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肥胖不是你的錯!BBC揭致胖元凶:你被這些商人陰了(視)

肥胖不是你的錯!BBC揭致胖元凶:你被這些商人陰了(視)

文章來源: 元氣網 於 2019-05-11 08:18:4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The Men Who Made us Fat

肥胖在現代社會被認為是恥辱,肥胖總是和懶惰、愚笨、無自製力等負麵形象連結在一起,沒管理好身材被認為是本人的責任,但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在肥胖問題日益嚴重的時代,除了苛責胖子本人,有人找出一個刁鑽的角度來研究肥胖這件事。BBC紀錄片“致胖元凶”(The Men Who Made us Fat)把目標從個人肥胖轉向到群體肥胖,從食品行業發展曆史,追本溯源探討致肥元凶。玉米生產過剩 高果糖漿崛起

時間回溯到美國70年代,當時是尼克森擔任總統,任命厄爾·巴茨為農業部長,他大規模將農場產量提高,以得到便宜的食品價格,但這種作法導致主食之一的玉米生產過剩,過量的玉米隻能采用日本科學技術轉化製成玉米糖漿,這成為糖的第一替代品,作為甜味劑銷售。

高甜玉米糖漿代替糖之後,因為價格低廉,比糖的用量多了很多。當糖的攝入量過高時,肝髒的凝結素就會停止工作,從而不會告訴你的大腦已經吃飽了,於是你會一直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脂肪被視為罪魁禍首 糖成替代品

當時一位營養病理學家安塞爾·凱斯(Ancel Keys)聲稱造成心髒病元凶的是脂肪,這個理論被人們廣泛接受,在食品行業更是如此,使得商家更是無所顧忌地使用糖,消費者不知不覺中攝取過量的糖。

人們對脂肪避之唯恐不及,但去掉脂肪食物變得索然無味,於是製造商用糖取代了脂肪,製造出含多糖的低脂食品,但是低脂帶來的好處會被過量的糖給抹煞。人們仍不知糖的危害,等盈利模式和生活方式定型,想再改變已很難。店家加大食物份量 消費者不知不覺把胃養大

食品業者開始注意到大份量包裝的營銷模式,這是從一間美國電影院開始,電影院經理發現,消費者總會把爆米花吃光光,一桶似乎不夠,但人們似乎不喜歡購買多份食物。

於是經理想出加大爆米花份量並提高一點價格的方法,不管是基於實惠誘因還是真的吃不夠,人們偏好購買大份量食物,而業者多賺的錢比增加食物的成本多很多,從這以後各種大分量食品層出不窮,還衍生出了套餐搭配,人們就在不知不覺中吃的越來越多。

人們總以為肥胖是因缺乏運動,但研究發現事實剛好相反,研究指孩童的活動水平並不比30年前低,會胖的原因是因吃進太多加工食品,而且吃得量也過多。把食物二分法 被“健康”光環誤導

專家指很多人把食物二分法,認為是健康的食物就會肆無忌憚地吃。現在很多食品會打著“健康”取向,像是有機、無麩質、加入水果和纖維等等,人們看到這些字眼總以為低卡便吃更多,但其實這些東西提供的熱量並不少於一般食品,甚至飽和脂肪更高。

隻要是精製加工的食品,無論如何都逃不掉糖,也逃不掉熱量。這些所謂的有機食物不僅沒讓我們變瘦,反而讓我們越來越胖。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香港大火疑人禍?工人竹棚架旁吸煙畫麵瘋傳
一文讀懂穀歌TPU:英偉達暴跌跟它有關
一代中國鞋王,是怎麽走到破產注銷這一步的
誰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中國嗎?




24小時討論排行

特朗普“電話教導”高市早苗內容被披露 日本尬極了
川普要高市"別刺激北京"?日本當局火速駁斥:不實報導
華盛頓槍擊案嫌疑人曾在阿富汗與美軍合作 在等綠卡
美俄代表密談錄音泄露,誰幹的?
歐盟外長:應限製俄軍規模和軍費
美國白宮槍擊凶嫌是阿富汗移民!川普怒:絕不容忍
紐約時報:中日外交爭端讓高市早苗獲得政治優勢
普京:若烏撤離其目前控製地區 俄將停止武裝行動
賴清德稱中國目標2027武統,宣布高額國防特別預算
竹棚架:香港標誌性符號及其背後的安全隱憂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創新高 專家:2026年或回6字頭
美媒曝德秘密對俄作戰計劃 長達1200頁 涉80萬士兵
特朗普:不邀請南非參加明年G20峰會
香港大埔火災,或揭露了高層小區最大的危險
大埔火警已致55死:63年來最嚴重,警拘三工程人員
中日爭端中,台灣人吃日料對高市早苗表達支持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肥胖不是你的錯!BBC揭致胖元凶:你被這些商人陰了(視)

元氣網 2019-05-11 08:18:46



The Men Who Made us Fat

肥胖在現代社會被認為是恥辱,肥胖總是和懶惰、愚笨、無自製力等負麵形象連結在一起,沒管理好身材被認為是本人的責任,但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在肥胖問題日益嚴重的時代,除了苛責胖子本人,有人找出一個刁鑽的角度來研究肥胖這件事。BBC紀錄片“致胖元凶”(The Men Who Made us Fat)把目標從個人肥胖轉向到群體肥胖,從食品行業發展曆史,追本溯源探討致肥元凶。玉米生產過剩 高果糖漿崛起

時間回溯到美國70年代,當時是尼克森擔任總統,任命厄爾·巴茨為農業部長,他大規模將農場產量提高,以得到便宜的食品價格,但這種作法導致主食之一的玉米生產過剩,過量的玉米隻能采用日本科學技術轉化製成玉米糖漿,這成為糖的第一替代品,作為甜味劑銷售。

高甜玉米糖漿代替糖之後,因為價格低廉,比糖的用量多了很多。當糖的攝入量過高時,肝髒的凝結素就會停止工作,從而不會告訴你的大腦已經吃飽了,於是你會一直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脂肪被視為罪魁禍首 糖成替代品

當時一位營養病理學家安塞爾·凱斯(Ancel Keys)聲稱造成心髒病元凶的是脂肪,這個理論被人們廣泛接受,在食品行業更是如此,使得商家更是無所顧忌地使用糖,消費者不知不覺中攝取過量的糖。

人們對脂肪避之唯恐不及,但去掉脂肪食物變得索然無味,於是製造商用糖取代了脂肪,製造出含多糖的低脂食品,但是低脂帶來的好處會被過量的糖給抹煞。人們仍不知糖的危害,等盈利模式和生活方式定型,想再改變已很難。店家加大食物份量 消費者不知不覺把胃養大

食品業者開始注意到大份量包裝的營銷模式,這是從一間美國電影院開始,電影院經理發現,消費者總會把爆米花吃光光,一桶似乎不夠,但人們似乎不喜歡購買多份食物。

於是經理想出加大爆米花份量並提高一點價格的方法,不管是基於實惠誘因還是真的吃不夠,人們偏好購買大份量食物,而業者多賺的錢比增加食物的成本多很多,從這以後各種大分量食品層出不窮,還衍生出了套餐搭配,人們就在不知不覺中吃的越來越多。

人們總以為肥胖是因缺乏運動,但研究發現事實剛好相反,研究指孩童的活動水平並不比30年前低,會胖的原因是因吃進太多加工食品,而且吃得量也過多。把食物二分法 被“健康”光環誤導

專家指很多人把食物二分法,認為是健康的食物就會肆無忌憚地吃。現在很多食品會打著“健康”取向,像是有機、無麩質、加入水果和纖維等等,人們看到這些字眼總以為低卡便吃更多,但其實這些東西提供的熱量並不少於一般食品,甚至飽和脂肪更高。

隻要是精製加工的食品,無論如何都逃不掉糖,也逃不掉熱量。這些所謂的有機食物不僅沒讓我們變瘦,反而讓我們越來越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