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非洲草原上的野生動物,人們會想起矯健的非洲豹,凶猛的獅子,還有沉穩的大象。但這一派令不少人向往的景色,對津巴布韋來說卻是難以承受的重擔。
日前,津巴布韋公園及野生動植物管理局發言人法拉沃(Tinashe Farawo)證實,津巴布韋再向中國和迪拜出售超過90頭大象,以獲得約270萬美元的收入。這一筆資金將用於對其餘大象的保護費用缺口。
Zimbabwe earns N$38 million from elephant exports to China and Dubaihttps://t.co/3wVqxpOiOf pic.twitter.com/J6T5GOxLgS
— nbcnews (@newsonnbc) May 15, 2019
對於陷入經濟困境已久的津巴布韋來說,大象養殖和保護已經是難以承受之重。據津巴布韋旅遊部長姆普富米拉(Priscah Mupfumira)透露的數字,目前其境內共有8.5萬頭大象,但他們隻能養得起5.5萬頭。
據當地媒體報道,2012年至2018年期間,津巴布韋共出口的97頭大象中有93頭出口到中國,4頭出口到迪拜。每頭售價從13500美元到41500美元不等。據非洲新聞台消息,被出售的都是兩到三歲接近成年的大象。
法拉沃表示,津巴布韋國家公園內大象數量激增使管理局陷入困境。“我們相信為了可持續地利用資源,大象們必須為他們自己的生存費用買單。”法拉沃表示。
津巴布韋大象成災,賣給中國和迪拜獲270萬美金
根據津巴布韋旅遊局官方網站的信息,津巴布韋公園及野生動植物管理局監督著國內10個國家公園、9個休閑公園、4個植物園、4個遊獵區和3個禁獵區的相關活動。這些區域統稱為野生生物保護區,占地麵積約為47000平方公裏,相當於國家領土總麵積的12.5%。
根據津巴布韋公園及野生動植物管理局發布的《2015至2020津巴布韋大象管理計劃》,由於數量眾多,大象並沒有被列入“特殊保護動物”清單,但被歸為“具有高經濟價值動物”之列。
實際上,津巴布韋的大象貿易由來已久。據參考消息報道,2017年1月,津巴布韋野生動物局表示,為了緩解大象數量過多的問題,以及籌集野生動物保護資金,津巴布韋向中國出售35頭大象。這些大象被運往北京、上海和杭州的野生動物園。那是津巴布韋首次公開證實向中國出售了野生動物。在那之前,津巴布韋也向南非、美國和歐洲等地出口過大象和其他動物。
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其附錄二允許津巴布韋和博茨瓦納向適宜的目的地出口活體非洲象。津巴布韋是世界上擁有大象數量第二多的國家,僅次於博茨瓦納,接下來是納米比亞、讚比亞和安哥拉。
但津巴布韋的這一做法一直受到國內外動物保護主義者和有關專家詬病。他們認為,捕捉大象可能會破壞象群的社會結構,並且大象在抓捕、運輸以及到達他國後可能因為處理不當等原因而喪命。津巴布韋的野生動物向導安特表示,大象遷移必須以整個族群為單位,例如捕獲幼年大象會對它們造成嚴重的幹擾和情感上的混亂。
還有一部分津巴布韋國內人士、反對派也批評其政府,指責這是在“偷下一代的自然資源”。
針對這些批評聲,津巴布韋政府曾回應稱,一方麵這是為了增加國家收入、帶活經濟;另一方麵是為了緩解國內的生態問題,保護大象。津巴布韋氣候幹旱,為了滿足野生動物們的用水需求,公園不得不在地上鑿洞地下水,而這也需要一大筆費用。將大象賣到其他國家能讓它們獲得資源更豐富的生活環境。
法拉沃提出,目前大象數量已經超過承受範圍,導致人象衝突愈發嚴重。居住在郊區的農民經常抱怨大象侵占他們的農田,摧毀農作物。還有人受到大象攻擊致死。由於經濟貧困,不少人買不起治療因為動物導致受傷的藥物。
也有媒體認為,在津巴布韋人眼裏,大象被當作一項可以變現的資產。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在報道中直言,“如果津巴布韋不能出售象牙,就得賣整頭大象”。
因為象牙,無數的非洲大象就被殺害。上周,在博茨瓦納的卡薩內舉行的大象峰會上,津巴布韋、博茨瓦納、納米比亞和讚比亞四國聯合呼籲要解除象牙貿易禁令,允許他們出售庫存的象牙,為大象保護事業提供資金支持。
1989年,CITES對象牙貿易實施了禁令,至今已30年,期間非洲各象牙大國囤積了大量的象牙儲備。這些象牙主要來自自然死亡的大象和從偷獵者手中查獲的象牙。
津旅遊部長姆普富米拉也表達了對上述象牙貿易禁令的不滿。她表示,那些沒有野生動物的國家,卻決定著應該如何管理這些動物,這是不合理的。“我們坐擁價值3億美元的象牙,本可以出售,獲得的資金可以支持我們的保護計劃,以及支持生活在野生動物地區的社區。”姆普富米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