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新加坡立邦油漆大股東、吳德南集團創始人吳清亮(Goh Cheng Liang)逝世,享年98歲。
1927年,他出生於新加坡,祖籍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浮洋鎮大吳村。
他出身微末,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一生可謂坎坷之極,卻硬是憑著一身闖勁兒,將一手爛牌打成了王炸。
2021年,吳清亮以1420億元財富,登上新加坡首富寶座,很多人從這時開始,才注意到了這位“默默無聞”的低調富豪。
今年的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單中,他再次成為新加坡首富。
雖然出生在新加坡,但吳清亮一直為自己的華人身份自豪,他總說:
“我們吳家人的根在中國,在潮州,在大吳村;什麽都可以忘,但一定不能忘記我們的根在這裏。”
改革開放以來,吳清亮遵循母親遺訓“毋忘家國之情,發達之日,對大吳應有援鄉之建”。
他往返家鄉廣東大吳村數十次,先後捐建了橋梁、道路、醫院、電廠、水廠等基礎設施,累計價值超過1億元人民幣。
作為從貧民窟走出的新加坡首富,這個潮汕之子,以赤子之心在南洋與故土間架起了一座血脈相連的橋梁。
吳清亮雖然不太“出名”,他家的產品卻是家喻戶曉,幾乎遍布了中國的大街小巷,那就是立邦漆。
其實,在生產立邦漆之前,吳清亮還有個不太好聽的名號:“臭漆王”。
這簡單的三個字,道盡了窮人創業的艱難和辛酸。
吳清亮的父母都是廣東潮州市浮洋鎮大吳村人,上世紀20年代,祖國大地戰火紛飛,父親吳鬆昌為了討生活,在吳清亮出生前便遠下南洋,到新加坡打工賺錢。
母親李秀英懷著身孕,在老家獨自拉扯著兩個女兒。
然而,讓她沒想到的是,丈夫這一去就是大半年,不僅沒能給家裏寄回補貼,人也杳無音信,連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為了找尋吳鬆昌,李秀英跟親戚借來路費,挺著8個月的大肚子,領著兩個女兒,踏上了遠赴新加坡的貨輪。
一路的艱難可想而知,在同鄉的幫助下,李秀英最終找到了丈夫。
她這才知道,丈夫住在一個殘破不堪的貧民窟裏,每天的工作是在碼頭做苦力,辛辛苦苦卻賺不到幾個錢,隻能勉強維持生活。
夫妻二人打算回老家,可他們連回家的路費都湊不夠,迫不得已,隻好在貧民窟裏擠了下來。
兩個月後,李秀英產下了一個男嬰,這就是吳清亮。
● 少年時期的吳清亮
孩子的誕生給這窮苦的一家人帶來了短暫的歡樂,夫妻二人每天更加賣力地工作,生活漸漸有了些起色。
吳清亮自幼聰明勤奮,他學習刻苦,在當地一所潮汕人捐建的學校裏讀完了小學,但由於經濟困難,他讀完初中一年級就輟學了,開始打零工補貼家用。
他和親戚們一起織漁網、賣漁網,靠著手腳勤快,幾年下來,攢下了一筆錢。
他雖然人窮,但誌向卻不短,立誌要幹一番大事業,帶家人過上好日子。
● 青年時期的吳清亮
1945年,18歲的吳清亮拿出所有積蓄,和朋友建起了一家小型汽水廠,專門生產碳酸飲料。
隻可惜,由於缺乏經驗,汽水廠隻幹了一年便倒閉了,手裏的錢也賠了個精光。
吳清亮沮喪極了。
父母沒有埋怨他,而是告訴他:做生意哪有不失敗的?要是這麽容易成功,豈不是人人都成了企業家?
父母的話給了吳清亮試錯的勇氣,他振作起來,重新找了份工作,在一家五金商貿行做銷售,賣起了油漆。
也正是這個決定,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吳清亮沒怎麽上過學,也正因如此,他對知識非常渴望,珍惜任何學習的機會。
他白天賣油漆,晚上惡補油漆相關知識,將油漆從原料到配方、從包裝到銷售等一係列環節都摸了個通透,很快就成為門店最好的銷售員。
雖然工作穩定、收入不菲,但吳清亮並不滿足於此,在他看來,要想出人頭地,還得創業。
● 吳清亮
他的機會很快到來。
當時,新加坡是英國的殖民地,二戰結束後,英國軍方開始低價拍賣戰餘物資,其中有一大批廢舊油漆。
這些油漆普遍放置了4年以上,早已過了保質期,不僅沉澱、凝結,析出的乳液也早已變質發臭。
吳清亮憑借獨到的眼光,近乎孤注一擲,將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大量購入了這些油漆。
當時的人們紛紛嘲笑,認為吳清亮花大價錢買了一堆破爛,嘲笑他是個“臭漆王”。
但很快,吳清亮就打了他們的臉。
多年來儲備的油漆知識,在這一刻派上了用場,吳清亮開了一家小作坊,將這些廢舊油漆的填料分離出來,二次調配加工,竟變廢為寶,調配出的油漆雖然賣相上比新油漆差一些,但完全不影響使用。
他給這些二手油漆貼上了自己的品牌——鴿牌油漆。
戰後恢複期,大多數人並沒有多少錢,鴿牌油漆價格便宜,竟成了搶手貨,在市場上獲得了極大的暢銷。
與此同時,吳清亮抓住機會,擴大生產規模,從各地大量收購廢舊油漆,調配後進行售賣,由此積累下了原始資本。
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吳清亮“臭漆王”的名號漸漸傳響。
這個帶點嘲諷意味的名號,讓吳清亮心裏並不喜歡,他意識到,倒騰二手油漆並非長久之計,隻有以更好的技術,生產出更優質的產品,才能讓企業做大做強。
於是,吳清亮為自己請了化學老師,還專程跑到丹麥去進修油漆知識,盡可能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 新加坡風光。圖片來源:攝圖網
1962年,日本排名第一的油漆公司——日本塗料控股株式會社為了開拓東南亞市場,計劃在新加坡設立工廠。
此時的吳清亮掌握著新加坡相當大的市場,他既懂技術,又懂營銷,無疑成了日塗公司進軍東南亞的最佳合作夥伴。
雙方由此合作,在新加坡合資成立“立時集團”,吳清亮持股60%,日塗公司持股40%。
強強聯合,他們有工廠、有技術、有品牌、有資本,立時集團迎來飛速發展,以新加坡為核心,迅速向周邊的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地擴張,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到了70年代,立時集團已成為亞洲頂尖的塗料公司,吳清亮的財富也急劇膨脹。
1990年,新加坡與中國建交,這讓牽掛故鄉的吳清亮十分振奮,他受“建立邦交”四字啟發,將塗料品牌定為“立邦”,開始到中國投資辦廠。
● 立邦工廠
不過,那時中國的經濟剛剛起步,一般人家粉刷牆麵用的都是白水泥、白石灰,對塗料並不了解,這讓吳清亮遭遇了不小的困難,大筆資金投到內地,最後卻落了個血本無歸。
但他並不氣餒,反而越發執著。在他看來,既然大多數人還不了解塗料,那恰恰說明塗料未來的市場前景廣闊。
他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變賣了東南亞的幾家分公司,將資金不斷注入中國市場。
通過央視廣告、街頭廣告等形式,大力宣傳,並在各地建立專賣店,讓塗料的理念深入人心。
此後,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人們消費升級,對塗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立邦塗料憑借著前期的布局,銷量水漲船高,漸漸成了家喻戶曉的品牌。
與此同時,吳清亮也在世界範圍內完成了多次並購,一步步躋身世界塗料巨頭之列,成了名副其實的“亞洲漆王”。
吳清亮雖然出生在新加坡,但父母都說中國話,周邊的親戚也大多是潮汕人,這讓他骨子裏對中國有著深深的認同感,始終不忘自己根在中國。
所以,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同時,他也從未忘記回饋家鄉。
早在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吳清亮便為老家大吳村捐贈12萬元,用於大吳小學的擴建。
為解決村民的用水衛生和就業問題,他又先後捐資建設大吳自來水廠和華僑瓷廠。
90年代,又捐資1200萬元,建造了一所中學,起名“鬆昌中學”,用以紀念父親吳鬆昌。
● 鬆昌中學
為了幫家鄉脫貧致富,吳清亮先後捐資修建了4座橋梁,又捐建發電站、環鄉公路等,極大地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為了紀念母親,他在大吳村捐建秀英亭、秀英園、秀英小學、秀英醫院。
2002年,秀英醫院開始建設,2007年擴建,為村民就醫提供了極大便利。
當年那個懷著身孕、領著兩個女兒闖南洋的硬婦形象,也由此開始讓更多人知曉,成了無數人心中崇敬的巾幗豪傑。
● 為紀念母親,吳清亮在大吳村的很多投資都冠上了母親的名字
據統計,30多年來,吳清亮往返家鄉數十次,為家鄉累計捐贈人民幣超1億元,大到學校、醫院,小到排汙溝、衛生水廁,一筆筆全都用在了實處。
在吳清亮和一眾愛國僑商的回饋下,大吳村各項建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多年來,海內外鄉親和外國友人前往參觀者絡繹不絕,就連新加坡前總統黃金輝,都曾親臨大吳村觀光考察。
2024年11月26日,由吳清亮捐資改建的大吳會客廳正式落成並投入使用。
同年6月,在家人陪同下,吳清亮回家鄉大吳村探親走訪,並主持大吳會客廳改建項目。
誰曾想,這一次歸途,竟成了他最後一次踏上家鄉的土地。
● 吳清亮在家人陪同下最後一次回大吳村探親走訪。圖片來源:南方+
他的一生,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闖勁,硬是將困頓開局走成了傳奇篇章,活出了讓人羨慕的模樣:
他懂得賺錢,更懂得花錢,熱衷於收集遊艇,時常坐著他的豪華遊艇,到巴厘島釣魚、吹海風,也喜歡到各地品嚐美食。
從貧民窟走出,他前半生摸爬滾打,飽嚐人生艱辛,憑借頑強的拚搏和不懈的努力,為自己贏得了後半生的財富和地位。
同時,他又以對故鄉的無私奉獻,為父母贏下了流芳百世的名聲。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吳清亮的經曆,是一代偉大潮商的縮影,充滿著催人奮進的鬥誌和力量。
● 參考資料
[1] 獅城新聞|身價206美金的新加坡富豪——吳清亮
[2] 大潮社|新加坡首富再易主!94歲潮州“塗料大王”再登頂,擠下邁瑞掌門李西廷!
[3] 騰訊網|亞洲漆王:吳清亮
[4] 南方+丨吳清亮去世,享年9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