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背後女人調查: 才貌與財富並重 躲起來數錢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優秀的女人。那些極為低調的富豪背後,隱藏的是怎樣一位“另一半”呢?10月13日,一年一度的“胡潤女富豪榜”出爐,104位內地女富豪中,前50位的財富總額為3376億元,人均財富66億元,其中9位女富豪身家超過100億元。麵對此情,就連胡潤也大吃一驚: “中國的女企業家相當厲害,全球十大最富有的白手起家的女性中,一半是內地的。”

  的確,隱藏在1000位上榜的內地富豪背後的“另一半”,是一個長期被忽視,但同樣不失精彩的群體———她們雖因種種原因沒能走上商業舞台大顯身手,但卻是內地商業變遷史上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一周來,本報從1000位上榜富豪中,選擇了100位富豪的“另一半”(包括已公布的49位富豪的“另一半”和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的另外51位富豪“另一半”)作為樣本進行分析,得出以下六個有趣現象。

  擇偶標準

  才貌、財富越來越重要

  那些財大氣粗的富豪們,到底喜歡什麽樣的“另一半”?仔細分析100位富豪“另一半”樣本,可以發現,隨著時代的變遷,富豪們擇偶的標準也在發生變化。

  新中國成立初期誕生的最早一批富豪們,擇偶時的標準相當簡單,有的甚至靠領導、朋友介紹才完婚;改革開放以後,富豪們大膽袒露自己的感情,找對象也絕不草率,很多是在自己打拚生意中找到對象;而最近幾年,富豪們選擇另一半的標準,往往與容貌、財富等掛鉤,“門當戶對”的觀念比較突出,就如大家所見,新興富豪的“另一半”往往與明星、模特、主播等聯係在一起。

  生於上世紀40年底的娃哈哈集團掌門人宗慶後,當時都快36歲了,連個對象都沒談,急得大伯都忍不住催他。後來大伯的一個老哥們跑來托他為女兒施幼珍物色對象,大伯馬上想到了宗慶後,立即安排兩人見麵。結果宗慶後與施幼珍一見鍾情。

  還有被稱為“聯想集團教父”的柳傳誌,他與妻子龔國興從相識到結婚都極其簡單;國美集團前董事局主席黃光裕,因業務關係與在銀行工作的杜鵑從相識到結婚,更是反映了當時民企的發展生態。

  而到了現在,恐怕大家對富豪們的“偏好”都已習慣。今年7月,排名第250位的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與鳳凰衛視知名女主播陳玉佳完婚;還有並列排名第250位的吳征楊瀾夫婦,雖然兩人的相遇很具戲劇性,但其貌不揚的電視大亨吳征與才貌雙全的楊瀾還是走到了一起.

知己難求

  青梅竹馬的越來越少

  經濟在發展,富豪們做生意的方式也在變化。如今的富豪們不必像從前那樣事事都需要親曆親為,人際圈子也決定了他們有限的擇偶範圍。

  曾在胡潤富豪榜排名第39位想的“上海社保案”核心人物張榮坤,很小的時候,他與其妻張櫻就是“青梅竹馬”。兩人從小就相識,還是初中同學,據說“張櫻的父母早就看準了張榮坤這個女婿。”兩人最後也如願走到了一起。

  更為典型的,是亞洲首富李嘉誠。1937年,9歲的李嘉誠隨父母前往香港投奔舅舅莊靜庵。莊家長女叫月明,比李嘉誠小4歲,聰明伶俐。後來,月明成了李嘉誠的廣東話老師,李嘉誠教表妹學習詩詞。那段時光,也是李嘉誠動蕩童年中最溫馨的回憶。

  雖然後來李嘉誠中止學業,早早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擔,而月明則以優異的成績進入香港大學學習,後又留學日本明治大學,但她從未嫌棄表哥。隨著年齡的增長,她與李嘉誠兩小無猜的純真感情漸漸升華為熱情的愛情,兩人頂著家人的反對,最終用執著的愛情打動了親人,於1963年結為連理。至今被世人傳為佳話。

  不過,改革開放後興起的一批富豪中,已經很難找到如此青梅竹馬的愛情。梳理100個富豪“另一半”的樣本,同學夫妻不少,但難見從兩小無猜發展而來的夫妻。如今,越來越多的“富豪征婚”廣告,似乎也從一個側麵說明了富豪們要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另一半”越來越難了。

  即便在現有的富豪當中,身在“圍城”中的富豪也有孤寂。今年初準備捐出價值49億元福耀玻璃股份、被外界稱之為“裸捐富翁”曹德旺,在1980年曾做了一項社會調查,他選了100對有代表性的夫妻,包括工人、醫生、老師、商人等,對搜集到的樣本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沒有一個家庭是絕對幸福的”。而曹德旺如今也確實在為兒子不願接班、妻子不懂自己而苦惱。

齊心創業

  另一半多功成身退

  中國向來有“夫妻同上陣”的商業傳統,這或多或少與創業之初的艱辛有關,而當富豪們的事業走入正軌時,他們的“另一半”都會因各種各樣的原因退居幕後。

  在今年的“胡潤富豪榜”中,1000位富豪中隻有49位以夫婦名義一起上榜,不到5%。而在台前的富豪們,絕大多數都很少提及他們的“另一半”,這直接導致我們所看到的,大都隻有一個成功的男人。

  在這些案例中,一個流傳很久的版本是:當年做鵪鶉生意發家的劉永行、劉永好等四兄弟決定成立希望飼料集團,他們開會做的第一個決定就是,所有的劉家媳婦都退回家去,不許參與劉家兄弟商業事務。正因為此,劉永好之妻李巍,放棄了與劉永好一起打拚,開始長達八年的相父教子的生活。

  而剛剛在香港上市不久的忠旺集團董事長劉忠田,更是直截了當地表明了自己的“用人之道”:“你可以給家裏人錢,但是不要輕易讓家人跟你一起做事。”1990年代,劉忠田曾把自己與妻子兩邊的所有親戚叫到一起,每家給了500萬元。劉忠田擺出一副“眾叛親離”架勢說,從今天起,劉忠旺跟你們沒有任何關係,這個錢你們拿去,賺了也好,賠了也好,不要再找我。

  2005年,忠旺集團已經步入上市軌道,劉忠田讓妻子王誌傑卸任公司財務管理職位。去年8月,忠旺重組架構成型後,劉忠田的胞弟劉忠鎖也辭去了公司執行董事之職。劉忠田說:“原來劉忠鎖在位時,他說一個觀點,我說一個觀點,下麵的人不知道支持誰,放不開手腳做事。”啟動上市工作後,已在忠旺集團工作了14年的劉忠鎖進一步辭去了負責整體銷售與營銷的副總裁之職,徹底退出了忠旺集團。

  不過,在胡潤團隊編製2010年富豪榜時,榜單上會出現大批“夫婦富豪”,因為這在首批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屢見不鮮。

隱退之後

  “賢內助”活得同樣精彩

  退出舞台的富豪“另一半”們,都在忙啥?通過100個樣本的分析,她們有的成了全職太太,有的則選擇了與富豪們完全不同的發展模式,做些與自己興趣有關的事業。

  在這個“大後台”上最活躍的,莫過於劉永好的夫人李巍。1996年夏天,已閑在家8年之久的李巍送女兒去美國求學,她覺得自己沉寂的日子該結束了。劉永好不解:“這不是挺好的嗎,為何要改變?”李巍連連搖頭,認為離開社會多時,她覺得自己都快要遲鈍了,有些想法與劉永好已經難以找到過去創業階段的那種默契了。李巍需要新鮮血液充實自己,劉永好覺得有道理,就借給她2000萬元。

  李巍隨後花200多萬元開了一家印刷廠,之後又投資了多個她喜歡的領域。6年時間裏,李巍創建了自己的事業,先後成立了6家公司,不僅還清了丈夫兩千萬元本錢,每年還有數百萬的純收入。如今的李巍,雖然很少與劉永好同台亮相,但她不僅是四川企業界的“明星”,在國內女企業家中也備受尊敬。

  不僅如此,極少數站在女富豪背後的男人們,同樣有著自己的精彩,其中最典型的當數富華國際的董事長陳麗華,她的丈夫名氣比這位女富豪還要響亮———他就是在電視劇《西遊記》中扮演唐僧的著名演員遲重瑞。據報道,出身京劇世家的遲重瑞遇到酷愛京劇的陳麗華後,兩人一見鍾情,雖然陳麗華比遲重瑞大十幾歲,而且離過婚,身邊帶著3個孩子,但兩人還是毅然在1990年登記結婚。

  與陳麗華在一起後,遲重瑞曾一度推掉了自己的一切社會活動和演藝工作,後來他全心投入到自己的興趣當中。喜歡收集古家具、修家具的遲重瑞,隨著自己擁有的紫檀家具、器物越來越多,遲重瑞建立一個紫檀博物館,他本人親自擔任該博物館副館長,如今這一博物館也已經頗具影響力。遲重瑞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談到自己的博物館:“現在法國香波堡博物館、日本九州博物館、德國德累斯頓博物館和中國故宮博物院,都收藏有我們紫檀博物館贈送的大型紫檀器物。”

 危難之際

  另一半難進“權力中樞”

  大多數時候,富豪們的另一半都是隱身幕後,即使是前台的丈夫出現重大變故,無法繼續執掌企業時,也鮮有“賢內助”走到前台,擔當起維持企業發展的重任。

  這些“賢內助”中,當然不乏女強人,但她們即使身在幕後,與台前的丈夫在生意上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因此往往當一個人出事時,另一個人不是沒有能力接班,而是沒有條件接班了。這其中的典型當數國美電器的黃光裕和妻子杜鵑,在黃光裕案發一個多月後,杜鵑就辭去了國美董事職務,公司授權代表等身份也一並被中止。隨後有消息傳出,杜鵑也因涉嫌經濟犯罪而被北京警方控製,而國美電器甚至發出公告,進一步撇清與黃光裕夫婦的關係。

  事實上,從記者選取的富豪夫妻樣本中發現,在中國民營企業掌門人遭遇變故的時候,往往都不是由賢內助來接班,而是以其他家庭成員來接任的案例居多。比如均瑤集團王均瑤去世後,由弟弟王均金來接任董事長;山西海鑫鋼鐵創始人李海倉去世後,由兒子接任董事長,由弟弟負責具體公司日常事務等等。

80後接班

  “富二代”令人憂心

  無論這些富豪生意做得如何風聲水起、他們的“另一半”將一切打理得如何妥帖,在富豪們的內心世界裏,關於“接班人”的問題似乎都沒有停過。

  在今年的“胡潤富豪榜”中,千萬富翁的平均年齡為39歲,億萬富豪的平均年齡為43歲。這些上榜富豪即將或已經麵臨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自己辛辛苦苦打拚出來的事業,他們80後、90後的“富二代”能否繼續發揚光大。

  2008年7月,溫州市人事局課題組的一份調查報告稱:“未來10年是溫州第一代和第二代企業家交班高峰———民營企業家隊伍隱含著斷層的危機。”一個月後,溫州市政府牽頭,啟動了“富二代“培訓項目———溫州民營企業後備人才高級研修班。

  這些富豪們的接班人多半都是80後、90後,因知識儲備和結構、興趣、眼界、觀念等與富豪們有很大不同,這直接引發了富豪和他們的“另一半”對接班人的擔憂。富豪榜中位列第211位的力帆集團掌門人尹明善,就不止一次的表示出了自己的擔憂。

  盡管尹明善的兒子尹喜地已能獨當一麵,但早就過了退休年齡的尹明善至今仍未確定接班人。他說:“兒子今天看來還可以,隻是沒有那麽勤奮,醒悟得晚,沒有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感覺。”尹明善夫婦對力帆集團的繼承人提出了要求,首先是“人格好”,因為“其他本事可以培養的”。他們希望自己的繼承人也能用同樣的心對待力帆,而且對孩子在用錢方麵都出了嚴格的要求。

  同樣,盡管劉永好一直不願談及接班人的話題,但他曾透露,早在2008年以前,他就在考慮接班人布局的問題,期間,還受邀到比爾·蓋茨的家裏,跟巴菲特、默多克等商界名流一起討論接班人的問題。

  不過,縱觀企業發展史,富豪們的“賢內助”難培養,要培養一個“接班人”更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