豔照門馬上就十周年了 你現在能接受陳冠希了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陳冠希在曬一條井號毛巾。



這個毛巾的牌子叫三利,是一家非常低調的老牌國企,雖然多年來銷量一直是國內毛巾行業前三,但以前很少見到他們有什麽宣傳聲勢。

今年三利想走年輕化路線,所以就推出了這麽一條印著話題符“#”號的毛巾,沒想到連陳冠希都來秀。

隻是我有點好奇,今天的年輕人是不是會買陳冠希的帳?

所以我饒有趣味地點開了那條微博,結果評論欄的畫風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留言裏對陳冠希一片清一色的讚美之詞,每個人都在稱讚Edison Chen的帥,潮,拽和酷,還有人在刷他那句表明心跡的名言,“沒冠希,沒關係”。



沒有人提多年前那樁往事。

對於很多80後來說,對陳冠希的最初印象是從《特警新人類》和《無間道》開始的。

那時的他才剛剛20歲出頭,顏值正處在巔峰,有人形容說是“麵容俊秀到歪著嘴笑都像閃電滑過心髒的翩翩少年”。



演技也好。即使同一部戲裏有黃秋生曾誌偉這樣的影帝和戲骨,他演的劉健明也沒有被比下去。再加上家庭背景深厚,闖起娛樂圈來毫不費勁,像是被上帝眷顧的寵兒。

即使傳出過被公司雪藏,和吳彥祖餘文樂爭風吃醋之類的新聞,但那最多隻是青春的一個小小注腳,用來詮釋他眼角眉梢滿滿的少年意氣,怎麽也羈絆不住他的閑庭信步,所有人都相信他注定會是巨星。

然後,就是石破天驚的豔照門。

二十多天的時間裏,照片在網上一批一批地流出,每隔幾天就有新的重磅發布,牽扯進新的知名或不知名的女藝人。

《蘋果日報》連續二十天頭版頭條報道,香港街頭的電子新聞屏分分鍾都在滾動播報。

那是前智能手機和前社交媒體時代,微博還沒有出現,論壇是吃瓜群眾的精神故鄉。

最早爆照的香港高登論壇幾度宕機;天涯上的高樓蓋了幾百頁,高峰時段三分鍾就翻一頁,最後的瀏覽量是恐怕今後再也難以逾越的2100萬人次。

中文互聯網、華語娛樂圈從來沒有經曆過如此轟動的事件,震蕩程度堪稱史無前例,直到今天還是後無來者。

口水鋪天蓋地,大部分是謾罵和指責,大家都在說Edison真壞啊真壞。

人們神色詭異地在網上求種,心滿意足地看完,然後轉頭義正辭嚴地譴責道德淪喪,兩岸三地的中國人似乎從未如此齊心。

一夜之間,曾經的全民偶像墜入深淵,互聯網陷入狂歡,有人幸災樂禍,有人嗤之以鼻。

這個世界喜歡英雄也需要小醜,更喜歡看英雄變成小醜的鬧劇。

他像驚弓之鳥,輾轉香港加拿大倉惶躲閃了二十多天。

多年後他回憶說,當時為了躲記者,曾經鑽進汽車後備箱裏呆了幾個小時,一度差點因為呼吸不暢而暈過去。

但最終還是躲不過去,隻能站出來麵對。那是一次堪稱公關教科書典範的新聞發布會,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精心設計。



玩世不恭的衣衫和神色都收進箱底,換上優良的黑西服和白條紋襯衫,宛如畢業典禮上代表全校致辭的模範青年。

刻意憔悴的麵容和無比誠懇的言辭,又多少給他挽回了一些同情分。

但是同情對他再也沒有用了。曾經親口許諾要賞給他娛樂飯吃的老天爺,這次板著臉鐵了心要把飯碗奪回去。

七分鍾的英文道歉信讀完,他留下一句“無限期遠離香港娛樂圈”,然後真的信守諾言,轉身離開。

我還記得當時很多中文媒體把indefitely這個詞錯誤地理解成了“永遠”。可其實陳冠希說的是“無限期”,兩個詞之間微妙的差異,是他給自己留下的伏筆。

時間過得真快啊,從2008年2月到現在,已經差不多過去了十年。

而當初陳冠希口中的無限期,似乎也已經過了限定期。

這十年的時間裏,發生了什麽呢?

2008年是一個充滿曆史感的年份,每一件大事小事都驚天動地,直到今天還有回響。如今再回過頭看,那可能也是口水和眼淚最多的一年。

豔照門爆發時南方正深陷雪災,豔照門之後一個月,火炬在全世界傳遞,CNN成為中國人最痛恨的反動媒體,美國杜克大學女留學生王千源在青島的老家被人潑糞。

然後是汶川地震,然後是奧運開幕。

騰訊股價從40多塊港幣起步,到2014年漲到500港幣後分拆。北京東三環的房價,從一萬一平米漲到了十萬一平米。

香港娛樂圈徹底衰敗,連在街頭曖昧糾纏的誌明與春嬌,都在兩年後北上,愛上了徐崢和楊冪。

大曆史撲麵而來,中國人奮力向前奔跑,而陳冠希卻仿佛被我們永遠地留在了2008年,像是被封禁在永無島的彼得潘。


這十年,我們偶爾會想起陳冠希,懷念或者痛惜他不羈的青春。冠希哥和陳老師,開始成為一個戲謔的稱呼。

但是大多數時候,他的麵容在我們的記憶裏開始變得模糊,用一句老歌詞來說,像是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

他從來沒有徹底淡出我們的視線,但也一直沒有真正重新闖回我們的視線。

直到2015年,VICE網站對他跟拍19天,製作了一部紀錄片《觸手可及》。

這是他第一次如此坦誠而全麵地對外界展示自己這些年的生活狀態。

紀錄片一開始,他就對著鏡頭說,“我其實沒有那麽瘋,我沒有那麽壞啦。”



他講述自己在電影圈再也不受待見,人人避而遠之,就算被放進演員名單,最後導演也在各種壓力下被迫換角。

豔照門之前拍攝的《蝙蝠俠前傳》,他的戲份被刪到隻剩三秒、一句對白,一閃而過的演出,幾乎成了他電影生涯的絕唱。

好在,早在2004年他就投資250萬港幣開了一間專營潮牌服飾的公司。

當時他爸爸覺得這錢肯定是打了水漂,沒想到正是這家公司,成為他在不拍電影後主要的經濟來源,每年的營業額是1000萬美元。

片子中的他儼然一個專注生意的商人,奔走北京上海天津、東京溫州洛杉磯,每到一個地方不是找麵料商就是找設計師。

除了做服裝,他也在繼續做自己的音樂,來回夜店走穴,去三四線城市和粉絲見麵。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比以前還要努力十倍”。

片子上線以後,為他重新贏得無數的認同和喝彩。

2016年,他公布了自己在國外做的另一個采訪。

50多分鍾的時間裏,攝像機全程對準他的臉做超近距離高清特寫,每一個毛孔,每一處疤痕都清晰可見。

采訪的問題比攝像機更尖銳,而他的回答也比攝像機更真誠。



他非常坦然地談到了當年豔照門事件對自己的影響,覺得自己沒有做錯,“全世界的人都關起門來做愛,在這個方麵我不覺得我做錯了什麽。我說我做錯了,是回頭看當時自己的處理方式。”

當時呼風喚雨的他有2000個朋友,成龍把他當成自己的接班人,大家都和他稱兄道弟,結果一出事,人人都裝作不認識他。

到現在那些人又會裝作什麽事情也沒有發生過那樣跑過來要和他擁抱,他總是會一把推開,讓對方滾蛋。

這樣的大起大落也讓他領悟到了人生的禪機。他說當年處在娛樂圈中的自己就像是被關在籠子裏的猴子一樣,被整個娛樂行業牽著往前走,以至於迷失了自己。

直到2008年發生的那件事讓他重重摔倒,但這對他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

被迫隻能在娛樂圈邊緣遊走的他給自己找到了新的定位,一個從事音樂、電影、創意指導、服裝設計、零售管理的“創作者”(creator)。

他說,他對自己的狀態感到滿意,也為自己感到驕傲。

他甚至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年輕人的榜樣,讓他們衝破中國傳統文化壓抑保守的氛圍,去勇敢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看完這個采訪,才明白冠希哥其實並沒有被封禁在2008年停止了成長。他重新把握了自己的方向。

他不再是一個偶像,但是幸運的是他開始找到了真實的自我。

當時我把這個全英文的采訪翻譯成中文發在這個公眾號上,一天之內閱讀量百萬。

上千則留言裏,絕大多數的人竟然是在反思這樣一件事情:我們當年罵陳冠希,是不是有什麽地方錯了?



有一則留言說:

“其實當年的那件事現在想想,陳冠希真的沒有做錯什麽。

當事人雙方在你情我願的情況下做些能讓彼此都接受、都愉悅的事,對他們而言是合情合理的啊。他的那些照片也都是在對方知情的情況下拍攝的,你不能說他做了什麽大壞事。

在我的認知裏,錯的不應該是那個修電腦的嗎。你把客戶的個人信息和隱私曝露在大太陽地下,你才是那個道德敗壞的人啊。”

以對待陳冠希的態度為標尺,不難看出我們的社會在這十年裏還是在向前進步的,而且跨度還不小。

第一,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能夠區分公域和私域。

我們明白了即使是公眾人物,他的私生活同樣不應該被公諸於眾大肆討論。

所以十年前譴責陳冠希的人多,十年後更多的人明白陳冠希也是受害者,大家開始譴責那個把豔照從私域散播到公域的人。

第二,我們對待藝人的態度也在改變,不再像以前那樣有道德潔癖。

我們開始理解藝人也是普通人,也會有缺點,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和脾氣癖好,不再期待他們扮演我們心目中那個想象出來的完美偶像。

所以十年前很多人道貌岸然地覺得濫交的陳冠希難以容忍;十年以後我們理解了這隻是他的生活方式,喜歡不喜歡都可以,但不必高舉道德大旗去謾罵指責。

第三,這十年也是“性”話題在我們的社會逐漸脫敏的過程。

我們不再把性當成洪水猛獸,因此這件事對我們造成的衝擊,也就沒有十年前那麽強烈。

第四,我們越來越趨向於寬容,對自己思想的禁錮也在一點點放鬆,越來越接受、越來越鼓勵每個人有自己的獨特個性。

陳冠希在加拿大溫哥華出生長大,從骨子裏是一個我行我素的西方人。

十年前他的這種個性讓很多人覺得看不順眼,十年後他的真實坦蕩卻收獲了更多的欣賞,很多人覺得他是真正活出了自我的人,很酷。

隻是,以陳冠希為標尺,我們的社會似乎又進步得不夠快。

你看這麽多年過去了,當大家討論潮流文化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竟然還是陳冠希。

那些動輒幾千萬片酬、微博動輒幾十萬轉發的小鮮肉,他們的麵容再精致,也總比當年的陳冠希少了很多味道。

因為他們缺少陳冠希的叛逆和桀驁,是造星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產品,沒有個性,沒有自己的想法,單調乏味,非常boring。

他們可以被複製幾十遍幾百遍,但是陳冠希隻有一個。

這就是為什麽,看到陳冠希推廣三利毛巾那條微博的評論裏,那些沒有經曆過豔照門的孩子們一個勁地誇他帥潮拽酷時,我的心情既感到欣慰,又有一點複雜的原因。

時間殘忍,生於1980年的陳冠希今年已經37歲了,眼袋明顯,皮膚暗黑失去了光澤,在微博上還經常被人嘲笑越來越像趙本山。

但是,再像趙本山,他在隱匿這麽多年以後,還是輕而易舉地扛起了潮流文化這杆旗,因為尚未有其他人可以接手。

就這樣,在我們看不見的那個暗黑的平行時空裏,陳冠希獨自一人孤身泅渡,終於在十年後和我們一樣抵達了屬於他自己的2017年。

所以,十年後的我們,準備好接受他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