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蘋果無線耳機或致癌?全球250名科學家聯名抵製

蘋果無線耳機或致癌?全球250名科學家聯名抵製

文章來源: 外事兒 於 2019-03-14 17:29:0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如今,耳機已經成為年輕人出行的標配,它已不僅是個娛樂載體,還是社恐患者的避難工具,更是潮人的時尚單品。

圖 / wiki

近日,美國自媒體平台Medium上出現一篇熱搜文章《Airpods和其他藍牙耳機安全嗎?》,文中稱來自全球40個國家的250名科學家向世界衛生組織聯名發函,警告包括蘋果Airpods在內的無線耳機會有健康風險,可能致癌。

隨後,美國多家媒體報道此事,引發無線耳機一族的恐慌,現在大眾聽“癌”色變。

使用無線耳機真的有致癌風險?

辟謠!

《Airpods和其他藍牙耳機安全嗎?》一文引用科羅拉大學生物學教授菲利普斯的說法稱,無線耳機對人體造成健康威脅,因為它們被放置於耳道中,使頭部組織暴露在相對較高的射頻輻射下。

射頻輻射(RFR)是非電離輻射的一部分,頻率在100kHz~300GHz的電磁輻射。

文章還指出菲利普斯不是唯一一個擔心無線耳機引發健康風險的科學家,全球250名科學家對無線耳機持有同樣疑慮,他們認為此類藍牙設備造成的影響包括增加患癌風險、損害生殖係統和遺傳基因。

美媒Quartz 13日發文辟謠,稱沒有科學家簽署任何文件特別警告無線耳機有健康風險。

事實是這樣的。網絡上相傳的250名科學家簽署的請願書早在2015年就發布了,並於今年1月進行了最近一次更新。請願書是對“非電離電磁輻射”的潛在風險表達擔憂,包括手機在內的大部分無線設備都會產生這種輻射,當然無線耳機也在其列。

所以說,請願書是存在的,但是科學家的擔憂絕不隻是針對無線耳機,而無線耳機致癌更是誇大其辭。

蘋果公司過去也曾回應,表示Airpods已通過測試,符合現有安全規定。

無線設備致癌嗎?

250名科學家聯名簽署的請願書提出了無線設備的健康風險,那麽使用手機和無線耳機會對健康造成多大影響?

據《紐約時報》,去年2月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毒理學規劃處發布兩項權威研究,指出癌症和手機輻射相關,但是風險比較小。

他們的實驗讓大鼠和小鼠接受高劑量射頻輻射,即手機釋放的那種輻射。結果顯示,6%的雄性老鼠的心髒生出一種稱為神經鞘瘤的癌症。

另外,研究還發現,智能手機和其他無線設備在連接網絡和傳輸信息時,會發出少量低頻微波輻射,達到高劑量時也會導致健康問題。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發表了一份聲明,稱其尊重毒理學規劃處的研究,並對其他很多有關手機安全的研究進行了檢查,“沒有發現充分的證據表明,暴露在當前的射頻極限或以下會對人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FDA設備和輻射健康中心主任傑弗裏·舒連說,即使絕大部分成年人每天頻繁使用手機,我們也沒有看到腦瘤等病例的增加。

不過,毒理學規劃處科學家布赫(John Bucher)提醒,要減少手機使用時間,避免在信號微弱時打電話,因為手機進行信號連接時會釋放更多輻射。

據美媒Quartz,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流行病學教授海費茨(Leeka Kheifets)表示,相比手機,無線耳機產生的輻射影響顯然更小,因為手機需要和信號塔連接信號,而無線耳機隻是短距離和智能手機連接。

美國華盛頓大學生物化學教授帕爾(Martin Pall)說,人們不僅應該關注無線設備產生輻射的功率,還應該關注它的脈衝,然而目前為止相關研究很少。

耳機真正的危害

世界衛生組織(WHO)上個月發布數據,目前全球約有11億年輕人(12~35歲)因個人音頻設備音量過大而麵臨不可逆的聽力損失。

很多年輕人每天長時間戴耳機,可能麵臨“未老先聾”。尤其是無線耳機風靡之後,它的便利性讓更多人增加了耳機使用時間。

根據WHO 2015年的建議,暴露在85分貝以上8小時或100分貝以上15分鍾都是不安全的。安全的聽力取決於聲音的強度、時長和頻率。

據美媒NPR ,?目前還沒有針對耳機聽力損傷的具體研究,可知的是,耳機音量最好置於85分貝之下。

美國《消費者報告》援引哈佛醫學院馬薩諸塞州眼耳聽力學主任凱文·弗蘭克的建議稱,如果是在安靜的環境中聽音樂,耳機的類型或許沒那麽重要,但如果是在很吵的地方,降噪耳機,包括入耳式與頭戴式,則可以減少滲入耳中的外部噪音,這可能是保護聽力的辦法。

年輕人在擔心脫發的同時,可以關心一下自己的聽力。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5)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7年過去了,今年大家誰還敢取笑川普
北京首都機場:一男子繞著飛機狂奔 被裝約束袋抬走
川普發驚人之言 終於發揮正麵影響 澤連斯基:重大轉變
台女在英國遭圍毆:對方往死裡打 當地人冷眼旁觀
“司馬南們”,還在美國瘋狂買房




24小時討論排行

放棄WTO特殊待遇,中國:充分彰顯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川普施政亂糟糟還獲廣大支持 正視他背後的力量吧
川普聯大演說批開放邊境:你們正在“淪入地獄”
美6成核潛艇埋伏中國周邊!水下難偵測 隨時應對…
馬克龍與特朗普談加沙衝突:解散哈馬斯行不通
美中學生均分創新低 華人父母震怒:就這教育水平?
“3×8”還是“8×3”?一道小學數學題,網友吵翻了
川普聯大開砲:聯合國隻會空談 “氣候變遷是騙局”
川普又讓MAGA們失望?對H-1B簽證收年費是烏龍
川普稱止痛藥增胎兒自閉症風險,世衛歐盟紛駁斥:無證據
“中國為何偏愛戰爭?”韓劇台詞激怒中國網友
走線男被ICE關押 焦慮症失控 父願自掏機票求速遣返
H-1B簽證費大增 印部長率談判團隊 尋求放寬限製
網紅賽道容不下戶晨風 他的“八大觀點”你認同嗎?
BBC:官方通報於朦朧墜樓案後 民眾為何繼續質疑?
特朗普聯合國演講:六年前聽眾大笑,但今年陷入沉默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蘋果無線耳機或致癌?全球250名科學家聯名抵製

外事兒 2019-03-14 17:29:05

如今,耳機已經成為年輕人出行的標配,它已不僅是個娛樂載體,還是社恐患者的避難工具,更是潮人的時尚單品。

圖 / wiki

近日,美國自媒體平台Medium上出現一篇熱搜文章《Airpods和其他藍牙耳機安全嗎?》,文中稱來自全球40個國家的250名科學家向世界衛生組織聯名發函,警告包括蘋果Airpods在內的無線耳機會有健康風險,可能致癌。

隨後,美國多家媒體報道此事,引發無線耳機一族的恐慌,現在大眾聽“癌”色變。

使用無線耳機真的有致癌風險?

辟謠!

《Airpods和其他藍牙耳機安全嗎?》一文引用科羅拉大學生物學教授菲利普斯的說法稱,無線耳機對人體造成健康威脅,因為它們被放置於耳道中,使頭部組織暴露在相對較高的射頻輻射下。

射頻輻射(RFR)是非電離輻射的一部分,頻率在100kHz~300GHz的電磁輻射。

文章還指出菲利普斯不是唯一一個擔心無線耳機引發健康風險的科學家,全球250名科學家對無線耳機持有同樣疑慮,他們認為此類藍牙設備造成的影響包括增加患癌風險、損害生殖係統和遺傳基因。

美媒Quartz 13日發文辟謠,稱沒有科學家簽署任何文件特別警告無線耳機有健康風險。

事實是這樣的。網絡上相傳的250名科學家簽署的請願書早在2015年就發布了,並於今年1月進行了最近一次更新。請願書是對“非電離電磁輻射”的潛在風險表達擔憂,包括手機在內的大部分無線設備都會產生這種輻射,當然無線耳機也在其列。

所以說,請願書是存在的,但是科學家的擔憂絕不隻是針對無線耳機,而無線耳機致癌更是誇大其辭。

蘋果公司過去也曾回應,表示Airpods已通過測試,符合現有安全規定。

無線設備致癌嗎?

250名科學家聯名簽署的請願書提出了無線設備的健康風險,那麽使用手機和無線耳機會對健康造成多大影響?

據《紐約時報》,去年2月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毒理學規劃處發布兩項權威研究,指出癌症和手機輻射相關,但是風險比較小。

他們的實驗讓大鼠和小鼠接受高劑量射頻輻射,即手機釋放的那種輻射。結果顯示,6%的雄性老鼠的心髒生出一種稱為神經鞘瘤的癌症。

另外,研究還發現,智能手機和其他無線設備在連接網絡和傳輸信息時,會發出少量低頻微波輻射,達到高劑量時也會導致健康問題。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發表了一份聲明,稱其尊重毒理學規劃處的研究,並對其他很多有關手機安全的研究進行了檢查,“沒有發現充分的證據表明,暴露在當前的射頻極限或以下會對人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FDA設備和輻射健康中心主任傑弗裏·舒連說,即使絕大部分成年人每天頻繁使用手機,我們也沒有看到腦瘤等病例的增加。

不過,毒理學規劃處科學家布赫(John Bucher)提醒,要減少手機使用時間,避免在信號微弱時打電話,因為手機進行信號連接時會釋放更多輻射。

據美媒Quartz,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流行病學教授海費茨(Leeka Kheifets)表示,相比手機,無線耳機產生的輻射影響顯然更小,因為手機需要和信號塔連接信號,而無線耳機隻是短距離和智能手機連接。

美國華盛頓大學生物化學教授帕爾(Martin Pall)說,人們不僅應該關注無線設備產生輻射的功率,還應該關注它的脈衝,然而目前為止相關研究很少。

耳機真正的危害

世界衛生組織(WHO)上個月發布數據,目前全球約有11億年輕人(12~35歲)因個人音頻設備音量過大而麵臨不可逆的聽力損失。

很多年輕人每天長時間戴耳機,可能麵臨“未老先聾”。尤其是無線耳機風靡之後,它的便利性讓更多人增加了耳機使用時間。

根據WHO 2015年的建議,暴露在85分貝以上8小時或100分貝以上15分鍾都是不安全的。安全的聽力取決於聲音的強度、時長和頻率。

據美媒NPR ,?目前還沒有針對耳機聽力損傷的具體研究,可知的是,耳機音量最好置於85分貝之下。

美國《消費者報告》援引哈佛醫學院馬薩諸塞州眼耳聽力學主任凱文·弗蘭克的建議稱,如果是在安靜的環境中聽音樂,耳機的類型或許沒那麽重要,但如果是在很吵的地方,降噪耳機,包括入耳式與頭戴式,則可以減少滲入耳中的外部噪音,這可能是保護聽力的辦法。

年輕人在擔心脫發的同時,可以關心一下自己的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