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這封信曝光 竟讓“台獨”綠委很興奮…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曆史求真”專題頁麵
台灣“國史館”全新改版檔案史料文物查詢係統於5日上線,第一批上網開放5萬件蔣介石檔案(簡稱“蔣檔”),總數超過26萬件的蔣介石檔案預計4月底全部上線;陸港澳人士可上網閱覽,但依照目前島內規定,陸港澳人士仍不能在館申請閱覽檔案。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1月3日消息,“國史館”館長吳密察在當天記者會上稱,除部分私人照片、書信因著作權等因素須到館閱覽外,其餘均可上網供各界閱覽。但蔣介石檔案中有1300多件“黨務類”文件仍無法上網,必須親自到館閱覽、抄錄或複製。

另外,記者會上展示了一些檔案,其中有一份蔣介石的電報中提到“台灣隻是我國的托管地”,這句話竟讓“綠委”借機發揮,妄稱台灣不屬於中國。

自去年8月起,“國史館”推行“館藏檔案史料開放應用要點”,導致史料調閱成為爭議焦點。依據這個“要點”,不具有“台灣公民”身份的香港、澳門及中國大陸居民要閱覽“國史館”的檔案資料將受到限製,由於這是民進黨執政後采取的新措施,這一規定公布後立即引發外界聯想。吳密察在3日的記者會上多次提到,限製陸港澳人士到館調閱史料,是根據台灣“政府信息公開法”第9條的規定,即“具有中華民國國籍,並在中華民國設籍之國民及其所設立之本國法人、團體,得依本法規定申請政府機關提供政府信息”。



1月3日,台灣“國史館”館長吳密察召開記者會。來源:台灣聯合新聞網


1月3日,台灣“國史館長”吳密察召開記者會,說明“‘國史館’查詢係統全新改版上線”。

吳密察稱,蔣介石檔案是“國史館”典藏檔案中使用率最高的檔案,分為11個係列,共31萬件。目前,“蔣氏宗譜”、“家書”、“照片”、“文物圖書”及“器物”等5個係列,因未含機密檔案,已上網供人閱覽,其中有些已經出版成書;總數26萬件的檔案,包括“籌筆”、“革命文獻”、“特交文卷”、“特交檔案”、“特交文電”及“其他”6部分,經過本次清查,含機密檔案16萬件,占61%。

吳密察還表示,檔案管理相關法令規定,機密檔案須經過解密手續才能提供使用。蔣介石檔案入藏“國史館”數十年間,沒有係統性地將機密檔案解密,隻在偶而要編輯出版史料集時才挑出來做極為零星的解密,其數量不及1%。這次“國史館”係統性地將全部26萬件檔案一件件檢視,隻要是當年被標記為機密的檔案,就函請原機關審酌解密;解密工作的最後一個階段,有望在今年1月中旬函送各機關。

吳密察稱,若行政手續順利,將在此後每個月月底上線5萬件檔案,預計今年4月可以將相關的蔣介石檔案的所有數字文件上網;不過,除了部分私人照片、書信等因著作權或相關權利約定等因素必須到館閱覽外,其餘大多數都可網上閱覽,台灣民眾可不分地域,共享政府信息,並促進學術研究。

他補充道,有少數檔案即使“國史館”函請原機關審酌解密,但如原機關沒有同意解密,仍不能開放;還有少數檔案閱覽有限製,例如,因涉及個人隱私信息,必須做抽離或需要遮蔽,這次上線的5萬件檔案中,有90件屬於這種情況。

此外,針對外界關切的陸港澳人士閱覽受限問題,“國史館”審編處處長周曉雯稱,若是上網的數字文件,就沒有對象限製,在網絡上都可以隨意瀏覽。

吳密察則多次強調,限製陸港澳人士到館調閱史料,是根據台灣“政府信息公開法”第9條的規定,即“具有中華民國國籍,並在中華民國設籍之國民及其所設立之本國法人、團體,得依本法規定申請政府機關提供政府信息”;因此依照目前法令,陸澳港人士不能申請閱覽檔案。至於已經上網的數字文件,吳密察稱,“這不是陸港澳的問題,我們已經向全世界進行‘無國界’服務,計算機沒有特別區分是陸港澳還是美國人,因為已經上網。”

另“國史館”‘開放要點”還規定“平等互惠之‘外國人’”可以到“國史館”查閱資料,台灣《旺報》4日稱,根據“法務部”的解釋,未具申請權的陸港澳人士,可依照所謂“平等互惠”的精神,經由“請求”的方式申請,但進行的方式采取“個案審酌,非通案性提供”。

吳密察還在當天記者會上提到,1300多件的“黨務類”檔案,文件實體仍保存在國民黨黨史館,“國史館”當初取得黨史館同意,在執行數字典藏計劃時將“黨務”檔案數字化;原本計劃此次能一並上線,但發函詢問國民黨時,卻遭到拒絕,使得檔案開放缺掉一塊。他還稱,過去是“黨國”不分的時代,希望實體檔案如今能回到“國史館”。

學者:作繭自縛的新製度

“國史館”的“新規”令學者閱覽受阻,引發兩岸曆史學界不滿。

去年12月,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國史館’檔案閱覽新製爭議公聽會”,邀請數十名學者、師生參會,但“國史館長”吳密察卻未出席,隨後他們以“一群關心及捍衛學術自由的學術人”的名義,再度公布一封致《作繭自縛的新製:給“國史館”方的公開信》。

公開信中寫道,“國史館”自實施閱覽新製後,強調國民政府檔案、蔣檔與事略稿本、革命文獻等均陸續開放,並部分上網公開,乍看之下似較以往開放,但上述曆史檔案大多已公開出版印行多年;況且前幾任館長任內,並無閱覽限製,前館長呂芳上更曾表示開放蔣檔影印,不知為何可視為閱覽新製實施後的政績?

公開信中還指出,關於陸港澳人士是否可以調閱檔案一事,根據“法務部”解釋,這沒有涉及“個人資料法”,且“檔案法”優先適用“政府資訊公開法”,因此並無限製申請對象與資格。

林為洲認為,以兩蔣檔案而言,多數檔案已超過30年年限,既非一般“政府機密”,也已達到解密門檻,況且兩蔣都已過世,相關檔案根本不適用於“個人資料保護法”的限製。

世新大學通識中心教授李功勤則認為,限製陸港澳學者調閱史料,是一種具有針對性、目的性以及歧視性的做法,排除特定地區民眾使用信息或進行學術研究,扼殺學術自由。國民黨“立委”陳學聖直言這是“逢中必反”,“國史館”的從嚴處理不免讓外界感到“過度政治化”。

國台辦曾就此問題表示,這件事情背後的政治因素,大家應該都看得很清楚。而早在去年8月,大陸國台辦就強調,大陸第二曆史檔案館(位於南京)一如既往,歡迎台灣同胞來館查檔。

“綠委”借機放“台獨”言論

當天記者會上,“國史館”還展示幾件蔣介石檔案,其中有一篇是1949年1月12日蔣介石寫給台灣省主席陳誠的電報,內稱“台灣隻是我國的托管地”,綠營據此宣稱“台灣不屬於‘中華民國’”。民進黨“立委”王定宇竟借此叫囂:“台灣的少數統派,常常說什麽‘台灣是中國固有疆土’的鬼話,這下被自己祖師爺蔣介石打臉打到腫歪歪了!”



記者會展示的一份蔣介石檔案,其中寫到“台灣法律地位與主權,在對日和會未成以前,不過為我國一托管地之性質,……”

吳密察解釋,這份文件是當時蔣介石還沒到台灣,對於台灣省主席陳誠對外提到台灣的地位,蔣介石覺得並不準確,因此寫信給陳誠;這份資料並非密件,過去已經有人引用過。他還稱,台灣的地位必須等1952年“中華民國”與日本簽訂和約後才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政府明確聲明對蔣介石與日本單方麵簽訂的“台北和約”絕對不予承認。國台辦也曾強調,台灣光複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贏得抗戰勝利的成果,沒有任何力量能把兩岸同胞分開。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