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1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實際上,美國已經對中國宣戰了(圖)

實際上,美國已經對中國宣戰了

文章來源: 北美智權報 於 2018-10-21 13:47:5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1938年,英國首相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主張對德國實施"綏靖政策",用外國的權益、領土或資源,來換取國際間一時的和平,當時的英國另一位政治家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認為,"英國和法國麵對戰爭與屈辱,雖然他們選擇屈辱,但屈辱過後,他們還是得麵對戰爭(Britain and France had to choose between war and dishonour. They chose dishonour. They will have war.)",1940年,已經成為首相的邱吉爾,發表了《少數人·The Few》的演說,那一年,英國對軸心國全麵宣戰。



76年後,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結束執政,麵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全球的強勢外交和軍事擴張,美國現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選擇和前任走大不同的路線,相對於歐巴馬委婉妥協的對華外交政策,川普顯然是走強硬施壓的對華外交政策,川普政府不想要表麵上虛應故事的妥協,他要的是中國實務上的真實作為。

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在2018年10月4號的一場演說,內容肯定是21世紀以來,美國官方對中國最強烈的抨擊,全球媒體幾乎都報導了那場演說,因為中國在國際上的各種大大小小的權力展現和霸道動作,美國都看在眼裏。

美國官方對中國的抨擊越來越強烈

從川普當選以來,到彭斯的演說,台灣逐漸變成美國批判中國的常態性範例,川普政府每次要舉例對中國的不滿,就用台灣當案例,引起中國強烈不滿,美國政府連台灣主權這種過去美國政壇鮮少的敏感議題,都不會有所顧慮,甚至川普還會持續性的增強敏感議題的衝擊力,一開始隻是上任前打給台灣總統一通電話,後來美國國會又接二連三的通過法案,允許美國官方人士可以直接到台灣訪談,台灣總統可以到美國境內,甚至連NASA的行程都曝光到怕中國不知道,美國在國際外交對抗中國的意味越來越濃厚。

Pence的公開演說,跟當年邱吉爾的演說,情境其實非常相似,前者是妥協的美國終於站起來對抗中國,後者是綏靖政策扭轉為對抗德國,差別的是,二戰時代,軍事對抗是主要手段,但是到了美國和蘇聯冷戰年代,大國直接對戰的機率已經大幅下降。2010年代,大國直接對戰的機率更是趨近於零,兩邊陣營的附庸盟國出現戰事的機率也很低,因為大規模的軍事戰爭,對全球區域勢力的平衡很可能會有不可逆的破懷,美國和中國都沒有必要冒這個風險,經濟戰才會是實施率最高的主戰場。在美蘇冷戰時期,美國就已經這麽做,與其和蘇聯在前線進行消耗戰,還不如跟你拚工業生產力、後勤係統、人力和資源補給、民意支持度,經濟戰雖然不耗一兵一卒,但是可以讓我方損失相對少的生產力,又消耗對方非常多的生產力,那就值得去做。

美國透過類似"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議"(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 USMCA)這種貿易協定,企圖限縮中國在國際貿易的效益和市場占有率,迫使中國不得不把工業產能降下來。如果中國用人民幣貶值來維持利潤,那美國也會想辦法加快你的資本出逃,外匯存底持續下降,股市和房地產很高機率也會受到負麵衝擊,加上美國持續升息和透過減稅來吸引全球資本回流美國,中國的金融資本投資的減少很可能會明顯上升,民間投資減少,後續影響的很可能就是失業人口增加和失業率上升,透過經濟戰,迫使中國整個社會結構進入越掐越緊的趨勢,大幅增加中國政府的行政管理和維權成本,直到整個民間民意受不了為止,就算不用實體軍事消耗,經濟戰也能很大的影響力,彭斯的公開演說,實際上美國已經對中國宣戰了,這是紮紮實實的經濟戰和外交攻伐。

美國成功拉攏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加入以後,北美市場算是被美國完全鞏固了,日本、南韓、台灣、菲律賓等東亞島鏈的盟國,實務上也很難脫離美國的貿易圈,較大的不確定性在歐洲,如果歐洲也願意加入美國,簽訂新的貿易協定,那麽中國就被主要的貿易國給孤立了,不過中國畢竟是經濟產值超過10兆美元的第二大經濟體,所以經濟戰的消耗很可能會持續數年以上的時間。

對中國來說,習近平確定無限期連任以後,權力空前強大,對於美國在2018年的貿易和外交打擊,中國仍然是撐住的,就業市場和出口貿易都穩住了,不過為了抵銷關稅增加的企業營運利潤下降,人民幣持續貶值,股市也維持相對低迷,外國企業的投資意願明顯下降,畢竟企業不喜歡不確定性,自然是傾向避開中國戰場,但是答應美國的要求的話,習近平政府的執政風險很可能會大幅攀升,而且既然要答應,早在4月就做了,局勢一轉眼就發展到年底,僵局也隻能繼續對峙下去,賭共和黨在期中選舉(Midterm Elections)出現敗陣,川普政府主動把貿易戰緩和下來。



2018年的選前一季,雖然共和黨和民主黨仍然在政壇互相攻防,但美國國會已經對於打擊中國的共識越來越明確,2018年11月,美國即將舉行期中選舉,如果川普為首的共和黨能取得優於預期的席次,那麽國際上很可能會解讀為,美國民眾支持川普政府打擊中國,這樣一來,川普政府很可能會在2020年總統大選以前,擴大積極在外交和經濟打擊中國,對手民主黨也會更加支持川普,以防共和黨搶了所有打擊中國的政績,以2018年美國國會的共識來看,中美經濟戰,恐怕會持續數年之久了。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特朗普炮轟"沒有補貼你早就回南非了",馬斯克:全部削減
“最討厭的功能終於取消了!”微信朋友圈有新變動
4大學生在出租屋遭砍死 殘忍震驚全美 博士生認罪逃死
特朗普關稅:可能迫使這家美國公司將業務遷往中國
川普民調直直落!美國民族自豪感下降,Z世代尤其明顯

24小時討論排行

紐時: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開始變得越來越像中國
特朗普普京齊聚北京?九三閱兵或成國際格局分水嶺
“大又美法案”51:50參院闖關成功 萬斯投下關鍵票
夫妻花50萬帶兒子遊41國 網民嘲:英語零進步屬浪費
伊朗12天內兵敗如山倒 原來是印度反水 為以立奇功?
是否驅逐馬斯克?川普:不知道,我們得研究看看
脫離西方軌道後,俄羅斯掀起中國熱
不滿移民不會說英文 川普:在翻譯上美國花太多錢
示威者帶來51口棺材抗議大而美法案 數十人被捕…
川馬互罵 川普威脅砍特斯拉補助 馬斯克怒回 股價重挫
中國短劇海外爆紅:美國三線演員爭演 薪水暴增7倍
習近平發重要文章:麵對圍堵打壓 應理直氣壯鬥爭
“鱷魚惡魔島”移民監啟用 20萬鱷魚看守 川普將出席開幕
急墜8000米 乘客"魂沒了 腿在抖" 中國春秋航空火速切割
紐約時報:美國是時候放棄尋求朝鮮無核化了
央視前主持人水均益,亮出身份證辟謠“移民國外”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實際上,美國已經對中國宣戰了

北美智權報 2018-10-21 13:47:53

1938年,英國首相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主張對德國實施"綏靖政策",用外國的權益、領土或資源,來換取國際間一時的和平,當時的英國另一位政治家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認為,"英國和法國麵對戰爭與屈辱,雖然他們選擇屈辱,但屈辱過後,他們還是得麵對戰爭(Britain and France had to choose between war and dishonour. They chose dishonour. They will have war.)",1940年,已經成為首相的邱吉爾,發表了《少數人·The Few》的演說,那一年,英國對軸心國全麵宣戰。



76年後,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結束執政,麵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全球的強勢外交和軍事擴張,美國現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選擇和前任走大不同的路線,相對於歐巴馬委婉妥協的對華外交政策,川普顯然是走強硬施壓的對華外交政策,川普政府不想要表麵上虛應故事的妥協,他要的是中國實務上的真實作為。

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在2018年10月4號的一場演說,內容肯定是21世紀以來,美國官方對中國最強烈的抨擊,全球媒體幾乎都報導了那場演說,因為中國在國際上的各種大大小小的權力展現和霸道動作,美國都看在眼裏。

美國官方對中國的抨擊越來越強烈

從川普當選以來,到彭斯的演說,台灣逐漸變成美國批判中國的常態性範例,川普政府每次要舉例對中國的不滿,就用台灣當案例,引起中國強烈不滿,美國政府連台灣主權這種過去美國政壇鮮少的敏感議題,都不會有所顧慮,甚至川普還會持續性的增強敏感議題的衝擊力,一開始隻是上任前打給台灣總統一通電話,後來美國國會又接二連三的通過法案,允許美國官方人士可以直接到台灣訪談,台灣總統可以到美國境內,甚至連NASA的行程都曝光到怕中國不知道,美國在國際外交對抗中國的意味越來越濃厚。

Pence的公開演說,跟當年邱吉爾的演說,情境其實非常相似,前者是妥協的美國終於站起來對抗中國,後者是綏靖政策扭轉為對抗德國,差別的是,二戰時代,軍事對抗是主要手段,但是到了美國和蘇聯冷戰年代,大國直接對戰的機率已經大幅下降。2010年代,大國直接對戰的機率更是趨近於零,兩邊陣營的附庸盟國出現戰事的機率也很低,因為大規模的軍事戰爭,對全球區域勢力的平衡很可能會有不可逆的破懷,美國和中國都沒有必要冒這個風險,經濟戰才會是實施率最高的主戰場。在美蘇冷戰時期,美國就已經這麽做,與其和蘇聯在前線進行消耗戰,還不如跟你拚工業生產力、後勤係統、人力和資源補給、民意支持度,經濟戰雖然不耗一兵一卒,但是可以讓我方損失相對少的生產力,又消耗對方非常多的生產力,那就值得去做。

美國透過類似"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議"(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 USMCA)這種貿易協定,企圖限縮中國在國際貿易的效益和市場占有率,迫使中國不得不把工業產能降下來。如果中國用人民幣貶值來維持利潤,那美國也會想辦法加快你的資本出逃,外匯存底持續下降,股市和房地產很高機率也會受到負麵衝擊,加上美國持續升息和透過減稅來吸引全球資本回流美國,中國的金融資本投資的減少很可能會明顯上升,民間投資減少,後續影響的很可能就是失業人口增加和失業率上升,透過經濟戰,迫使中國整個社會結構進入越掐越緊的趨勢,大幅增加中國政府的行政管理和維權成本,直到整個民間民意受不了為止,就算不用實體軍事消耗,經濟戰也能很大的影響力,彭斯的公開演說,實際上美國已經對中國宣戰了,這是紮紮實實的經濟戰和外交攻伐。

美國成功拉攏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加入以後,北美市場算是被美國完全鞏固了,日本、南韓、台灣、菲律賓等東亞島鏈的盟國,實務上也很難脫離美國的貿易圈,較大的不確定性在歐洲,如果歐洲也願意加入美國,簽訂新的貿易協定,那麽中國就被主要的貿易國給孤立了,不過中國畢竟是經濟產值超過10兆美元的第二大經濟體,所以經濟戰的消耗很可能會持續數年以上的時間。

對中國來說,習近平確定無限期連任以後,權力空前強大,對於美國在2018年的貿易和外交打擊,中國仍然是撐住的,就業市場和出口貿易都穩住了,不過為了抵銷關稅增加的企業營運利潤下降,人民幣持續貶值,股市也維持相對低迷,外國企業的投資意願明顯下降,畢竟企業不喜歡不確定性,自然是傾向避開中國戰場,但是答應美國的要求的話,習近平政府的執政風險很可能會大幅攀升,而且既然要答應,早在4月就做了,局勢一轉眼就發展到年底,僵局也隻能繼續對峙下去,賭共和黨在期中選舉(Midterm Elections)出現敗陣,川普政府主動把貿易戰緩和下來。



2018年的選前一季,雖然共和黨和民主黨仍然在政壇互相攻防,但美國國會已經對於打擊中國的共識越來越明確,2018年11月,美國即將舉行期中選舉,如果川普為首的共和黨能取得優於預期的席次,那麽國際上很可能會解讀為,美國民眾支持川普政府打擊中國,這樣一來,川普政府很可能會在2020年總統大選以前,擴大積極在外交和經濟打擊中國,對手民主黨也會更加支持川普,以防共和黨搶了所有打擊中國的政績,以2018年美國國會的共識來看,中美經濟戰,恐怕會持續數年之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