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少女意外懷孕,單靠熱線的力量遠遠不夠。本報記者 吳愷 攝
網絡成暑期少女懷孕“主凶”
暑假,應該是中小學生最盼望,也最愜意的日子。暑假,應該是與藍天白雲、休息娛樂、開拓視野……畫等號的名詞。
然而,不知從什麽時候起,一提到暑假,上網成癮、失足溺水、早戀懷孕……這些觸目驚心的字眼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為學生本人、家長、學校乃至全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困擾。
暑假為什麽變味了?究竟是什麽原因,讓有些中小學生在暑假中迷失了自己?而我們又該如何去麵對、去解決,以還給祖國的下一代一個健康、平安、快樂的暑假?
本報從即日起,將開展青少年暑假問題調查。
在網絡上結識、聊出感覺後見麵、發生性行為、意外懷孕……性安全,正成為青少年暑期安全一個不容忽視的盲點。記者昨天獲悉,在過去的一個月中,上海市首條少女意外懷孕求助熱線——65876866的谘詢量比以往上升了15%,7月份接到的求助電話日平均20-30個,問得最多的是“我是否懷孕了”和“我該怎麽辦”。
為此,有關專家強調:暑期期間,少女意外懷孕與網絡有相當大的關聯度,社會各界應對青少年上網問題引起足夠重視。
案例
“上網玩,沒想到玩出了事情”
昨天上午,少女意外懷孕求助熱線的谘詢室,一位16歲的中學女生小雯(以下均為化名)就向義工老師透露了自己最近的煩心事:“上網玩,沒想到竟玩出了事情……”
義工在小雯的抽泣聲中了解了原委。原來性格內向的小雯由於寂寞,通過網聊認識了一個男生,不久就“老公”、“老婆”相稱,再後來,男生約小雯出來見麵,提出要和小雯發生關係。沒想到,偷吃禁果的第二天,男生就發來斷交短信。
小雯出於報複,在網上一下子又交了4個網友,天南地北,網聊、網戀、網婚。不久,小雯驚恐地發現自己懷孕了。她不敢和父母講,隻好向熱線求助。
案例
初中女生打胎,父親至今不知
前不久,初中女生曉林在男友曉江的陪同下偷偷跑進醫院做了人流手術。
曉林和曉江是同班同學,交往不到半年,暑假裏出於對性的無知和好奇,兩人偷嚐了禁果。一個月後,曉林發現例假沒有如期而至,這下,她慌了陣腳,悄悄去醫院做了檢查,誰知,檢查的結果更是讓她六神無主,嚇破了膽——她懷孕了!
慌慌張張的她不敢讓家裏人知道,一向傳統、保守的父母一定會把她趕出家門。她小心翼翼地將此事告訴了男友,兩人決定先自己湊錢,悄悄將腹中未成形的孩子打掉。
本以為這樣的瞞天過海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紙是包不住火的。曉林的媽媽無意中在她的房間裏發現了醫院的流產報告,讓曉林的媽媽難以置信。曉林從小在祖輩的照料下長大,直到初中才由父母接手管教,是在典型的中國傳統家庭下長大的孩子,性格沉悶、寡言少語,在學校沒有什麽知心朋友。班中倒數的成績,孤僻的性格讓她在學校如同隱形人一般,獨來獨往、鮮有歡樂。家裏更是明令禁止她與異性打交道,家中幾乎從不討論有關孩子身心發育的問題。誰知曉林竟然小小年紀未婚先孕。
曉林的媽媽又氣又急,心裏隻有一個念頭:決定向孩子的“爸爸”討個說法,這個想法被心理谘詢師製止了。向男孩討說法,把事情鬧得滿城風雨,讓更多人知道,隻會把曉林僅有的尊嚴消磨殆盡,更加傷害她的內心。直到現在,曉林母女也不敢把這件事告訴曉林的父親,“他爸爸肯定接受不了。”
案例
假期單身出遊遭遇“大灰狼”
本市某中學女生小林酷愛攝影,常常隻身穿行在美麗的山水之間。今年暑假,小林扛著相機單獨出遊,卻不料碰上了“大灰狼”,一個人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在她不停大聲呼救中,犯罪分子怕有人看見逃跑了。驚恐一場的小林至今聊起那時候的情景還心有餘悸。
針對此案,楊浦區刑偵支隊青少年犯罪專家夏國良提醒,暑期女生單獨出行應避免人跡罕至的地點,在一個人走在路上時最好不要讓陌生男人帶路、不要搭乘陌生人的車、不要穿過分暴露的衣衫和裙子、夜間要走在燈火明亮、往來人員較多的大道,行至路邊黑暗處要有戒備。女生單獨夜行時,要注意身後是否有人盯梢,提高警惕。
調查
少女意外懷孕竟然多始於網上聊天
“在這些意外懷孕的少女中,我們驚訝地發現,許多孩子意外懷孕的原因都是網絡原因,在聊天室認識,聊出感覺後見麵,然後發生性行為,接著意外懷孕的事情,在許多少女身上發生。”411醫院少女門診主任張崢嶸對記者說。甚至當醫生詢問起男朋友時,有些竟然都不知道對方確切的身份。
張崢嶸說:“性教育的缺位依然很明顯,我接觸到的這些孩子,她們得到的性知識竟然多來自不健康的網站。絕大多數孩子根本不知道流產會給她本人帶來多少傷害,不止一次地做人流。”
此外,網絡讓孩子們汲取營養的同時也能變成“大灰狼”。“12355上海青少年公共服務平台”誌願者虹口區人民檢察院檢訴科丁琪說:“在家長忽略性教育的時候,孩子往往會通過其他渠道了解性知識。”
據不完全統計,50%左右的青少年雖然是在無意中接觸到網上色情信息的,但自製力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於好奇或衝動進一步尋找類似信息,從而深陷其中。
監護缺席導致網絡影響“乘虛而入”
“緊急避孕藥怎麽用?”“這樣算不算懷孕?”……記者從少女門診主任張崢嶸醫師處獲悉,暑假開始後,因意外懷孕打來電話求助的學生人數大增,超過前兩個月同期15%。
而對她們的調查中,專家發現,她們對正確掌握避孕知識及緊急避孕知識的不到30%,對再次人流持無所謂態度的占8.2%;其中對性病知識的正確了解隻有16.7%。
張崢嶸告訴記者,孩子總把希望寄在熱線上總不是個辦法,打來電話往往是事情已經發生了,其實應該從源頭上預防意外發生。而從源頭上預防,在性知識的普及、性教育的加強上,家長、老師與社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隻有這樣,才能避免網絡力量的“乘虛而入”。
遺憾的是,在少女門診記者看到,幾乎所有的早孕少女都是由同學、男友陪同前來,極少有家人、老師陪同在側。婦產科張崢嶸主任坦言,這種“監護人缺席”的現象並不在少數,不少少女已經做了兩次甚至多次人流,而家長和學校仍然對此一無所知。
據統計,在熱線救助的少女中,52%的少女認為,平時父母隻關心學習,很少有生活情感上的交流。一旦發生意外,86%的少女會主動向同學或好友這些毫無血緣關係的同齡人尋求安慰和幫助;隻有5%的少女會告訴老師;3%會求助父母。
手記
謹防“心理真空”
孩子們的暑假已經過了一半,快樂的笑容卻很少能在他們的臉上找到。東奔西走忙於各個補習班的喊沒意思,起早貪黑,對著電腦屏幕遊戲人生的也在喊沒意思。暑假對於孩子們,顯得如此簡單,卻也如此乏味。
每年夏天的這個時候,我們都呼喚為孩子們減壓,為他們創造更多有益的空間,去讓他們提升閱曆和知識積累,卻很少有人真正關注到孩子們的心理需求。今天報道的案例讓我們很沉重,少男少女們青春懵懂間犯下了“年輕的錯誤”,可是,心理專家提醒我們,孩子們初嚐禁果的背後,是他們渴望關愛、渴望交流、渴望與社會融合的期待,這種心理需求可能慢慢演變成為心理病狀。我們通過市民信箱的調查顯示,有八成的家長都擔心孩子在暑假沉溺網絡,但是,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孩子們隻有在網絡上才能找到他們理解的“溫暖”。那麽又是誰把他們推向網絡的世界呢?
暑假已經成為了許多孩子的“心理真空期”,今天以及本報後麵幾天所揭示的一些案例,都表明90後的中小學生們需要社會對他們更多的關注,他們的困惑很多,他們的渴望很多,我們的社會,應該為他們做些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