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有一種傷害叫:“我給你帶了點旅遊紀念品”)
在外旅遊,除了交通安全、強迫購物、景區擁擠,還特別容易受到來自旅遊紀念品的傷害。
在蘇州買了一頂草帽,到武漢發現同款,於是和店家說是這裏買的帽子,想換一個顏色,店家二話不說就給換了。到了廈門,如法炮製,又換了一頂顏色不同的帽子。
同樣一塊真絲繡花手帕,真不真絲不知道,隻知道在蘇州叫“蘇繡”,在四川叫“蜀繡”,在江西成了“贛繡”,而且一看就是電腦繡的。
到處都是雷同的香包、掛鏈、手鐲……能在鑰匙扣上簡單粗暴地印上景區的圖案都已經算是走心了好嗎。
每個旅遊城市都有一條專門用來騙外地人的街。以老街的名義,打著文藝的旗號,千篇一律地賣著從同樣的地方批發來的工藝品。
這個神奇的地方叫義烏。諸多小商品在這裏生產、加工、出貨,商販采購後運送全國各大旅遊景點售賣。這是眾人皆知的秘密。
所以全國各處的旅遊紀念品基本都一個樣。
樣式雷同還不算,質量也是驚人的粗糙。更別提黑心商家賣的假冒偽劣。
鳳凰的銀鐲褪色變黃銅,秦皇島的塑料珍珠掉了皮,10塊錢在香格裏拉買了一雙犛牛骨筷子,打開後被劣質塑料味嗆出三裏地。在重慶“茶山竹海”穿著竹子人字拖,格嘰格嘰走了倆小時,人字還在,拖沒了。
從西安扛了一整個鞋盒大的泥巴燒的兵馬俑,13個小時火車搬回北京,擺在書櫃上瞬間空氣凝重,而且在半年內一個接一個地碎掉了?
而且不論多麽謹慎,人生總會遇到幾個賣玉的影帝。
老劇情:老板恰好跟旅遊團是老鄉,恰好今天有喜,不是老婆生了雙胞胎就是八十歲老母慶生,全場翡翠一折起,在坐的各位有福了是不是?
新劇本:老板一出場就掏心窩:我們有原則,不掙老鄉的錢。告訴你們一個秘密。這塊標價2000元的玉,貨號00584,真實價格是貨號,584元。
大家恍然大悟,也動了心,這麽仗義的老板,還不趁機買些首飾回去哄哄老婆?於是紛紛掏錢。老板推來推去,最後豪爽一揮手:好吧,你們非要買,我今天豁出去了,再給大家打個88折!
圖片來源:電影截圖
2017年三月,雲南出台“史上最嚴”旅遊整治措施。其中有一條就是嚴厲打擊購物商店虛假宣傳、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不正當商業行為。
旅遊回家,你會盯著大理古城那條民族風大花或碎花長裙發呆,甩給跳廣場舞的老媽都被嫌棄。
也會捧著三亞的椰子殼或貝殼的工藝品直發愁,擺出來覺得醜,收起來太占地,為啥不用它裝一下當初掏錢時候自己腦殼裏進的水?
國內受傷害,國外找安慰?千萬別期待在國外就一定能買到做工精良、別具一格的紀念品。不負責任的人哪兒都有,偷懶這件事也一樣。
況且眾多國外旅遊紀念品都有一顆火紅的中國心。德國新天鵝堡買到廣州紡織的花布,阿姆斯特丹大街隨處可見國內製造的木鞋,好奇地拿起一個丹麥陶瓷碗,碗底赫然寫著熟悉的“Made in China”。
這些瞬間讓你在陌生的街頭熱淚盈眶,沒走遠,咱又回家啦!
中國製造沒毛病,但我為啥要千裏迢迢跑去外國,吭哧吭哧背回一堆毫無特色的東西?
聰明人胸有成竹:我在國外什麽紀念品都不買,隻是每到一座城市就挑一枚冰箱貼,夠有意義吧?
直到他看了這個想打人:
圖片來源:淘寶頁麵截圖
五大洲六大洋,某寶分分鍾保證你一次性集滿全世界各大著名景點,不用跑世界,隻需跑去樓下拿個快遞。還包郵哦親。
從此知趣又學乖,旅遊前先去網上買一大包給同事朋友分發的特產零食小禮物。人還沒出發,特產都已經送到了。
什麽樣的紀念品會讓你想買?
除去質量太差、價格虛高、坑蒙拐騙這些最基本的問題,大多數紀念品毫無亮點,很難戳心。說到底,旅遊紀念品的品質根本沒有跟上旅遊業蓬勃發展。
名人故居裏那些浩然正氣的紀念品,講真,你會買嗎?
旅遊紀念品本質上是一種文化設計。做不出創意的紀念品,並非當地文化不夠多,而是人對文化的挖掘不夠深。
美國管理學大師托馬斯·彼得斯曾說過:“要麽創新,要麽死亡。”
中外不少博物館在開發IP這方麵先行一步。好的商家會引導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優秀的文創產品也會吸引觀眾更關注藏品本身。
腦洞越大越有趣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把名畫裏的首飾“拿”到現實中做成真實的飾品,讓女性戴上名畫中的項鏈。
“你的色號是?” “紫禁城宮牆紅!”
建議故宮也不妨進軍彩妝界,讓國際大牌看看真正的中國風是什麽,別瞎整狗年粉餅了。
蘇州博物館把“鎮館之寶”五代秘色瓷蓮花碗做成了抹茶曲奇;四川三星堆推出了古蜀麵具餅幹;陝西曆史博物館的文物係列餅幹更是不重樣:西漢皇後之璽玉印、漢代長樂未央瓦當、唐代開元通寶貨幣、盛唐時期的著名銀器舞馬銜杯銀壺。
梵高博物館出品的薯片,靈感來自於梵高的畫作《吃土豆的人》。
把枯燥的文物做成好吃的,遠比冷冰冰地擺在桌上的複刻品更討喜。
用起來才有生命力
五脊六獸和刻度尺的結合自然又妥帖、這才紀念品的正確打開方式。
擺件注定隻能供人觀賞,唯有把傳統文化移植到生活中,才能有最長久的生命力。
比薩三腳架包、故宮傘、紅酒塞,這些家夥是夠實用,美觀嘛……見仁見智。
再說說非物質遺產工藝品,估計沒幾個人會感興趣,這聽起來龐大又嚴肅的話題,從來和我們的生活沒多大關係。
比如雲南織染工藝草木染,如今依然使用純天然或用植物來染出來的布料,完整地保留草木染的技術,但並不一定采用古老的紋樣,而是聘請年輕的設計師來進行創新。
“能把它做成什麽樣,是我們每一代人的能耐。”美觀、實用、有文化有價值的東西終究會討人喜歡。
一件元素開發到底
圍繞一件“明星藏品”進行係列開發也是好主意。單說大英博物館用“鎮館之寶”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相關的文創產品就包括拚圖、筆記本、筆、錢包、卡套、電腦包、鼠標墊、U盤、T恤、領帶、傘、行李箱等等。
基本上平時你會用到的,都可以在這塊石碑上尋蹤覓影。
如隻擷取元素,不妨看看東京國立博物館的的 “陶俑襪”。
他們起初也是走展品複製的老路,在考慮推出“更易被接受的商品”時,博物館注意到了這兩尊表情單純的陶俑。
為避免同事朋友又給你帶了鮮豔而劣質的伴手禮,你可悄悄暗示一句:隻帶好吃的,就行啦!
不用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