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草原(內蒙古) Hulun Buir Grassland
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因其旁邊的呼倫湖和貝爾湖而得名。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優質的草原,蒙古族發源地,內蒙古主要的畜牧區,出產著名的三河馬,三河牛。境內有上千個大小湖泊。著名的大草原呼倫貝爾大草原,綠波千裏,一望無垠,微風過,羊群如流雲飛絮,點綴其間,草原風光極為綺麗,令人心曠神怡。
呼倫貝爾草原之所以聲名遠揚,原因有三,一是草原曾出過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二是草場質量極好,割下來的草遠銷東南亞,三是盛產體格高大壯健的三河馬和三河牛。
呼倫貝爾草原是內蒙古草原風光最為絢麗的地方,擁有一億多畝草場,兩億多畝森林,500多個湖泊,3000多條河流,遼闊無邊的大草原像是一塊天工織就的綠色巨毯,步行其上,那種柔軟而富於彈性的感覺非常美妙。而綠草與藍天相接處,牛羊相互追逐,牧人舉鞭歌唱,處處都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致,將它譽為世界上最美、最大、最沒有汙染的幾大草原之一,真是當之無愧。
在呼倫貝爾草原旅遊,可以騎馬乘駝暢遊草海,可以坐“勒勒車”環湖漫遊,可以臨湖垂釣,可以入林狩獵,盡享草原風光。
呼倫貝爾草原其地勢東高西低,海拔650米~700米,總麵積約9.3萬平方千米,地域遼闊,風光絢麗。草原上,水草豐茂,河流從橫,大小湖泊,星羅棋布。在2000多年的時間裏,呼倫貝爾草原以其富饒的自然資源孕育了中國北方諸多遊牧民族,因此被譽為 “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成長的搖籃”。
穿行在呼倫貝爾,定會為那“千裏草園鋪翡翠”的景象而驚歎。這裏有中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生長著堿草、針茅、冰草等120多種營養豐富的牧草,植物品種多達1300餘種,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植被群落景觀。每逢盛夏,草原上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上升起縷縷炊煙,微風吹來,牧草飄動,處處“風吹草低見牛羊”。
伊犁草原 (新疆)
傳說成吉思汗西征時,有一支蒙古軍隊由天山深處向伊犁進發,時值春季,山中卻是風雪彌漫,饑餓和寒冷使這支軍隊疲乏不堪,不想翻過山嶺,眼前卻是一片繁花織錦的莽莽草原,泉眼密布,流水淙淙,猶如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這時雲開日出,夕陽如血,人們不由的大叫“那拉提(有太陽),那拉提”於是留下了這個地名。
那拉提草原是發育在第三紀古洪積層上的中山地草場,東南接那拉提高嶺,勢如屏障,西北沿鞏乃斯河上遊穀地斷落,地勢大麵積傾斜,山泉密布,溪流縱橫。緣山腳衝溝深切,河道交錯,森林茂密,莽原展緩起伏,鬆塔沿溝擎柱,還有氈房點點,畜群雲移,是鞏乃斯草原的重要夏牧場。
那拉提風景區位於新源縣的那拉提鎮鏡內,位於楚魯特山北坡,以那拉提鎮旅遊接待站為核心,包括周圍草原、賽馬場等眾多景點。這裏充滿山村的寧靜與祥和。河穀階地發育明顯,山勢和緩,坡度約11—12度,生長著茂盛的細莖鳶尾群係山地草甸。其它伴生種類主要有糙蘇、假龍膽、苔草、冰草、羊茅、草莓和百裏香等。6—9月,各種野花開遍山崗,紅、黃、藍、紫五顏六色,將草原點綴得絢麗多姿。
錫林郭勒草原 (內蒙古)
錫林郭勒草原是我國境內最有代表性的叢生禾草棗根莖禾草(針茅、羊草)溫性真草原,也是歐亞大陸草原區亞洲東部草原亞區保存比較完整的原生草原部分。保護區內生態環境類型獨特,具有草原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並能全麵反映內蒙古高原典型草原生態係統的結構和生態過程。目前,區內已發現有種子植物 74科、299屬、658種,苔蘚植物73種,大型真菌46種,其中藥用植物426種,優良牧草116種。保護區內分布的野生動物反映了蒙古高原區係特點,哺乳動物有黃羊、狼、狐等33種,鳥類有76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丹頂鶴、白鸛、大鴇、玉帶海雕等5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大天鵝、草原雕、黃羊等21種。本區是目前我國最大的草原與草甸生態係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在草原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方麵占有重要的窨位置和明顯的國際影響。
川西高寒草原 (四川)
自漢朝起,茶葉和馬匹就是漢藏地區重要的交易商品,其路線是:成都→臨邛(今邛崍) →雅安→嚴道(今滎經) →翻過大相嶺至旄牛縣(今漢源縣)渡過大渡河到達磨西和木雅草原(今塔公、新都橋一帶),然後從川藏南路或北路去到西藏青海或者尼泊爾,這就是世所聞名的茶馬互市,其所經道路被史家和學者命名為茶馬古道,為這一道路命名的是雲南學者李旭先生,他曾花了5年的時間重走了茶馬古道。
沿古道行進是一件頗有曆史意義的旅程,除少部份路藏於山中被棄用,大部份路段便是今天公路所在。
川西高原與成都平原的分界線便是今雅安的邛崍山脈,山脈以西便是川西高原,二郎山兩邊雖相隔數十千米卻有著大相徑誕的氣候,很多時候東麵陰雨綿綿而二郎山以西卻是麗日晴天。如果要深入體驗康藏文化與風情,那最好是去到關外,所謂關外是康巴人對於自然地理的一個表述,也就是出康定往北翻過高高的折多山便是到了關外。關外是更為雄奇俊美的天地,草原遼闊,雪山高聳,牧歌悠揚,藍天下是盛開的喜悅的心靈之花。
川西高原的主體民族除雅安有大量的漢族外,其餘大部份居民是康巴藏族。藏族在形成過程中曆經數百年的歲月,至鬆讚幹布統一青藏高原,藏族人們也就是在那時成為一個有共同文字與信仰的民族。這個偉大的民族在雪域高原生生不息的繁衍,創造了燦爛的藏族文化,但由於山高路險加上當時各部族與種姓間有一些土著語言,因而在藏語發音上有很大區別,故而依據方言的不同,藏族分為拉薩方言區、安多方言區和康方言區,甘孜藏族自治州大部份便屬於康方言區。
康方言區的人自稱康巴,巴中康方言裏的意思與漢語的人大致相同。民間流傳著一句著名的話:“康巴人能走路就會跳舞,能說話就會唱歌。”走進川西高原將會是一次歌舞之旅。
川西高原上群山爭雄、江河奔流,長江的源頭及主要支流在這裏孕育古老與神秘的文明,大渡河、雅礱江和金沙江帶著雪山草地的氣息由北向南流淌。由青藏高原山脈的走向也大至由北向南延伸,在地理上我們一般將這一地帶稱作橫斷山區。關於橫斷山區我會在地理一節中會作專門講述。地理與氣候原因促成了這一方土地獨特的景觀和複雜的高原氣候,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是真實寫照。
那曲高寒草原 (西藏)
那曲藏語意為“黑河”;整個地區在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和岡底斯山脈懷抱之中,西邊的達爾果雪山,東邊的布吉雪山,形似兩頭猛獅,守護著這塊寶地。這片總麵積達40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就是人們常說的羌塘。整個地形呈西高東低傾斜,西高,中平,東低,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中西部地形遼闊平坦,多丘陵盆地,湖泊星羅棋布,河流縱橫其間。東部屬河穀地帶,多高山峽穀,是藏北僅有的農作物產區,並有少量的森林資源和灌木草場,其海拔高度在3500-4500米之間,氣候好於中西部。
那曲行署所在地那曲鎮是青藏公路的必經之路,又是西藏對外開放的旅遊區之一,每年8月(藏曆6月)舉辦的賽馬節是藏北草原的盛會,屆時,旅遊觀光的遊客、四麵八方的牧民、各地的商販等雲集此處。旅遊者可以領略藏北草原的自然風光、節日氣氛和民族風情,還可以參觀遊覽藏北名寺孝登寺。在那曲地區境內,遼闊的羌塘草原和神秘的藏北無人區,都會給旅遊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一望無際的無人區,棲息著野犛牛、藏羚、野驢等許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給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色彩。藏北宰湖納木錯位於拉薩市的當雄與那曲地區的班戈縣之間,每年都有許多前來轉湖的遊客和信徒。
那曲鎮是被西藏列為開放的旅遊區之一。每年8月是藏北的黃金季節,一年一度的賽馬節在此舉行,觀光群眾、各業商販、嘉賓遊客紛紛雲集而來。夏日的那曲草原更是一幅由藍天、白雲、彩虹、牛羊和綠色織就的錦緞畫,旅遊者都會在這裏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妙。
那曲高寒草原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那曲草原以遼闊、高寒著稱。雖然自然條件嚴酷,但因人口稀少,人為幹擾弱,自然麵貌保存最好。其特立獨行的壯美,令每一個到訪者感到強烈震撼。
祁連山草原 (青海、甘肅)
祁連山的平均山脈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間,高山積雪形成的碩長而寬闊的冰川地貌奇麗壯觀。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地方,稱為雪線,一般而言,冰天雪地,萬物絕跡。然而,祁連山的雪線之上,常常會出現逆反的生物奇觀。在淺雪的山層之中,有名為雪山草甸植物的蘑菇狀蠶綴,還有珍貴的藥材——高山雪蓮,以及一種生長在風蝕的岩石下的雪山草。因此,雪蓮、蠶綴、雪山草又合稱為祁連山雪線上的“歲寒三友”。
祁連山草原,它的代表大馬營草原在焉支山和祁連山之間的盆地中。每年7、8月間,與草原相接的祁連山依舊銀裝素裹,而草原上卻碧波萬頃,馬、牛、羊群點綴其中。微風吹來,會使人產生返璞歸真、如入夢境的感覺。著名的大馬營草原,地形平坦、水草豐美、蜚聲中外的遠東第一大牧場──山丹軍馬場就建在這裏。
“祁連山草原的曆史,看起來好像是那麽粗獷,甚至殘酷,但祁連山的本質絕對是溫情浪漫的。祁連山一名就是古代匈奴語,意為“天之山”。迄今為止,遊牧在這裏的匈奴人的直係後裔——堯熬爾人仍然叫祁連山為“騰格裏大阪”,意思也是“天之山”。
祁連山下有一片水草最為豐美的草原,那就是夏日塔拉(也叫黃城灘、皇城灘、大草灘)。這裏曾是匈奴王的牧地,回鶻人的牧地,元代蒙古王闊端汗的牧地。夏日塔拉是一片四季分明、風調雨順的草原。清人梁份所著的地理名著《秦邊紀略》中說:“其草之茂為塞外絕無,內地僅有。”作者是將此地看作內地是因為當時遊牧人和農耕人正在爭奪這一地區。藏族史詩《格薩爾》中說這一片草原是“黃金蓮花草原”。而堯熬爾人和蒙古人均稱之為“夏日塔拉”,意為“黃金牧場”。
如今,祁連山的夏日塔拉草原,東邊是圍繞焉支山的大馬營灘。焉支山氣候溫暖,森林密布,山崗上長滿了銀白色的哈日嘎納花,山下的川地草原一望無際,天蒼蒼,野茫茫。夏日塔拉東邊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西嶂—東嶂草原,每當夏季開滿了金色的哈日嘎納花,整個草原一片金黃。溫情厚道的堯熬爾牧人馱著自己的白帳篷黑帳篷、趕著畜群,整個夏營地的期間就在這金色花海中遊蕩。”
祁連山的原始森林景區更是風光迷人,立夏之後,山林之中一片一望無際的綠色海洋。祁連山的原始森林區內,有15.7萬公頃,200多萬立方米的森林資源。是青海省較大的林區之一。這裏有雲杉、圓柏、楊樹等林木以及鞭麻、黑刺、山柳等灌木。此外,祁連山的密林雪嶺之中,還有許多遊蕩的鹿群或奔跑,或徘徊其間,野趣濃烈,生態優美。
祁連山的四季從來不甚分明,春不象春,夏不象夏。所謂“祁連六月雪”,就是祁連山氣候和自然景觀的寫照。
祁連山的原始森林景區更是風光迷人,立夏之後,山林之中一片一望無際的綠色海洋。祁連山的原始森林區內,有15.7萬公頃,200多萬立方米的森林資源。是青海省較大的林區之一。這裏有雲杉、圓柏、楊樹等林木以及鞭麻、黑刺、山柳等灌木。此外,祁連山的密林雪嶺之中,還有許多遊蕩的鹿群或奔跑,或徘徊其間,野趣濃烈,生態優美。
最佳旅遊季節
祁連山的四季不甚分明,春不象春,夏不象夏。所謂“祁連六月雪”,就是祁連山氣候和自然景觀的寫照。———最佳旅遊時間:七、八月份。
交通
●從西寧搭公車到祁連要一整天時間,現價36元。(長途汽車站位於建國路北頭,距離火車站以南約600米)
●包車每公裏2元。要從西寧開始包,到祁連再想包到越野車就難了。
住宿
●在祁連山區旅行,基本隻有在縣政府駐地才有賓館。
●青海湖地區,賓館眾多,設施完善,還有各種風格的帳房旅館。
●在海北、海南的其它重要城鎮,普遍可以找到有星級條件的賓館。
美食
祁連的蘑菇非常有名,許多飯館都有用這裏的特產蘑菇做的菜。藏族、蒙古族、回族等都是熬奶茶的能手,香甜又有營養,可以多喝一些。這裏的藏族食品中,有一種叫做“圖子”的“曲拉點心”,甜香可口。(破天一劍)