的是,摩肩接踵的車廂裏,卻沒人發出什麽聲音,隻有廣播中不斷用廣東話、英文和普通話向乘客道歉。

有乘客在廣播時拍了視頻發送出去,似乎想向僱主證明自己上班遲到的原因。在金鍾站,車門關閉的時間稍長了一會兒,似乎凖備開動,可惜隨後還是再次打開,一位身著襯衫的年輕上班族,無奈地甩頭,用英文罵出一句髒話,然而他隻作出嘴型,沒有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