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中國人首次在太空種菜 生菜都長這麽大了(圖/視頻)

中國人首次在太空種菜 生菜都長這麽大了

文章來源: 新華社 於 2016-11-13 17:34:1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新華社天宮二號11月13日 大家好!今天是神舟十一號飛行乘組進入組合體第二十四天(11月11日)。我是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航天員景海鵬。


聽說有很多網友關心我們在天宮種植的生菜,今天我就具體和大家講一講。



【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研究室副研究員王隆基解說:選擇栽培生菜有以下原因:一是生菜的生長周期是一個月,這一次在軌時間恰好是30天;二是生菜在地麵上的種植技術比較成熟;三是生菜可食用,在後續的在軌實驗中可以作為食材;四是生菜是老百姓比較常見的植物,有利於進行科普宣傳。】



今天做的是一些常規照料工作,主要是檢測栽培基質的含水率、養分含量,燈光照射以及用注射器往基質推入空氣。我們有一個儀器檢測含水率,如果顯示指數低,就說明需要給生菜澆水了。注入空氣是為了讓生菜的根部呼吸到新鮮空氣,有利於植物的成長。我們就像是太空的“農民”,每天至少都要花10分鍾的時間來照料生菜。

另外,在太空種生菜使用的基質和地麵的土壤是不一樣的,我們用的是蛭石。



【王隆基解說:蛭石是一種礦物質,它的吸水性非常好,水分在其中傳導非常均勻,即使是在地麵有重力的情況下,向上吸附都非常流暢;另外它密度小質量輕,便於攜帶上天。】

植物栽培是在我們進入組合體的第二天開始的,首先我們需要安裝栽培裝置,就像是搭積木一樣,把裝置的各個部件組裝成一個白色箱體。

【王隆基解說:白色裝置的固件是3D打印的,都是尼龍性材料,比較輕便,白色和綠色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視覺效果也很好。它上麵有兩個器件,一個用來測量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參數,另一個用來在植物生長後期在封閉情況下測量植物光合作用。】



接著我們就會澆水、播種。在上天之前,有一部分種子已經放入白色的單元格裏麵,這些種子是經過特殊處理的丸粒化種子。由於生菜的種子比芝麻粒還小,為了方便我們播種,專家們特意在外麵做了一層包衣,使它和綠豆粒差不多大,方便直接手拿。包衣在吸飽水後會裂開,但在後麵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發現,包衣對種子發芽的速度會有細微的影響。

在天上播種的方式和地麵不同,地麵一般是先播種後澆水,但由於我們帶入太空的白色單元格是硬質材料,隻有吸水軟化後,種子才能放進去,所以我們是先澆水後播種。

播種完後,我們會在裝置裏鋪上一層保鮮膜,就和種莊稼的地膜一樣。它的作用是保護植物,防止水分流失。

在進入組合體的第五天早上,我們發現種子發芽了。當時我和陳冬兄弟都非常高興,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地麵工作人員。我們拍了很多照片,還跟生菜芽合影留念了。



種子發芽後,我們就會拿掉地膜,把安裝在白色裝置頂端的燈打開,給生菜提供光照。燈光是由紅、藍、綠三種顏色組合而成的,主要偏紅色。

【王隆基解說:生菜對紅光吸收效率非常高,在紅光照射下生長得很好;采用綠光是因為它照射到生菜葉上,視覺效果非常好;藍光則是對植物形態舒展具有較強作用。】

生菜進入成長期後,在光照的作用下,就開始變綠了。

我們第一次給生菜間苗和補水是播種後第六天。間苗那天,我和陳冬兄弟發現生菜長得特別新鮮,看著比地麵的要綠一些。

我們間苗用的是鑷子,主要是把長得相對差一些的生菜連根拔出來,在每個單元格裏保留兩棵菜苗。因為菜苗都非常嫩,所以我們得非常小心,一不留神就會把保留的生菜苗損壞。

過了三天後,我們開始了第二次間苗和澆水,這時每個單元格就隻有一棵菜苗了。澆水其實不是每天都需要做的,專家為我們設定了5次澆水,每次澆水使用的是注射器,將水注入生菜根部。

除了播種、間苗、澆水,我們還需要每天對生菜進行觀察、拍照,檢查基質的含水率、養分含量等。

到今天為止,在我們親手照料下的生菜,已經長得很好了。我們看著它們一天天成長,很有滿足感。



有網友提問,在太空,生菜生長的方向會發生變化嗎?長得怎麽樣了?

在這裏,我要告訴這位網友,我們種植的生菜和地麵是一樣的,也是向上生長的,而且長得好像比地麵更高一些。

【王隆基解說:雖然太空是失重環境,但是因為植物有趨光性,所以它依然是朝上長;同時植物還具有趨水、趨肥性,它的根部就會朝著富有水分和養分的基質生長。】

下周二,是我們在軌種植蔬菜的最後一天,到時候我們會進行植物采樣,把生菜的葉子和根莖剪掉,放到低溫儲蓄裝置中,再把它們帶回。

聽說有網友很好奇,種出來的生菜能吃嗎?

這次我們種的蔬菜是用來做實驗的,暫時不食用。我相信經過研究,以後我們在太空種的各種蔬菜,肯定是可以吃的。我也期待著在太空吃上自己種出來的蔬菜。

【王隆基解說:這次是我國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暫時不讓航天員食用。我們要把植物采樣帶回來,進行生物安全性檢測,比如檢測植物表麵的微生物是否超標。隻有檢測合格後,我們才會在下次實驗中考慮讓航天員食用栽培的蔬菜。在軌植物栽培技術,是未來長期太空載人活動、深空探測等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術,將來我們還會做其他物種的大麵積栽培實驗,通過幾輪實驗,逐步掌握植物在太空生長的規律,便於以後在空間站種植種類更多、麵積更大的植物。】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中方檢出興奮劑物質近一年後,美方FDA承認了
蔡磊深夜發文:我還有眼睛和耳朵 寧可戰死 不會等死
42歲女市長多次與已婚男下屬進酒店:我們去開會
囚號“3617”,尹錫悅出庭受審,形象大變
美國“戰爭部”頒布緊急全球召集令,要有大事發生?




24小時討論排行

FBI前局長被起訴 特朗普:他是這個國家最垃圾的人
殘酷的紀實:加沙饑餓家庭的一天
默克爾自述:蘇聯解體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最高100%!新一波特朗普關稅襲來 這些企業在哀嚎
中國首個移植豬腎的人,手術後存活超過200天
“不會屈膝而活!” 特朗普與前FBI局長8年恩怨迎爆點
罕見!芬蘭總統要求取消五常一票否決權
特朗普與馬斯克“再聯手” 為聯邦機構推“政府版Grok”
智利總統:我不想內塔尼亞胡被殺,我想他受審判
被丈夫推下懸崖6年後,她隻想離婚
美計劃明年初執行載人繞月探測任務“阿爾忒彌斯2號”
中國在北極冰區首次成功實現載人深潛
3名保潔人員,深夜死於地鐵撞擊
華裔金融才女在美被丈夫勒死,骨灰將被帶回國
青年的呐喊:抗議之聲點燃“亞洲之春”
曾說“收複台灣捐5000萬”的他,怎麽也被封了?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國人首次在太空種菜 生菜都長這麽大了

新華社 2016-11-13 17:34:13


 
新華社天宮二號11月13日 大家好!今天是神舟十一號飛行乘組進入組合體第二十四天(11月11日)。我是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航天員景海鵬。


聽說有很多網友關心我們在天宮種植的生菜,今天我就具體和大家講一講。



【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研究室副研究員王隆基解說:選擇栽培生菜有以下原因:一是生菜的生長周期是一個月,這一次在軌時間恰好是30天;二是生菜在地麵上的種植技術比較成熟;三是生菜可食用,在後續的在軌實驗中可以作為食材;四是生菜是老百姓比較常見的植物,有利於進行科普宣傳。】



今天做的是一些常規照料工作,主要是檢測栽培基質的含水率、養分含量,燈光照射以及用注射器往基質推入空氣。我們有一個儀器檢測含水率,如果顯示指數低,就說明需要給生菜澆水了。注入空氣是為了讓生菜的根部呼吸到新鮮空氣,有利於植物的成長。我們就像是太空的“農民”,每天至少都要花10分鍾的時間來照料生菜。

另外,在太空種生菜使用的基質和地麵的土壤是不一樣的,我們用的是蛭石。



【王隆基解說:蛭石是一種礦物質,它的吸水性非常好,水分在其中傳導非常均勻,即使是在地麵有重力的情況下,向上吸附都非常流暢;另外它密度小質量輕,便於攜帶上天。】

植物栽培是在我們進入組合體的第二天開始的,首先我們需要安裝栽培裝置,就像是搭積木一樣,把裝置的各個部件組裝成一個白色箱體。

【王隆基解說:白色裝置的固件是3D打印的,都是尼龍性材料,比較輕便,白色和綠色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視覺效果也很好。它上麵有兩個器件,一個用來測量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參數,另一個用來在植物生長後期在封閉情況下測量植物光合作用。】



接著我們就會澆水、播種。在上天之前,有一部分種子已經放入白色的單元格裏麵,這些種子是經過特殊處理的丸粒化種子。由於生菜的種子比芝麻粒還小,為了方便我們播種,專家們特意在外麵做了一層包衣,使它和綠豆粒差不多大,方便直接手拿。包衣在吸飽水後會裂開,但在後麵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發現,包衣對種子發芽的速度會有細微的影響。

在天上播種的方式和地麵不同,地麵一般是先播種後澆水,但由於我們帶入太空的白色單元格是硬質材料,隻有吸水軟化後,種子才能放進去,所以我們是先澆水後播種。

播種完後,我們會在裝置裏鋪上一層保鮮膜,就和種莊稼的地膜一樣。它的作用是保護植物,防止水分流失。

在進入組合體的第五天早上,我們發現種子發芽了。當時我和陳冬兄弟都非常高興,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地麵工作人員。我們拍了很多照片,還跟生菜芽合影留念了。



種子發芽後,我們就會拿掉地膜,把安裝在白色裝置頂端的燈打開,給生菜提供光照。燈光是由紅、藍、綠三種顏色組合而成的,主要偏紅色。

【王隆基解說:生菜對紅光吸收效率非常高,在紅光照射下生長得很好;采用綠光是因為它照射到生菜葉上,視覺效果非常好;藍光則是對植物形態舒展具有較強作用。】

生菜進入成長期後,在光照的作用下,就開始變綠了。

我們第一次給生菜間苗和補水是播種後第六天。間苗那天,我和陳冬兄弟發現生菜長得特別新鮮,看著比地麵的要綠一些。

我們間苗用的是鑷子,主要是把長得相對差一些的生菜連根拔出來,在每個單元格裏保留兩棵菜苗。因為菜苗都非常嫩,所以我們得非常小心,一不留神就會把保留的生菜苗損壞。

過了三天後,我們開始了第二次間苗和澆水,這時每個單元格就隻有一棵菜苗了。澆水其實不是每天都需要做的,專家為我們設定了5次澆水,每次澆水使用的是注射器,將水注入生菜根部。

除了播種、間苗、澆水,我們還需要每天對生菜進行觀察、拍照,檢查基質的含水率、養分含量等。

到今天為止,在我們親手照料下的生菜,已經長得很好了。我們看著它們一天天成長,很有滿足感。



有網友提問,在太空,生菜生長的方向會發生變化嗎?長得怎麽樣了?

在這裏,我要告訴這位網友,我們種植的生菜和地麵是一樣的,也是向上生長的,而且長得好像比地麵更高一些。

【王隆基解說:雖然太空是失重環境,但是因為植物有趨光性,所以它依然是朝上長;同時植物還具有趨水、趨肥性,它的根部就會朝著富有水分和養分的基質生長。】

下周二,是我們在軌種植蔬菜的最後一天,到時候我們會進行植物采樣,把生菜的葉子和根莖剪掉,放到低溫儲蓄裝置中,再把它們帶回。

聽說有網友很好奇,種出來的生菜能吃嗎?

這次我們種的蔬菜是用來做實驗的,暫時不食用。我相信經過研究,以後我們在太空種的各種蔬菜,肯定是可以吃的。我也期待著在太空吃上自己種出來的蔬菜。

【王隆基解說:這次是我國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暫時不讓航天員食用。我們要把植物采樣帶回來,進行生物安全性檢測,比如檢測植物表麵的微生物是否超標。隻有檢測合格後,我們才會在下次實驗中考慮讓航天員食用栽培的蔬菜。在軌植物栽培技術,是未來長期太空載人活動、深空探測等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術,將來我們還會做其他物種的大麵積栽培實驗,通過幾輪實驗,逐步掌握植物在太空生長的規律,便於以後在空間站種植種類更多、麵積更大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