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上崛起新希望:學校成汶川群眾最放心建築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09p/PhotoN/090827/090827048ta_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二十七日,廣東省援建汶川的16所中、小學校項目整體交鑰匙儀式在新建的汶川第一中學舉行,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出席交鑰匙儀式並向汶川縣委書記青裏東遞交了汶川縣第一中學的鑰匙。至今,廣東總投資8.7億多元的16所學校已全部建成並交付當地使用。 中新社發 梁永強 攝

  在“五·一二”特大地震過去一年多的時候,重訪重災區汶川,如果問什麽建築最漂亮最安全,估計一半以上汶川人會回答:“學校”。二十七日由廣東對口援建並交付使用的十六所中小學校以及其它部門援建的五所新學校正逐漸成為汶川群眾最滿意、最放心的建築。

  “新校園太漂亮了,特別是它的顏色和圖案我一眼就喜歡上了,還有那又大又寬的運動場和籃球場,也是我的最愛。”今年十一歲的六年級小學生李曉宇沒想到,自己這麽快就能回到汶川上學,更沒想到,自己即將入讀的汶川二小如此漂亮和現代化。地震後的一年裏,曉宇一度在外地的江源小學、花園教學輾轉借讀。

  汶川一小、汶川二小、汶川中學近日所作問卷調查顯示,大部分人參觀學校後均表示“非常滿意”。“在外讀書的孩子們可以回來,跟家人團聚了。我們由衷地感到欣慰。”廣東對口援建工作組副組長朱耀忠說。

  廣東援建的所有十六所學校,嚴格遵循國家有關標準建設,而且還采用了先進、成熟的防震抗震新材料、新技術,全部達到“八級抗震、九度設防”的最高要求,設施設備、教學儀器配套齊備。廣東援川工作組承諾:這些學校將是汶川最安全、最牢固、群眾最放心的建築。

  “如果再發生地震,教學樓內的一千個孩子可在三十秒內疏散。如果真的發生地震,我會大聲說,孩子們都坐著別動,這樓不會塌!”汶川一小校長王宏自信地說。他的自信,來自於對廣東援建人員設計、施工和監理水平的充分信任。

  “要建就建最好的學校,建百年學校,建高標準的學校。”捐建汶川一小的廣東地產商黃文仔對該項目的建設極為重視,從學校規劃設計到建設選材,都親自過問。廣州對口援建工作組組長李俊夫介紹說,汶川一小八成的建築材料都是從廣州運過來,光樓頂的瓦片就返工了十一次。

  汶川一中是廣東援建汶川的最大項目,於今年二月三日正式動工。建設期間餘震不斷、水電、建材運輸、地質、天氣等極端困難,按常規建設速度,這樣的工程需要五百多天的工期。為了早日啃下這塊“硬骨頭”,承建方廣東耀南建築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耀南以身作則,一百二十多天未曾離開工地,日夜巡視,親自處理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困難。工程最後隻用時一百八十天,一座現代化的新汶川一中從岷江河畔這片曾經的玉米地和板房區拔地而起。

  汶川一中的建設速度、質量得到各方肯定。廣東省長參觀後也忍不住豎大拇指稱讚:“美觀大方又有羌族風格,設備齊全,環境優美,充分體現了廣東速度、廣東效率。”

  學校竣工了,李耀南一度因過度勞累而病倒。“現在最想見證九月一日孩子們返校開學的情景。”李耀南感慨地說。

  正是因為有一群像李耀南這樣的建設者,加上來自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與捐助,短短一年左右時間裏,一座座嶄新的學校在曾經的地震廢墟上崛起。記者連日來走訪漩口、威州、三江、龍溪等鄉鎮,無論是最偏遠的羌族山寨,還是人來人往的縣城中心,一座座風格各異的學校無一不成為當地最引人注目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