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定期寫遺書成潮流 擔心遭遇不測提前做安排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提要] 重慶的34歲劉曉電腦裏保存著6封加密信,她覺得意外說來就來,每隔幾個月就會定期寫遺書,對財產進行安排。定期寫遺書在白領中已經悄然流行,兩成受訪者考慮提前寫遺書。記者從重慶市公證處了解到,每個月都有年輕人去做遺產公證,他們多為有法律意識有文化知識的已婚都市白領。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lsadet.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擔心哪天遭不測

  白領定期寫遺書

  是壓力過大的消極表現還是正視死亡?

  見過沒事兒寫日記的,見過沒事兒寫遺書的嗎?34歲的劉曉(化名)每隔幾個月就會定期寫封遺書,對母親、兒子和財產進行安排。

  如今,定期寫遺書在白領中悄然流行。昨日,記者從市公證處了解到,每個月都有年輕人去做遺產公證。這究竟是壓力過大的消極表現,還是對死亡的正視?

  朋友身亡刺激她寫遺書

  “親愛的老公,當你某天看到這封信時,可能我已經離開了。生活還得繼續,我希望你能夠振作起來,好好把兒子帶大……”

  劉曉電腦裏一個隱秘的地方,保存著6封這樣加密的信,那是她定期寫下的遺書。遺書內容除了鼓勵家人不要悲傷外,還把房產、股票、存款進行了詳細分配:“婚前買的那套房子,留給兒子;存款和13萬股票全部留給我媽養老,她獨自一人,沒有依靠。老公,留給你的隻有10多萬的保險了,別怪我委屈你,因為我相信你的能力,我離開了,你還可以活得很好。而我媽必須靠這些度過餘生……”

  34歲的劉曉,家住南岸區南湖路23號,是一家房產公司的行政經理,身體健康。定期寫遺書,得從3年前說起。

  3年前,劉曉的閨密小王去川西旅遊時遇車禍身亡,留下兩歲的兒子和60多歲在農村的父母。不久,小王的丈夫再婚後另育一女,對兒子無暇關心,小王的父母更是從此沒了依靠。

  “意外說來就來。”那時起,劉曉便打定主意,悄悄寫遺書安排身後事。因為想法和財產隨時在發生變化,每隔幾個月劉曉就會重寫,到現在已寫了6封。擔心沒人知道遺書的存在,劉曉還將存遺書的地方和密碼告訴了最要好的朋友。

  定期寫遺書悄然成潮流

  劉曉說,在她帶動下,已有兩個朋友開始定期寫遺書。

  在廣州,年輕人寫遺書已不是稀罕事。該市公證處統計,近年辦理的遺囑公證當中,年輕人(45歲以下)占了5%的比例。在南京,做遺囑公證年齡最小的竟隻有19歲。

  重慶都市年輕白領提前寫遺書的也不少。昨日,記者從市公證處了解到,雖然沒進行數據統計,但基本上每月都會有1至2名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到該處做遺囑公證,占該處遺囑公證的3%到5%左右。公證員介紹,前去做遺囑公證的年輕人,大多為有法律意識有文化知識的已婚都市白領。

  除了做公證的,可能還有更多寫了遺書的年輕人像劉曉一樣並沒公證。對此,公證員表示,這種自書遺囑隻要內容與法律無衝突,有證人證明是真實意思,同樣具有法律效力。隻是一旦遺書發生爭議時,未經公證的遺書往往很難認定。

  兩成受訪者考慮提前寫

  “年紀輕輕,身體正好,沒事總想著死幹嗎?太消極了!”網友“我不是馬甲”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現代社會壓力過大,很多白領一直處於焦慮中所致,“年輕人寫遺書”不是好現象。

  對“我不是馬甲”的說法,家住渝中區長江一路20號的徐濤堅決反對:“這個社會有太多意外,誰也不知道自己會在什麽時候離開。能提前安排和考慮這些事情是好事,是對正視生命的表現。”

  昨日,記者通過QQ、電話和街頭隨機訪問等方式調查了30多位市民,大多人表示提前寫遺書這種做法有些“觸黴頭”。但聽了劉曉的故事後,80% 的人又覺得可以理解,但不太能接受,隻有20%表示自己可能也會考慮。不能接受的人理由主要是“這種想法太黴太消極”,而接受的人認為這是對生命的正視,也是法律意識增強的表現。 記者 張一葉

  我有話說

  提前安排是積極的

  王浩 重慶大學心理健康與谘詢中心主任、心理學家

  提前寫遺書安排身後事,其實是不確定因素下恐懼心理的一種積極應對方式,就這事情本身來講,我覺得是積極的。

  但是好是壞,還得看當事人的具體表現。如果僅僅是寫了遺書,該怎樣生活還怎樣生活,我覺得這就是好事。如果這種恐懼心理影響到現實生活,那就需要進行心理疏導了。

  西方流行提前寫遺書

  王剛 重慶鼎淩律師事務所律師

  提前寫遺書,在西方其實很流行,我覺得這是一種法律意識的增強和對生命的覺醒。

  很多時候,寫遺書不光是分配財產,還是一種感情表達和承諾。寫遺書的本意,是希望將來的某個時候,把原本屬於自己的某種東西給予他人,用寫遺書這種方式讓這種表達和承諾能夠受到法律保護,我覺得是種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